|
再次感谢各位雪友指点。
本贴提到“因果”,借用了佛家术语,那就再借一点概念。佛家讲究“亲证方知”,似有要求一件事自已做不到之前,要尽量避免讨论,以免误人误己。一直觉得“动态弯”离自已还很远,先了解一点概念,会说不会做,一直未做深究。
但可是,可但是呢,谁让俺大好雪季滑不上雪呢,穷极无聊,还是再来瞎分析一下,各位随便看看吧。
“动态”源于英文“Dynamic”一词,百度了一下,n.相互作用的方式,动态; 力学; 动力学; 动力; adj. 充满活力的; 精力充沛的; 个性强的; 动态的; 发展变化的; 力的; 动力的。做为形容词,其反意词可以是动态、发展变化的-静态不变的;充满活力精力充沛-无精打彩;等等。
仅从“动态”之意出发,滑雪过程本身就是个动态的过程,没有静止的时候,速度大小、方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反意“静态”倒是可以反映滑行者的一种状态,即所谓“P&R-Park and Ride”,即身体姿态在入弯后不再变化,保持同一个姿态直到下一个弯。以本贴论点分析,P&R的问题的成因是外板承重不到位,对卡宾弯来说,在一个弯中自上至下速度大体上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在一个弯中的不同位置,重力在圆心方向的分力也是不断变化的。在上半弯,它帮助我们转弯,在下半弯则阻碍我们转弯,一会儿帮忙一会儿捣乱。滑雪者的工作是通过脚与雪面的作用,得到一个雪面反作用力,这个力的雪面方向分力与重力分力一起为我们的转弯提供向心力。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侧倾角度,即我们重心到支撑中心的连线与雪面的角度。
对于圆弯,上半弯的速度更小,需要的向心力也更小,再加上重力帮忙,需要我们从雪面获取的作用力更小,意味着需要更小的侧倾角度。而下半弯速度更大,需要的向心力也更大,再减去重力捣乱,需要我们从雪面获取的作用力就要更大,意味着需要更大的侧倾角度和更强的立刃支撑。不难看出,P&R的问题在于当姿态不变,即重心距雪面高度不变,侧倾角度变化体现在支撑中心的位置变化上。从理论分析角度,P&R方式滑行,只要支撑中心始终位于两板中间,过程也可以进行,此时,支撑中心在上半弯靠近内板,下半弯靠近外板,在作用力最强时外板主承重,也具有一定操作性,但外在表现是相对静态的。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何要练White Pass,从这个角度似也可以理解,上半弯力量要求不强内板主导,下半弯前外脚介入承重。 弯中的动态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呢,那就是双脚承重比例基本不变,支撑中心维持在外板附近,此时则随着弯的进行姿态是一不断调整、动态变化的。在缓坡上弯中的加速减速及重力影响均不明显,标枪弯等单外脚练习较易进行,陡坡上则较难,个人认为,如陡坡上标枪弯等单外脚能完美做好,达到单脚滑和双脚一样,就具备了弯中的动态能力。
目前理解“动态”的另一个意义,则是在换弯过程中。从弯到弯侧倾角度在短时间内的大幅度改变需要相当大的侧向角速度,即侧倾角度的变化。角速度与速度一样,也是逐渐变化的。“动态弯”的这个角速度需要在上一个弯结束前即开始以各种方式储备,在中性点附近该角速度达到最大值,在入弯后逐渐减少,进入弯中动态调整,表现为换弯更具动态,迅猛高效。相对应的是类似初级平行的引身平齐,角速度在中性点前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在中性点附近接近零角速度,慢慢换刃后再先增加后减小入弯,过程较慢,弯间过渡期较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