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72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试论滑雪过程的“因果”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9 22:1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oodenws 于 2020-1-20 21:07 编辑

因果关系,似乎有点佛系用语的感觉,但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概念,因,即原因和本质,果,是结果和表象。
基本上滑雪练习是一项不断反馈提高的过程,不论是在指导下教练观察反馈,还是自已凭自已感觉或录视频反馈,得到的反馈严格的说都是结果或表象,真正解决问题,需要通过认真的分析,从原因入手效率更高。
笔者体会,结果和表象因人和阶段而异千差万别,但原因仔细分析,其实都会最终归结到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上,重心居中,外板承重,把弯画圆等都是基础。
基础中,一些是需要长期训练不断提高的,融合到了大部分基础练习中,各种犁式、冰球刹、横滑降、落叶飘、花环、中平等都具有巩固基础的作用。还有一些是针对性的,如各种跳对重心居中效果显著,各种单脚练习则对重心和外板承重也具良效。感觉这一类基础的特点是,只要不断练习,雪时里程刷足,总会慢慢进步。
另外一些基础,则往往是认知性的,由于对一些问题的认知不清,或因果关系的模糊,易于使我们有意无意的陷入对某种表象的过份追求,而不从原因入手,容易事倍功半,感觉长时间进展缓慢,或陷入“瓶颈”中。
水平所限,试举一些例子,抛砖引玉吧。


比如“下压”,想要压的低,增加滑行表现力,实际上,下压高低属于结果和表象,原因则是刃上平衡的需要,进一步细究其原因,是由于速度和回转半径决定的向心力(或说离心力)与重力的合力大小变化使得滑行者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压到特定的位置。在外脚全承重的前题下,速度和转弯半径固定时,下压高低程度,即重心距雪面距离,是基本固定的,强行下压只会导致内板承重比例增加,严重时摔倒。想压得低,从原因上找办法,则是在同样的转弯半径下在操控能力范围内提高速度,或在同样速度下,通过驱转和(或)适度增加各关节反弓立刃减小转弯半径。季初在南山初级道曾见某双板高手低速下做贴地回转,就是转弯半径足够小。

再想说的一个例子就是”把弯画圆“,是雪友们听烦了的一句话,但不管是在雪道上还是网上的视频中看,真正去做到的很少。个人接收到的信息,完整意义上的把弯画圆,对大弯和中弯而言,是必须转到板垂直于滚落线的。转弯半径往往被雪友们与“通道宽度”混同,认为自已在与滚落线平行的3米通道内滑行,就是在滑小弯或小回转了。这方面标准可能有争议,“冲坡小回转”在雪道上也非常常见,对于滑行过程起速或找雪感也有意义。严格意义上的转弯半径是弯的曲率半径,标准的圆弧形弯,3米通道两边都能到达,而C弯滚落线方向弦长也是3米,那就可以认为是1.5米转弯半径的小弯。如果通道宽3米,弦长6米甚至9米、12米。那从转弯半径说上已属于中弯甚至大弯了。由于滑行过程中滑行者对通道宽度可能有一定概念,但对于弦长的感觉不太清晰,一个办法就是以同样的弯型节奏,在已知长度的道上数回转次数,可有所估算。

另一个例子可能不完全恰当,供讨论吧。就是 “小回转上身面对山下,上身重心沿滚落线向下移动”。这个吧,俺觉得是高手练成后的表象之一,是结果。个人认为,不一定适合做为小弯入门阶段的练习“心法”。自已试过几次,也观查到雪道上部分“高手”做的上身稳定下肢短摆。当然每种滑法都有其意义,但个人认为,0.5到1米小通道内走10米转弯半径的大弯,由于转弯进行过程中板下的坡度变化小,可能会感觉到“顺滑”或“流畅”等”高级感觉“,但另一方面,也难体会到在小弯下迅速、剧烈变化的雪面作用力。


2#
发表于 2020-1-21 12:1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苍月 于 2020-1-21 12:15 编辑

赞同大部分意见。可以看出来楼主滑雪非常用心啊。敬礼。:)

但关于对弯型是否“圆”的定义,有一点不同意见供参考:出弯时雪板是否垂直于滚落线,与是否把弯滑圆了,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

一个简单的极端反例是,旋转横滑降(PIVOT SLIP),弯末雪板完全可以垂直滚落线,但他的弯形不圆。同样的,如果在普通滑行中只关注弯末雪板是否垂直滚落线,而忽略上半弯的轨迹,容易导致上半弯的缺失,而下半弯过度减速。下半弯的过度减速又导致下个弯的上半弯缺乏入弯速度,下个弯的上半弯继续“不圆”,无限循环。

私以为判断弯是否滑圆了,比弯末雪板角度更重要的是,整个雪板在弯内的运动轨迹是否上下对称,是否接近一个标准圆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比半圆多,也可以比半圆少,取决于雪道情况以及滑行目的,但都可以算作滑得圆)。

点评

同意楼主写的不错。 你俩讨论的是“圆”和“满”两个事儿,滑圆是指弯形圆润,尽量接近标准的圆弧,“饱满”是指圆弧扇面夹角尽可能大,但不一定非得到180°,比如基础大弯,高级平行中弯大弯可以做到,但基础卡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1 12: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0-1-21 12:35:31 | 只看该作者
苍月 发表于 2020-1-21 12:13
赞同大部分意见。可以看出来楼主滑雪非常用心啊。敬礼。:)

但关于对弯型是否“圆”的定义,有一点不同意 ...

同意楼主写的不错。

你俩讨论的是“圆”和“满”两个事儿,滑圆是指弯形圆润,尽量接近标准的圆弧,“饱满”是指圆弧扇面夹角尽可能大,但不一定非得到180°,比如基础大弯,高级平行中弯大弯可以做到,但基础卡宾就要略小一点,动态中弯通常只有150°的样子,小弯可以更小,120°也没问题,但是注意搓雪小弯的弯形最好是扁圆,两头尖,而楼主提到的冲坡小回转是括弧。

至于小回转的面朝山下,其实有更多别的意义,应该算很基础的要求,还是应该正确理解后执行。

点评

嗯,是的,写到标准圆的时候其实是有迟疑的。:)  发表于 2020-1-21 13: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0-1-21 20:13:42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只是滑雪的一些感受,和楼主的主题关系不大。因为楼主说到因果、哲学,让我想起现在和未来两个概念。
人们把"现在"看得非常短暂,而且只将它视为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回顾自己的生活时,才会发现自己一直都只是暂时活着,被我们自己轻轻放过不屑一顾的东西正是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们应该享受"现在"这个练习或者不是练习的时刻,不必太关注"未来"的结果!

点评

不能更同意。最重要是享受滑雪。:)  发表于 2020-1-22 10:04
活在当下,赞一下!  发表于 2020-1-22 00:35
您体会到了大众滑雪的真谛,不是速度,不是难度,是为了自我精神上的满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1 20: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21 20:41:37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道克 于 2020-1-21 20:56 编辑
麦穗520 发表于 2020-1-21 20:13
只是滑雪的一些感受,和楼主的主题关系不大。因为楼主说到因果、哲学,让我想起现在和未来两个概念。
人们 ...


您体会到了大众滑雪的真谛,不是速度,不是难度,是为了自我精神上的满足,和不断提高的心理需要

点评

说得真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 00: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00:22:03 | 只看该作者
谢仓兄和布神指点。写这个东东的一个动机,是发现自己最近有点冲坡趋势,动不动就开始走浅弯放速度,在相关能力未达到前与阶段目标不符,再看看道上其它雪友,发现类似现象很多。实际感觉呢,把弯画圆和外板承重类似,真正做到前可能只是一个意识。在道上想着“把弯画圆(完)”,感觉自已滑了几个180度圆弯,转完刹车登坡回去看看,换弯时轨迹实际上还差至少10度以上的角度。如果不想着,很可能整个弯只转了不到90度就进下一个弯了。

理论上对于特定坡度、特定入弯角度(入弯时前进方向与流落线夹角)和特定转弯半径,确实存在一个最小入弯速度,小于此速度无法正向立刃。在前进方向垂直于滚落线入弯时,该速度的条件是,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必须大于重力加速度沿滚落线方向的分量。简单例计算30度坡,重力分量为0.5G,4.9, 10米半径弯的最小速度需要(4.9x10)开平方=7米/秒,约25km/h的样子。入弯角度变小,最小速度要求也相应变小,上半弯确实更容易立刃。那么再深入想想,略大于最小入弯速度,入弯时对应微立刃,随弯的进行立刃角度动态的不断增大,是否也是“动态弯”呢。

布神的小回转入门反复研读过,很多受教。明白上身朝山下,上下肢分离能够起到蓄力作用,在完成的小回转中是必需的。想讨论一下的是,上下分离的能力,量化的话可以有一个分离角度,即上身朝向与雪板指向的夹角。比如入门者分离能力未达标,暂时只能做到30度的分离,那么此时如仍坚持上身朝山下,则两个方向加起来只能画出60度的弧,这样控速会有问题,不太好满足练习初期动作要慢的需要。那么问题来了,这时候是应该先用旋转横滑降或冰球刹等练分离能力达标后再来练小回转呢,还是30度分离加上上身随转,比如再转30度角,画出120度的弧,弯形先达标,再通过进一步练习增加分离角度最终实现60度分离面朝山下。

点评

您客气。实在非常欣赏您研究滑雪的态度,忍不住多交流几句。:) 关于动态弯的定义,确实是个好问题。不太记得是否见过对动态弯非常明确又取得广泛认可的定义,以个人经验而言,从雪板表现来看,我倾向于关注: 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 10:26
“面朝山下”也不是说身体朝向就必须一点不差的对着滚落线,对初学者来说,左右偏个30°也没问题的,加上45°的分离,一个弯也有150°啦。 动态中平的问题简单讲就是身体动作赶不上换弯的速度和协调性要求,所以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 01: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00:30:26 | 只看该作者
阿道克 发表于 2020-1-21 20:41
您体会到了大众滑雪的真谛,不是速度,不是难度,是为了自我精神上的满足,和不断提高的心理需要 ...

说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22 01:5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拉布 于 2020-1-22 02:00 编辑
woodenws 发表于 2020-1-22 00:22
谢仓兄和布神指点。写这个东东的一个动机,是发现自己最近有点冲坡趋势,动不动就开始走浅弯放速度,在相关 ...

“面朝山下”也不是说身体朝向就必须一点不差的对着滚落线,对初学者来说,左右偏个30°也没问题的,加上45°的分离,一个弯也有150°啦。另外,人的身体还是比较韧的,打过高尔夫都知道,肩线转过90°是标准要求,胯转45°小case啦。

动态中平的问题简单讲就是身体动作赶不上换弯的速度和协调性要求,所以只能减少一点角度,否则弯连贯不起来了,也没办法动态。

你说的这个“动态”方式,还真不算动态弯。动态弯要求尽早建立平台,可不仅仅是立刃。

点评

确实,俺有点抬杠了,大多数人的分离能力其实主要还是心理适应的问题,基本上站在地面上整个上身包括髋转90度角还是都能做到的,雪上的话,身体上和心理上有点别扭,估计需要时间适应,不应是太大的问题。 看来“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 23: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22 10:26:47 | 只看该作者
woodenws 发表于 2020-1-22 00:22
谢仓兄和布神指点。写这个东东的一个动机,是发现自己最近有点冲坡趋势,动不动就开始走浅弯放速度,在相关 ...

您客气。实在非常欣赏您研究滑雪的态度,忍不住多交流几句。:)

关于动态弯的定义,确实是个好问题。不太记得是否见过对动态弯非常明确又取得广泛认可的定义,以个人经验而言,从雪板表现来看,我倾向于关注:

1)雪板在滑行中达到的最大立刃角度比基础弯大得多;
2)雪板的立刃角度和旋转角度应该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变化的趋势在弯中任何时刻都不会有停滞;
3)相比起同半径的基础弯,动态弯中雪板滑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比基础弯大得多;

符合以上三点的,即符合我对动态弯的想象。

至于滑手身上的动作特色、滑行的策略(如弯形更倾向于关闭的还是开放的/更倾向于扁圆还是标准圆/更多驱转还是更多卡宾/更多CROSSOVER还是更多CROSSTHROUGH等等等等)那都与各体系或各滑手追求的不同的滑行目标、甚至不同的滑行审美更相关。

您谈到分离角度的问题,确实如阿拉布所说,人的关节活动自然是有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的。个人建议不需要过分关注分离角度的最大值,只要在需要的时候保持有分离的趋势即可。

23号到31号我都会在太舞,有机会一起滑雪啊,雪道上交流最高效。:)  

点评

害,要说俺的滑雪态度,那当真是不敢自夸哈。俺是有雪滑了就瞎滑,没雪滑了才瞎琢磨上来发贴。年前家里来了几位小客人,这几天整天带着穷转,雪场去过一次,带着入了入门,主要任务是保障安全,自已没得滑。先胡琢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2 23: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03:59 | 只看该作者
阿拉布 发表于 2020-1-22 01:56
“面朝山下”也不是说身体朝向就必须一点不差的对着滚落线,对初学者来说,左右偏个30°也没问题的,加上4 ...

确实,俺有点抬杠了,大多数人的分离能力其实主要还是心理适应的问题,基本上站在地面上整个上身包括髋转90度角还是都能做到的,雪上的话,身体上和心理上有点别扭,估计需要时间适应,不应是太大的问题。
看来“动态”离俺还很远,还是先踏实点,再磨磨重心和外脚承重,顺带关注一下上半弯和平台建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