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56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重阳登高石鼓山【徐工丽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11 13:5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土徐徐 于 2022-10-11 14:02 编辑

重阳登高石鼓山【徐工丽水】

石鼓山是龙泉和云和的界山,龙泉一侧有安仁石鼓林场,石鼓山古道也是很有名的。传说从龙泉石鼓(不知为什么很多地方写石古,一些地图也标的石古)往水牛塘方向登石鼓尖(最高峰叫石鼓砚背,有的地图标石古崖背,都是读音的原因),路上看见一块巨大的象形石头,因此得名,最高尖就在其后背,所以叫石鼓砚背。石鼓山南北有四个山头海拔超过了1500米,三个有名字,南面的叫麻钟岩(这次云和这侧村民告诉我叫仙达岩),往北1公里多一点就是石鼓砚背,再往北约1.5公里最北的叫白鹤仙尖,很多地图标错,标成白鹤尖,甚至连海拔也标成白鹤尖的1593米。其实这几座山最高的就是石鼓砚背,其他几座只能算次峰或从峰,不像昨天走的吊庆尖灵漈山,相隔7公里,且都有独立地理信息标志。
六只脚轨迹编号:6443813

户外助手:https://www.2bulu.com/track/t-St9enRp3Kx7p%25252FR2KBg5Tzw%25253D%25253D.htm
黄家畲~银坑古道
2022年10月3日,一早坐6:20从县城开出的去往张家地的头班车,计划时间是很富裕的。去年班车到叶垟岭头不到7点20,原本估计到黄家畲也就7点25分,但今天遇到云和梯田景区堵车,都是一早上来看日出的,现在有的要下山了,有的又刚上山。堵了50分钟,到黄家畲都过8:10分了。下山也没进黄家畲这座千年古村快闪一下,直接从去银坑的路上山了。入口到坑底村,如今已经道路改造能通行小车,路边有文物保护的碑。走20分钟抵达坑底村。村里屋子基本都有人居,因为能通汽车。
村外的田里正巧有人在收割,这种地方的水稻可是精品啊,喝的都是山泉水。之后进入去上坑底村的古道,也是石头古道,保存很好,中间走错一段,估计是上另一处古银矿洞的。走半小时多到了上坑底村,这个村子目前没啥人住了,毕竟汽车到不了。很多山村,因为不通汽车,年轻一代都不愿意住了,渐渐地就荒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3:52:01 | 只看该作者
水澳头
出村有宽大的机耕道下烂泥村,岔口往右手侧是通水澳头的古道。漂亮的古道,有些京西古道的感觉。中间要翻越一道小梁,爬升很小。走20分钟就到水澳头村了,这个村子目前人也不少,因为下面汽车可以通进来,村里人很热心,拉着进屋喝茶。








水胜古道
村里人告诉我翻山通龙泉胜阳村的古道不好走,很多年没人走了。我指着村后的山头,地图上标麻钟岩,但是村里人说不是这个名,他们叫“仙达岩(读音)”,再后面(往北)最高的是石鼓。反正主峰是石鼓没错,地图标“石古崖背”,应该是“石鼓砚背”。看着水胜古道通往的垭口,大方向明确。出村后走错了一岔口,村里人远远地喊我,纠正回正道,这里的村民真淳朴善良,衷心祝愿他们幸福富足。小水泥路尽头就是水胜古道了,脚下是块石垒砌的基础,十分明显,但是走走就被各种草覆盖了,果然很多年没人走了,如果不是脚下能找到石块的话,根本辨识不出路来。尽管古道局部还是很明显清晰,甚至路边偶尔还有松树栗子树,这段长700米爬升130米的古道走了我半个小时!终于走上了山脊,接上华能风力发电场宽阔的风电场山皮石道路。此时往东看,白鹤尖、梅九尖、吊庆尖、雾露头四座千五山峰依次排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3:53:25 | 只看该作者
仙达岩
正巧一辆巨大的水泥罐车由东向西驶来,看样子西面还在施工,于是跟着往西走了一段,发现汽车开得很远。此时已经十点半了,宽阔的道路上没有任何遮阴,白花花的路面太阳反射眼睛也睁不开,好比雪盲那种,暴晒的痛苦实在令人难以承受。今天天气预报38度可不是假的,昨天经历历历在目,于是赶紧回头,不节外生枝,抓紧完成任务。二十多分钟到仙达岩岔口,看看山顶风车离得近,就上了一下,不到十分钟。在风车后面想找路寻仙达岩的最高点,铁丝网围着出不去,作罢。仙达岩的高度超过1530米了,可惜不是独立峰,因为连着更高的石鼓山。风机平台的视野很开阔,看到群山巍峨。往北看,更高的石鼓砚背夹在两座风机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3:5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土徐徐 于 2022-10-11 13:55 编辑

石鼓砚背
在风电场大路上烈日暴晒半小时,来到了石鼓砚背南端,看看白鹤尖等山峰,似乎近在眼前。然后寻摸登顶是否有小道,绕着找了一段没有发现口子,干脆寻一处灌木稍稍稀薄处硬钻了,反正也就几十米爬升。真的是没有路,十分的扎,在灌木和矮树之间腾挪苦战,到了地标处,1575米了,系了根标记,感觉高点还在北侧。果然后面的高度更高,记录1578米,另一设备记录1583米,第三设备记录居然达到1587米!我此行带两部不插卡手机专门记录轨迹,再加佳明手表,因此高度纪录取个中间值,应该也是1580左右,和吊庆尖差不多。只是这里没有地理信息标记,说明以前没有正规的大地测量记录,白鹤尖上面有,足够覆盖周边了。


然后不想原路回,反正是钻,就直接北面下另一处风机了。看来华能的设计理念有点思维定式,最高的山头肯定是两端各立一个风机,和白鹤尖一样。下到风机处,平台上看看风景,然后坐在风机阴面,吃干粮补水休息,完成了石鼓山主峰登顶任务,心愿已了。平台望北侧的白鹤仙顶,也是座千五峰,比1522米的平台高些,因此目测估计在1545米左右,只是今天石鼓砚背的钻林子结局,让我完全没有再探路的冲动了,毕竟主峰都没有人工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3:5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土徐徐 于 2022-10-11 14:00 编辑

云和梯田
之后老老实实顺风场大道走,想是休闲下山了,但休闲不了,这个路太阳晒,今日38度高温,正午时分晒人干。预报的11点雷阵雨,影子也见不到。好在沿途景色不错,尤其看白鹤尖,这个从外面看的景色是在白鹤尖自己看不到的。过一会就经过了龙泉安仁石鼓林场的岔口,下面不远就是石鼓林场,那里有个湖泊,往下有石鼓山古道,但是今天是没有心思走了,要冬天阳光下暖洋洋走走还不错的。路边偶尔能看到高山板栗,弄一个尝尝非常棒,就是难弄开,搞不好扎手,花这点力气不如市场上买半斤了。绕到白鹤仙顶南端阴面,遇到林场工作人员在伐树,一问是黄源林场的,山的南面是云和的。




下面的路其实没啥特色,偶尔施工的混凝土罐车驶过,吃一身灰,当然,还有运水的车。还有几波自驾上山的游客,其中一辆奥迪A6带路,跟着一辆林肯豪车,车里坐着看样子很显贵的人,还问我打听石鼓山是不是一直开,说是重阳节登高。这一路下山,不时有梯田看看,虽然没有底下的梯田收费景区那样规模大,但也不错,毕竟是海拔高。





越往下走,梯田越多,景色也越来越好,都是免费的哦。其实,云和梯田只是划了崇头梅源一带的,附近其他地方也差不多,从这种意义上说,你可以避开人山人海。




14:15分到达叶垟岭头,上次爬白鹤尖的起点,继续走一段公路到叶垟村口,闭合了上次路线的终点。然后在路边等张家地的班车回县城。


回县城的班车只要5元了,记得上次来也是这里坐车12元,说明政府惠民落实到实处,怪不得车上人很多。减轻了人员的交通负担,很多山里的村民愿意带着特产来往县城,也愿意到城里采购各种生活品,走亲访友,间接地就是活跃了地方经济。也更吸引各地的游客和我这样的徒步客来云和享受自然,融入山野和田野风光。
丽水的山山水水,令我如此流连忘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也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使丽水成为上海自己的花园一样,让我享受到祖国发展的红利。生于这块土地,有多少美景可以去看看,徐霞客当年要是有如今的交通便利一定会留下更多更好的记述。
              水土徐徐复记于2022年10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