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蛇类普及篇
北京大部分丘陵地区及1200米以下山地多分布野鸡脖子,它们的毒性关系如下
一、剧毒蛇:
1、短尾蝮(土球子、草上飞);
2、乌苏里蝮
3,中介蝮
4尖吻蝮(五步蛇);注:有人说北京此蛇北京地区有,就当它有吧!
5银环蛇;注:有人说北京地区有此蛇,就当它有吧!后两种分明是南方蛇种我先不给大家列上了
二、有毒蛇:毒性不是那样致命和强烈,
1、虎斑颈槽蛇(野鸡脖子);
2、赤练蛇(火赤链);
3、红脖颈槽蛇;
4、颈棱蛇(伪蝮蛇);注:有人说北京此蛇北京地区有,就当它有吧!
三、无毒蛇:
1、黄脊游蛇(白酱杆);
2、白条锦蛇(黄长虫、枕纹锦蛇);
3、团花锦蛇(黑镶锦蛇);
4、玉斑锦蛇(美女蛇);
5、红点锦蛇(水长虫、水蛇、三线蛇);
6、乌梢蛇(黑松、臭松);
7、王锦蛇(黄松);
8、双斑锦蛇;
9黑眉锦蛇;
10赤峰锦蛇(蓝颈锦蛇、黑乌虫)
夏天至北京地区蛇类最近也有很多被好友看到并摄下图,个别是危险的,请大家看到留意,当然不要伤害它们,我国近年因为广东等南方吃野生动物的恶习已经有26多种蛇类从我国灭绝,还有些是我国独有种类。
我转了一篇比较好的北京蛇类专题文章给大家普及用,北京地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古北界的我国华北区。爬行动物种类贫乏,数量稀少,北京地区目前已知蛇类2科10属15种 毒蛇3种:
玉斑丽锦蛇

玉斑锦蛇游蛇科游蛇亚科
学名 Elaphe mandarina (Cantor)
别名杏树根子桑根蛇美女蛇
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
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 [2-3,26]
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是北京地区稀有种类,
红纹滞卵蛇
红纹滞卵蛇
红纹滞卵蛇(O ocatochus rufodorsatus),隶属有鳞目(Squamata)蛇亚目(Serpentes)游蛇科(Colubridae)滞卵蛇属。 1.形态描述 红纹滞卵蛇又名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成体全长1m左右。头体背面棕褐色或淡红色,头背有3条“∧”形棕褐色或橙黄色斑纹;体背前段有4条由镶棕黑色边的红褐点连接而成的棕黑色纵纹,但尾部无红褐色点,与此4条纵纹相间还有3条浅色纵纹,正中的一条为红褐色,两侧的2条为灰褐色。腹面颈部及体前部鹅黄色,向后为浅橘黄色或橘红色,密缀黑黄相间的小棋盘格斑,十分醒目。
2.地理分布:红纹滞卵蛇系古北界蛇种,向东洋界广泛分布,为国内广布种。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及泰国,国内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及广西(百色)。
3.生物学资料:红纹滞卵蛇生活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带,为半水栖蛇类,多栖息于河滨、溪流、湖畔、池塘及其附近田野、坟堆、屋边菜地或水沟内,食鱼类(泥鳅、黄鳝等)、蛙类及其蝌蚪、螺类及水生昆虫。卵胎生,7~9月产仔,每产4~17条。每年10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入蛰,3~4月出蛰。
4.分类讨论:红纹滞卵蛇(O.rufodorsatus),系1842年Cantor依据舟山岛标本发表的物种,原定名Tropidonotus rufodorsatus;1864年Gunther将该物种改隶游蛇属(Coluber);1890年Boulenger将该种改隶Ablabes属;1854年Dumeril等依据我国标本发表的Ablabes sex-lineatus(1865年Jan G.将此种改订为Coronella sexlineata)和1886年Boettger O.依据上海附近丘陵标本发表的Simotes herzi,以及1874年Peters W.依据产地不详的标本发表的Simotes conradi均为本种的同物异名;1907年Stejneger L.将该种改隶锦蛇属(Elaphe),称红点锦蛇(E.rufodorsata)。 2001年瑞士学者Helfenberger N.因该种为原锦蛇属中惟一半水栖生活和卵胎生繁殖的蛇类,再加上具有许多专有的等位基因,以及内部器官的形态特征,遂以该种为模式种新建立单种属---滞卵蛇属(O ocatochus),其拉丁属名译即“卵滞留在母体内发育而产出子蛇”。该种是从亚洲锦蛇属蛇种的共同祖先分离出来,迅速演化而成的。
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 拉丁名:Elaphe taeniura 英文名:Striped Racer 有鳞目 Squamata 蛇亚目 Serpentiformes 游蛇科 Colubridae 锦蛇属 Elaphe 国内分布:我国有3个亚种。除东北、内蒙、宁夏、新疆、青海外,全国均有分布。 国外分布: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 大型无毒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上唇鳞9(4-2-3)或8,10,7;颊鳞1;眶后鳞2;中央9-17行微棱;腹鳞222-267;肛鳞2片;尾下鳞76-122对。头和体背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也是该蛇命名的主要依据;体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状斑纹,略似秤星,故又名秤星蛇;由体背中段往后斑纹渐趋隐失,但有4条清晰的黑色纵带直达尾端,中央数行背鳞具弱棱。 食性:食鼠、鸟、鸟卵、蜥蜴、小蛇、蛙、昆虫等。 黑眉锦蛇在农村住宅改造前曾是被人亲昵地称作“家蛇”的常见蛇种。它们矫似游龙,行动敏捷,不但善于穿堂入室捕捉老鼠,而且还能攀柱绕梁到屋顶上追击逃窜的耗子。居民们与黑眉锦蛇友好往来相处、和睦为邻,大家并不怕蛇,也极少去惊拢盘踞在柴堆房或屋角里休息的黑眉锦蛇,甚至还非常欢迎它们来到家里作客呢!山地、丘陵、竹林和农舍附近也是黑眉锦蛇栖身的场所,它们的食欲强,胃口好,食量大,一条长1米多、重615克的成蛇需要吞吃3~4只小家鼠或体重为120克的沟鼠才能填饱肚子,确实起到了为民灭除鼠害的有益作用。有时,它们也会沿着树干爬上树去,伺机偷袭飞鸟和盗吞窝内的鸟蛋。 繁殖:卵生。5月交配,6-7月产卵,每产2-12枚。孵化期67-72天。 ,因此在人们食蛇之风长盛不衰和蛇类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成为首当其冲的大量捕捉目标。近年来,该蛇的数量已经显著减少,而蛇体的大小也远远不及从前。保护蛇类资源人人有责!
虎斑颈槽蛇(虎斑游蛇):
虎斑游蛇(虎斑颈槽蛇)Rho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游蛇科,竿蛇属。俗称野鸡脖子、竹竿青等。体全长近1000mm,体重一般为200~400克。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虎斑游蛇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微毒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由于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项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故常被误认为是剧毒蛇。
该蛇虽然在国内没有致死病例,但在日本有报道称已有多起虎斑颈槽蛇咬人致死的案例。
虎斑游蛇为卵生,每年6~7月间产卵,每次10枚以上,也有多者可达47枚。孵化期为29~50天不等。初生的幼蛇体长15~17厘米。
分布: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均有分布。北京各区县均有分布。
生境
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鱼为食,也吃昆虫、鸟类、鼠类。
乌梢蛇
乌梢蛇游蛇科游蛇亚科
学名 Zaocys dhumnades (Cantor)
别名黑松臭松
体形粗长,颈细,头颈区分明显,全长可达2米。背面灰黑色或灰褐色,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老年个体体后段色深,黑线不明显,背脊有一条醒目的黄褐色线。幼蛇背面灰绿色,有四条黑线纵贯全身。
在北京地区主要生活于山区河谷地带,白天活动,行动十分敏捷。捕食蛙类,卵生。 [2-3]
是我国华东华南分布广泛的一种无毒蛇。北京近年才记录到,为本地稀有种类,数量很少
红脖颈槽蛇
中文正名:红脖颈槽蛇 拉丁学名:Rhabdophis subminiatus 分类地位:动物界 Faun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爬行纲 REPTILIA =>有鳞目 SQUAMATA =>蛇亚目 SERPENTES =>新蛇下目 Caenophidia =>游蛇科 Colubridae =>颈槽蛇属 Rhabdophis => 红脖颈槽蛇 Rhabdophis subminiatus 成体全长在1米以下。比较显著的外形特征是,颈部正中有一条不太明显的颈沟;颈部及体前部呈红色,故得其名,当地居民称其为红脖子蛇。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非毒蛇,但实际上却是毒蛇,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Duvernoy's gland(通常译为达氏腺或者杜氏腺),中毒后可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毒腺的导管有联系的上颌牙明显粗大,上颌牙与上颌骨、横骨连接牢固,毒腺里的毒液可顺着粗大的上颌牙流入伤口。因此,应视为“后毒牙类毒蛇”。.栖息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中低山,常在河谷坝区的水稻田、缓流及池塘中活动捕食。多以蛙类为食。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广东等地;云南分布于滇西、滇中和滇南地区(???北京没有??乱了乱了,网上北京蛇类的帖子也是真假混杂,就当是给大家的附属礼物吧)?。
虎斑颈槽蛇和红脖颈槽蛇有什么区别:虎斑颈槽蛇和红脖颈槽蛇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它们长的差不多呀.
问题补充:为什么有的书上说虎斑游蛇的别名叫红脖颈槽?以前学界一直误以为虎斑游蛇是无毒的,但出现伤人事件后才意识到有毒.虎斑和红脖谁的毒更大:一级最佳答案都是颈槽蛇属的
二者还有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虎斑在颈背有明显的橘红和黑色交错的斑纹,斑纹分布比较长,身体底色和头部基本为墨绿色,红脖只有颈部的一小段是橘红色,夹杂一些深色的斑点,身体和头部都是灰色,身上还有黄色碎斑
=====================
备注:
北京地区只有304医院可以治疗蛇毒并常备解毒血清!
地址在:西三环航天桥向西米阜成路号(阜成路北)。
电话:010-66867304(总机)
被咬后其他的紧急处理办法敬请听各位高见
但是记得被毒蛇咬伤不要跑动这样蛇毒会随着血液的快速循环到全身各器官
后记:
蛇是整个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一部分,是大自然的宝贵物种。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地区开发以及连续气候干旱,北京的蛇类种群数量在大范围内急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一些过去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观成为人们休闲野游的场所,又不断有毒蛇咬伤的报导。因此进一步弄清本区域蛇的种类和生态分布,对于保护野生蛇类,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治蛇伤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的管牙蛇类主要是蝰科蝮属的两种,(乌苏里蝮很少能碰见,这可是进红皮书的蛇种!!濒危!!)哈里斯蝮(中介蝮),注:目前很多人对中介蝮和哈里斯蝮学术上还有争议,也可能是两种不同种的蛇类,这里我先不做讨论了见,各国学者对亚洲蝮属部分蛇的分类意见。
经常有人对我国的蝮蛇分类感到困惑,网上图片的名称非常混乱。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究竟哪一家是正确的,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但是只要大家能把不同的种类区分开就可以了。Orlov & Barabanov (1999) 修订了亚洲蝮属蛇类的分类。(使用旧属名称Agkistrodon). 尽管Gloyd&conant (1990) 曾以专题论文的形式阐述过亚洲蝮的分类问题,但其一直是分类学上分歧较大且值得商榷的课题。Orlov & Barabanov 对亚洲蝮属中的一些种类反复调查,从根本上修改了亚洲大陆的蝮蛇类在分类学上的隶属问题。尤其,Orlov 和 Barabanov 不同意两大亚洲蝮属成员(哈里斯蝮和中介蝮)重叠分布于中亚的观点。代之,他们认为哈里斯蝮是一个单一且分布广泛的种类。Orlov 和 Barabanov 认可 G.h. halys (哈萨克斯坦东部, 中国西北部, 蒙古和西伯利亚南部), G.h. boehmei (阿富汗), G.h. caraganus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国南部), G.h. caucasicus (阿塞拜疆, 伊朗北部, 土库曼斯坦, 阿富汗西北部), G.h. cognatus (中国中部), and G.h. stejnegeri (中国东北部) 作为哈里斯蝮的种下阶元。他们对中介蝮的正模标本的复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中介蝮就是近些年来说的岩栖蝮。种名intermedius比种名saxatilis 发表要早。因此,,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岩栖蝮的正确名称应该是中介蝮,岩栖蝮成为中介蝮的一个同物异名。)))和短尾蝮。
哈里斯蝮主要分布于北京1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多石干燥山地,在周边县区例如延庆怀柔以及门头沟房山一代的高山山区。哈里斯蝮体型稍大,肥硕,但攻击性,毒性都较短尾蝮稍弱,一旦被咬伤轻者只需消肿,重者截肢,不会太过威胁性命。
短尾蝮主要分布在1000~300米区间的山林地带,溪水及环境阴湿谷地附近尤多,因短尾蝮需以蛙类及喜湿石龙子类为食。短尾蝮较哈里斯蝮体型稍小,但攻击性强,攻击速快,毒性也较哈里斯蝮强,形成咬伤较易致死。短尾蝮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密云怀柔延庆山区及海淀部分低山地区居多,南部山区较少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