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211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阿迪混子2011伦敦马拉松纪实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6-22 17:38:04 | 只看该作者
比赛日V

厕所!厕所!厕所!这个是我第59个全程马拉松,我第一发现伦敦马拉松把厕所分了三类,男|女大、男小、女小(可不是按照男女的身高和体重分大小哈。看看,又Y者见Y了吧——也不是按照某些部位来分大小哈...嘿嘿...就知道你要往这方面想...现在的这帮年轻人啊...),这可真体贴啊!其目的就是减少大家排队入厕的时间。当你在天安门广场有限的一排厕所排队的时候,特别是你已经排了第一个、而你只是想小小一下而你就快甭不住了的时候,而厕所里那位(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就是不出来,你有木有一种想把门踹开的冲动?有木有?!有木有?!通常,如果我判断排队超过10分钟,我就去找树(应该说我以前总去找树,后来发现去一个人偷偷摸摸去树底下,似乎太明显,你去干什么地球人都知道哦;于是我慢慢地开始找一些有人但是很难让人判断出你在那里干嘛的地方...比如...着急吧...这个需要多多practise,你才能体会并发现其中的奥妙...)。所以,有关范伟在某部电影中有关“幸福是什么“的说法你该找到一些感觉了吧(不知道?百度“范伟幸福”,别用GG了,最近好像反应忒慢)。我分别体验了二次男大(一次是真大,另外一次是进去调整一下Compresspport在大腿上的位置并别上PowerGel)和二次男小(一次是真小,另外一次进了起跑区以后最后的排空,不过这一次我觉得纯粹是心理作用使然)。其实,男大和女大之所以能够合并同类项,究其根本是技术动作完全一样,时间基本相同(我曾经以为会略有不同,但是在今年厦门马拉松的时候,我证实了我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男小是使用类似小便池的大塑料桶,五个一排,二排相向,每个男小有大概60个位置,而且有明确的行进方向指示(就是你从什么方向进入排桶,小小完你从什么方向出),我是在第二次进入男小区的时候发现这个指示方向的目的——顺序通行,减少拥挤,提高效率(忘记了以前看到那个城市的道路规划,为了减少交通拥挤,这个城市的做法是:减少左转路口,增加单行线,人车分离。这一点不开车的人很难体会)。类似的男小设备我在巴黎马拉松也见过,只不过巴黎马拉松在起跑区里面少量的使用,主要是应急的,而且巴黎马拉松的男小设备是一个柱形的,每个柱形有3个位置围成圆形,就是每个位置是一个120度的扇形,开放式的(法国人就是浪漫哈)。伦敦马拉松考虑到充分考虑到男女有别,给所有男小和女小的区域用帆布为了起来。就是这种伦敦马拉松在起跑等候区有关WC的设计,在比赛前的二个小时过程中,男|女大的区域的排队现象不超过10个人!要知道,仅仅在红色起跑区,就有超过12000多有不止一次需求的运动员啊!而且是被主动给矿泉水、运动饮料、茶还有咖啡的啊!!!当然还有不用排队的小小区域啊!!!

专业运动员9点发枪,我们这些大部队是9点45分,从8点半钟开始,广播里就开始督促选手存衣服了。存衣服的车就在休息区的一边,长眼镜的都能看到,而且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牌子说明号码的顺序,我印象中好像是每个区域有150个号,收的时候就严格按照这个区间,每个区间就3~4个人,可以很快的处理,而且一点都不拥挤,这又让我想起在天安门广场上最后几分钟大家蜂拥而上地递行李的时候,后来仔细想想为啥乱套?!北京马拉松把存衣车和起跑区弄到一起去了,有木有?!而国外马拉松包括伦敦马拉松,是你必须存好衣服才能进起跑区。傻眼了吧,那些想带大旗进去的没戏了吧?人家起跑区的志愿者不让你带进去!你想晚一点存衣服,没问题,你进起跑区就靠后站,别指望往前挪步,你也挪不了多少。

红色起跑区按照报名成绩分了9个区,最快的在1区,以此类推,我在3区,心里没底,回头看了看站在4区前排的选手个个像能进3小时的身材,我这个羞啊,赶忙问了一下我旁边一个身体略显臃肿的胖子,他说3区应该在3小时到3小时15分的成绩,我差点没跌倒!连忙往后蹭了好几步,几乎按着4区的隔离线了。好吧,就这样吧,等会儿起跑的时候我慢点就好了,但愿不要挡着别人的路线?(提问,你在北京马拉松或者是上海马拉松起跑的前二公里,最烦的是什么?有木有想推开前面几个排成一排慢慢挪步挡住你前进的路线的?!)这里是红色起跑区,12000多人,分9个区。中奥,考虑一下吧,北京马拉松就8000多人跑全程,还搞的那么拥挤,什么问题?你自己不去参加一次,你是不知道会有什么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39:21 | 只看该作者
比赛日VI

9点45分,枪响,开跑啦,我混的第59个全程马拉松开始啦!

全世界的人都说伦敦马拉松的赛道如何平坦,但是好像没有人说伦敦马拉松的赛道狭窄。虽然是在格林威治的小镇上出发,这出发的架势有点想波士顿的出发,同样是狭窄的公路,但是不会觉得拥挤,为啥?是因为比赛是按照报名时间分区安排起跑顺序——你说跑3个小时的在前面会有机会挡着站在后面的计划跑3个半小时的吗?常识啊!!!倒是我应该是明显地站错了区域(实际上是有意亦或无意地填错了报名成绩),不断地有人从我身边超过,同样的,也有我超过别人的时候,只不过我没有明显地感觉我需要绕额外的一个小弯跑到前面去。

(以下的内容采取记忆碎片形式记录,顺序没有按照事件发生的真正时间顺序,而来自从脑海中强起来的的记忆顺序...)

我真没有感觉赛道的平坦,如果你让我形容一下伦敦马拉松的赛道,我宁愿说这是一个波长很短波峰也不高的正弦曲线;我一开始以为只有在格林威治村里面是这样,结果跑出去还是这样,一会来个小上坡,再来个小下坡的,反复反复地折腾,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终点。很多马拉松的赛道会有桥,伦敦马拉松包括了著名的London Bridge,你跑过就知道了,很短,短到你几乎不认为它是桥,如果你和香港的青马大桥比的话。赛道虽然小坡不断,倒是没有像旧金山或者波士顿那么的“过山车”式的坡。
赛道不宽,大多数是双向2车道的,而且非常不平,就是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太多的转弯了,而且是急弯,太多了,转的我脚脖子都痛,而且右侧的肩膀和脖子也痛,难道我转弯的时候肩膀和脖子也跟着转不成?
前半程一直比较冷静地保持着12KM/H的速度,上坡不慢,下坡也不快,混得自然,还不时地和路边的小朋友们一起拍拍掌,或者观看一下经过的著名景点。其实最主要的是伦敦马拉松的里程标识用的是英里,公里数只有每5公里有一个,我后悔没有带以前在跑纽约马拉松搞的标识着英里的Pace Time手环。到目前为止,我对英里的Pace没有一点感觉,所有的速度/Pace都是按照公里来计算的。不过这样也省心了,只是在每个5公里的时候看看时间。我也最终把Polar调整为Stop Watch模式,分别显示比赛时间、配速,以及单圈时间(这个单圈时间,只能是按照5公里一圈来计算了)。然后,由于赛道周围的观众太多,路旁还有大树,我很轻易地就错过了第一个5公里的里程牌,当发现脚底下的红地毯时,才意识到可能到5公里了,才下意识地看看了时间。
红号码和蓝色号码在5公里左右的地方汇合,看着熙熙攘攘的人从另外一条道路跑过来,这个景象真是很奇妙的感觉。一样没有出现拥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3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简单跑 于 2011-6-22 17:44 编辑

比赛日IV

进入格林威治公园,眼前一片开阔的草坪,这才是跑步爱好者的天堂,Park,Park,Park,我希望北京能有像这种草坪的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更像是给游人开放的,走路的、带小孩的、蹬脚踏车的、坐电瓶车的、玩轮滑的、压马路的...每一种人都比跑步的人多!有木有?!如果周末的上午晚些时候你跑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那一圈5公里左右的路线,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给你的跑步可发挥了,有木有?!怎么说呢,这是在中国,北京,谁希望你搞这么多绿地呢?谁能从中得到经济利益(这是市政规划部门和有关ZFBM第一考虑的东西,你别不信)?你说年年开2会,代表们有提过要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多建几个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公园吗?(或许有过,只不过我没注意,事实上是从来没有关注2会——我就奇怪了,难道这些代表们不知道在当今社会中“2”是什么意思吗?还总用这个“2”。无语ing)。不过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际,能给你弄块地撒撒野就不错了。全中国要ZFBM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多着呢,跑步算老几啊?!等他们把中石化的96年的拉菲和上海红十字会的餐费发票查清楚?!你以为中石油不买“拉图”啊?你以为北京红十字的不吃饭啊?!你以为北京马拉松光靠组委会就能搞定啊?全国人民喊了多少年了,要求延长关门时间,可是首都公安和交警人家有更为重要的,至少比照顾你跑马拉松的情绪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你能怎么着吧?!(这几天跑题跑得厉害,估计和时差有关系。)

起跑等候去是一片开阔的草坪,巨大的LED屏幕已经开始播放有关的马拉松新闻、以及不断地扑捉草坪上各位选手的各式各样的情况。在等候区的中心位置有Information Center,可以随时解答各种有关比赛的问题,根据《参赛指南》上说如果你忘记带计时芯片的话好像他们也有什么办法能够救急。距离Information Center不远的地方分别有几个区域免费提供矿泉水、运动饮料、茶和咖啡,特别是运动饮料的志愿者是到处走动主动问你是否需要,唉,各位,是“主动”哈!!!不是要看着你的脸色哈!!!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好像“背负”任务一样——我必须让每个选手都人手一瓶运动饮料,LUCOZADE,伦敦马拉松的赛事运动饮料,只要你能喝下,你随便喝。对于我这个以前从来没有喝过这个品牌的运动饮料的人来说,现在可以体会一下,不要在比赛过程中有些什么Surprise,其实,按照Runner's World的建议,我应该在比赛前一周就开始使用并适应这个运动饮料了,而不是比赛当天。同时,我也在想London Pride在哪里啊?我怎么没有发现London Pride呢?!当然了如果能提供健力士也不错,我估计都柏林马拉松一定有健力士的影子,不管昨天那个展览会上那个老头子说NO不NO。不过,好像赛前一天晚上喝点健力士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昨天去吃难吃的中餐之前,路过了一个叫Grace的酒吧,下午4点到7点钟是“Happy Hour”,所有酒水半价,怪不得我看大下午的,一个酒吧能如此拥挤!当看到熟悉的健力士“打气筒”时,我几乎是一下子挤到了吧台,健力士!!!我看了账单一杯一品脱的健力士2.2英镑,后面还有个“HH”,不过马上反应过来,是“Happy Hour”的缩写,那么即使是全价,也比北京的便宜!那个我常去的亮马河畔的爱尔兰酒吧,要50块人民币,而上海奥玛利酒吧要65块!成都多少钱?忘记了,不过那个是灌装的健力士生啤,而且需要用一个专用的类似微波的气泡发生器把倒在酒杯里的健力士搞出类似像从“打气筒”打出的泡沫效果来。(帮我数这点儿哈,看看这个伦敦马拉松比赛日的博客有多少次跑题的)

大屏幕和主持人不断地开始采访参赛选手(普通的参赛选手,而非专业选手,我们所在的红色起跑区全部是Run for Charity的,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每个被采访的选手都问到一个同样的问题:“你参加这次伦敦马拉松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的五花八门,但是基本上都是为了各种各样的慈善组织,也有为了纪念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哦,对了,还有为了纪念小孩的(这个我没听清楚,好像是小孩子得了一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病去年离开了这个世界,即使听说过中文,英文表达出来也是根本无法辨别的,Cancer,是我唯一能知道的比较严重的病,就这医学英文水平。)我参加伦敦马拉松的原因是什么呢?完成“Marathon Majors”的大满贯?So what?!周围越来越多的花里胡哨的选手出现,也有非常非常安静地坐在那里或者躺在那里的。我是其中的一个安静地坐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2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简单跑 于 2011-6-22 17:34 编辑

比赛日 II

二个唐纳圈很快地被消化掉,一瓶从国内带回来并已经稀释的佳得乐也分二次喝完,时间还不到6点。我最后检查了一下存衣包里面的东西,墨镜、帽子、号码、相机...,下楼梯之前,看到WC的标志,很自然地进去释放了一下。

外面的温度比我想象的要高,阴天,或者多云,反正看不出蓝色的天空,地铁站6点开门,几个明显是喝酒宿夜未归的小混混坐在地铁口大声地说话,看见我走过去,喊了一声“...bar”,我回头看了一下出声音的来自一个印度裔的高个子(很奇怪,印度人很好分辨,特别是那些具有典型特点的印度人,似乎脑门上刻着“我是印度人”,虽然我其实也说不出来到底印度人长什么样子;当然了,在伦敦的地铁站里,如果印度人说英语,你还是非常非常容易听出来的,因为我们APJ的团队中,有好几个印度人,说着不同的印度英语,几乎能听明白的不能听明白的都有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我每周至少要和这几个印度人有几次通话或者被通话),后来我反应过来是我穿的外衣上印着“PowerBar”。2005年来伦敦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么多印度人,餐厅、宾馆、商店(甚至像LV,GUCCI这样的奢侈品店里面的营业员也有不少印度人),后来突然想明白了,印度是原先是英国的殖民地,在印度学英文好像是必须的,虽然出来的都是印度英文。我曾经问我APJ的老板(也是一个印度人,只不过去了美国读了大学,有没有拿到MS我不知道,后来入了美国籍,讲的英文已经没有太多的印度味道),为什么APJ这么多印度人?他的回答不无道理:1、印度人讲英文;2、印度人抱团;3、印度人政治敏感度高;4、印度人努力。看看我周围的HK、TW、SGP、CHN同事,同时具备这4点的人基本上都成了APJ的老板。我缺什么呢?

(怎么讨论印度人了?回来回来...)地铁6点钟开门,我也不想等它开门了,虽然还有11分钟,我打算步行到Charing Cross火车站,顺便查看一下终点的情况。路上,可以零星地看到几个同样拎着红色大袋子的人,方向和我也一样,既然组委会提供了免费的火车,估计大多数人还是做火车去起点方便一些。经过特拉法特广场的时候,一个穿着标准英国警察的小伙子和我打招呼,上来就是一句标准的英国式问候:“It's a lovely day, isn't?” 我当时有点没有反应过来,一个警察帅哥突然和我打招呼干嘛?莫非又是gay(这个情况在欧洲相当相当流行,估计能超过玻璃)?聊了几句才知道人家是想表达一下友好——他说他自己参加过4次伦敦马拉松,不过今天他得执行任务,在终点区,并祝我好运气,因为今天的天气不错,并给我指出去Charing Cross火车站的方向,他的最后一句话是“See you at finish line. I will watch you...” 啊呀,最后一句话又有些意味深长啊,他该不是把我当成泰国人了吧?!还是我太敏感,太自作多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2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简单跑 于 2011-6-22 17:32 编辑

比赛日 I

Place Overall       8725
Place Gender      7078
Place Category   3732
Name                 Qiang, HUANG (CHN)
Runner No.         52076
Category           18-39
Half Time            01:47:14
Finish Time         03:57:37

话说昨天晚些吃的中国自助餐实在是难吃,感觉是清真食品,好在有面条,3.5英镑吃了好多面条,再回青年旅馆的路上买了2个唐纳圈和5个香蕉,算是明天的早餐了。收拾好东西爬上床的时候刚刚当地时间的下午6点半,白天坚持这没睡,就像晚上能睡个好觉。没多久,进来一个壮汉,意大利人,我当时有点焦虑——这厮会不会打呼噜啊。意大利壮汉倒是很客气,我也客气和其聊了几句。意大利壮汉离开不久,我下铺的意大利小妞回来了,嘴里嘟嘟囔囔地在收拾东西,没一会儿又嘟嘟囔囔地离开了,我伸头一看,床铺空了,行李也没有了,原来离开了!走了一个打呼噜的小妞,又来了一个很可能打呼噜的壮汉。这次和意大利人干上了。

再睁眼的时候,是意大利壮汉回来了,依然很客气地说“Sorry”,这声调让我也有压力,该不是一个gay吧。他很快很快的充上电,然后就关了灯,10分钟后,这厮估计是洗完澡回来了,又吱吱呀呀地爬上了A床。没过5分钟,开始了小呼噜!!!我靠!我看了一下手机,刚刚23点,我还有6个小时时间,不过从19点到23点,貌似睡得还不错。还是困,没多久,意大利语呼噜已经在我脑海中迷迷糊糊了...

为了不影响意大利壮汉的睡眠(人家昨天晚上几乎对我的休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干扰,而且表现的温文尔雅,虽然感觉上有些怪怪的gay的味道),基本上借着窗外的晨光进行的着衣,而且尽量不去动塑料袋(当你在睡觉的时候,就在半梦半醒之间,如果有个人在你旁边稀里哗啦地弄塑料袋,你是不是有想起来踹他一脚的冲动?有木有?!)。打底的依然是Compressport的护腿(小腿+大腿)以及SKINS的A400上身,adidas黄色的背心和adidas蓝色的半裤算是外装。穿戴完毕,可以感觉到实际上意大利壮汉已经醒了,至少翻身了好几次,我始终没有开灯,这次准备也算是我所有参加比赛中动作最快的了,免去了凡士林和创可贴的过程,免去了调整鞋带的过程,免去了别PowerGel的过程... 下到4楼餐厅的时候,青年旅馆的工作人员刚刚开始上班,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些疲惫,但是见到我就马上变化了一下表情:“Morning! Good luck for the run!” 看来他们都知道今天又比赛,而且我是去参加比赛的(至于为啥别人说“上海猛女”不像跑步的人有待大家讨论,虽然我腰上的“游泳圈”、看不出三角肌的大肩膀以及白花花的大腿,让我越来越没有信心穿传统的背心和短裤训练或者比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2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简单跑 于 2011-6-22 17:22 编辑

到达伦敦

飞机磨磨蹭蹭地飞了10个半小时,我在不停地看飞机上的电影,纯粹是为了倒时差,《枪王之王》、《神枪手与智多星》、《混蛋特工》,还有《39号特案》的一个开头...看完了就完了,不过脑子,唯一现在能有点儿印象的就是在《枪王之王》中吴彦祖扮演的警察在实弹射击比赛中穿的是红色adidas T恤和一双看不款式的adidas鞋。

其实2005年来过伦敦,那个时候还没怎么自己出国耍过,又有人接,所以对伦敦机场没啥感觉,这次飞机停在T3,从机舱门走到移民关口就走了将近15分钟,怎么一点印象没有啊。移民局的老太太,问我来干啥,我说跑马拉松,她有些惊讶的说我看你也有点像运动员,我说你也可以跑,她老人家一边给我盖戳一边摇头,挺和蔼个老太太。出关的时候,行李已经出来了。又按照机场的指示牌,找Underground的标志,走了将近15分钟,在自动售票机上购买了1区的地铁票,上了Piccadilly Line地铁。我并没有按照旅游书上经常介绍的做那个希斯罗特快列车Heathrow Express到Paddington车站后再转地铁,主要是不太自信。反正有的是时间,这做这个不需要换乘的直线地铁先到酒店吧。

地铁跑了50分钟(和网上或者书上说的一样),到了Piccadilly Circle站,这次住的青年旅舍是和2005年一样的,交通十分方便,到各大景点都是步行距离。凭借依稀的印象,找到了Backpacker Hostel,几年前的影像清晰了一些,对的,前台是在4层。早餐和Internet都在4层,和我一起入住的人很多,很年轻,应该说非常年轻,有些只能用“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来形容。我这次定的4人男女混合的Dorm,每晚29磅,双人间要每晚每人65磅,真没这个必要。搬行李进屋的时候,房间没人,有二个床位已经有人了,看行李箱的款式,应该是一男一女,男的床位的枕头上还有一个不知名足球俱乐部的围巾,看来是个球迷。

一点都不饿,出去转了一圈,熟悉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回去就躺下了,走廊里很吵,很久没法入睡,也管不了这么多了,终于,等我意识到周围安静下来的时候已经快半夜12点了,这帮小屁孩还知道半夜前睡觉!!!

走之前看了BBC的天气预报,虽然英国人说BBC的天气预报从来不准,温度还好,8-16度,有点小风,没雨。要知道4月份是伦敦的雨季。真正到了伦敦市中心,感觉外面的温度还是不低,而且从机场坐地铁一路上下来,好像树木花草绿的程度要比北京还甚。

同样是做地铁,东京地铁上就很安静,伦敦地铁上大多数人在看报纸或者自己做拼字游戏,或者数独游戏。或许这条线路是从机场下来的,很多中国人,我对面一个40多岁的大姐接到其父母,讲了一路,我就奇怪为啥我回家和我老爸老妈都没啥可说的呢?估计是这个女的太长时间没说中国话,被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2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简单跑 于 2011-6-22 17:23 编辑

马拉松博览会

昨晚在C号床的小妞又是咳嗽又是擤鼻涕的,直接挑战了一下我的听力,好在C妞睡着了没有什么动静,我一直在辗转反侧,难不成是在飞机上咖啡喝多了。反正,脑子有点发木,但是睡不着。更为过分的是,我下铺那位哥们(后来证实也是个妞,因为白天我发现她的行李箱上面放着一个类似电烫发器的东西!!!)在早晨5点多的时候,天都已经蒙蒙亮的时候才执拗一声进了们,然后又吱吱呀呀地上了床,过了不到10分钟,居然开始打起小呼噜了!!!烦,我决定起来了,抱着笔记本下楼上网,遇到了同样是刚刚起来的DD,聊了一会儿。

6:30走出了青年旅店,熟悉一下周日早晨要去的Charling Cross火车站,看看走过去需要多少时间,当然可以做地铁,但是在地铁里面走的路也不少,而且还要等车,我估计和我走过去时间上也差不多。因为昨天买的地铁周末日票,就开始在站和站之间狂转地铁了,一站地也不在路面上走了,都在Underground转乘了。虽然时间还早,但是地铁了和我一个方向的人中,还是有不少一眼看上去就是和我一个目的地的。虽然这是我第二次到伦敦,自己做地铁,但是我发现伦敦的地铁标识和巴黎的非常类似,只是你要搞清楚人家说的“向东方向”或者“向西方向”是那个方向,同一个站台,来的地铁可能会到完全相反的方向,所以,基本上我都是看站台上的显示屏,什么方向的地铁还有几分钟到,然后在对照手中的伦敦地铁图看方向是否对。还好还好,比在东京对地铁地图的经历要轻松自如多了。

地铁转去马拉松博览会的火车也没有任何障碍,上了火车,发现上面的人基本上不是展会的工作人员就是准备去参加展会的。发现一个小姑娘,黑色的阿迪达斯运动裤,白色的阿迪达斯跑鞋,羽绒服中是一件粉色的,估计也是阿迪达斯的——伦敦马拉松是阿迪达斯赞助的,估计很多工作人员都是穿阿迪达斯的。随着人群到了展览会场,才刚刚8点钟,点了杯咖啡要了块点心,坐在沙发上歇脚。阅读赛事须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抬头,发现展览会门口的保安居然也是一件胸前印着伦敦马拉松标准的阿迪达斯风衣,只不过背后是“SECURITY”。想起来东京马拉松,所有志愿者和组委会都是统一的ASICS,只不过是颜色和背后的标识不一样来区别,好像波士顿也是这样,记得2009年,志愿者是鲜黄色,官员是红色,还有黑色的忘记是啥人物了;和中国近一点的赛事,香港马拉松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清一色的NB,投资都不小?其实也没多少钱,那中风衣我估计成本就100块,如果有1000个人在赛事工作,也才10万块。随便找个赞助厂商都搞定了,当然了要不要处理under table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号码不想我原来预想的是蓝色的(从蓝色区域出发),而是红色的,所以早晨在火车站探问的信息也没用了,不过今天再次阅读了赛事手册,发现我们发枪的时间居然是9:45,跑一会就该吃中午饭了!!!在阿迪达斯的“SuperStore”,我强压自己的购买欲望,只收入了一件风衣和一件T恤,同时也给CQ收了一套。风衣是绿色格调的,T恤是红粉色调的,够“撞”!

相比之下,阿迪达斯在伦敦马拉松的阵势要比爱世克斯在东京马拉松的表现更为声势壮大,而且大气,有整个一面墙共选手留言,并结合新广告创意“all in”,又搞了一个“all 26.2”,我过去想留点啥的时候,发现基本上已经没有下手的地方了,而且没见到中国字。众多跑步品牌中,好像没见到NB,美津浓也是很小的一块,倒是PUMA、ASICS还是比较显眼,对了,NIKE的展台有些奇特,我说奇特,是我看了半天才发现那个“钩子”,知道是NIKE的地盘...SKINS和COMPRESSPORT肩并肩有了面积相仿的展台...伦敦马拉松博览会最大的特色,莫过于数目类别众多的慈善组织,当然人家的Virgin Money的广告也说的很明白,就是把伦敦马拉松弄成规模最大的慈善体育盛会。

伦敦著名的啤酒“伦敦的骄傲(London Pride)”成为了官方的赞助商,好像在沿途提供啤酒服务,我问他们用瓶还是用杯,小伙子有点惊讶,我连忙和他解释,如果用杯子会更有利于选手们一饮而进——就和我在家里把330ml的罐装健力士特酿倒在杯子可以一口气喝下去一样。小伙子听完明显不太愿意搭理我了...不搭理我拉到,我还是去喝我的健力士鲜啤去...当我晃到都柏林马拉松的摊位时,我问跑到都柏林马拉松的终点是不是有免费的健力士喝?老头斩钉截铁地连说了三个“No”。我不就是问问吗,至于嘛。

有个展位是英国自己的跑步文化品牌,就是普通的T恤和帽衫上印着“Do”、“Run”或者“Do Running”,我看到那个胸前印着大大的“Run”的帽衫的时候,就在想,我要是这个设计,就在背后再印个“Drink”...嘿嘿...

逛了2圈,感觉伦敦马拉松博览会没有什么新东西,其科技含量还不及2月底的东京马拉松,于是收拾了一下杂乱无章的广告,往外走,到出口,组委会发了一个袋子,里面除了广告之外,还有一听“伦敦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简单跑 于 2011-6-22 17:22 编辑

伦敦,我来了

2006年跑了柏林和纽约,2007年跑了波士顿和芝加哥,三年过去了,我才跑伦敦,也才完成自2006起诞生的由世界五大城市马拉松组成的“马拉松大满贯(World Marathon Majors)”系列赛。唉,有些惭愧。
昨天下午才开始收拾东西,昨天晚上才开始倒时差,这周才开始打印各种伦敦信息的材料——这些都和我几年前的风格很不相同,当然了,机票、酒店还是很早就搞定了,签证时间安排得有些紧张。
不过伦敦马拉松的网站设计的和其它几个大满贯赛事的网站有些“不同”——我找起东西来不是特别方便,而且网站上加了很多“互动”的设计,你要保存下来也不是特别方便。其实很多的信息,都是在上一周的PDF格式的赛事指南上了解到的。比如,沿途的里程用英里标识(通常只有在美国的比赛用,而欧洲都用公里!英国就是为了表达和其它欧盟国家的不同哈。我去办英国签证的时候听说英国好像已经和欧盟达成了什么协议,我以为以后办申根签证就可以了,但是事实是人家还是英国签证,而且货币依然是英镑而不是欧元!);选手们将分3个出发区域出发,然后在5公里左右的地方再汇集到一条统一的路线上,这个和纽约马拉松有点类似,避免了起跑时的拥挤和混乱。其实,像柏林、巴黎、纽约、日本,甚至新加坡的马拉松都会根据报名成绩来安排出发的顺序,跑的快的在前面出发,跑的慢的在后面,这样安排只要没有人发神经的在前1公里像跑百米一样冲刺(其目的多半是为了抢镜头,或者跑出去找厕所方便),是不会出现令人讨厌而无可奈何的国内比赛出发场景——你前面总是有人在不紧不慢地晃悠着,还有不断回头找人的,耍大旗的。有木有,有木有?!
(刚才兰州的朋友SL打电话,问我是否跑兰州,我说我担心高原反应——兰州市区平均海拔1500米,我让SL帮我去网站上看看路线是否有些坡路,比如重庆马拉松那样的坡,结果SL问我是跑多少距离的马拉松,这多新鲜啊,我说,我只跑全程马拉松,所以如果我说我跑马拉松,那就是全程。SL又问,全程是多少?无语+汗...看来国人对马拉松的理解还是很有想象的空间。我也注意到不少“名人”标榜自己跑马拉松如何如何,仔细去看了几个,不少是跑半程,那好吧,半程马拉松,在我的世界里,还不算是真正意义的马拉松,至少不是一个完整的马拉松。马拉松有它明确的定义。你说TNF100算是马拉松吗?我觉得不是,TNF100系列赛是一个有很强的户外越野赛的味道,以至于国际田协根本没法定义它的距离,比如黄崖关长城马拉松、西藏马拉松——不是拉萨那个半程的,是尼泊尔境内的那个...当然了,不是只有马拉松爱好者叫跑步爱好者,但是跑步爱好者绝对不能随便把自己搞成马拉松爱好者,其实也不是,马拉松爱好者,可以只爱好,而不参赛吗?比如有人特别喜欢坐在家里看电视转播马拉松比赛,你说他是马拉松爱好者吗?...有点绕哈...也没喝多少酒啊?...)

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25: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简单跑 于 2011-6-22 17:35 编辑

比赛日III

到底火车站的时候刚刚6点半,第一趟开往红色起跑区的火车将在6:54分开车,已经有人了,看他们的号码就知道了,伦敦马拉松组委会在火车站设立了很多信息,就连通常显示火车班次信息的大屏幕上也分明写着哪趟火车几点从哪个站台发车,经过那些站,什么起跑区要坐哪趟火车,应该在哪一站下车,一目了然,非常清楚,同时,有几个年长的志愿者站在站台入口,面带笑容地等待需要帮助的人。我应该坐1站台6:54发车的火车,当我走向入口的时候,并没有人检票,《参赛指南》上明确的指出只有运动员可以免费乘坐从特定火车站到起点车站的火车,而且中途不允许下车,但实际上,我估计这都是XCD,谁周日的大早晨没事做头趟火车去格林威治?!志愿者见到我的时候,我正在东张西望——因为1站台停着火车,但是还没有人上,“Red Start and Green Start.” 没错,进站了,身后终于跟着几个红袋子了,只有第一节车厢开这门,我没上,我身后的人也没上,我继续往前走,发现后面的车厢们都关着,我接着走了几个,突然意识到火车的车门需要按一下门上的按钮才能开的,这个时候我已经差不多走到最前面的车厢了,我回头发现那些人还在跟着我,估计是遇到了和我一样的迷惑,我按了车门,等着他们走过来:“Welcome on baord!” 大家哈哈大笑地上了车,这趟火车估计有10个车厢,而和我一起进站的将近10多个人都坐在同一个车厢,嗯,感觉好多了,当你的周围有很多和你一样装束的人,你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至少,如果你去错的起跑区,还有10多个人陪着你——你说这都是什么心态啊。

火车准点发车,手机同时受到CQ的短信说XM刚刚睡,上午去看了儿童剧,其第一反应是有些“惊讶”!**139*86的电话打过去没有人接听,继续和CQ进行SMS联系。火车在Waterloo East停了一下,又上来更多的红袋子。刚刚发了几个SMS,一抬头发现周围的人都开始动了,到了!!!险些错过了站!!!到起点的格林威治居然只用了16分钟!这可不像波士顿马拉松,从波士顿市中心到起点的巴士要开上近1个小时,让人很有成就感。而格林威治的起跑区比我想象的要近多了,真不知道怎么才能绕回伦敦。

出了格林威治火车站,只要你不在最前面走,你就不会迷路,周围都是红袋子或者陪红袋子来的家属,我走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相当地保守),格林威治是个相当安静的小镇,我不确定是不是那个著名的格林威治时间就来自这里,路上除了红袋子就是穿着红色背心的志愿者,每个路口都有。即使你不认路,即使你只有一个人,只要你顺着路走,你就绝对不会错,因为每一个可能转错方向的路口都站着一个红背心。(老外是比较有趣,所以才会出很多“傻瓜”系列的书,上MS的时候,刚刚接触到Windows NT的网络部分,其中谈到了网络的Trouble shooting,有关网络不通的问题人家给你的第一个建议是:“请确认是的服务器的物理连接——就是插没插网线!!!”;还有个更绝的,当服务器点不亮的时候,人家给的第一个建议是:“请确认是否服务器的电源接好了”——我都要吐了。不过这种事情确实在我们实验室发生过,打扫卫生的阿姨把服务器的插线板搞松了,恰好这个插线板只接了一台服务器,恰好这台服务器在周末刚刚进行了格式化和新的OS和应用安装,周一来的时候,服务器点不亮了,然后,全实验室的人都在努力帮助这个可怜的服务器安装人Trouble shooting,甚至拆开了机器,把内存重新插拔了一次——周末给服务器加了点内存,依然不亮,等我们鼓捣了将近一个小时,每个人都一筹莫展,直到有人在俯下身子在桌子底下找掉线的圆珠笔的时候,发现插线板的电源显示灯是灭的,要知道,满实验室的10多个人不是硕士博士就是硕士在读博士在读啊,当时那个囧啊。而那个倒霉的安装服务器的人就是我。在读PKU CS的MS。惭愧ing,好像又跑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7:42:56 | 只看该作者
比赛日VII

沿途观众及其热烈,比波士顿和芝加哥差不了哪里去。由于伦敦马拉松博览会以及伦敦阿迪达斯店铺提供了在衣服上烫字的服务,很多人把自己的名字印在胸前,这样观众们可以大声地喊出名字,起到了被鼓励的作用。我的背心前面是自己在国内印的“CHINA”,跑了这么一路,我能分辨出来的针对的我的鼓励,最多的是“Go China!”,还有不同版本的“加油(有几次明显是老外喊的,带着相当的老外口音。现在在国外可不能乱说话,很多老外懂中文的。)!”,清脆的女生“中国!”...你说我要是在胸口能个“混子”,观众能喊出个啥?Go + “混帐”?“混混”?“昏昏”?
在15公里左右的地方跟上一个窈窕淑女,跟着跑了1个mile多才反应过来人家穿的背心是“100 Marathon Club”!而我起先只是注意到了“Marathon Club”,以为是某个马拉松俱乐部的。当我发现了那个围绕在花环中的100时,我顿时像泻了气的气球一样一下子把速度降了下来。看小丫头的年龄,估计也就20岁左右,已经跑了100个马拉松?不可能吧?不过,如果能把这个背心穿上,其实力一定相当了得,所以我还是开溜吧。在后半程,追上一个穿同样背心的中年人,长的也不想跑过100个马拉松的身材(其实我不能这样判断,你说别人看我的身材,会相信我已经跑了59个马拉松了吗?)。难道他们是把“100 Marathon Club”当成自己的目标?或许吧。我的目标呢?是活着跑死了算吗?还是活着喝死了算呢?
过了后半程,我看了一下时间,和原先定的配速差不多,这个4个5公里跑得还算均匀。每次看到半程的牌子,无论是13mile还是21km,都有些释然。其实几乎每次马拉松比赛中,我都动摇过,而且每次都是出现在前半程,身体不舒服、感觉腿沉、崴脚了、速度快了、总想上厕所,或者突然就想不通了,就想停下来走走,甚至想坐在路边坐一会儿,就想很早以前第一次看到波士顿马拉松的宣传图片时,图片上在路边坐着一个人,身披保暖塑料膜,把头埋在胳膊里,看不到他的面目表情,潮湿的地面还有不少稀落的水杯和黄绿色树叶。我也想这么坐着,但是看这个图片的情景,应该是比赛结束后,因为只有比赛结束后才会有人给你披上保暖的塑料薄膜。但是常常坐下来的愿望远远强于跑到终点。按照我真实的体验,我十分不情愿和跑半程的人一起跑比赛,就是全程、半程一个路线,一起出发。一个原因是半程的速度肯定要比全程快,有点影响情绪;另外当你咬牙切齿进行了无数的思想斗争以及身体与内心对抗后,不怎么轻松地晃到了20公里之后,你发现跑半程的人开始庆祝了,开始狂欢了,开始加速冲刺了,你不着急吗?你不嫉妒他们吗?你不想也拐个弯和他们一起跑向“终点”吗?别和我说你没有情绪波动,没有你就不是人,虽然有可能也不是人。要知道,你可是还有一半的距离要折腾啊。然而,半程的标准总会给我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从这一牌子开始,我从前半程的关注自己跑了多少公里,开始计算我还要跑多少公里可以结束,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地减少。而且,通过半程的时间,基本上我也可以计算出自己全程可以跑多少时间。我的配速还是不均匀,完成的59个马拉松中,只有2009年波士顿马拉松的前30公里保持着非常均匀的5KM配速,而所有其它的比赛都是前半程要比后半程快,至少要相差10分钟,印象中从来没有少于10分钟的。所以,看着前半程的时间,我就知道自己是否有可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了,如果达不到了,那么后半程基本上就是混了,而且混得比较离谱。而且在不停的计算可能的完成时间,目标一变再变。等到了最后6公里,就是通常人们开始“撞墙”的时候,我却可以基本上把速度稳定在最后到终点的速度了,也就是在36公里的时候,我可以相当精确的计算出我到终点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已经不能算是一个“Serious runner”了。虽然我知道保持均衡的配速在马拉松比赛中至关重要,可是,我,混子,一次都没有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