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尘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7月游记攻略评比>当一只本命兔朝拜她的本命佛(五台山)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5:4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7 16:00 编辑


这一次我真的躺在大自然的怀抱



如果可以,让我美美的睡一觉多好





点评

好几张是我拍的哦哈哈,烟儿太给力啦  发表于 2011-7-29 10:50
很享受啊,嘿嘿  发表于 2011-7-28 1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09:1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8 09:16 编辑

  走到几乎麻木的时候看到了一片翠绿色的松林,仿佛听到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我知道应该到了位于中台南麓溪上的吉祥寺。


前面这段路,就是到达吉祥寺前那传说中的松林


回望,身后的山呀、路呀,被我抛的好远

  

吉祥寺原名古佛庵,创于唐代,思昙和尚重建,离尘和尚继修。明弘治年间,比丘尼净玉易庵为铁瓦殿。明末,三昧和尚开始传戒。清雍正三年(1725),钦命督理五台山札萨克大喇嘛罗藏陈盆鼎新寺宇,更名法祥寺,俗称清凉桥丛林。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能海法师于此弘律传戒,又谓吉祥律院。内供脱纱灯笼文殊骑虎尊像。在文殊殿前还有一座造型优美的覆钵式白塔。此外,在寺院周围墙壁上有写满经文的墙壁和塑有密宗的佛造像



img_1164_副本.jpg (59.12 KB, 下载次数: 24)

img_1164_副本.jpg

img_1166_副本.jpg (131.12 KB, 下载次数: 4)

img_1166_副本.jpg

点评

嗯,那片松林很享受  发表于 2011-7-28 14:28
松林太美啦  发表于 2011-7-28 11: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6:20:03 | 只看该作者
11:50离开灵应寺,前往中台。一段长距离的下降,下降结束后走上草甸,在草甸美美的休息了20分钟
13:00来到澡浴池寺
北台至澡浴池寺用时1小时10分钟。



澡浴池坐落在中台和北台之间,全称是万圣澡浴池寺。寺的得名是因院中有一清澈见底的水池,是文殊菩萨沐浴的地方。现有大殿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迄今供奉着一块石头,上面留有文殊菩萨洗浴后在池边站立的脚印。明代诗人觉玄作诗赞美澡浴池:“一池清且浅,甘洁胜琼浆,能洗愚痴垢,还生定慧香,光浮天界白,色映四天苍,无以凡情测,神哉不可量”。



传说在三百多年前的一天,康熙皇帝去北台朝拜,下山路过澡浴池的时候远远看见几个女子正在池边洗衣服,却发现池内有一个和尚在裸体而浴。出家人四大皆空,成何体统,康熙皇帝拔出弓箭怒而射之,正中和尚的右肩,和尚箭带飞奔而去一眨眼没了踪影。康熙皇帝回到台怀镇的行宫菩萨顶,却发现殿内文殊菩萨塑像的右肩上插着一支箭。康熙皇帝何等聪明,突然之间恍然大悟,原来是文殊菩萨幻化成俗人在与民同乐。自己不明就里却把菩萨射伤。于是敕封该殿为“带箭文殊殿”,塑像为“带箭文殊”,如今在五台山台怀镇菩萨顶西大殿供奉着’带箭文殊菩萨”,只可惜返回台怀镇后没来得及前往菩萨顶去朝拜带箭文殊菩萨。




















点评

嘻嘻澡堂子  发表于 2011-7-29 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6:3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7 20:39 编辑

从澡浴池出来就可清晰看到中台翠岩峰的雄姿






中台越来越近啦



此时路还是比较好走的,一直往前走就行啦

点评

烟儿:对你很easy,对我就...呜呜呜  发表于 2011-7-29 1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1-7-27 16:35:13 | 只看该作者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6:3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7 20:42 编辑




这段爬升是伴着乱石的,也就是龙翻石。







点评

啥龙翻石、雨翻雾的一概木有感觉啦,爬上来就是胜利  发表于 2011-7-29 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08:5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8 20:59 编辑

  离开西台下至”八功德水“石牌路口,行动组汇合后没做停留继续前进,听说鱼靠着这块石头睡了一觉,而“各种美”躺在草甸上做了个日光浴。
  继续前行,此时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累,不知道是身体的原因还是心境的原因,总之,走起来不再那么轻松,也许是真的疲惫了,也许是因为完成了当天的任务朝拜完成了东、北、中、西个台,也许是知道下一站就是去挂单,心一下子放松了,在西台到达吉祥寺的这段路上,我始终走在了后面,不知道原因了,反正就那样慢腾腾的走着,看着前队越行越远

看着前面一道道白色线路,只有不听使唤的向前傻走了

要走到那面去,天呐,无聊的走着

第一次被扔在了后面,是我累了,也是我独自感受朝台之路了

无止尽的白线

其实也很快嘛,哈哈,就在眼前了



那个山就是我曾走过的地方,现在已被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感受一个人的时候

点评

各种美的鼻子晒的发了泡,疼的他就差跳脚儿骂街啦哈哈哈  发表于 2011-7-28 09: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7:0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7 20:43 编辑





经过一段爬升后,终于抵达中台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围云层很低,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状似如意的祥云漂在演教寺大殿的上空,宛若天宫,就好像我们登上了空中楼阁,享受着这天上人间的仙境。






(摘)中台雄旷壮阔,海拔2895米,名翠岩峰。翠者,青绿色也,岩是指巨大的石头。登临山巅会看到台顶遍布龙翻石,有的如立象,有的似卧牛,许多巨石的表面杂生着厚厚的苔藓,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碧绿青翠。无藓处则是岚气放射,明亮灿然。翠岩峰名由此而来。台顶上的寺庙名演教寺。据《清凉山志》载:此寺创于隋代,唐代重修,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玉禅师再建。1512年(正德七年),梵僧奉命于中台建寺,铸铁为瓦,明武宗赐额曰“演教”。寺内现有天王殿3间,毗卢殿5间,正殿5间,坐北朝南,东西有配房。供奉孺童文殊,文殊菩萨为童子面孔,孺童文殊象征佛法清静无染,孺童文殊纯真无邪,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


点评

二手玫瑰你也有这个时候啊,哈哈  发表于 2011-7-29 11:28
我去的时候赶上大雾,在中台下边转了半小时没找到上山的小路。哈哈  发表于 2011-7-28 1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2:0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8 20:46 编辑

14:40从中台出发,一路总算顺利,于15:20先头到达西台山下一个重要路口,
有标志性石牌“八功德水”,不明其意。
出家行动组在这里有两位成员放弃登西台,选择了在此等候,于是,我、绿梦、唐朝放下背包,轻装前进。


在等待后队的时候,像孩子似的玩了起来,哈哈

知道我在玩什么吗,哈哈,放羊的鞭子


我怎么就甩不起来呢,差点抽着自己,哈哈,看来干什么都要手艺呀,不是哪个碗都能端的起的

在此有许多放弃登西台的,背包一堆堆,还有车也不少,看来司机们也知道,这些行走在朝台路上的人们,此时真的是累了

点评

第一天的路,西台是个体力极限啊,有不少人都没上去。  发表于 2011-7-28 14:25
放弃也是一种胜利哈哈  发表于 2011-7-27 2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1:02:13 | 只看该作者




正殿前有舍利石塔一座,13级,高13.3米,周雕十八罗汉像。塔身石龛内有3大石雕像,座基为仰覆莲辦须弥座,相传是为唐代兰谷法师所建,是中台顶的一大灵迹





演教寺西南有一文殊说法台,台中有一汉白玉讲台,四隅屹立着四座覆式石塔。这里是文殊讲道说法之处,在说法台前还有一座祈光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清凉山志》卷二:“成化间,秋崖法师同晋主祈光,遂愿,故建之。”台顶西北有太华池,北有甘露泉,东南有玉龙池,池旁还有三株泉,是南北五溪流水的发源地

img_1102_副本.jpg (29.36 KB, 下载次数: 24)

img_1102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