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尘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7月游记攻略评比>当一只本命兔朝拜她的本命佛(五台山)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1-7-27 23: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2:5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8 08:35 编辑

总结:中台至西台

14:40从中台出发,于15:20先头到达西台山下一个重要路口,“八功德水”石牌处,用时40分钟。
15:30三人轻装爬升,于15:55到达西台顶法雷寺,用时25分钟。

   台顶朝拜、休息、卫生间、拍照用时20分钟。
16:15下撤,离开西台顶,于16:35回到“八功德水”石牌处,用时20分钟


总计用时:1小时55分钟

行动组集合,没做停留继续前进,出发前往狮子窝挂单


中台至西台:步行,先下降263m;后上升146m,大约5公里。此段预计行程3-4小时。(比预计快许多)
有两个大的下降,然后到达西台脚下,是一段长距离的上升,沿小路向台顶进发。
此段行走以公路为主,前1小时是平缓的下坡,可以直切,最后有1小时上升路。
登海拔2773米西台挂月峰,台顶有法雷寺。台地的周围群山拱围,岩石幽深,峰顶旧建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像,西台可望月

点评

这么早,为什么不到狮子窝挂单呢?  发表于 2011-7-28 1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1-7-27 22:37:01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2:3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7 22:43 编辑

(摘)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上有法雷寺,创建于隋代。隋文帝诏于台顶建寺,内供狮子吼文殊菩萨,拜之可使人勇敢,狮子本为文殊坐骑,表示威猛刚烈,取狮子说法,吼声如雷名法雷寺。唐开成五年(八四○年)时,“台顶中心有四间龙堂,置文殊像。于池东南有则天铁塔一,基圆形,无级,高五尺许,周二丈许”。明代,法聚和尚又予以重修。清咸丰年间,源修法师等又建石窑洞数间。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寺院改建成一处四合院,南北二殿为石窑洞,东西配房为木构建筑。一九四七年,这些木构建筑全部被拆,仅存窑洞八间。一九八六年,美籍华人寿治和尚投资重修了法雷寺及台顶的舍利塔,此塔塔座高大,塔身俊秀美观,在西台可谓是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寺北有个天然水池,直径约10米,名“文殊洗钵池”。




唐老师,你在想什么?是累了?还是??



在舍利塔下欣赏着山峦层叠,松林茂密,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云雾之中的西台胜景。夕阳照耀下的西台法雷寺更加辉煌美丽?



点评

八功德水,是一个地名。以后应该去看看的。  发表于 2011-7-28 09:36
西台很沧桑啊  发表于 2011-7-28 08: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2:2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8 20:50 编辑

15:35开始从这个路口轻装上升,看着西台就在眼前,可是爬升真的好累呀


当我们来到西台时已近傍晚,因为准备讨要热水,所以在此小楼内看到了僧人们在准备晚上的斋饭



登上了台顶法雷寺,朝拜了狮子吼文殊菩萨





往后走,看到了古寺院,的确很破旧了,但仍然吸引我进去朝拜了一翻

其实居士们也不是精通寺庙的规矩,他们也在相互打问着什么

当我请求帮忙拍照时,他们不好意思的推让着,但很友好也很害羞

点评

谁让你这么美啊...整的他们都想还俗啦  发表于 2011-7-29 12: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1-7-27 22: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干钩鱼 的帖子

特别棒,我一直挂着帖子,随时更新。推荐所以认识的人看,哈哈。不急哈,慢慢整理,等唐老师的日志写完,你的帖子整完,咱行动组一起fb庆祝!太期待啦!

点评

好像还在某个台之间穿越 ------------------------------- 哈哈,说这话真可耐:)  发表于 2011-7-28 09:07
呵呵,别说我现在好像还在某个台之间穿越呢,期待咱们行动组再相聚  发表于 2011-7-27 2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1-7-27 22:14:34 | 只看该作者
;P

点评

岁数大了嘛,记性不好可以原谅滴。哈哈  发表于 2011-7-28 14:25
快累死我了,怎么觉得整理这些比当时爬还累呀,当时爬的时候用了一天四个台,可整理这个游记一天两个台都弄不完,呜,要不停的回忆回忆  发表于 2011-7-27 2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09:1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7 09:46 编辑








点评

艺高人胆大  发表于 2011-7-29 09: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09:1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7 09:23 编辑



    沿途巨石堆积,棱角分明,被称为龙翻石。
    很早以前,五台山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这里的气候异常恶劣,春天飞沙走石,狂风怒吼。夏天炎热难当,农民们无法种庄稼。秋天大雨滂沱,文殊菩萨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变化成一个化缘的老和尚到东海龙宫那里借歇龙石(清凉石)。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果然有一块大石,近观,已感到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巡海夜叉将他领进龙宫见到龙王,待他说明来意,龙王面露难色。原来这块歇龙石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最深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诸龙每天回来大汗淋漓燥热难捱,便在上面歇息养神。龙王推辞不过,他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凡间和尚岂能搬运走,便顺水做个空头人情答应了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口念咒语,巨石立即化为一只弹丸,随即塞入袖袍之中,施礼告别,飘然而去。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当即把歇龙石安放在现在中台的南边瓦历村的一个山谷中,五峰山顿时清凉下来,即又名清凉山。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龙王的儿子回来,不见了歇龙石,得知去向后怒气冲天,来到五峰山四处寻找。气急败坏的诸龙用龙尾利爪刨掘,将五峰山的五个峰扫成了平台,山石被翻成乱七八糟,也就成为如今五个台顶到处都能看到的奇观------龙翻石,所以五峰山就更名为五台山.

点评

踩在石头上太威风啦,跟大石头很搭哈哈  发表于 2011-7-29 09: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09:3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烟 于 2011-7-27 09:50 编辑

后半段要沿公路行走,过写有“华北屋脊”石牌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