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哥a 于 2011-7-25 13:06 编辑
茶山雨中探路旅游之行 2011年7月18日至19日一行10人,自驾风景海狮探游茶山。 茶山位于河北省蔚县东南部,小五台山南麓,与小五台山一涧之隔,距小五台山南台直线距离大约10公里左右,属小五台山管理区。行政隶属蔚县草沟堡乡茶山村。 通向茶山之路: 早上7时八角地铁五环桥下集合准时发车,沿着G109国道,在小龙门垭口北京河北界短暂休息照相之后,一路无语直抵蔚县西合营,继续前行大约3.5公里到达夏凉,这时左行,沿着G112国道经九宫口村,过九辛庄检查站,开始明显爬升大约3.5公里左右在公路左侧有一个土石路路口,下边是乱石河套,上有一座破桥,这就是X227乡道。在此路口左转驶入土石路,开始沿着河套卵石路行驶。此段路卵石突出,需要仔细慢行,以防托底。这条路在到达苜蓿之前没有路口,只能沿着山间河床,途经邢山村、北岭村、石门村、桥峪村到达苜蓿村。 现在的苜蓿村原名口前村,是人民公社时代的公社所在地,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政府驻地。旧时的公社剧场依然原貌存在,村口两端各立一块水泥碑,上边记录了苜蓿村的历史: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8)建村于苜蓿繁茂之地故名,一九七九年原公社迁至现址,一九八四年改称苜蓿名称未变。 过苜蓿村不远是一个路口,左行是双窑村,可通行的土路到此为止。双窑村距离茶山顶峰最近,但是路可能不太好走,山坡比较直立陡峭。 路口直行,通过旧苜蓿村,后堡子村,到达张家店村。也许是当地人的口音问题,有人叫赵家台。张家店村是徒步登茶山的起始地,此处登山漫坡路比较好走,升程不足1000米。大约6—7公里可达茶山村,亦可扎营于此。沿着河套卵石路经岳庄村继续前行大约5公里就到了纯回旋盘山泥土碎石路,此路段比较漫长,道路很窄,路边是比较直立的大漫坡,有些地方路边山的坡度大约在6—70度,比较危险,特别是雨天高山草甸泥泞,车辆甩尾严重,车行驶在云雾里,能见度极差,如不谨慎驾驶,随时可能滚下山坡。汽车继续缓缓爬升至大约海拔2000米左右,经过一个羊点叫北骆驼庵的地方,道路开始分岔,右行向山下可达东缘台、槽子水村。(从槽子水村沿着河床道路向山下大体东南方向可以抵达涿鹿县大河南乡G108国道,非四驱越野车和宽大的越野车,都绝不要走此路线) 此路口直行路不是很清晰,需要特别注意辨认,大约爬升前行200多米以后路又开始明显,泥土路段也开始多了起来,雨中更是非常滑,需要低挡大油门快速,保持一定的速度势能冲过去,否则必定误车在泥水中。当车子爬升过海拔2100米垭口,茶山村就在眼前了,经过几个180度迴转,道路中间山石兀突,最好乘员下车减轻承载,同时趴在地面协助司机观察车辆底盘,谨慎缓慢通过。此时已经置身于河北省海拔最高的村落茶山村了。 在山间一块大平台上,三面被大山围拢,前面冲向大山沟,酷似一把太师椅,茶山村就坐落在这把太师椅上。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大部分人都是牧羊的外来者。村子的房子非常残破,除了屋顶的瓦,全部是用石块和泥土垒成。村前一座小庙也已破败,亦不见香火。里面现在是牲畜的住地。庙前和村子四周散落着十几颗粗大的松树,更显示这座村庄的古老沧桑和静谧。村前坡地种植着大片的莜麦和类似胡麻的庄稼。据茶山村的老乡说,茶山顶原来有一棵茶树,所以才叫茶山的,只是茶树何时消失已无可考证。茶山顶峰就在村子的后背,相对高度不是很高,与茶山村的绝对高差不足500米,大约徒步一个半小时即可登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离开公路到茶山村,河套卵石路17公里,纯盘山泥土碎石路20公里,行车时间大约需要4个小时。最好在西合营给汽车补足燃油再上山。 九宫口-茶山村GPS地标 (h河套卵石路g高山盘旋土石路) 序号 名称 北纬N 东经E 海拔(米) 01 九宫口下G112国道点 39°49’53.23” 114°48'14.14” 1184 02石门村h 39°48’22.78” 114°50'56.73” 1307 03口前村h(原苜蓿公社) 39°47’17.10” 114°52'44.33” 1374 04赵家台h (张家店村) 39°44’36.45” 114°53'07.74” 1535 05茶山和南槽水岔口g 39°44’38.71” 114°54'53.64” 1870 06高山路最高点g 39°45’25.49” 114°55'35.07” 2100 07茶山村g 39°45’55.55” 114°56'31.17” 1955 08茶山最高点o 39°46’48.38” 114°56'26.08” 2494 (本表依据谷歌地球参数定位,可能存有微小误差) 回家的途中泡温泉 由于山上不断的下雨,预报第二天还是大雨依然不能爬山,再者又恐怕山路塌方,不可能有救援的机构肯上山,所以决定当即下撤。还好,下山相对顺利,因为是一路下坡,车子势能较强,多处的泥窝都顺利闯过来了。在盘山路就要到沟底时,还是遇上了塌方,心情奏然紧张起来。好在泥石流不是很大,只有几个立方米吧,大家七手八脚,拉扯随泥石流流下的树,搬石块,用手扒开泥石流,车子紧贴路边缓慢移动开出泥石流塌方路段,在晚朦胧时刻终于平安出山,抵达西合营,已经一整天没有正经吃东西了,所以决定在西合营吃晚饭。十几个菜和一个锅子,每次2斤炖好的羊肉居然上了四次还都一扫而光。 夜路,G109国道大货车很多,过岔道,到卧佛寺路口,有明显的路标去黄帝城方向,左转,路况非常好,一条新建的公路。途经矾山(黄帝城、附近还有蚩尤寨)见到指示去往康庄、宝昌、孔涧方向的路口左转上S241省道去往宝昌(就是去往沙城)方向,途经桑园镇,大约7—8公里就抵达了邢家堡大唐,大唐是华能电力的温泉培训基地,虽然对外开放,但是价格也属中档。在大唐北侧紧邻大唐院墙一条路下坡,是蒂曼温泉城,再往下有丰沙线铁路涵洞,下车徒步穿过铁路涵洞左手侧,便是农家院式的温泉名叫温欣苑。 温欣苑住宿泡温泉一天一夜,一间房50元俩人,但是房间特大,内有间隔,有床也有炕,大炕是用温泉水盘管做炕面,可以住下10人左右,3人及以上每人20元,超值。泡汤时还可以点农家饭菜,边泡汤边喝酒。 大家从包里拿出自带的食品,又去老板那里买来啤酒,泡汤、喝酒、玩牌,一夜不提,二天早起又一轮泡汤直到太阳高照。 挂壁公路和永定河大峡谷 领队提议从永定河大峡谷驾车穿越返京,这使得这次的行程又加了难度。 车子驶离邢家堡大唐,返回去往康庄的道口上X457县道往官厅方向行进,不远到了官厅,进入官厅镇,由于火车车次的减少,来官厅的人很少,一返往日熙熙攘攘的官厅镇显得冷清破败,没啥意思,很快离开官厅镇,往官厅水库主坝开去。在主坝检查口右侧有一条不很明显的水泥路,看似不可通行,实则这就是永定河大峡谷穿越的必经之路--128乡道,伴随着丰沙铁路,挂壁公路就穿越在这凶险的大峡谷峭壁之中,很多路段是在断崖半空开洞凿成的,有些路段在悬崖峭壁探出的岩石上筑成,与河南郭亮的绝壁山洞公路极为相似,但是这里的路要比郭亮早建成多年。 山洞内的路依旧是碎石土路,洞外其他路段已经完全新铺水泥路面,还算好走,不过坡陡、弯急、相当狭窄,我们遇上一个当地结婚的小面车队,前进后退几次倒车大家才缓慢擦身通过。不一会又下起了大雨,视线不清,只能打开车窗,雨水一直向车内刮着。山上还不时的滚落着碎石。之后又先后遇上几次农用三蹦子,开车的当地人像土匪一样,张嘴就是打架的气势,逼迫你倒车,他只向前开。在他们的地盘上为了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也只能忍气吞声慢慢倒车很远到稍宽一点的地方会车让行。经过旧庄窝时与128乡道分离,继续沿着大峡谷途经安家漩、幽州等村庄,经过20多公里艰难跋涉,终于回到了首都北京的地界,柏油路面立刻变得宽敞平整洁净,虽然还是峡谷但公路曲度很大,时速80公里就像跑直路一样非常舒适,不禁感慨,到底是首都北京啊,北京人真的很幸福! 特别提示,驾车穿越永定河大峡谷,车的长度不可超过6米,宽度不可超过1.8米,高度不可超过2.2米,否则进去不能通过,返回将会异常困难。 沿河城、 凶险的11道拐、古村落碣石村 沿河城因扼守几道山口水口古称“三岔(汊)村”、“沿河口”, 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城后,始称“沿河城”。其隶属明代长城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所辖,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据大明天启四年(1642年)守备沿河口地方都指挥张经纬所立《沿河城守备府碑》载:“沿河口守备设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城建于万历六年(1578年)”,“沿河以山为城,以河为池,乃京师咽喉之地”。 城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300米,有东西二门,东门名万安(已被拆除),西门名永胜,均为砖石结构。城墙用条石和鹅卵石砌筑(现大部塌毁)。城中有《沿河口修城记》石碑一座,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御史中丞张卤督建城防始末。沿河城152号院门楼保存很好,旧时的砖刻依旧秀美,门前的拴马桩石,下马墩安在。 时逢中午,大家聚集到永定河边,拿出食品,造火煮面,一通忙和,已是酒足饭饱,即刻启程。 车过沿河城东门东北方向,朝着去向阳口方向行驶约一公里左右,一小的柏油路口右转,驶入一条较窄的公路X008。据说是新由山区防火路改建而成,可以通达青白口。路况还好,只是狭窄。在进入这条路仅仅二公里,已是大坡度上升,连续三个180度大迴转后,车子已经从海拔414米急速爬升至海拔524米的十一道拐的起始点,所谓十一道拐就是像搓衣板样的盘旋路,每个拐180度急速迴转爬升,直线平均长度也就是大约200米左右,共连续十一处。短短三公里长度由海拔524米陡升至海拔677米。沿河城镇东岭村名贵的黄杏园就在这里,由于昼夜温差很大,东岭的黄杏甜度很高,非常好吃,享誉度很高,主要出口国外。 在历经满路崩塌碎石的较长爬升路段后,来到东岭村北侧的海拔795米高点,停车眺望美景。这里悬崖峭壁,弯急坡陡,路况十分凶险。也正因如此,无限风光在险峰嘛,刚才途经的搓衣板路在雾霭中尤显壮观,北眺远山,棋盘山、盖不严,雄浑壮美,低头下望,向阳口村,珍珠湖峡谷似在脚下,正是无限大好山河尽收眼底。 短暂休息拍照后,车子继续爬升至海拔864米垭口。下山路更是陡立,二档都搂不住车,恐怕长时间下山刹车过热,只好别入一档,尽管如此,发动机依然轰鸣,不时仍需踩刹车,全靠发动机牵制显然不行。 哑口以后已属雁翅镇界,公路旁山沟下的杨树地村,塔上村搬迁已无人居住,房屋残破凌乱不堪。公路不远处的避静寺已然圮坍。一路下坡,老庙庵也只剩两颗巨大的古松柏看守遗址,书字岭(当地人称书背岭)村也是只有零星几户,并且都剩的是留守老人。 碣石村口,海拔582米,立着一块影壁,上书“古村落”。停车影壁旁,举步跨桥入村,一颗满枝核桃的古树下,有汉白玉石碑刻着:“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 碣石古村落”。碣石村,当地人称作歇石村。碣石村建村不晚于金代。原名“三叉村”,因村中巨石累累,望如碑碣,故得名碣石村。古民居,古槐、老井、巨石都是碣石村留下来的宝贝。村民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乡土文化。村内两棵参天国槐,村民视其为神树,枝壮叶茂,极具神韵。“此二槐树,千年也,乃村中之风水。”村落中随处可见墨书题记。碣石村古井众多,因有72眼井著名,现存56眼,随意寻到一眼井,望望井底,确还有水。据说每眼井都有神奇的民间传说。现在村中大力开发旅游,落成了很多以古井等人文景观的雕塑群,影壁,题刻等等,井子诗谜煞是有趣:“二型一体、四支八头,二八三八、飞泉仰流”,思来还真煞费一番功夫呢。村旁现有关帝庙,龙王庙及碑等,也很有特点。 出碣石村东南行约四公里一路口,左侧柏油路北向通往黄土贵村,由黄土贵村徒步3公里多可达珠窝火车站和珠窝村。继续下行在转过几道山后,青白口G109国道路口已在眼前,此地海拔298米,距苹果园地铁约55公里,北京,家,我们平安回来了! 特别提示,沿河城经由东岭、杨树地、碣石村到G 109国道之路,车长超过6米,车宽超过1.8米的车辆不可通行。 本次茶山之行,路线总行程593公里(含走错的30多公里)。其中河床卵石路34公里,盘山碎石泥土路40公里,挂壁悬崖乡间公路40多公里,纯盘山柏油公路60多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