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个充满神秘的区域,欧洲人认为洞穴是通向地狱的通道,藏民认为洞穴是邪恶的地方,从不轻易进入。电影中描述的洞藏宝藏和守卫的巨蟒,还有各种附加在上面的神秘咒语,撩起了人们对洞穴的向往,也产生了恐惧的影响。经常有人问我:你们在里面遇到过鬼没有?你们在里面遇到过老虎没有?你们找到过宝藏吗?等等。这些都不奇怪,因为对洞穴的恐惧和
好奇,在人们的心中被无限的放大了。
对洞穴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它,它有其可怕的一面,因为对地底世界的探索是真正的探险,但又只是正常的地质现象,很多人其实都去洞穴游览过。我希望能通过以下的交流,让大家对洞穴有个初步的明确的了解。
说起洞穴,就不得不从喀斯特地貌说起:喀斯特是前南斯拉夫西北的一个高原名,那里是石灰岩覆盖区,而南斯拉夫的学者又是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按国际惯例,就以地名来命名。在我国是岩溶的代名词。
那么喀斯特洞穴是不是就代表了所有的洞穴呢?显然不是,它只是洞穴的一 钟。让我们看看国际洞穴联合会对洞穴的定义:人能进入的天然地下空间。这就把人挖的矿洞、地道什么的就区分开来了。
随着对洞穴的研究,人们已经较全面的对洞穴进行了分类,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
按地下空间的形成分为:原生洞穴和次生洞穴
原生洞穴是地下空间与周围围岩是同时形成的。一般来说,与地下水没有关系。主要有熔岩隧道(俗称火山洞)和钙华洞。火山洞穴的形成是由于流动的岩浆内外温差造成的,外面的冷却快,就结成硬壳,而中部的岩浆保持高温继续流动,就不断的先前形成洞道。
次生洞穴是指先形成岩石,而后岩石又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洞穴。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外力作用岩石,并形成什么样的洞穴……
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有岩溶洞穴和半岩溶洞穴。岩溶洞穴在我国十分常见,也是现在
洞穴科学考察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半岩溶洞穴比如四川绵延的砾岩喀斯特洞穴。
机械侵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比如海浪拍打侵蚀形成的海蚀洞穴,干旱地区的风成洞穴,土层中的潜蚀洞穴等。
按洞穴的空间形态(也就是走向)分成水平的,倾斜的,垂直的和综合的四种。
按洞穴规模来分类 分成四个等级……
小型:长度小于 50 米 ,垂深小于 50 米
中型:长度 50 米 ~ 500 米 ,垂深 50 米 ~ 200 米
大型:长度 500~ 5000 米 ,垂深 200~ 1000 米
巨型:长度大于 50000 米 ,垂深大于 1000 米
按水纹情况分为干洞和水洞水洞又分为出水洞和进水洞。
目前最流行的分类方法就是按规模来分的。一个探洞者的成绩,也是通过探洞长度或深度的数据和来体现的。
洞穴的成因:
水和可溶性的石灰岩是形成岩溶洞穴的前提条件。水将可溶性基岩溶解为重碳酸钙,年复一年,洞道空间不断增大,到无法承受顶部重量的时候,产生坍塌,坍塌只改变空间的形状,并不改变空间大小。坍塌物又随水流被带出,水流继续溶蚀基岩,如此反复,洞系也就形成了。以下的化学反应式就是洞穴形成的原理,但它又是可逆的。
CaCO3 +H2O+CO2 → Ca(HCO3) ( 岩石溶解形成洞穴 )
Ca(HCO3) → CaCO3 ↓ +H2O+CO2 ↑ (析出沉淀形成钟乳石)
岩溶洞穴也要经过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坍塌天坑的形成,就是洞穴发展的表现。
钟乳石的分类
岩溶洞穴中,最直接的资源就是它的钟乳石。那么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形态,我们怎么去区分呢?
重力水沉积:这是洞穴中最常见的和数量最多的沉积物。它也有更细的分类……
滴水沉积:有鹅管、石钟乳、石笋、石柱。鹅管向下生长,很细,中空,管壁洁白,透明。钟乳就是鹅管长粗,长大后的形态,多是圆锥形。石笋在滴水的作用下,由下向上生长,中心无孔,成叠帽状 。石柱就是石钟乳和石笋连在一起后的形态。流水沉积—从洞顶流下来的叫天流石,如石旗、石幔等。沿洞壁流下来 的叫壁流 石,如石维幕、石瀑布等。产生与洞底的称为底流石,如流石坝最为明显。
池水沉积:有边石、晶花、穴珠、月奶石、穴筏 等形态。边石常形成边石坝,形状和流石坝相似,要根据形成方式不同注意区分。
非重力水沉积:由洞壁或钟乳石中析出的毛细水和薄膜水沉积而成。如石枝(卷曲石)、穴发等不常见的形态。他们的出现很有意思,给洞穴增色不少,我喜欢叫它们为“洞穴精灵”。一般出现在较封闭的洞段。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鹅管和石钟乳在生长了一段时间后也发生了变向,这是风力的作用造成的,所以不要被大自然的手法欺骗了。
协同沉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运动方式的水流,交互协同作用形成。如莲花盆、棕榈状石笋、晶锥等形态。
上面没有详细说明的形态,都可以顾名思义。区分完各种形态后,我们就要说说为什么钟乳石有白色、黑色、棕红色等颜色。
钟乳石的颜色和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方解石的可能颜色中就有白、黄、黑色。石膏的颜色中也有白色、黄色和棕色的可能。而一般呈棕红色的,多是含有三价铁的原因。如果水通过了煤层,则会形成全黑的颜色。其他的颜色成因可能有氧化还原反应、风化、人为破坏等因素。一般的探洞者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成因,我们在这里也就不多讲了。
人们在发现石钟乳的时候,多会问到年龄问题。石钟乳必须在洞道脱离全充水状态后,才能生成,所以岁数一般都比洞穴的形成年龄小的多。一般来说,洞中最古老的石钟乳大约在 35 万年以上, 100 万年以内,这类的外表都表现为严重的风化剥蚀状态;年龄在 15~30 万年的,外表色泽较深(褐色或灰黑色),表层轻微风化但未成层脱落且已经停止生长。 10 万年以内的,色泽较浅而且表面光滑坚实;最年轻一代的年龄是 2000~20000 年。在一些洞中,科学家们监测的结果是,石笋一般的生长速度大约是一万年增高 0.6~ 1.2 米 ,而且各类石钟乳的形成过程中,石笋的沉积速度最快。所以任何方式的损坏,都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也是不可原谅的。
关于洞穴中是否有怪兽和巨蟒,我们先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说起:
大家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在没有阳光的地底,是否也会呈现原始森林里万物繁荣的景象呢?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洞穴越往深走,食物链越简单和低级。所以肯定不会出现异形、巨蟒之类的大体型怪物(人为的不算),洞中全是巨石和泥土,它们如果长期生活在里面,吃什么呢?建立了这样的概念后,我们就说说洞中到底有些什么生物……
按照生态特点,洞穴动物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真洞穴动物:只生存于黑暗世界中,在洞外环境无法存活。一般有体内缺少色素,视觉器官退化或消失,新陈代谢慢等特点。如洞穴盲鱼、洞螈 、洞穴蟋蟀、洞穴 蜈蚣、洞穴 蝌蚪等。
喜洞穴动物:在洞中完成生命循环,也能在洞外黑暗环境中生存。如洞鼠、蚯蚓、某些蠑螈 。
寄居性动物:临时寄居在洞中的动物,如蝙蝠、雨燕、蛇及一些 昆虫。
在最近的报道和探险中,又发现不少的动物。在神秘的地下世界中,不知到底还有多少的未知动物在等待我们去发现、认识。
以上动物就勾绘了一个食物链的轮廓:
在水中,洞穴蝌蚪吃水中的微生物,洞穴盲鱼吃蝌蚪,蝙蝠又捕食盲鱼,微生物又分解蝙蝠粪便和盲鱼 的尸体。
在陆地,洞穴蟋蟀和洞穴蜈蚣以老鼠或蝙蝠的粪便为生,老鼠或蝙蝠又会捕杀洞穴蟋蟀和蜈蚣,而尸体和粪便又会被微生物分解。
洞穴有自己的气候现象,主要是通过流动的水和对流的空气来调节的。洞穴内实际上是个相对恒温的环境。海拔对洞穴的平均温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一般都在 11-15 ℃ 之间。这才有洞穴“冬暖夏凉”的由来。
洞中的空气流动,除了调节气候,对洞中钟乳石的生长也影响很大,所以在进行洞穴探险或洞穴开发的时候,不要轻易的去打通洞道,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破坏。
进洞的人往往在进入一段窄小通道的时候,会感觉到很急的风,可一走完就立刻风平浪静了。这就要说一下“烟囱效应”,它是由于洞口(或裂隙)高度不同,造成洞内外不同温度的空气自然对流的现象。“烟囱效应”显示很强的季节变化,冬天洞中的热空气由下而上的运动,夏天则相反;而春秋天,在洞内外压力接近的时候,随洞外昼夜温度的变化,出现每日不同时刻的风向变化。
地下河的流动,也会产生空气流动,这种现象叫“乘车效应”。
说到这里,就可以回答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了。那就是洞中到底有没有毒气?洞中的氧气会不会不够?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氧气是否够的问题。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大气中 CO2 的平均含量是 0.03% ,人在 3% 或以上 CO2 含量的环境中就有危险了,具体生理反应是呼吸增快、脉搏加快、头痛、眩晕、耳鸣等。蜡烛和火柴火焰闪烁。由于 CO2 密度是空气的 1.53 倍,所以它常常沉在洞底。那也不是所有洞底 CO2 含量都很高,按我的经验,洞内突然变的温暖了,或鼻子能感觉到有异味,就说明洞道不通或不畅通,这样的地方就要注意点了。而凉爽、通风和有水流动的洞道一般都是很安全的。
洞穴中有很高的负离子,能够刺激人体呼吸道的自我净化作用,提高免疫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进入洞穴后会有兴奋的感觉。
洞中还会有很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纯碳酸岩比其他岩石的放射性要低。但长期在洞中工作和停留的话,还是要注意停留的累计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开发利用的洞穴都要进行放射性监控的原因。
洞穴环境对人体会引起的综合性生理变化,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物韵律的破坏--洞中没有季节、时间上的变化因素,使“生物钟”被破坏,并且周期拉长。
2.气候混沌化--洞中没有温度、湿度的变化,长时间在洞中,可能产生混沌状态。
3.感觉混沌化--长时间处于静、黑的环境中,没有习惯的视力和听力的刺激,造成
功能减退,导致中枢神经产生紧张,直至产生幻觉。
4.冷的作用--会导致在人的机体内适应紧张和超紧张 的保护机制,产生慢速和快速的应激反应。
人类的祖先有很长时间的居住经历,人对洞穴应该是有特殊情结的。洞穴里不断发现的人文遗迹,都说明了人与洞穴长期且密切的关系。
北京周口店发现了猿人,长江三峡的峭壁洞穴中发现了悬棺,欧洲各地发现的洞穴壁画,各地在洞穴中发现的各种文物,还有洞中到处可见的硝坑,都反应了人类对洞穴的利用是有史以来的。硝坑是 我国洞穴中特有的现象,也是先民从硝土中提炼硝的方法,反应了先民的聪明,也折射了工业的落后。
除了人文遗迹的堆积外,洞中还有大量的古生物遗骸堆积,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大量的详实资料。
对洞穴的保护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国家和地方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洞穴,保护行为只是在民间的层面。所以,做为 洞穴探险者或爱好者,都应该身体力行的、积极的、自发的宣传保护意识和实施保护。在洞中,我们除了垃圾和照片外,不应带走任何洞内物品。不破坏任何生长物,不捕杀洞穴动物,不污染洞穴水。人多时,应走单线队列。在国外,大小便都是用特殊的容器装,离开时带出。
对洞穴的开发,应该本着科学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实践证明,在未进行全面的勘察、测绘和规划的情况下,急于开发,缺乏保护措施,会给资源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开发者来说,洞穴资源也不会有长的商业生命力。
任何洞穴资源都是我们的财富,除了我们能欣赏外,还要让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能真正的做到爱护、保护洞穴。
在洞中如何保证安全
进入洞穴,首先要保证光源够用,使用质量可靠的灯具和带足量的电池是很好的习惯,如果时间长的话,必须要多准备两个备用灯具。配戴头盔可以保证你在洞中的安全行走(准备练和已经练成铁头功的除外)。
进入陌生洞穴,应有两人以上的人数。如果迷路,不要乱走动,保持平静心态,在原地等待救援是最好的办法。
洞中温度较低,休息时要保证温暖,睡带以 400 克 或 以上充棉量 为好。衣服最好带件抓绒。
洞穴中的水,必须煮开后才能饮用,如果水源不是很清洁,煮前最好过滤几次。在不清楚水纹情况,又没有器械提供保护的情况下,不要随便涉水。要做好防水措施(主要是电池和电器的防水)。
在洞穴中行走的时候,不要跑动、跳跃,不 需用器械上下坡的时候,应尽量手脚并用。
在陌生洞道中,应该让经验丰富的队员走前面。沿途可按规定做标记。
各人分别携带自己的电池、食物等物品。
安全是任何活动的基本原则,安全意识即可以为自己提供保证,也是对团队负责的积极表现。这样的人才是受欢迎的。
专业洞穴探险者应该具备专业的技术和可靠的装备,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世界和国内的洞穴数据
世界最长的洞系:美国猛 玛 洞 长 556 849 米
世界最深的洞: 格鲁吉亚的 Krubera Cave 深 1710 米
中国最长的洞系:贵州双河洞长 100 044 米 现排名世界第 16 位
中国最深的洞: 重庆 武隆的气坑洞 深度 920 米
中国最大的洞厅:贵州格必河苗大厅 116 000 平方米
人对氧气和 CO2 含量变化的反应
氧气的影响
20.9% 有利呼吸、焰火正常
19% 尚未感觉不适、焰火降低 1/3
17% 从事紧张工作时感到心跳加速和呼吸困难,停止则无影响,焰火熄灭
15% 人体缺氧,呼吸与脉搏急促,判断力减弱,肌肉功能破坏
12% 感到明显确氧
二氧化碳的影响
1% 呼吸次数和深度有增加
3% 呼吸、脉搏加快,焰火闪烁
4% 头痛、眩晕、耳鸣
6% 呼吸十分困难,乙炔灯燃烧不好
7~10% 数分钟后神智不清 ,死亡,乙炔灯熄灭
附:北京洞穴分布
洞穴名称
位置及概况
围岩性质
石花洞
河北庄乡南车营衬。明代在洞口建有寺庙,总长3000米。
奥陶纪灰岩
下朝阳洞
河北庄乡三福村北1000米。
奥陶纪灰岩
张良洞
河北庄乡三十亩地西北7500米。
奥陶纪灰岩
东洞
史家营乡清土涧南1000米东山上。为穿山洞,93米。
奥陶纪灰岩
西洞
史家营乡清土涧南1000米西山上。为水平洞穴,260米。
奥陶纪灰岩
东石塘
史家营清土涧南1500米
奥陶纪灰岩
仙人洞
史家营乡金鸡台南。阶梯状下延,230米。
奥陶纪灰岩
新洞
史家营乡清土涧南800米沟内。有地下瀑布。
奥陶纪灰岩
横岭圈洞
霞云岭乡北直河东南1500米。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银狐洞
佛子庄乡下英水村。长2000多米,水洞长800多米。
奥陶淘纪灰岩
白塔林洞
周口店乡黄院。长250米以上。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蝙蝠洞
霞云岭乡西合村南1500米。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老道洞
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北2000米。
蓟县系露迷山组灰岩
宇洞
霞云岭乡北堂口村西南2000来。
奥陶纪灰岩
圣米石塘洞
史家营乡柳林河村莲花山。穿山洞。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蝙蝠站石堂
蒲洼乡芦子水村南2000米。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小青塌石堂
蒲洼乡芦子水村南2000米。
溶洞
蒲洼乡义和村东5000米。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老矿洞
十渡乡东太平村里北湖。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三青洞
六渡乡王春铺村北500米。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西一洞
六渡乡王春铺衬北。
蓟县系置迷山组灰岩
黄老洞
六渡乡王老铺衬西2000米。
蓟县系露迷山组灰岩
水连洞
六渡乡黎元厂村东北500米。
蓟县系露迷山组灰岩
云水洞
岳各庄乡圣水峪村北。洞口有明代大悲庵殿613米。
蓟县系雾述山组灰岩
孔水洞
磁家务房山东矿。随唐时在洞口建万佛堂。
奥陶纪灰岩
猿人洞
周口店村西南龙骨山。北京猿人文化遗址。
臭陶纪灰岩
山顶洞
周口店衬西南龙骨山上。山顶洞人文化遗址。
奥陶纪灰岩
鸽子堂
房山周口店乡。
奥陶纪灰岩
仙人洞
军庄乡灰峪北1000米
奥陶纪灰岩
观音洞
永定乡秋波南500米。
奥陶纪灰岩
片旮旯人洞
色树坟乡韭菜园。
奥陶纪灰岩
龙王庙山洞
色树坟村王单衬西南1300米。
奥陶纪灰岩
臭水坑大洞
妙峰山乡桃园。
奥陶纪灰岩
立石窟银洞
青白口乡珠窝村,东北1700米。
奥陶纪岩灰
东港沟大石堂
齐家庄东南2700米。
奥陶纪灰岩
太古洞
永定乡秋波西。
奥陶纪灰岩
庞涓洞
永定乡秋波村西。
奥陶纪灰岩
孙膑洞
永定乡秋波村西。
奥陶纪灰岩
纯阳洞
永定乡秋波村西。
奥陶纪灰岩
藏剑阁
清水乡燕家台村北龙门涧。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张公洞
清水乡燕家台村北龙门涧。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千佛崖
清水乡燕家台村北龙门涧。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昌平县
龙滑洞
昌平城北。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仙家洞
老峪沟禾子涧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清凉洞
崔家乡八家村。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观音洞
十三陵乡德胜口。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潮源洞
上苑乡上西市。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下庄洞
上庄乡下庄村南西沟。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卧虎洞
昌平虎峪风景区。
花岗岩
白虎洞
昌平虎峪风景区。
花岗岩
天桥石洞
昌平虎峪风景区
花岗岩
寒崖洞
昌平县阳坊乡驻跸山。
花岗岩
垂石洞
下庄乡银山铁壁。
闪长岩
朝阳洞
下庄乡银山铁壁。
闪长岩
水帘洞
下庄乡银山铁壁
闪长岩
龙牙洞
黄坎乡黄坎村西500米。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鬼谷子洞
琉璃庙乡七道峪。
花岗岩
天华洞
沙浴乡铁矿峪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朝田洞
碾子乡西北。
花岗岩
神仙洞
卸甲山乡白道峪衬南小山上。
蓟县系雾述山组灰岩
坡头沟
新城子乡坡头村。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溶洞
卸甲山乡小石尖村。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朝阳洞
番子牌乡。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广惠洞
卸甲山乡白道峪东北。
花岗岩
菩萨洞
不老屯乡燕落寨云峰山
花岗岩
爱国洞
石城乡云蒙山莲花瓣。
花岗岩
阴凉洞
石城乡黑龙潭景区。支架洞。
花岗岩
司马台长城洞
司马合金山岭长城下。穿山洞。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金银洞
乐政务乡杨家会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孟良洞
峪口乡胡营。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溶洞
靠山集乡将军关。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天门洞
韩庄乡郭家屯北。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魏家湾洞
熊耳寨乡魏家湾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地穴
镇罗营乡北小峪村北。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溶洞
熊耳寨乡东长峪村东。
勤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溶洞
黄松峪乡大东沟村北。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京东大溶洞
黄松峪乡黑豆峪村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
组灰岩
金鱼洞
金海公园锯齿崖上。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鸽子洞
金海公园锯齿崖上。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董葛洞
金海公园锯齿崖上。数十米深。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通天洞
金海公园锯齿崖上。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神仙洞
金海公园锯齿崖上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牛鼻子洞
金海公园锯齿崖上。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回音洞
湖洞水风景区内。
长城系常沟组石英岩
九连洞
龙庆峡风景区内。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三岔河洞
龙庆峡风景区内。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
滴水壶
沙梁于乡照山洼。
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