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西迁路,追忆锡伯族》---再走248年前锡伯族从沈阳到伊犁的征途东段 一、标题: 追寻248年前锡伯祖先从祖国由东向西的西迁征途,追忆当年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壮举,体会经历的艰苦历程。 二、俱乐部来源、姓名、年龄、性别、计划名称、户外宣言、户外经验 来自绿野网 姓名:红星 民族:满族 年龄:42 性别:男 计划名称:追寻西迁路,追忆锡伯族。 户外宣言:用我们的脚丈量祖国,用我们的心感受祖国。倡导安全户外。 户外经验:大约15年 三、计划简述: 中国的地图像一只报晓的雄鸡,248年前锡伯族一队特殊的远征军迎着早春的寒风从“鸡头”---也就是故乡盛京(沈阳沈北)出发,徒步一路向西,穿越当时还是祖国版图的外蒙古,来到雄鸡的“尾巴”---祖国西北边陲伊犁河畔一个叫察布查尔的地方。 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这支锡伯族人担负起保家卫国、固守边防的神圣职责。在几年前一个叫关蕴科的锡伯族后人沿着祖先当年迁徙的路线重走了5000多公里的“西迁之路”。今年2012年农历四月十八(阳历5月8日)正是锡伯族祖先西迁248周年的日子,让我们重新踏上“西迁之路”,再次感受那个伟大的壮举。 四、计划目标: 锡伯族“西迁之路”线路:沈阳—彰武台边门—通辽—开鲁—阿鲁科尔沁—西乌珠穆沁—东乌珠穆沁—右翼后旗—中前旗—车臣汗旗—乌兰巴托—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阿尔泰—布尔津—和布克赛尔—察汗鄂博—额敏—博尔塔拉—巴尔鲁克—伊犁惠远城—察布查尔。 我们把整个“西迁之路”分为东段、中段、西段三段进行,东段从沈阳沈北的蒲河公园经通辽、开鲁巴林左旗到中蒙边境东乌珠穆沁旗的嘎达布其边防线,大约950公里。中段从蒙古国的额尔德尼查干入境横穿蒙古高原经首都乌兰巴托到科布多边境,大约3500公里。西段从新疆阿尔泰入境经布尔津、额敏、阿拉山口至伊犁察布查尔,大约980公里。 计划分三期走完三段,第一期东段采取SUV自驾车加部分徒步方式,用6-8天完成。第二期中段全部SUV自驾车方式用10-12天完成。第三段采取SUV自驾车加徒步方式,用8-10天完成。全部计划用时30天内完成。 五、注意事项:两次靠近或穿越边境要提前办理好出国护照和签证,在靠近边境地区要提前办理好边防证。所有人员身体素质要好,要有SUV越野车驾驶经验。所有人员都是摄影爱好者和游记高手,在旅途中要拍摄风景古迹等并记录精彩旅程。 六、何时有了这个想法: 有着满族血统的我一直崇拜祖先的辉煌,2011年冬天在沈阳出差,在沈北新区小住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跑步路过蒲河生态公园,在水边有一个关于锡伯族西迁的主题公园和锡伯族首领固伯特的铜像,每天早上都能看到西迁出发情景再现群雕,和刻在石壁上的“西迁路线图”。 仰望雕像和地图时就想,在两百多年前是一个怎样的队伍、踏上了怎样的路途,他们的后代已经在西北边陲生息繁衍,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行程啊!总想也走一次这个行程,经搜索发现几年前锡伯族后裔关蕴科已经开车走过一次,有了他的经验更方便我们的出行计划。 七、预算清单: 本计划分为三期完成,由于中段属于境外自驾活动,所受限制较多,需要诸多条件和经验。故本次活动只完成一期东段行程,为下次活动积累经验。 本次活动共4人,一辆SUV越野车。 计划用6天完成东段行程。 交通费:10000元(包车费8000元、过路费汽油费2000元) 伙食费:2400元(100元/人天X4人X6天) 住宿费:2400元(100元/人天X4人X6天) 合计:14800元 另外4人全套户外装备:登山包、帐篷、睡袋、防潮垫、冲锋衣、冲锋裤、速干衣、速干裤、登山杖、遮阳帽、登山鞋等。 八、详实实施方式: 计划本次活动完成东段,为整体计划积累经验,待时机成熟再实现全部计划。 D1:北京---沈阳 动车 D2:沈北蒲河公园---彰武---章古台---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通辽 大约200公里 SUV自驾或包车加徒步方式 D3:通辽---开鲁---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 大约350公里 SUV自驾或包车 D4:林西县---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边防派出所 大约320公里 SUV自驾或包车 D5:嘎达布其---锡林浩特市 260公里SUV自驾或包车 D6:锡林浩特市---返程 一期活动结束 九、计划背景: 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人口少,却分居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古老强健,勤劳勇敢的民族。她,就是锡伯族。他们当中的一支人马历史上曾经从辽河跨越至伊犁河,留下千古绝唱。他们的后代就是现今的近4万锡伯人。主要居住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塔城市、伊宁市和乌鲁木齐等地,呈大分散、小聚居状。 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在祖国的边陲西部创造并发展了屯垦戍边文化,保存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锡伯语和锡伯文是新疆通用的六种民族语言之一。在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锡伯人一般都能使用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少部分人还懂俄语和蒙古语,被称为“天才的翻译民族”。 锡伯族历史悠久,古鲜卑人的遗址嘎仙洞的发现,为研究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锡伯族先民的历史与文化揭开了新的一页。公元三世纪(东汉时期),鲜卑据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勒泰山的漠北高原。公元四至五世纪,拓跋鲜卑建立了北魏政权,统一了北部中国。在这大统一的过程中,鲜卑人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入主中原的鲜卑人,大多接受了汉文化,渐渐融入汉族之中,在鲜卑人逐渐成为一个古老的历史称呼的时候,在鲜卑族的诞生地和摇篮-----大兴安岭的森林和呼伦池的湖网地区,还有一部分鲜卑人过着宁静的渔猎生活,所说这些鲜卑人中的一部分,就是今天我国锡伯族的先民。 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间,清政府将锡伯族等族人编入外八旗,迁入辽河平原,成为一支骑射精良的劲旅。嗣后,锡伯部队又被调驻辽宁、吉林、山东、云南和北京等地。 1762年,清政府于伊犁设立“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管辖新疆。然而,数十年的战乱,伊犁地区人民流亡,土地荒芜,牧场凋敝,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边防空虚,祖国西部这片广褒的土地出现了无兵防守的真空。强邻沙俄窥伺,不断向东扩张,警报频传。在这样的形势下,清廷深感兵力不足,便调迁英勇善战并懂得农业生产技术的锡伯人前来守边。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下令由盛京等17个城市征调锡伯官兵,连同眷属共5000余人西迁新疆伊犁地区戍守边防。西迁的锡伯人于当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盛京锡伯家庙太平寺集会辞行,十九日出发。这次西迁是锡伯族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锡伯人的一次痛苦的生离死别。正因有了西迁,锡伯族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了改写,在西陲土地上以她沉甸甸的份量,特有的坚韧执着,谱写出令她的子孙后代深感辉煌和自豪的历史篇章。 锡伯族的西迁,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它与一般的民族迁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正是这5000人马及其后代们,在西迁以后的岁月里创造出许许多多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壮举。 公元1764年的农历四月十九日,锡伯族军民离开世代相依为命的故土和生身父母,分两队乘坐简陋的交通工具,从盛京出发,踏上遥远的万里征程。这是一支无穷无尽的队伍;骑马的、坐牛车的、步行的、扶老携幼,带着粮食、帐篷等日用杂物,带着故土的五谷籽种和神物喜力妈妈。他们背负弓箭,腰跨侧佩刀,手握长枪,也带着刚刚离别的深切悲痛。但他们毕竟是一支久经训练,骁勇善战的队伍。一出盛京,他们便加快了行进速度。从盛京出发向北,军民们通过柳条边彰武台边门,向西流去。一直伸向天际的柳条篱笆墙,像无数士兵举起枪杆,列队向这去远去 队伍致敬。出彰武台边门后,折西行入科尔沁平原,再沿西拉木伦逆行。西拉木伦河沿岸平坦,风光明媚。行至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山脉之间西拉木伦河发源处,绕过大兴安岭南端和达来诺尔,进入锡林郭勒盟境内,往西北行经西乌珠穆沁旗和东乌珠穆沁旗境,便进入了外蒙车臣汗部境内(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境)。由此西北行,经车臣汗部境内的额尔德尼察干、西乌尔特、蒙库汗、温都尔汗等地后,即达到克鲁伦河朔源处。再由此西行,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行至乌里雅苏台(今扎尔哈郎特),并在此过了一个冬季。途中锡伯军民越大兴安岭南端后,经达来诺尔通蒙古各旗的驿道时,遇到了一望无垠的蒙古大漠和荒凉无人烟的浩瀚戈壁。锡伯军民在大漠深处凿井解决饮水问题,故而在今蒙古国版图上留下“锡伯吉尔孟”的地名。 漠北高地不胜地寒。锡伯军民抵达乌里雅苏台时,已是阴历八月底。这个季节的蒙古高原,青草无存,寒气凌人,漠北冬早,沿途已无草供应牲畜,又遭遇特大风雪,牧草供应紧张,牲畜由于长途赶路,疲惫瘦弱异常,倒毙之数,逐日增加。锡伯军民无法继续前进,便在乌里雅苏台扎营过冬。在乌里雅苏台过冬期间,牲畜因长途乘骑驾驭,疲惫瘦弱,加之雪原无草,开春时又碰上一场瘟疫,原由盛京起程时所带之牛3036头,先后倒毙2596头,仅剩440头;所带之马2020匹,少数倒毙以外,“大多疲瘦,生癞者众,不得其力”。要西行,首先要解决畜力。经管带协领阿木胡郎、噶尔赛向朝廷呈报交涉,由乌里雅苏台将军成衮扎布报奏,从乌里雅苏台借给马500匹,驼500峰,抵伊犁后如数交还(后到伊犁后,大部分倒毙,均由锡伯官兵分摊,折银赔偿)。 1765年(乾隆三十年)阳春三月,漠北冰化雪消。道路虽未完全干燥,但锡后军民急于赶路西行,便于三月初十动身。每人带了四个月的口粮和一个月的茶叶,仍分两队,从乌里雅苏台启程,向西进发。行至科布多一带,天气突然暴热。阿尔泰山积雪大量融化,发源于阿尔泰山诸河一时俱涨,“水深流急,不能行走”。锡伯军民改变行进路线,穿绕科齐斯山而行,寻浅水处跋涉。但受困多日,"所剩兵丁之口粮,只足月余之食",所借马驼,亦倒毙甚多.阿木胡朗只得派人向伊犁将军府请求借济.在未得伊犁派人借济之前,余粮已尽,畜力短缺.面临如此困境,锡伯军民毫不惊慌气馁,沿途采摘野草,和着一点点粮食,聊以充饥(为了纪念这段艰苦的经历,锡伯人后来每年春季摘一种叫"乌珠穆尔"的野菜吃)。他们坚持前进,毫不停留,充分显示了锡伯人一往无前的坚毅精神。此间他们架设浮桥渡过通往北冰洋大河额尔齐斯河(留下“锡伯渡”地名)。一直到六月十二、十五日、六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过了霍博赛尔里、察罕鄂博等地,两队锡伯军民才得到接济。前来接济的官兵看到一群面黄肌瘦、精疲力竭,但仍然拖着疲惫身子挣扎着继续前进的队伍,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继而,锡伯军民又经过额敏、巴图鲁克、博罗塔拉等地,穿越险关隘道果子沟,于乾隆三十年七月二十二日,先后抵达目的地伊犁绥定一带。在进入乌哈尔里克城(即绥定城)以前,这支长途中跋涉的队伍,无论男女老少,都换掉褴褛的衣服,穿戴上最好的衣帽,精神抖擞地接受伊犁将军的检阅。 西迁官兵与家眷,从白山黑水到伊犁河,冒酷暑、顶严寒,越千山、涉万水,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横穿漠北,几次断粮,险境迭现,经受了长途跋涉的艰难,行程一万余里,将三年行期缩短一半,仅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西迁任务。他们在热爱祖国、保卫边疆的伟大精神激励下,在祖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历史证明:锡伯民族不愧是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儿女。 十、可成功实现计划的理由与条件: 1、从沈阳至东乌珠穆沁旗都是国内,没有风险只在于积累经验和培养团队; 2、我喜欢户外生活,喜欢这种流浪的感觉; 3、我有较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户外经验,曾经在户外网站联盟的领队培训班学习; 4、我们有着很强的户外安全意识和救助经验; 5、挑选队员都是有着户外经历和经验的驴友,经常在一起活动很默契;所有队员都具备SUV越野车驾驶经验,所有队员都是摄影高手和游记行家,旅途中可以拍摄人文、历史、风景图片和记录精彩游记。 6、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行前安全会议和行前野外适应训练、行中安全监护事项、急救药片、安全救护器材、通讯器材、强制购买意外保险等。 7、GORE-TEX专业产品的保护
我们是GORE-TEX产品的用户,在过去的攀登和户外旅行中长期使用GORE产品,确信GORE-TEX的专业产品可以为这次活动提供充分保护,使我们在风雪和低温、高温环境下安全顺利的完成徒步穿越。 十一、我的团队: 团队共4人:红星(男),爬山虎(男)、大群(男)、可可蜜糖(女) 红星:户外爱好者、有自驾经验和户外经验,擅长摄影和写作; 爬山虎:绿野网自驾游版主,有丰富的越野自驾经验; 大群:绿野网游记攻略版版主,有丰富的户外经验和多次主持大型户外活动。 可可蜜糖:本团队唯一美女,专栏作家户外爱好者,喜欢摄影和写作,有多次大型活动策划和主持经验。 十二、个人照片: 十三、详细路线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红星.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