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触澳新之五 ---- 最幸福的是司机和羊
草原雨虹
这是个狗屁不通的标题,驴唇不对马嘴的,让人摸不着头脑。可这是我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旅游时常常出现在头脑中的一句话,就照样写下来,权当是个“原生态”吧。
先说羊的幸福。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在世界是有名的,被称为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适宜,又独立于世界,偌大个岛屿竟然没有狼豹等羊的天敌,这是老天的特别眷顾。政府为保障羊们的健康成长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人们都知道,澳大利亚的海关极其严格,所有的动植物都不准带进澳洲,包括熟食。网上有人说,带中国的双黄月饼去,海关官员要把月饼中的鸭蛋黄扣出来才放行,因为蛋黄也是蛋,而蛋是鸭下的,而鸭是动物。这种严格,保证了澳洲植物的纯正、动物没有疫情,这是羊们的福气。
还有许多不为人们所知的细节,是从悉尼到墨尔本的旅游车上听华裔司机讲的(旅游团的司机往往兼导游)。坐在旅游车上,窗外常常闪过成群的牛羊和大片的草场。各片草场以栏杆铁丝网相隔,交界处种了许多防风林。连绵起伏的黄绿色的草场上,矗立着一排排深绿色整齐的树木,点缀着洁白的羊群,这是我看到的澳洲最典型的景色,是大自然创作的一幅幅绝美的油画。司机告诉我们,澳洲的羊群中有多少母羊、公羊、小羊和老弱羊是要输入电脑的,草场的载畜量也要进行科学计算。每块草场放牧两周,然后休息四周,以防过度放牧引起草地沙化。由于气候适宜,又没有天敌,羊们就散在草场上,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真正的悠闲滋润。新西兰的羊群更多,虽然不知究竟是如何管理的,但看到的一派田园景象,让我觉得新西兰的羊们是同样的舒适幸福。
想起当年我作为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到内蒙古大草原时,那里的羊们每天被驱赶着逐水草而居,要承受冬天的暴风雪,忍受旱灾的干渴,遭受夏日蚊蝇的叮咬,防备饿狼的袭击······相比之下,大洋洲的羊们是不是太幸福了?
再说司机的幸福,这里说的是载人的长途汽车司机,包括旅游车和公共汽车。澳洲的公路很好,平整宽阔,隔离线和各种警示标志清楚醒目。凡是长途汽车,政府规定,每2个小时必须停车休息,一天最长行车时间也有限制。一切都要做详细的记录,以备有关部门检查。我参加的从悉尼到墨尔本的华人旅游团,不但司机严格执行了这一规定,而且所属的公司通过卫星的定位跟踪,随时了解汽车的行程,予以监控。在路途上,在2个小时车程处,都有加油站和设施很好的休息处,比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司机和旅客都可以方便一下,洗把脸,吃点东西,就像在闹市的街头一样舒适。
后来在新西兰,我全程坐长途汽车,主要是在被称为具有野性美的山区,经常一坐就是5、6个小时。山区水急林密坡陡谷深,急转弯接连不断,可是只要通公共汽车就必定是道路平整、标志清晰、提示明确,比如限速40,30,甚至见过限速10。我注意到,司机从来不鸣笛,即使是在急转弯的时候。因为不管对面来没来车,大家都在自己这半边行驶,也全能按要求规规矩矩地减速,那还有什么鸣笛的必要呢。新西兰的长途汽车也是两小时左右休息一次,虽然山区的路边没有麦当劳、肯德基,但所停之处绝对风景迷人,小餐馆不但服务周到,而且建筑也是令人赏心悦目。我觉得,澳新的司机很幸福,国家修建了很好的公路,政府制定了科学的制度,同行们都能严格遵守规则,那么只要自己老老实实地开车,再崎岖的山路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我是一个特别爱晕车的人,甚至坐北京的公共汽车有时还会晕车。在国内旅游时,尤其是在山路上,我总是非常紧张,看着司机飞快地开,猛打弯儿,尖声鸣笛,与对面的车擦肩而过,心都提到嗓子眼,胃里翻江倒海的。这次出国旅游,最为发憷的也是坐长途汽车,特意带了三瓶晕车药,惟恐丢掉就没得用了。没有想到的是,在澳新游览了这么多的地方,除了刚开始因为担心而提前吃了一、两次晕车药,后来一直没吃,居然奇迹般地没有晕车。坐他们的车,路况好,开得又稳,知道安全有保证,感到非常放松,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观赏窗外美景上,真正是一种享受,而且对我而言是从未有过的一种坐车体会。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科学的人文的管理体现在许多细微末节之处,让人生出暖意。当然,幸福的不仅是羊和司机,还有牧羊人和我们这些乘客,还有许多人。
2005.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