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洪森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再回首【更新:141页,1386楼最后一回: 朋友再见。】

  [复制链接]
1011#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5:56:37 | 只看该作者
  2002年4月1号,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夫人劳安,部分国家部委领导在时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和市县主要领导陪同下视察了王家大院,朱镕基总理对王家大院的建筑规模,总体气势,开发建设,历史状况以及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井陉了解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在此过程,朱镕基总理通部分随行人员陪同官员经典部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在视察借宿是应邀亲笔书写“王家大院”四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6:0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3#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6:27:21 | 只看该作者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2003年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处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氏家族史略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富家滩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莹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断。在此期间,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参加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观因素外,在本身,则主要是子弟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品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鸦片,终致秋风落叶,大厦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别大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变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流落他乡。
    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从业各界多有建树......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建筑艺术
    王家大院之所以能誉满天下,不仅因为它完满地具备了“实用、坚固、美观”的建筑三要素,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内涵到规模气势,从地势选择到内部结构设计,都体现出了一种磅礴大气和匠心独运。整个建筑在合乎礼制和讲究实用的前提下,把造园艺术与造院技巧融为一体。既保存了北方民居的传统风格,又充分借鉴了南方园林的设计思路。其布局、其穿插、其连贯、其分隔,注重运用明暗虚实、浓淡轻重之手法,使整个建筑群或如丝竹声声,或如群鼓激越,错错落落间,神形俱立,成为不朽于世的民居建筑艺术精品。
修复王家大院碑记
    国有故宫而知皇室之威严,民有王宅而知晋商之显赫。明清之际,海内最富者山西也,山西最富者晋商也,晋商最富者灵石王家也。兴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之王家红门堡、高家崖建筑群,依山势而突起,藉风水而耸立,居高临下,负阴抱阳,层楼叠院,随形生变,厅堂儒雅,闺阁富丽,雕饰精美,兼融南北,覆压三万余平方米。大宅深院五十五幢,房屋一千零八十三间。继商周文明之古风,集华夏民居之大成。高品位

文化价值占尽风流,四海民居望其项背;大规模宏伟格局雄睨天下,九州建筑失其颜色。静升王家富甲天下,斯作证也;灵石文化底蕴厚重,此为表也。然二百年风雨沧桑,十年文革浩劫,王氏民宅尘封土掩,疮痍满目,藏在深山,世人未识。一九九五年四月,灵石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王家大院,循修旧如旧之原则,小修起步,精心积累经验,翌年三月成立修复指挥部,全面展开浩大修复工程,历时五载,搬迁二百一十二户,动用土石九千九百余方,青砖三百余万块,木材三千五百余方,工程队五十八家,总投资三千余万元,修复红门堡、高家崖、祠堂院三处建筑群,重修堡门、堡墙,新修停车场一万二千平方米。王宅修复,百年盛事;国之瑰宝,东方明珠;世人惊识,声誉鹊起;游客如云,遐迩闻名;光耀神州,福荫子孙;开我灵石旅游产业之先河,树我灵石文化名县之基石。特勒石以志。
    修复王家大院总指挥李计明,副总指挥蔺计爱、张国华、孟贵生、阎耀忠、田应松,监工李志唐、王年玺、王吉绵,王宅文化研究仇晓风、温述光,布展及园林工程侯廷亮。静升镇及静升村倾力支持,功当记载。
王家大院的历史文化环境概略






点评

历史的厚重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4 07: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4#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6:39:3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6月1号】早起随便转转【本想到静升镇看看风土民情】,拍一张王家大院东大门【因头一天人员熙熙攘攘】,不经意间回头一看---------





点评

不经意间美景如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4 07: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5#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6:43:48 | 只看该作者
晚餐


这可不是吃的,是支援当地经济后的纪念

怎么还把鞋拿上来了?嘚瑟


点评

给腐败找理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4 07: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6#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6:54:48 | 只看该作者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道佛人物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流连忘返。
但是绵山最广为传颂应该是介子推被焚的故事了。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节,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节,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而无果。文公无奈,下令一面放火烧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是,奸臣却故意陷害,四面烧山,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
  以寒食寄托哀思,是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

照片 511.jpg (195.92 KB, 下载次数: 0)

照片 511.jpg

照片 271.jpg (301.04 KB, 下载次数: 0)

照片 271.jpg

照片 267.jpg (231.92 KB, 下载次数: 0)

照片 2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7#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7:06:14 | 只看该作者
古藤谷是是面善的一个景区,纯自然地消夏避暑游览区,共有静林瀑布,百草园,各种期树,古滕王,锦绣中华石刻,滕蔓迷宫,佛衣圣水等22各景点,“碧树丛中蜂蝶舞,翠藤衣下鸟虫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8#
发表于 2014-6-4 07:26:53 | 只看该作者
洪森1 发表于 2014-5-26 22:30
耸入云端的盘山路

好片原来藏在这了

点评

好片说不上,应该是好景藏深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5 06: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9#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7:30:26 | 只看该作者
水涛沟,看名字就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0#
发表于 2014-6-4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洪森1 发表于 2014-6-4 06:27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2003年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世界文化遗 ...

历史的厚重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