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上客 于 2012-4-15 21:17 编辑
古徽州不但出商人,还诞生了不少文化名人,还有隐士。其中有一个隐士名许宣平,据说诗写得有一定水平。 有一年,杜甫很忙,李白只好自己一个人玩起了户外。油菜花开的季节,徒步到了歙县。在一些驿站上看了不少许宣平的诗,暗自钦佩,慕名前来寻访。紫阳山下,练江边,江上一破船,船上一老翁,身手潇洒,用现代话来讲很有“气质”。李白唱个诺,问道:“那啥~~~大哥,许宣平在哪疙瘩住哇?”那老者转过身来,见一明显比自己更有气质的小老头站在身旁,呆头呆脑地左顾右盼。老者不屑:切~~~外来户啊!遂掳髯微微一笑,颇为牛叉地吟出一句诗来:“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 李诗仙和杜哥在一起久了,大事小事都已心照不宣、心有灵犀。这突然遇到个生人,还有点不太适应。茫然四顾一番,不知所以。但可能是言语不通,抑或是作为一个外地人不敢多问,作了个揖,继续前行作寻找状。 前面又有个小破船,在江边荡啊荡滴。李白恍然:我勒个去~~~门前一竿竹,不就是船前插着根大竹竿么,感情刚才那老头就是许宣平啊。回过头来再找时,但那老头早跑得没影了。 李白若有所失,也很牛叉地吟出一首诗来:“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说实话,这个传说,明显地采用了抑A扬B的手法,有点不厚道。人家大老远来找你玩,你不玩就不玩吧,还玩卖关子耍小聪明来玄的。你以为你是杜哥啊?你真以为你写得比人家好啊? 我感觉这传说十有八九是胡编出来满足本地人虚荣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