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乌镇这地方,仿佛天生就隐藏着那么一股子忧伤。
这忧伤究竟来源于何处很难追溯,是那曾经风靡的电视剧《似水年华》,亦或是这斑驳的古老房屋所沉淀的那些古老回忆。
从下榻的住处一出门,我们就真的体会到了烟雨江南到底是啥感觉。这雨,不是烟雨,是瓢泼,嗯,我觉得可以这么形容。于是,我拖着刚刚换上的花裙子,光脚穿上新鞋子“奔向”了景区。
其实,遇到这种天气,并不是全无欢喜的。
江南,4年前来过。乌镇,4年前游过。
但这烟雨江南,是第一次遇到,是期待中的场景。
忙碌着,购买团体票,组织队员进入景区后方才感觉到脚被鞋磨得生疼。停下来去查看,才发现早已血肉模糊。粘上创可贴,坚持随着几位队友闲游乌镇。不疼么?疼。哎,这害死人的坚强,对,不是坚强,他们说这叫逞强……
十几个小时,一千多公里的车程,到了乌镇,大家都是雀跃的,走进景区的第一家小吃店,就纷纷倾囊。一块看起来十分诱人的红豆糕,坐在窗边,似是体验到了这古镇悠闲的生活节奏。
本就不是一个擅长被拍照的姑娘,偏偏又生的一颗爱美的心,想是在这江南烟雨中留下一些美丽的记忆,拉着某队员和资深摄影师二姐来拍照,但自己都觉得了动作之僵硬,表情之麻木。PS:难为了两位给我拍照的摄影师了~
对于乌镇的记忆,早在四年前了,那走马观花的一游,转身后满是故地重游的期待。
这次,终究是来了,不仅重游,还圆了这赏乌镇夜景的心愿。
也不是没有失望的,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明明就是和这古老的街道,斑驳的墙,以及被雨水冲刷得青绿色的石板路格格不入的,又哪曾再寻初见时的那一份安宁。
于是在这故地重游之时,策划着,下一次定是要携着属于我的那个良人,在非旅游季节来此,真正的去体验这古镇所散发出的阵阵饱经沧桑的书卷香气。
第二次PS:良人啊,你在哪里??!!!
年华似水匆匆,似水年华悠悠每周出发,早已成为惯例。少了那一份奔赴的心情,也不仅仅是为了游玩,而是在体会旅途过程的那种心情。
在某个小站上曾说过,我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断地认识新朋友,融入新圈子。我也清楚的记得有人回复我的状态说:“很高兴认识你。”当然,我告诉他:“我也是。”那一刻,时间是不是转瞬间格外的宁静。
年华似水,似水流年,站在乌镇的邮局前,我还是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
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走到一个城市,或是一个喜欢的地方,是会寻找邮局寄出几张明信片的。固定的几个人,固定的一份心情。仿佛是在向大家宣扬我此时在忙碌的旅途中依然怀有一份想念你们,并且淡然的心情。
乌镇的邮局找起来并不容易,拖着伤痛的脚,兜兜转转,终于看到了那熟悉的油桶,穿过人群,选一套8张的明信片,挑出喜欢的几张,依次写下你们的名字。多数时候,不会在明信片上写祝福的话语,名字,地址,左缀“XXXX年X月X日于XX 锦”。偶尔会写上一两句文字表述当时的心情,也不会写到每一张上。
写完的明信片会被盖上纪念戳,乌镇的纪念戳有6种,具体早已不能全数数出,只记得在我写上心情文字的那张明信片上盖的是双桥,恰是应了那句心情,此刻便又想起《似水年华》当中两人静立桥上默然不语的那个场景。
拿着盖好戳的卡片站在邮筒前竟是有些踟蹰,仿佛舍不得它们的离开,每一个文字,代表着一种心情。这些心情,即到达你们的手里,那么至少说明,我是愿意与大家分享的。落入邮筒的卡片就早已不是属于我的,我已完成此行最重要的行程,再无惦念,这才开始悠闲的旅途。
PS:各位看官,明信片收到没?这次只寄了5张哦~
身处繁华浮世,魂落烟雨水乡
人在乌镇,总是会回忆起《似水年华》里那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
记得张爱玲曾经这样说过: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关于爱情,即使如此,那就让我相信,始终会有一个人,他会在适当的时间出现,不用追逐,不用猜测,彼此的心就会贴近,不由自主。
夜落乌镇,少了白日的那一份喧嚣,多了一份夜晚的沉静。
带上了买相机时候赠送的小小三脚架,确实派上了大用处,摄影技术不高,却得益于小架子,拍了几张让自己还算满意的夜景。
远离人群,徘徊至无人街巷,这才感受到了乌镇特有的那一种静静香气,这香气只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乌镇是一个想让人恋爱的地方”。
时间仿佛在这里是静止的。潺潺的流水,静静的枕水人家,湿湿的石板路,富有装饰美的中国传统的窗棂,素雅的蓝印花布,河面上漂浮的乌篷船,画面在这里定格,仿佛不曾改变,过去依然,今朝依旧。夜色下的乌镇,星光点点,暖暖的灯光点亮窗棂,波光凌凌的水面,泛起淡淡的水汽。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像一首浪漫的散文诗。 天色已晚,恋恋不舍的离去,乌镇,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