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7118|回复: 2

救援队的意义不仅在救援本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2 19: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救援队的意义不仅在救援本身

(本文刊登在2012年2月21日的新疆日报上  当前位置:新疆日报网 > 文化   时间: 2012-2-21 11:18:00      
http://xjrb.xjdaily.com/whxw/653508.shtml

一、救援队,从一次交流会说起

    2003 年深秋的一个傍晚,100多位驴友聚集在乌鲁木齐一个叫做“一个人的村庄”的酒吧里,交流他们这一年户外活动的心得。从1997年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成立算起,新疆的民间户外活动已经发展了6年了,每个星期,在乌鲁木齐的户外活动网站上都会有一两个户外徒步活动。

    就在这次交流会上,一位被大家称为“李琦大姐”的驴友提出了一个建议,驴友们应该建立一支山地户外救援队,当驴友遇到户外意外事件,需要救援的时候,这支救援队就可以立即行动,凭借自己对线路的熟悉和丰富的户外经验,实施有效的救援。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很快地,新疆第一支完全由山友自愿组成的户外救援队成立了,报名的山友有50多名。从这一天起,小羊军团网站成了山友救援队的主要交流空间,我也从这一天起担负起了山友救援总队长的职责,直到今天。


二、危难时刻,我们在行动
    救援队成立后的几年,新疆户外风平浪静。但是,2006年的几次重大户外安全事件,打破了这个平静。在2006年,新疆出现了两次重大的户外意外事件,分别在翻越天山的车师古道和夏特古道。这两次救援行动,山友救援队员们接到信息后立刻出发,均先于官方组织的救援队伍到达险情发生地。但是由于这两次救援行动,当地政府都出动了大量人力投入救援,因此山友救援队的行动似乎被淹没了。但是从救援队看来,这两次行动考验了山友救援队的反应速度和行动能力,也验证了队员们无私的人道主义精神。

真正体现出山友救援队能力的是这一年的“羊圈沟”救援。


    2006年的国庆大假期间,一位山友去乌鲁木齐南山水西沟游玩,独自进山,不慎从7米高处的悬崖摔落,腿和腰受伤。在几乎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他发出了一条短信---“我在悬崖中,腰受伤”。山友救援队接到求助信息后,我和三名队员立即连夜出发,到达现场与这名山友的亲属汇合,亲属给了我们一份打印的徒步攻略,打开一看,是“羊圈沟徒步攻略”,这份攻略正是我本人写的。“显然,这名驴友受困在羊圈沟的悬崖中”---我判断。4个小时后,在当地牧民的协助下,我们的救援队员在深夜中找到了受困在悬崖旁的受伤山友。随后我们立即求助119,即消防特警,消防特勤发挥了他们救援装备和搬运伤者的专业优势,将他顺利移动到安全地带,120急救车的赶到也使得伤者伤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这次救援后来一直被当做山友救援队的经典案例。因为无论从救援路线判断、现场指挥、社会资源调度、与消防特勤的配合,包括与媒体的后期宣传方面来说,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高山救援,也是一次社会成本较低的精准的救援行动。

这次救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比如说,户外救援必须是专业救援,不能人海战术;救援必须有明确分工,将社会资源恰到好处地使用;在救援行动中,山友救援队应发挥熟悉路线,山地技术好,有户外装备,熟悉山友心理的特点,重点进行路线判断和搜救,冲在第一线,第一时间判断确定险情位置的作用,承担先期搜寻的任务。并且与后续的消防特勤、派出所、当地政府、牧民等资源行程合理调配。


    在之后的几年中,新疆山友救援队还有几次经典的救援案例,例如20101211号的狼谷救援,8救援队员在雪山中搜索12小时。20111211日,20多名救援队员奋战16小时,将受困雪山冰瀑的11名山友成功救出。


    在救援队成立的救援9年中,参与了绝大多数的新疆户外救援行动。共实际救援25次,其中有效救援5次,其余为无效救援。什么是无效救援呢? 就是救援队出动了,但很快被救助者自行安全返回了。


    应该说,在9年的时间中,新疆只出现了20多次户外意外事件,这个数量与乌鲁木齐地区平均每星期40-80个户外活动数量相比,是非常少的,为什么新疆的户外意外事件比例这么低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话题:



三、确保户外活动的安全,就是最好的救援
    救援队的每一名队员都能做到随时待命、随时出动。但是没有一名救援队员希望听到救援行动的命令。每一名救援队员都有这样的理念:所有的救援都是不得已,山友救援队存在的最大意义,是尽可能地让户外活动更加安全!


    基于这样的理念,新疆山友救援队的工作思路是,尽可能地救援工作前移,通过对户外领队和山友的培训,通过户外安全理念的普及,通过制度,尽最大可能降低户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不出事,就是最好的救援!


    那么,如何降低户外意外事件的几率呢?


    首先,领队是户外活动的核心,抓住了领队,提高领队的素质,就是抓住了户外安全的牛鼻子。

在国内,小羊军团独创了一整套的户外领队培训体系,一个山友要完成从普通山友到领队的转变,必须完成小羊军团的33门课程,近3个月的学习,这些课程绝大多数是自创课程,一些课程现在已经列为了大学旅游学院的必修课程。目前,国内只有新疆的户外领队培训有这么多的课程。


     目前,在乌鲁木齐地区活跃着40多个户外俱乐部和400多位领队,这些领队中95%以上参加过小羊军团的领队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他们已经成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户外活动的核心骨干。在这些领队们的周围,更多的驴友们通过他们也学到了户外安全的理念和户外知识。


    根据2011年的户外安全事故统计,在新疆发生的十多起户外意外事件中,没有一起是由经过培训的领队组织的活动。



    其次,建立了规范的户外活动发布平台。


    我们认为,一个户外活动之所有会出现风险,除了少数的自然客观原因之外,绝大多数是起因于主观原因,例如擅自修改路线、未进行风险评估、领队判断能力不足、队员不了解领队意图等。小羊军团建立了一个国内最为严格的户外活动发布平台,要求所有在小羊军团网站发布的户外活动,必须有完整的计划书,风险评估报告,活动队员名单,活动总结等要素,并且必须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发布。


    其实公开发布的计划书,就是户外安全的备案!


    如果一个活动计划书是认真制订,公开发布的,那么这个活动的的严谨程度一定是相对较高的,即便出现意外,救援队行动的时候也有据可查。


    根据2011年的户外安全事故统计,在新疆发生的十多起户外意外事件中,只有两起是在内地户外网站发布过的活动,其余均为私下组织的自发的活动,无计划书,无风险评估报告。



第三,对山友的户外风险意识培训也很重要。
    一些意外事件往往来自“无知无畏”的个别山友,让这些山友了解安全意识,懂得团队精神,懂得敬畏自然,也是确保户外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


    例如,小羊军团网站制作了大量的户外救援联络卡,分发给山友。交给各俱乐部,由活动组织方发给大家,保障发生问题大家知道求救的途径。救援卡中注明了山友救援队的联系方式和求助流程,山友们在领取救援卡的那一瞬间,其实就是一次安全意识的培训。他们会了解到,如果出现了意外事件,应首先求助山友救援队,由专业的救援队员帮助他们进行判断,然后决定采取何种正确的救助方式。


    我们实施了“一元基金”计划,即要求每位山友每次活动,为山友救援队的救援基金池捐助1元钱。后来基金池很快满了,我们就要求每次活动每一个团队捐助1元钱。我们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即如果救援队需要救援基金1万元,从一个赞助商手中得到这一万元,只是解决了资金问题;但从1万山友手中得到一万元,则是对一万名山友进行了户外安全知识的普及。其实,后者的意义更大。


    在几年中,我们举办了十多场的户外知识培训,在各种媒体上一有机会就讲安全,每次培训必谈安全。


第四 我们还有更多的户外安全保障措施

    小羊军团网站也会根据风险评估报告,要求有一定风险的活动必须购买保险。保险是事后解决经济问题的保障,也是一种事先的警示。购买保险的意识逐渐在山友中普及开,客观上也提升了山友的安全意识。   


    我们在山区几十条线路上,设置了几百块路牌,通过路牌为驴友之路,避免了一些走错路的事件发生。

每年在春节、五一、十一等户外活动聚集的时期,山友救援队都会公开发布“户外风险线路提示”,提醒山友和旅行爱好者在这段时间内容易发生的户外安全问题,有风险的路线等。


    山友救援队还将一些户外线路列入了“危险线路”,公开发布信息提醒山友尽量不要选择这些线路。例如,水西沟的羊圈沟一带,就被列为“危险路线”。


    我们建立了户外救援通讯规则,明确了户外救援通讯频率,以便在山地救援的时候,各个团队能够保障通讯。   

    我们建立了户外领队的“户外活动行踪跟踪系统”,通过给领队专门配备的gps远程定位手机,在电脑上就能随时跟踪户外活动的路线和进展情况。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即便没有接到求助信息,也可以根据“跟踪系统”记录的数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我们还在国内率先开通了新疆山友救援队“微博安全备案”的专用微博,鼓励广大山友和自助游爱好者,用手机微博记录下自己的行程和计划,尤其是在进入有一定风险的路线和没有手机信号路线之前,将自己的位置随时发给山友救援队的微博,通过这种方式,将驴友的旅行经历发布和备案结合,让备案更加人性化,可操作,实现了微博的“柔性安全备案”。


    山友救援队强化了体系建设,建立了值班制度,由各热心的户外店、俱乐部和组织构成值班单位,轮流值勤,保障任何时间发生险情都能调度力量和装备开展救援。


     随着基金制度的建立,山友队的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救援装备,能够执行基本的救援任务,当然,基于新疆山友救援队的救援理念,我们的救援基金和公共救援装备数量,差不多是国内救援队中最少的。


    为了让驴友在全疆各地旅行徒步期间更加安全,新疆山友救援队与各地户外俱乐部和救援队建立了救援联盟,如果乌鲁木齐的驴友在石河子山区需要帮助,石河子当地的户外救援队员接到新疆山友救援队的命令后也会立即出动,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救援。目前,加入新疆山友救援联盟的各地州城市救援队共有12个。


    同时,新疆山友救援队还加入了由李连杰先生创办的“壹基金救援联盟”,共享救援经验和技术,在20121月召开的救援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新疆山友救援队成功当选为救援联盟7名执委单位之一。


第五、救援队是最后一道屏障
    新疆山友救援队25名常备队员,30名后备队员,分成了搜救、指挥、后勤、数据(地图)、攀登、医疗、通讯、车辆等8个技术小组。这些救援队员的任务是,当以上的所有工作均不凑效,户外活动中还是出现了意外事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以最专业的能力,最精干的队伍执行第一梯队的救援任务。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这支救援队必须是最专业、最棒的队伍。与全国其他省市的山友救援队不同的是,新疆山友救援队并非完全自愿报名就可以加入的,而是一支由各个户外俱乐部的顶尖高手组成的团队。他们本身就是各个俱乐部的负责人或核心领队,熟悉各条线路,熟悉很多驴友,更熟悉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次队伍可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而作为山友救援队,则不必太多考虑救援队员资深的培训、装备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救援队员作为俱乐部领队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


    当然,为了锻炼队伍,每年山友救援队都会组织演练活动。2009年的一天,十几名救援队员积极集合到达了西山一带,进行了搜寻并找到了伤者,等到把伤者护送下山才得知,原来这是一场没有提前通知的演练,伤者是天山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扮演的,十分逼真,一点也没有穿帮。



四、 救援队的意义,不仅在救援本身
    救援队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山地意外事件的救援,但救援队存在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


第一、每一名救援队员都是志愿者
    所有的救援队员在宣誓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话“我是一名志愿者,在所有的救援行动中,我将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救援工作中”。


    志愿者精神,是新疆山友救援队,也是国内几乎所有户外救援组织的核心精神。因为我们是志愿者,我们听到命令,就会尽可能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带上装备出发;因为我们是志愿者,我们救援归来后,从不计算个人的损失,也从不要求补偿。在山友救援队中有一条财务规则,即救援行动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包括油料、食品、药品等直接开支,由被救援方承担;而所有救援队员均不得报销任何救援费、误工费。


    2010年,新疆山友救援队也集体加入了新疆志愿者协会,成为新疆志愿者协会的直属山地救援志愿者大队。在2011年度的新疆志愿者协会年会中,获得了优秀志愿者团队的奖励。


    今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新疆山友救援队都将坚持自己的志愿者精神,保持自己的志愿者身份。因为我们牢记一句话:我们是山友,我们是救援队员,我们更是志愿者!


第二、救援体系的存在,是新疆特种旅游发展的保障
    众所周知,新疆是户外运动的天堂,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户外活动线路;新疆也是特种旅游的天堂,未来的新疆大旅游产业,一定是常规旅游与特种旅游同比翼齐飞。


    新疆的户外运动对大旅游产业和特种旅游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比如乌鲁木齐,是全国少数几个走出五六十公里就能见到原始森林、山脉、雪线、沙漠、戈壁的城市之一,有着很好的资源。户外运动是特种旅游的排头兵,很多已经成熟的旅游线路,就是背包族先行走出来的。”户外运动的开展和网络间的传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背包客,也使得新疆的特种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以喀纳斯徒步线路(贾登峪-禾木-喀纳斯)为例,2002年徒步喀纳斯东线的驴友仅有30人,2011年徒步东线的多达10000人,选择自助和徒步的游客越来越多,并且多数驴友具有较高素质,通过查询互联网上关于喀纳斯的游记类文章,我们发现70%以上的文章是驴友创作的,而驴友的数量目前仅占喀纳斯游客总数的34%。


    今后,新疆常规旅游的发展空间难以继续扩大,旅游产业势必向户外探险游、个性化旅游和自助游方向延伸。因此有必要尽早对现有的探险游产品、服务体系进行研究,未雨绸缪,迎接挑战。有这么一种说法,户外自助徒步和常规旅游似乎是两条平行线,近在咫尺,却找不到利益的交汇点,但是,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高更远一点,站在新疆大旅游、大户外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某个景区、某个旅行社的角度,甚至某个部门的角度,也许就会从中找到更多的联系。


    纵观新疆民间户外运动发展的主线,可以看到我区的户外运动从小众到大众,从随意到规范,从简单到丰富,从AA到商业的发展历程,已经具备了特种旅游产业发展的雏形。特种旅游应是今后新疆大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此时应抓住主线,在民间先行的基础上,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我区的户外运动和特种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步入新的台阶。


    当特种旅游得到了救援体系的保障的时候,特种旅游才能够真正地回归生活,驴友和特种旅游的游客才能安享户外的快乐,户外特种旅游才有可能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否则这个产业也是脆弱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全面、完整的户外安全救援体系,对于新疆的大旅游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它是产业的保障,也是游客信心的保障!



第三  救援体系是本真的户外文化
    每一次救援行动,即使受困山友没有出现险情,自行走出了,他们也会感受到来自救援的队伍的巨大鼓励和精神支持。“只要他们感受到了,救援就是正确的。”


    “世界上永远没有错误的救援。”这是救援队的观点。无私地为他人提供帮助,拯救他人的生命健康,是救援队的精神内核,已经形成了普遍观念,凝聚为一种高尚、本真的文化,在背包族群体中影响深远。

户外运动的确创造了一种新的户外文化,引领了一股新的文化潮流,那就是真诚、互助、平等、信任、环保、团队精神和努力。而山友救援队和它所包含的高尚的户外精神,更是这种户外文化的精髓所在。



五、救援,任重道远
    尽管新疆山友救援队已经建立了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完善的救援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新疆户外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但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非专业救援,过度救援的现象依然普遍

    一些意外事件被上报政府后,出于对公民的社会责任,政府往往会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救援,这样就容易造成过度救援。过度救援的典型特征是:非救援专业人员进行指挥,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参与,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过度救援也会导致公众对户外和特种旅游活动的反感,进而影响公众对国民探险精神的认同,等等。


    过度救援行动导致的直接后果,也往往是对户外运动的非理性认识和矫枉过正。户外驴友成为了公众舆论的批评对象,成为不承担社会责任,过度消耗社会资源的反面形象。与此同时,国民最缺乏的探险精神,旅游产业中最薄弱的特种驴友与自助游的意义,却被弱化和妖魔化了。作为户外爱好者,我们希望对户外事件进行有效的人道主义救援,但我们不愿意看到大张旗鼓的人海战术的救援,因为这会让脆弱的户外运动大起大落。


    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建立户外活动的安全保障和救援体系,把户外意外事件的处理限制在正常的技术层面,是多大的事情就是多大的事情。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无效力量参与救援的情况。

当我们派出一个班去“拯救大兵瑞恩”的时候,可能是一场精彩的救援壮举,但是当我们派出一个团去拯救的时候,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了。


2、我区没有完善的政府牵头的救援体系
    一个完善的救援体系,应是政府牵头,由各专业部门例如民间的山友救援队、消防特勤、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所在的当地政府、媒体等共同组成,明确分工,明确救援理念。


    在实际救援中,新疆山友救援队主动与一些旅游乡镇派出所、消防特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息互通渠道。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倡议,尽快由政府应急部门牵头,组成由山友救援队、消防特勤、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乡镇政府、派出所等共同组成的新疆户外与特种旅游救援体系。在救援理念、技术、队伍等方面尽快达到统一。2008年,新疆山友救援队曾经就建立户外救援联动体系一事上书自治区应急办等机构,但此事并无任何反馈。



杨军
小羊军团网站总监
新疆山友救援队队长

发表于 2012-7-6 16: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绝对要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08: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绝对要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