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二月的时候,我参加了深圳的徒步活动,但只走了30多公里。提供一些自己的感受和道听途说给大家参考:
一、不要轻敌。象这样的连续长距离徒步,是不能以平常走路的指标来衡量的。就象不能认为2小时轻松走完10公里,20小时就能走100公里。
二、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体力也许不是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你还有体力的情况下,关节扭伤了,脚板起水泡了。也就是说身体的某一部分受伤了,那你再有体力也用不上。多数被迫退出的人都是一拐一拐的,我上次之所以退出,也是因为脚底起水泡了。我还没有很确切的防止脚底起水泡的办法。一种说法是,经常换袜子,因为走路的时间长了,汗水会使袜子变湿变硬,和脚底的摩擦加剧,容易产生水泡。我想,一双合脚又能很好地固定脚板的鞋也许能减少摩擦。不知道涂凡士林有没有用,因为常看到有文章说通过涂凡士林来减少摩擦。还听人说过缠脚也许有用。在你觉得脚底已经起水泡以后,应该想办法防止它扩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挑破它。至于避免扭伤,我想就是要注意避免采取危险的动作、避开复杂的地形和合理的负重。总之,长距离徒步,技术和体能、意志同样重要,别以为走路是件简单的事情。
三、正确辨别方向。走的距离长了,就可能走错路,上次就有不少人走错路了。特别是在郊区,在陌生的地方很容易走错。
四、合理安排体力,据说走最后的10公里会非常的痛苦,如果你只是准备在24小时内走完100公里,而不是要打破某项纪录,那还是应该掌握节奏,否则在最后阶段走不动了,就前功尽弃。我想,在要做得更好以前,我们要先保证能完成。
如果说我还有一点成功经验的话,那就是在觉得确实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应该知难而退,不应该给自己造成较大的伤害,毕竟这只是一种尝试,不是人生必须逾越的关口。<P ID="edit"><FONT class="small"><EM>Edited by 艳阳天 on 2002/06/19 22:05.</EM></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