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31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蔚县骑行访古流水帐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2-7-9 15:45:1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52: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月跟大东的队穿越北甸子梁到了蔚县,然后留下来在蔚县寻访了很多古堡。回来写个流水账记录一下去过的村子,供对蔚县古堡感兴趣的各位参考。照片已原尺寸共享在ftp://FTP_lvye1:happylvye@125.46.36.29

    蔚县的古堡大体分布在几个方向:东南线(宋家庄、上苏庄、北口方向)、东北线(代王城、西合营方向)、西北线(涌泉庄、重泰寺方向)、西线(南留庄方向)、西南线(暖泉方向)。这次我走的主要是东南线和东北线,西北线也走了一些,西线和西南线留着以后再来。我觉得暖泉已经是完全商业开发的旅游区了,以后可能一直就是这个样子,而我这次去的一些堡,以后恐怕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蔚县古堡的一些共同点:
·大部分村子在明朝都修过堡,现在多少都会留下一些夯土的堡墙。所以下面的流水帐中就不专门记述“有残存堡墙”了。
·几乎所有的堡(包括蔚县县城)都不开北门,而是在北边垒起厚厚的高台,上面修真武庙。真武在永乐一朝以后受到高度尊崇,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很有力量的神,能镇压邪气,又主北方,可以震慑来自北方的敌人。
·除了真武庙,龙王庙、老爷庙(关帝庙)和观音殿是大部分村里最常出现的庙。其次常见的庙包括财神庙、马王庙、三义庙、地藏殿(阎王庙)、武道庙、五道庙(二者不知有没有联系),另外南堡门上常有文昌阁,现在多已毁坏。庙的修建大抵是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关老爷被封的职务太多,几乎无所不管,所以他的庙多;观音以救苦救难闻名,又能送子,所以信者甚众;龙王既然是管下雨的,对农民当然非常重要,尤其蔚县这么干旱。马王庙不知所司何职,武道庙据说是能降龙伏虎,管野兽牲畜的?有时神仙太多庙不够,就一个庙两面各供一个神仙。
·戏台一般会对着一个庙,戏不光是演给人看的,也是演给神看的。比如求雨的时候,给龙王看一场戏,龙王高兴了就给下点雨。
·很多堡门和庙已经残破不堪或已被毁。壁画一般都在解放后被白灰涂抹。毁庙的高峰时期是破四旧和文革时期,幸存下来的有的是因为庙已做其他用途,被大队占据等等。而最近几年又兴起了重修、新建的风潮。
·除了村堡(民堡),还有少数军堡,一般面积较小,里面什么建筑都没有,如西大坪和祁家皂的军堡。在这种有军堡的地方,村堡一般挨着军堡修建。

    以下按顺序记录我走过的村子,算是个流水帐,以免将来忘记:
【1.大探口】从涞源穿越摆宴坨来到蔚县,出山第一个村是大探口。只看了形似凯旋门的堡门就上车走了。
【2.小探口】只从车上下来看了堡门。
【3.县城】到了蔚县我先去找书店和博物馆。我以为《蔚县古堡》、《找寻蔚县古堡》这类书理所当然应该在蔚县的书店有卖,而国家地理旗下刚刚特别策划了“铁城蔚县”专题的《中华遗产》2012第五期说不定就是蔚县请的托,这本杂志应该摆在显要位置才对。蔚县博物馆我觉得应该会对村堡有专门的介绍,说不定会有张分布图。去看了发现不是我想的那么回事,蔚县人根本就不知道那两本写蔚县的书和杂志。
    博物馆展出的主要是蔚县的出土文物,记得有一个近年发现的辽代道观,一些彩绘的造像和壁画在博物馆里展览。关于村堡的信息不多,横涧堡好像是专门提到的一个。提到一些辽代遗址,我记下了位置:辽定安县遗址,在今黄梅乡定安县村;辽灵先县遗址,在今下宫村乡北绫罗;老山寺玄真观,在白草乡五岔村西北“四正山”北山。
    蔚县博物馆(就是释迦寺)最后面有一个卧佛殿,现在不开放,听说里面原有一尊檀木雕的卧佛,文革被烧掉的时候,(据传)烧了很久,全城15天都能闻到檀香味!
【4.南张庄】当时还不知道每个村都有堡,只是骑过了“剪纸一条街”。后来听人说这个村也是有堡的。
【5.宋家庄】南面有堡门,匾上刻“昌明”。堡门里面有罕见的穿心戏台,算是种节省空间的办法。唱戏的时候搭木板。戏台左边的邹家大院正在拆大门准备重盖。
【6.黑堡子】仅堡墙留存。
【7.西柳林北堡】堡内西侧有老爷庙,已残破不堪,曾作小学教室,墙上壁画仍可辨认,不知是什么年代的。真武庙基座土墩仍在。
【8.西柳林南堡】东面有堡门,堡门外有朝北的戏台,戏台对面现在什么都没有,以前可能有个庙吧?门外还有个水塘。村里有个剪纸厂,看了一下。
【9.北口、岔道、飞狐峪】北口有一些饭店,没有旅馆,我当时急着赶往飞狐饭店住店,北口就没有停留。飞狐峪是蔚县和南面的涞源之间难得的一条比较平坦的峡谷,在古代是交通要道,现在张石高速也是沿着峡谷修的。我搭了一辆三蹦子到中间的岔道村,这就第二次来到了前天从甄家湾去摆宴坨经过的村子。村西山壁上整整齐齐有八个小洞,人称“八仙洞”。
    从岔道向北一路下坡骑下来,经过明铺战役遗址(1938年12月八路军伏击日军辎重处)、杜鹃坡(据说是车会自动往高处滑的怪坡,体验了一下不明显)、六郎箭眼、古瀑遗址、二郎神眼、一炷香等等景观。总的来说景色不错但是比较单一,就是山上自然形成的洞比较多,甚至穿透了山,形成六郎箭眼、二郎神眼这样的景观。出了飞狐峪接近北口的地方,山壁上有一处洞还被修成了地藏庙。
【10.郑家庄】有乾隆时的堡门。还有关帝庙和观音殿。还有一个好像是龙王庙,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了。村东高地上有座峰山寺,像是古时候留下来的。
【11.上苏庄】有嘉靖二十二年的堡门。门外有戏台和五道庙、三元宫。三元宫正在重修,据说里面的壁画比较特殊,是像浮雕一样突起的,与景泰蓝工艺有相似之处,文革时“被毛主席盖住了”,现在只露出一些残片,最近正要把上面的白灰除去,壁画截下来送到县博物馆。门内正对着好像是观音殿。堡里面有关帝庙(庙外侧墙上的壁画看着很古朴状,其实是拍电影时画上的)、三义庙。上苏庄的最北端不是真武庙而是三义庙,跟其他堡有所不同。堡内还有一个很大的拜灯山广场。东面堡门已无,外面有个新粉刷的影壁。
    上苏庄有不少抗战标语,老乡说当时这里是八路军控制的区域。《亮剑》也是在这里拍的。
    在上苏庄做施工的大叔对我说,从上苏庄向东南不远,小五台山上有座“十八堂”,是十八个山洞,被用来供奉十八罗汉,洞内的壁画“就像敦煌一样!”
【12.石荒】有南堡门,南门外有观音殿、关帝庙(正在修缮)。关帝庙墙上有壁画,被涂得模糊不清,还有块同治五年的“石荒村公议碑记”。村北头有座五合一的庙,最上头是真武庙,整个已经塌掉,只剩下2米高的基座,现在的庙是在剩下的2米基座基础上复原的。
    在石荒村遇见了天津来的张姐,她是从小在这个村长大的,这两年回来扎根村里,为乡亲做慈善。村里的几处古迹都是她修复的,还在村里办了“孟母书院”。我去的时候见她正亲自给两位中过风的老人做针灸。回来以后我给张姐捐了点钱供建设村里的文化站,也算为蔚县做点贡献,不枉周游蔚县一趟。
【13.王良庄】有东堡门。有戏台(顶已塌)。北墙内有玄帝宫,内有壁画。堡墙较完整。
【14.辛落塔】仅存一戏台。
【15.朱家庄】有一个观音殿,还有一个很残破的不知是什么庙。
【16.大固城】有东西两个堡门,西门很残破,对着影壁。堡内有戏台,还有一座老爷庙。堡附近有座心佛寺,年代估计不近,可能明代的吧,是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内壁画还很清楚,大抵是画了一组一组的很多神仙。有几位出家人在寺里修行。
【17.富家堡】有两个不知名字的庙和堡门。
【18.石家庄】北面堡墙高台上有真武庙,基台经过了重修。堡南门和上面的文昌阁也保存很好。挨着堡南门朝南有五道庙、关帝庙、财神庙、马王庙,对面有个戏台。
【19.张南堡】有一个破败不堪的戏台,对着只剩柱子和部分屋檐的关帝庙。堡北墙还剩下真武庙的基座土台。堡内还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庙。
【20.张中堡】堡在村子西侧。堡的最东头有个朝西的不知什么庙。东西中轴线的中间要经过一座民国十四年的西式风格的堡门,这里应该才进入堡内。堡的北墙中间高台上有残破的真武庙,不太好上去,从远处用望远镜看墙上有些不太清楚的壁画。堡的西堡门仍在,裂缝很大,有台阶可上去,上面小庙里面壁画已涂得难以辨认。西堡门外有影壁、关帝庙、武道庙、观音殿。再往西还有个单独的大院子,不知是什么庙。
【21.张北堡】无任何古迹留存。
【22.南门子】有一个三宫庙和财神庙并排挨着,门窗都没了。一块“重修三宫庙并创建财神庙碑记”成了财神庙的门槛,但看不清碑记年份。对面有一残破不堪的戏台。“喜羊羊幼儿园”对面的高地上有一个好像是龙王庙。堡内还有一个好像是老爷庙,墙上壁画被涂得模糊不清。另外还有个观音殿,已残破不堪,现仍供有一张观音画像。
【23.北门子】我记得好像只有一座庙,还是翻新的,别的好像都没有了。但是在这个村碰到了古迹爱好者李大爷,见我来看古迹,就热情的让我上摩托车,在代王城周围兜了一圈。
【24.代王城】有个三面戏台,正在施工重修。戏台对着财神庙,两侧对着的应该是龙王庙和灶王庙但没有见到。戏是要演给神看的,给哪个神演戏的时候,就把其余两面用挡板挡上。镇上还有关帝庙和地藏寺、观音堂,都有些修缮。镇北部的高地上有一个数米高的土堡,李大爷说这个在本地传说是当年一个老代王的中心堡垒或者说是他的宫殿。土堡可以爬上去,有一个门洞可以进去,进去就是一片被土墙围起来的平地(但是比外面的地面高很多)。我觉得如果这是代王的宫殿那也太小了(只有几十平),债台还差不多。应该是明朝的军堡吧,形制跟我后来见到的西大坪和祁家皂的军堡如出一辙,除了面积较小。
【25.西汉代国都城遗址及汉墓群】代国最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西周分封的代国为赵襄子所灭。现在能看到的城垣遗址应该是西汉初年所封的代国,汉文帝刘恒早年被封在这里,因为势力不大安然躲过了吕后时期,在诸吕覆灭后又同样因为势力不大而被周勃陈平立为皇帝。在汉朝这里是一个不小的城,从Google卫星图可以看出其城垣呈不规则的圆形,囊括现在的代王城镇和小水门头、城墙碾、马家寨三个村,从北门子村中间穿过,明显大于后来明朝的蔚县县城,与今天的蔚县城区面积相当。城垣内中间靠南的部分(代王城镇和北门子村中间,马家寨村东南)据考证为代国宫殿遗址,现在都是农田,农田边田垄上有很多粗麻布纹的瓦片、陶片,确实在正常的农田里不该有这么多,走了一遭还发现了一枚瓦当残片!(我并没有带走它)
    从城垣遗址的东南出口出去,可以看见东南和西南方向各有4个土堆,就是当年王侯墓葬的封土。李大爷说,本地有传说这并不是墓葬,而是敌军用来佯装粮草迷惑代王的土堆。说有一次敌军攻城,久攻不克,想了一计,在城南堆起8个土堆,放出话是新运来的粮草,代王在城上望见敌人还有这么多粮草,信以为真,绝望之下就从城墙上跳下自杀了。
【26.马家寨】最大的特色是堡门上的庙方向是歪的,好像在偏头斜视。李大爷解释说这个是模拟一只乌龟喝水(顶上的庙对着的方向好像应该有水塘)。另有残败不堪的戏台和对面的一座庙。还有个三教寺。
【27.城墙碾】有堡门和上面的文昌阁,有戏台,有观音殿、武道庙、马王庙、泰山庙,所有这些都看着比较新,至少外表都是新涂过颜色的,而砖墙的裂纹则说明建筑本身是旧的。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批一样颜色的翻新古迹应该都不是在马家寨村,而是在旁边的城墙碾村。
【28.水北村】从代王城沿着221乡道去水北村,罕见的见到了水田,看来这个地方水资源丰富。村南有一条小溪,几位村民在小溪里洗衣服。堡北墙上真武庙仍在,沿着台阶可以上去,部分壁画还比较清楚。真武庙下的基座包了砖墙,很奇怪的是在最下方靠东位置开了一个很不正式的小门洞可以直通堡外,门洞上方内侧却很正式的刻着“水北堡”, 不知这个洞是什么年代开的,估计是清朝吧。村南正对着真武庙的位置有个戏台。
【29.大德庄】堡墙西北角的高台上有座小庙。北堡墙外面还有座庙,也不知道是什么庙。
【30.西辛庄】仅有一堡门留存。
【31.横涧】横涧有东堡、后堡、北堡三个堡。东堡最大,堡墙比较完整,有两个堡门留存,其中南门还刻了一幅对联,字都被破坏过无法辨认了。横涧东堡最大的特色是“堡套堡”,就是堡内西南角加了两道堡墙,形成了一个小的内堡,而且内堡的堡墙也相当高大雄壮。据说是先有小堡,后来村里人越来越多才建了大堡。东堡有戏台。后堡和北堡也有一两个不知名的小庙留存。
【32.北留庄】有南门及北堡墙上的真武庙留存。
【33.西大坪】从西合营镇沿着207国道向北,就可以看到路东边山上有座很明显的圆形土堡,那就是西大坪军堡,在朝阳下很壮观,这里拍过《走西口》。这个堡是我来蔚县最想去的地方,它似乎是蔚县的一个标志性景观,但又很少在游客们的照片中出现,在我想象中它应该像楼兰那样默默矗立在某个人迹罕至的荒原,没想到就在公路旁边。
    军堡南面有门洞可以进去,里面是一片平地,实际上是个扇形的空间,朝西北的堡墙缺了一块。军堡的外面东南边有些很矮的村堡堡墙,里面有戏台对着龙王庙,旁边还有观音殿。据老乡说,这些很矮的堡墙就是过去的村堡,故意挨着军堡修建。解放后村子迁到东边去了,老的堡墙基本都拆掉了,有些地方就成了农田,遗迹只剩下戏台和这两座庙。
【34.祁家皂】祁家皂跟西大坪的情况差不多,过去村堡建在军堡附近,后来村子向北迁了,原来的村堡堡墙很多都拆毁了,留下的遗迹只有部分堡墙和一个残破的戏台。祁家皂的军堡是方形的,面积比西大坪军堡大一倍多,防御效果应该也不差,因为堡的四面都是沟壑纵横,我转了一圈才找到怎么进去。但是它远不如西大坪军堡上镜,可能面积大了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吧。进去以后也是一大片平地,看得出常有羊群进来吃草。中间有一块乌龟状的旗杆石。
【35.海子洼(又名海子窊)】南面有道光年的堡门,当时叫“凤鸣村”,对联没有被破坏,“山近东南登寿域,海连西北聚财星”。门内有一面西式风格的墙。北堡墙高台上的真武庙已毁,现在上面有一个三脚铁架子。这个堡还有一个特点是堡墙下面有防空洞,在堡墙西北角有个洞口,据老乡说里面原先应该是四通八达,沿着堡墙绕村一周,现在基本都被人为或坍塌堵住了。
【36.西上碾头】只有部分堡墙留存
【37.陈家湾】无任何古迹留存。好像在海子洼有人说过东边的几个村以前可能就没修过堡。
【38.统军庄】有南门留存,门洞上方没写堡名,而是画了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北堡墙高台上的真武庙已毁,现在上面有一个三脚铁架子。
【39.东樊庄】堡非常小,最多只能容纳四五户人家,堡墙完整,只有一个南堡门。进去以后也没什么街巷可走,走两步就进住户院子里了。听老乡说,这个小堡是古时候一家大户自建的堡,而不是村堡(这个与横涧的情况类似),村堡忘了是没有修建还是现在已经全拆了。小堡北边有一个朝北的庙,对面有一片空地据说以前是戏台。
【40.满井】无古迹留存。村名得名于一口井,总是满的,这些年水位下降,井里仍然有水但是水位已经很低了。
【41.天照瞳】堡南门和西门仍在。南堡门上刻的是解放后的新村名“联新村”,对联是新对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西门上的字则已被破坏。西门外有一朝南的戏台。戏台北面还有第二个村堡,堡有南门“永平门”,是道光二十一年重修的。
【42.三关】南面有戏台,正对着背面的一座庙,可能是真武庙吧,庙背靠着北堡墙的高台,台上的建筑已毁。新石器时代“三关遗址”就在村东,现在早已回填成为农田,什么都看不出来了。
【43.西高庄】有一个残破的戏台对着一座庙(听说里面有保存较好的壁画)。堡门已无顶,旁边堡墙上长出一棵大树。
【44.夏源】戏台已在1983年被包上砖头水泥改成了“夏源剧场”。村里有两座古庙,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关帝庙东西配殿残墙上清朝画的“百工图”。不过不久前关帝庙开始上锁,不对个人开放了,据说要县文化局的介绍信才能看。前一天我在饭馆碰到一位大叔,说我想看的话他可以帮我跟管钥匙的人说说,但第二天大叔去县城了,我就没报多大希望。
【45.牛大人庄】村口朝北的戏台是旧的,戏台对面的来鹿寺、戏台西侧的北堡门、堡门上的真武庙、观音殿基本都是文革时被毁,2009~2011年重修的。这个堡居然有朝北的堡门(就是真武庙和观音殿下面的门),不知原先是不是就这样,如果是的话那确实比较罕见。(别的村一般是在北边堡墙上开一个方便通道,没有正式的堡门。)
【46.东陈家涧】西侧有个安乐禅寺。北边有个圣母庙,据看门大叔介绍,大部分建筑是曾经被毁、现在重修的,但用的瓦是民房上的旧瓦。堡北墙真武庙只剩下基座土台,好像说也要重修。
【47.苑家庄】村南有个朝南的龙王庙,跟龙王庙背靠背是个残破的灯影戏台,戏台对面有个更残破的小庙不知是什么庙,小庙背后有个观音殿。据老乡介绍,求雨的时候,把龙王从灯影戏台背后请到戏台对面的小庙,灯影戏“像放电影一样”从戏台打在小庙里的墙上供龙王和村民观看。我疑惑的是,从戏台到小庙内墙有近10米的距离,古代的灯有那么强的光吗?大妈们纷纷表示“我们小时候也没看过灯影戏,得年纪更大的才看过”。村里还有一个武道庙,北头有真武庙,西头有一个关帝庙。
【48.涌泉庄】堡门和堡墙已经全毁。旧村的东头有一面嘉庆年的影壁,影壁内有一个戏台对着关帝庙。村里还有一个送子观音庙,和另一个不知是什么庙。
【49.北方城】进了北方城就感觉这个村跟蔚县别的村不太一样,好像比较有钱。后来听人说主要是因为村北有煤矿,资源致富。堡南门外有个戏台对着地藏殿,看地藏殿碑记是光绪四年的,壁画是1995年重绘的。南堡门和堡内中轴线上庙宇保存较多,不过好像听老乡说以前还要更多,这些只是剩下来的,剩下来到原因我记得说是被大队占据了,做了皮毛厂还是什么。中轴线北端是真武庙,最高处的“北极宫”侧墙上壁画很清楚,画的是真武大帝从出生到修道成仙的故事,在石荒村听张姐讲过,跟释迦牟尼的故事大抵类似,都是从腋下生出来,都是身为太子而弃国出家修行,都曾经割肉喂鹰等等。北极宫外有块碑是民国四年的,管真武庙钥匙的白大爷说这是一次地震后重修的。
【50.任家涧】南堡门保存基本完整,看匾额是嘉靖八年建,万历三十年重修的,有台阶可以上去。南门对面有个戏台。堡北的真武庙只剩个圈门。其他遗迹均无存。
【51.开滦路东侧古堡】从任家涧沿开滦路向南,有一条向西的村道(土路),是去回回墓和单候的,就在这条村道的对面,路东边有一座很醒目的方形土堡,四面均无法爬上,朝东有一门洞,但也只是一个凹进去的能容下一人可避雨的洞而已,土堡是实心的。不知是什么年代所建,有何用途。也许是烽火台?
【52.水东堡】堡南门外西侧有个朝东的戏台,戏台正对着东侧一座庙好像是龙王庙。堡南门则正对着一座较大的庙好像是观音殿。南门非常厚,上面有文昌阁,保存很完整,看门外匾额好像是乾隆丙午年(1786)重修的。北端的真武庙也保存很完整,很大一部分外墙有重修痕迹。
    在水东堡北面,河对岸有好多个隆起的土包,走近了发现中间是一个砖砌的大坑,坑壁上有一门可供人出入,更低的位置还有一个小洞,每个坑形制都差不多。沿坑壁有多条竖向的槽。这些大坑是做什么用的呢?我觉得它们用了这么多的砖,肯定是最近几十年修建的,而且应该与水利有关,当时面前这条河的水位可能比现在高得多,能没过最下面的小洞,侧面的门也许是供人进来汲水的,水位更高的时候这些门和洞可能会关死,把水存在里面,供旱时使用?但侧壁上为什么要有排雨管道一样的槽,一直没想明白……
【53.水西堡】水西堡和水东堡是两个行政村,但两个村基本是肩并肩挨在一起的。水东堡村只有一个堡,水西堡村有两个堡,东边大的叫水西堡,西边小的叫西小堡。三个堡合称“水涧子三堡”。水西堡也是一个罕见的在真武庙下开了北堡门的堡。北门正对着老爷庙。堡的南北两门均保存完整,但匾上的字基本被破坏。南门对着一个戏台。
    西小堡只有北墙土台上的真武庙留存,但屋顶和后墙坍塌了不少。
【54.卜北堡】东门保存完整,看内匾额是正德十一年建,嘉靖三十七年重修的,当时叫“卜家庄堡”,而外面则刻有道光乙未年(1835)重修字样。门内有座朝南的地藏庙(有说法是王振家庙),其中有座正在翻新的大殿,墙上的壁画有一部分没被白灰盖住,还比较清楚。堡东门正对着一个戏台,戏台内有很清楚并且基本完整的壁画(差不多是这次见的古壁画中最完整的了),内容是封神榜的故事,我怀疑可能是清末或民国所绘。东门外向南还有另一个戏台,戏台对着经过重绘的观音殿。
    堡西北角的高台上有一座真王庙。据管地藏庙的大叔说,有人爬上去看过,壁画很精美。我看比较难爬就没上去了,后来从卜南堡的真武庙用望远镜瞭望,真王庙西侧壁基本是白墙,只在中间有一点印记。
【55.卜南堡】只有两个小庙和北墙真武庙的基台留存。
【56.逢驾岭】从109国道(雪绒花大道)就能看到其高大的北墙和真武庙。逢驾岭是罕见的有瓮城的村堡,其南门以外还有个东门。在南门和东门之间有戏台(很残破)、观音禅寺和五道庙(都经过重修)。堡内还有个残破的老爷庙。
【57.南方城】只看了北堡门和门外一棵大树。这个堡也是一个罕见的开北门的堡。

    其他一些在我的路线附近但没有去的村子:
【西合营】过去也是一个村堡,现在是一个比较大的镇,成为城区了,听说已经没有古迹留存,我就没有去寻访,直接穿过了。
【单候、回回墓】当地人说没什么古迹留存,回回墓也没有什么墓,而且还要上两条等高线,我就没骑过去了。其实单候有一对比较有特色的石旗杆是河北省重点文物。
【西陈家涧】听说古迹比较多。因为时间紧张,就没进去看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12-7-9 18:50:40 | 只看该作者
八百堡子,堡堡有故事,走村串巷巷巷不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8-3 21:48:19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不错,仔细阅读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4 16:04:21 | 只看该作者
走自己的路,看独特的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15 20:58:10 | 只看该作者
也打算去一趟。先认真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