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47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1960年攀登珠峰始末:以国家名义登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0 16:0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60年5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高山行军过程中,于东绒布冰川区的冰塔旁休息。



  半个世纪的中国攀登
  中国的现代登山运动自上世纪50年代中起步,经历了从显示国力的国家行为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间运动的转变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亟须在各方面证实自己的力量。登山是众多率先发展起的运动项目之一。
  1955年初,苏联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全总)发出了一份邀请,希望全总能派人去苏联学习登山技术。5月,全总派出了4个人奔赴苏联的外高加索,许竞、师秀、周正和杨德源,他们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职业登山运动员。
  次年的3月,中国登山队开始组建,他们的最初训练基地,在北京西郊八大处。当年4月25日,这支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的队伍在队长史占春的率领下,登上了3767米的秦岭太白山主峰,完成了自己的首次登顶。
  以后的数年,他们与苏联运动员一道,陆续攀登了慕士塔格山(7546米)、公格尔九别峰(7530米)等,在1957年独立登上了7556米的贡嘎山顶峰,这一成功,为3年后的登顶珠穆朗玛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何选择在1960年攀登珠峰?
  成立仅4年的中国登山队,去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而且是从人类从未上过的北坡,这与当时的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由国家体委编著、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登山运动史》一书详细披露了这一过程。
  在1958年,苏联登山协会致函中共中央和苏共中央,请求组织中苏联合探险队,争取在1959年3月至6月间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就在这一年6月,国家体委正式成立中国登山协会,将原来隶属于全总的中国登山队及全国的登山运动统一管理,下设科学研究委员会和技术指导工作委员会,制定了登山学会章程、五年规划和运动员等级标准。攀登珠穆朗玛峰第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为了选拔攀登珠峰的队员,登山协会在北京香山公园举办了中国登山营第一期训练班,共有学员90名,其中科学工作者20名、大学生25名、解放军官兵26名、厂矿职工11名及其他人员8名。他们中的许多人,日后都成了中国登山运动的骨干。
  本来按照中苏双方的协议,1958年,中国登山队派出两批运动员到苏联受训,1959年5月间中苏联合登珠峰。两批共46名中国运动员如约到了苏联,且与苏联运动员一起登上了列宁峰等。但是到了1958年12月,中国西藏地区开始爆发叛乱,预计次年5月中苏联合登珠峰不得不中止。
  后来中国向苏联方面提出,将登珠峰计划改在1960年,但苏联却建议推迟到1961年。于是,国家体委决定,仍按原定规划,在1960年春单独从北坡攀登珠峰。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样的登山活动早已超出了单纯体育运动的范畴,成为了一次显示国家实力的行动。
  以国家的名义登顶
  为了保证这次登珠峰成功,从政府、国家体委到登山队的每一个运动员及工作人员,付出了经年的艰苦努力。从1958年10月开始,登山队各类人员160余人以国家体委参观团的名义分批进藏,训练对高山恶劣自然条件的抵抗能力和冰雪作业技术,然后又攀登了一些7000多米的山峰。
  攀登珠峰所需的物资有近百吨,达200多种,政府特别为登山队准备了两架飞机,并抽调大批工人完成了定日机场的修建、从日咯则到登山大本营修筑起长达380公里的公路。气象工作者在大本营建起的气象台,相当于一个省级气象台的规模。
  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组成,队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工人、家民、解放军、教师、学生、机关干部和科研人员,全队共有队员214人,虽然最后登顶的只有3人。他们的平均年龄24岁。
  在主力队员登顶之前,为保证他们不致体力过早消耗,登山队先组织了先遣队,建立起大本营及位于5400米、5900米和6400米的三个高山营地,队员们把几千公斤的高山装备、食品和燃料等先行运到这些营地。这支先遣队就有192人,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出现在后来登顶成功的新闻里。
  在正式登顶之前,登山队员们先进行过三次高山行军,一方面为适应高山环境并选拔登顶队员,一方面也运送一部分物资到更高的营地。高山行军本身也非常艰苦,第二次高山行军,到达7000米处的队员汪玑因严重高山反应而牺牲。到了4月25日,登山队又组织了第三次高山行军,共55名队员参加分成四组,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作为支援,负责修整路段、护送病号、运送急需物资、在7007米和8500米建立四号营地和突击营地,只有第四组的10人,任务是突击主峰。而这一次,又有队员邵子庆在7300米附近因严重高山反应而牺牲,全队有25人不同程度冻伤。
  5月17日,登山队开始了第四次高山行军,这一次的目标就是突击主峰。
  5月24日上午9时,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名登顶队员开始向主峰进发。中午12点时,他们到达“第二台阶”,这座4米多的岩壁竟然花去他们3个小时,是刘连满用身体做“人梯”将队友屈银华托上去才最后登上去的。结果刘连满体力透支,只得留在了8700米处。
  晚上7时,剩下的3名突击队员决定继续摸黑登顶。气象预报25日天气将变坏,这恐怕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后来他们在自述中这样回忆:“更主要是想到了党的指示和六亿人民的希望。所以决定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不能错过时机,不拿下顶峰誓不回头。”
  这三个人,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在1960年的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才终于到达顶峰。他们带上去的除了一面国旗,还有一座毛泽东的半身塑像。
  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后,又在1964年登上希夏邦马峰。此后,文革到来,中国的登山运动陷入停滞。
  直到1972年,中国登山队重整旗鼓,准备再度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对于再次登珠峰,中国登山队是雄心勃勃的。1966年时,他们曾准备在1967年再攀珠峰,而且要一举上去22人。因为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印、英、瑞等国历来从南坡登顶的总人数。后来还有过其他几种设想:登顶16人,这样将超过美、印登顶人数的总和;登顶10人,这样可以超过印度。1975年,再次攀登珠峰的队伍组成,共299人(其中登山队员125人,包括女队员38人)。西藏自治区还派遣了80名解放军战士和55名农民工加入了这支队伍。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队员共9人成功再度登顶,其中包括了一名女队员:藏族运动员潘多。他们还在地球之巅上树起测量觇标,测得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
  “他们登上了过去被认为是做不到的(珠峰)北坡。”“这一成就将永远作为登山探险上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当时英国登山界这样评论道。中国登山队更成为亿万中国民众的英雄,一种精神样板。
  山峰开放推动民间化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改革、开放总方针后,中国现代登山运动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中国与各国登山界进一步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广泛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这一新阶段的到来,是以山峰开放为先声的。
  中国境内的高山资源极为丰富,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登山界不断提出进入中国境内登山的要求。到改革开放前,美国提出过7次,奥地利提出过11次,日本最迫切,竟然提出过40多次。到了1979年,根据国家体委的报告,中央政府批准,中国境内的8座山峰对外开放。
  从1981年起,来自欧洲和日本、北美诸国的登山界人士与旅游者逐年增多,到1985年中国接待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团、队,人数达1250人次。
  1984年初,中日联合攀登阿尼玛卿二峰,1988年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双跨珠峰,1990年中、美和苏联联合攀登珠峰。
  中国的登山界也由此开始了解在政府组织登山之外的其他形式:不再是靠政府拨款,而是利用外国资金和自筹资金;不再是清一色的专业队,而是专业与业余爱好者的组合;不再以政治任务为目标,而是为了开放和国际交流。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登山运动更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1999年,由王勇峰、马欣祥率先尝试开展了两次带有商业性质、参加者完全自费的青海玉珠峰(6178米)的登山活动。同年,西藏登山学校成立,培养中国的高山探险服务人员。
  2001年,西藏圣山探险公司成立,这是中国全新的高山探险商业操作模式。该公司每年组织以攀登三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为主的商业登山活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开始组织攀登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的高山探险活动。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登山活动,就是2003年的攀登珠峰。那次活动完全由业余登山爱好者组成,登山协会副主席李致新任总指挥,著名运动员王勇峰任队长。在国家登山队指导和西藏登山学校高山协作人员的协助下,成功实现历史上跨时最长的攀登珠峰现场直播(历时11天,每天直播2小时,登顶日直播6小时),是对登山运动的一次极好的普及宣传。而这次登山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就是作为B组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的年已52岁的企业家王石。
  “商业化登山的整个过程,包括前期的训练、整个的攀登计划、保障运输,安全方面的保证等等跟以前都是大不一样的,大为改进的。从这个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他能够走上去就行”。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攀冰部主任丁祥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的商业登攀所提供的各方面的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已经非常的成熟。上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队登上珠峰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那是一种人海战术,那个时候所有的装备器材,包括性能、质量等等都远远比不上现在的。而现在登珠峰几个人就可以做到。”
  当然,如王石这样玩登山,在全方位保障之下登山是非常昂贵的,有人曾披露,王石为登珠峰已花费了300多万元人民币。然而对于普通登山爱好者,登海拔比较低的山的热情,已经无法阻挡。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统计,近年来中国参与登山运动的人数虽无确切数字,但从事专业户外用品的商店已经从2003年的290多家发展到2007年的1500家,户外俱乐部现在已达1千多个。
  丁祥华记得,他在1998年进入中国登山协会时,中国登山队的老队员主要是两拨人:1960年登山的一拨,1975年登山的一拨。“现在大部分人都退休了。剩下的一些个别人主要做管理,以及救援、培训方面的工作。中国登山队现在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无形资产意义上的牌子,只有在执行一些重大任务的时候,这个队伍才会起实际作用,比如在2008年我们搞奥运火炬珠峰传递,他们从全国各地区选拔一部分队员,来实施这个计划。



2#
发表于 2012-10-12 08:42:43 | 只看该作者
向前辈们致敬!无论是专业队员还是业余爱好者我们都要把户外运动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