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寒酒暖 于 2012-11-1 09:56 编辑
终于要去接触接触大漠了。这是我期待已久的。 对于周末的旅途,除了期待就是无边的想象了。
提前就开始准备,帐篷、睡袋、食物……东西越装越多。
出发的时间在周五晚8点,德胜门内大街集合。
下班后从公司背着包走到公交站,不到1000米的路程,30斤的负重,觉得好沉。有点怀疑背这么一大包东西能否在沙漠中走得动。突然间,有些动摇了。斗争了好一会,大漠的诱惑还是击败了担忧。
德胜门55路公交边,原定的30人只来了18人。我想,有些人提起背包的时候可能妥协了。
8点半左右,出发。夜里的京藏高速,大货车密密麻麻。
经过一宿的车程,终于在周六早抵达一个叫瓦窑滩的小村子,稀稀拉拉几户人家。然后,沙漠之旅开始。
终于要去接触接触大漠了。这是我期待已久的。
从瓦窑滩进入沙漠,还需要走3 公里左右的丘陵地带。一地秋色,很美。不过背后的背包很沉,尽管才30 斤左右。半个小时后,我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走完这一天的路程。 穿过宽宽的丘陵地带,再翻过一条穿越沙漠的公路,中国第六大沙漠终于出现在眼前。当然,要往沙漠里面走,还需要一段行程。 尽管已经有所准备,当无边的大漠在翻过一个高高的沙丘后突然完全暴露在眼前,人还是震住了。起伏的沙丘,一座连着一座,无穷无尽。满眼黄沙,在阳光底下折射出耀眼的光,令人晕眩。
就这样走进大漠,茫茫沙海中,人如蚁虫,无足轻重。突然想起三毛,想起罗布泊里的森森白骨。我们习惯将自己当成征服者,最后却成为大自然的牺牲品。
原以为大漠就是茫茫无际的沙,没想这里竟有如此丰富的生命。至少有近10种植被顽强地扎根这片金色的死亡之域;沿途还能开到一些指甲大小的虫子四处觅食。
大漠是如此的生机勃勃,这是我无法预料的。而看似单调的沙丘,更是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曲线之美。一路走着,竟没有视觉的疲劳。更多的是,翻过一座沙丘之后,很惊喜地发现另一番景象,犹如变脸一样。 大漠的风沙,没见过,是不知道厉害的。苹果咬了一口,再咬时,早已布了一层沙。
午后的大漠,忽然风起云涌。太阳消失了,天空似乎要压下来一样。大漠落日的万千景象估计是见不着了,心里那个遗憾啊! 只能相希望寄托在明天的日出了。
带着一肚子的遗憾继续朝向宿营地前进……转过几个沙丘之后,蓦然发现前方的沙子一片金光——夕阳露脸了!大漠的天真是变幻无常啊!
终于见着大漠日落了!
预计18点抵达的宿营地,由于一些队员的体力不支而走走停停浪费了太多时间没能到达。实际上,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距离原定宿营地还有近12公里的路程。只能夜行军了。
头灯在沙漠中恍如萤火虫一般。
夜里10点多,终于到达宿营地——龙头拐。这是沙漠边缘的一个小小的村子,黄河支流就从这里经过,一头扎进沙漠深处。借着手电筒的光,宽阔的河面杂草丛生,依稀能看见一些水面。
搭好帐篷,已是夜里11点多了。吃了点干粮,倒头就睡……
恍恍惚惚中,听到有人喊:下雨了,下雨了!
睡意一下全无!为了减轻负重,我带的帐篷是单层的,而且不怎么防雨。没有办法,只好起来。这夜好冷,即便穿了厚厚的冲锋衣。
没有挡雨的工具,只好将帐篷地下的防潮布拉出来盖在帐篷上。夜空,电闪雷鸣。荒野,冷风嗖嗖。
重新穿进睡袋里。雨点霹雳巴拉打在帐篷上。心里只能不断祈祷老天别下大雨。看了一下表,凌晨2点多。
帐篷的四面很快被淋湿,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防潮布起了作用,雨水没有渗进来。但是睡袋不能碰到帐壁,否则就会湿水。只能僵硬的卷曲在小小的空间里,不敢随意翻身。
忽然有脚步声响起,围着帐篷四周。还有手抓帐篷的声音。问了句:谁呀。没人应声。空气似乎一下凝固了。睡不着了……最后,疲惫还是战胜了恐惧……第二天,问队伍里的人,谁半夜绕帐篷走了。都说没有,留下一迷。
第二天,雨还在下。
8个队员决定到村里雇车前往目的地,响沙湾。我们10个人继续冒雨从沙漠中前进。
疾风,劲雨,冷的发抖。冲锋衣都挡不住寒风。
幸好,午后,老天又转晴了。被雨水侵润过的沙子,结实了很多。走路似乎也不那么费劲。然而风沙突起,沙漠表面被晒干的沙子,水流一样奔向一个方向。北京的风沙就是这么一路吹来的吧。
下午4点,终于走出大漠。登上最后一道沙坡爬到停车场,再也不想动了,又饿又累。
终于坐上回北京的车了,沙漠被抛在身后。返程的路上,遇到好几起车祸,走走停停。而蒙古高原,大雪飘飞。悲催的是,车子空掉坏了,来的路上就坏了。坐在车里,冷的无法入睡……
回到北京,好暖。 想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请带她去沙漠,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请带她去沙漠,因为那里是地狱。真的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