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老山羊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11月游记攻略评比】金秋十月额旗美 惊险神奇沙漠行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0:2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54 于 2012-11-18 10:26 编辑

      八道河归来,牛师傅带着我们来到了这片瓜秧已近枯萎的哈蜜瓜田,凸显出了成熟后遍地哈密瓜的丰收景象。谁知,牛师傅一番话,才了解了实际情况。今年哈密瓜的质量不好,卖不出去,这些都是不准备要的。对于我们这些外行人来说,这些都是不错的,只不过有些已经在地里放坏了,有的不甜。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在三道桥附近的瓜田里得到了验证,骆驼正在吃着瓜地里的草,据工人们讲,连骆驼都不爱吃这些瓜的。
兴致勃勃的在地里挑选好瓜
津津有味的品尝这“一手瓜”。哈哈,还要来个小竞赛么!
      车子把我们送到了四道桥头,顺着桥边小路一直往里走。全队人太多又太集中,惊扰了护林的狗,狗的狂吠又叫出来人,遂把我们撵了出来。我对四道桥有大量的水,可以拍摄胡杨倒影,心有疑虑。与小高、620顺着公路就往回走了,另寻新景。其他人则顺着小桥绕道进入了四道桥景区游览。
用几张文老师拍摄的四道桥美景吧,省得缺少这部分留下遗憾啊。
四道桥的桥头景色

点评

满地金黄的胡杨叶也很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3 2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0:3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54 于 2012-11-18 10:34 编辑

      顺公路徒步一段后,大约到了三道桥吧,发现右边有小路,沿着小路又继续前进。无路后,进入了哈密瓜田。几只骆驼在吃草,两个雇工姑娘在收拾田里的塑料薄膜。问了一下路,了解了哈密瓜在本地种植不好主要是退化的原因。
翻过瓜田栅栏,看到了远处大片的胡杨林,也就是又回到了昨天我与小高去过的二道桥景区了。
在二道桥沙丘与河滩之间,小高发现了一只超大的狼蛛,我们一起追踪拍摄,正好也跟队友小高学了一招,如何让它们静止下来进行拍摄。
时值正午一点多钟,阳光强烈,不是拍照的好时间,瞎拍了几张,准备返回驻地吃饭后休息一会,四点多钟再出来,最后一次的欣赏胡杨美景。
返回驻地的路上,顺着河边走边拍
看到了在河滩上觅食的白鹭

点评

那儿居然还生活着白鹭,神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3 22:16
生动~~~~  发表于 2012-11-20 12: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0:4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54 于 2012-11-18 10:44 编辑

      明天我们就要离开额济纳,就再也看不到这金色的胡杨美景了,绝不能浪费这最后的时光。下午四点半钟,我独自踏上了前往二道桥的路,继续寻觅那胡杨林美好的光影。
    只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昨天落日照在“胡杨树下的蒙古包”的美景,今日是怎么也看不到了。等到夕阳西下,拍下了这最后一张“血色胡杨林”,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美丽的地方。
天黑时,回到了一道桥头,相机放在桥栏杆上瞎拍了几张夜景
一道桥之夜景

今日支出:包车费:50元住宿:80元
额济纳—阿拉善右旗长途客车:106元
提示:八道桥的门票我记得是45元
提前买好到阿拉善右旗的车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0:4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54 于 2012-11-18 10:58 编辑

               
【七绝.额济纳】
无极碧透玉莹天,素际纯洁圣云端。一色明黄玄妙树,细沙林尽净空间。
作者:一路歌        2012.10.15

             一首七绝,生动的描绘出秋天的额济纳,集沙漠、胡杨林、戈壁、草原、湖泊、蓝天、白云于一体,具有奇妙独特的美丽自然景观。这里曾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摄影家们来此采风创作,更吸引了众多游客陶醉于这胡杨林的美景之中。
      每一个来到额济纳的人都会陶醉在美丽的金色胡杨林中,人人都在念叨着什么是胡杨之魂,最后让我们再来认真的认识一下她吧。
     胡杨生长在最恶劣、最残酷的气候环境之中,它们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干旱。是它们造就了浓郁华盖的额济纳胡杨绿洲,使额济纳人民在这里有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可以说,没有胡杨林,就没有绿洲;没有绿洲,这片“地热、多风沙、冬大寒”的荒漠就不会有人类的生存发展。
“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艰苦生存,默默奉献,美丽给与”,可能这就是人们所说“胡杨之魂”吧!


此行最大的看点—醉美胡杨林
        胡杨:又称胡桐,别名:异叶扬。它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是杨柳科属中唯一能在极其干旱的沙漠上扎下根的树种,生命力极其顽强,其根部非常发达,可以根植于地下几十米,充分吸取地下水,并将其储存于自己体内。胡杨属落叶乔木,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是一种因沙化后而特化的植物,其珍贵与银杏树齐名,有活化石之称。
        胡杨树的树叶变异很大,有杨树的叶子、有形似柳树的叶子,还有状如榆树的叶子等等。更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一棵树上长着两、三种或更多形状的树叶。

点评

百科全书中的章节~~~~~~  发表于 2012-11-20 12: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1:04: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54 于 2012-11-18 11:07 编辑

胡杨树还有那千奇百怪、姿态万千的铮铮铁骨,或屹立挺拔、或盘根错节,
还有那曲颈天歌、生死与共都令人感到惊奇,而那旺盛生长的百年胡杨更是随处可见。
  

点评

精心编撰~~~~~~~升华!  发表于 2012-11-20 12: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1:1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54 于 2012-11-18 11:12 编辑

    当每年的第一场秋霜来临,胡杨树叶由绿变黄、橙黄以致变成红色,远远望去,阳光下金黄色的树叶在湛蓝的天空衬托下,于风中婆娑起舞,把那短暂而美丽的秋天美景呈现给人间。那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影调,亮丽的色彩,足以令任何语言文字显得苍白无力。
    金色的秋天也可能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风暴而结束,坚强的胡杨将抖掉那金色的树叶,挺着她姿态万千的铮铮铁骨,又将去熬过那漫长的寒冬了。
祝愿勤劳勇敢的额济纳人民与庇护他们的美丽的胡杨树永远和平共存

点评

神奇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敬佩!  发表于 2012-11-20 12: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2:4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54 于 2012-11-18 12:49 编辑

惊 险 神 奇 沙 漠 行

     浩瀚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阿拉善右旗的北部,横贯全旗全境,总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西北部至今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尚无人类的足迹。巴丹吉林沙漠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最高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珠穆朗玛峰”。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却拥有100多个美丽的沙漠湖泊。那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庙”五绝著称于世。每年她都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和专家学者。
    我们是今天早上7点40分从额济纳旗坐上的长途客车,在车上还在回味着美丽的胡杨林景色,思忖着即将来到的神奇壮观的巴丹吉林之行。车行一路照旧是戈壁荒漠,中午时分,全队乘坐的长途客车顺利的到达了阿拉善右旗。由于旅游高峰期已过,大家下车整理行装的时候,这时就有旅行社的在招呼揽客,巴丹吉林沙漠游。原先在网上查询只知道此地只有一家“珠峰旅行社”承接此行,但他们晚了一步,一家称为“沙漠风情旅行社”的已与我们谈好了,而且几辆车已经到了。为安全起见,一起到了旅行社本部,商谈行程、价格、保险、合同等事项。等全部准备工作安排妥后,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
    在额济纳之行后临时有一队友退出,现在我们全队19人,包了五辆越野车,四人一辆,只有一辆乘坐3个人。在协助其他队员安排好后,与文老师、青埂峰大哥三人享受这特殊待遇了,这也令我如坐针毡,论年龄我也才排在第五,这实在是有点不合适啊。
    开车的司机师傅接我们时开的是一辆小面包车,这时候还要回家换越野车,这就又让我们看到当地的新建的居民小区,外表还是很美观的,楼群里也是干净整齐。看样子,旅游还是带动了当地的发展,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我们乘坐的这辆车子很好,可惜我是孤陋寡闻,不认识,告诉我是什么车,记性又不好,还是没记住。后面到了沙漠里拍有此车的照片,大家自己看吧。后备箱比较宽大,装了好几个大塑料油桶,装的是汽油、柴油吧,反正一路上车里面总有一股感觉不舒服的气味。司机讲是给沙漠腹地里的住户发电所用,顺路捎过去的。
    从右旗到巴丹吉林沙漠景区的入口还有几十公里,在汇合了其它四辆车后,顺着公路疾驶。一路上全是上坡下坡,我们这辆车在最后面,往前看,4辆越野车虽不同型同色,但前后顺行,还是挺好看的,瞎凑合着拍了几张照片,全没有实际看到的感觉好啊。
到了这座沙漠珠峰标志塔,还有五、六公里就到景区大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2:57:25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四点十五分左右,我们乘坐的车队依次来到了景区入口
这里,为了保护沙漠原始状态及游客的安全,只有旅行社的越野车才可以进入。
售票处工作人员发给司机们每辆车一杆彩色小旗,竹竿足有三米多长,插在车尾部,
                  并叮咛注意安全。司机师傅们则还得忙着给轮胎排气减压。
趁着司机师傅们处理轮胎的短暂时间,我绕着广场转了一大圈,
把巴丹吉林沙漠入口处的宏伟壮观建筑拍摄下来。
有点仿照蒙古包特色的巨型建筑
《2012国际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巨大的广告支架
后边的沙漠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金黄啊!

点评

真好看!  发表于 2012-11-20 12: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3:0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54 于 2012-11-18 13:03 编辑

    我对沙漠的印象就是遍地金黄的沙丘,风沙蔽日,驼影驼铃。很多精美的沙漠图片,也都是一种凄美大气、神奇壮观的天造地化的曲线之美,还有那些奇特的沙漠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就是这些,给予了我极大的诱惑,因而才有了走进沙漠的梦想,去实际触摸和体会沙漠。
    现在进入了巴丹吉林,才真正的领会认识沙漠。虽然有一些思想准备,想着无非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沙丘,但现在完全超出了想象。只是想着神奇壮观的沙漠,没有把惊险当成此次的一项主要体验,当我们的“现代沙漠之舟”“越野车”载着我们一进入沙漠,当即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这哪里是想象中两三米的沙丘啊,那神奇壮观的沙山是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沙窝接着一个沙,一上一下就是最少的也是五、六米的高差啊,坡度还是非常的陡,只有到了沙山顶部才能看清前面沙窝的情况。车速还不能慢了,基本上是每小时15-20公里的时速吧,慢一点立刻就冲不上去了。下沙窝就更是惊险啊,角度太大了,不能直接下的。到沙脊上,类似于斜着顺着沙窝下去再横切,继续冲向下一个沙山。我们就象乘坐在过山车上,只不过没有翻滚啊,也千万不能翻滚啊。怪不得每次开车前司机师傅都要检查车门是否关好,是否锁好啊。我们在车里前后左右的随着车的节奏晃动。有恐高症或晕车的还真是受不了啊。在这里才显现出司机师傅的驾驶技术水平之高啊。
    在沙漠内部行车,没有固定的道路,更没有规定的路线,全凭司机的临时决策了,只有在非常危险的地方才插着一根标志杆,警示司机走安全的方向。一般上下坡,后车还都不会沿着前车的车辙印走,都是到了坡顶再决定自己的行走路线。3米多高的小旗就显示了其作用,坡上坡下总是能够先看到彩色小旗,后看到车,防止走在同一路线上相撞。据司机师傅讲,到现在还没有发生过直接前滚翻的,下沙窝侧翻的发生过,但顶多是有点外伤,不会出大事的。翻越沙山时,车内一片寂静,不敢与司机讲话,生怕影响其注意力,而欣赏最好的沙漠景色总是在山脊上,只能眼观,不敢拍照,再说也拿不住相机的。车子行驶了也就大约20分钟吧,就跟过了一小时似的。司机韩师傅看我们年龄都较大,还能够适应,就讲很多游客在经历了这第一段后,由于恐高晕车,不得已从这里就返回了,你们还真行啊。真过瘾啊,就这一趟过山车我觉得就没有白来啊,太惊险刺激了。(沙窝:自然风力形成貌似大碗的沙坑,,也称为“沙碗”。
下午440左右停车拍照  这就是下一波沙山之前的沙漠之路,前面还是连绵不断的沙山。
看到这壮观的金黄色的沙丘沙山,心里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真想立刻爬上去,像孩子般嬉闹打滚。

点评

壮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3 22:19
刺激~~~~过瘾~~~心往……  发表于 2012-11-20 12: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3: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54 于 2012-11-18 13:11 编辑

    下午455分到了第一个可停车的景点,巴丹湖。得知我们的队伍中,莫凡晕车严重,已经呕吐了几次了。姗姗也有晕车状况发生,并准备乘坐我们这辆车。文老师询问了一下莫凡的意见,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我在停车后,与其它车上的队员们互相交流一下,大家都有同感,惊险、刺激、过瘾,来的是太值了。
这是谁?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吗?
中秋国庆双节长假一过,旅游旺季也就算过去了。这里的游客明显的少多了,骆驼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
      巴丹湖是距离景区大门最近的湖泊,是巴丹吉林沙漠中为数很少的淡水湖泊之一,由于巴丹湖风景秀丽,宛如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一颗璀灿的明珠,所以巴丹湖又被当地人称作"宝石湖"。   
  巴丹湖据说是根据一名牧人的名字命名的,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巴岱的牧人进入今天的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一处风光秀丽的淡水湖,他接着往里走,更发现了一处处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的沙漠湖泊,他就在那里生活了下来。后人按他的名字,把这片大沙漠命为巴丹吉林沙漠,把他当时进入沙漠的第一个湖泊,命名为巴丹湖。
巴丹湖边的沙山
巴丹湖旁接待游客的蒙古包

点评

金沙蓝水好风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3 22:21
又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发表于 2012-11-20 13: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