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firehaw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译】澳大利亚APSI的一位教练在Interski 2011 上对于日本技术的心得及记录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2-12-2 22:11:38 | 只看该作者
好技术帖~~~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2-3 15:48:29 | 只看该作者
精彩,这是在探讨原理。使用重力而非肌肉,很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12-3 15:50:5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12-3 18:5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花梁 于 2012-12-3 18:58 编辑
星月牛仔 发表于 2012-12-2 18:21
利用重力滑雪,并且利用重力完成转弯的前半部分,这个概念在前几年美国奥斯本教练在万龙的教学中重点提到, ...

有关重力的使用,我在这里再补充一下。日本人讲使用重力的时候,会强调:
1.体重
2. 落差造成的速度,即人体借自重从坡上往坡下行成的加速度。

此外,和欧美说法一样,一个C弯里可以分为high C 和 low C.

在high C的时候,我们们沿着回转弧由坡上往坡下旋转,这时雪面对雪板的阻力最小,
但是进入low C, 雪板开始沿着回转弧,由坡下往坡上旋转,雪面的阻力逐渐增大,
在Low C里需要逐渐释压直至转换,进入下一个弯。 很多同学雪板抖动,有的是没有压住板子,
有的是过度压板子,没有和逐渐增大的阻力和谐,转换时,如果不能合理泄力,会被弹飞(玩卡宾的时候)
高级水平者,可以借助这个阻力给板子的反弹力做转换,有一种被弹起荡起的感觉,卡宾最精彩的
感觉就是在这一瞬间, 可以说是卡宾弯的高潮。

顺便再提一下卡宾(虽然有点离题)
前几年我一直练习卡宾,在论坛里也发过一些视频和自己的心得,也得到一部分同学的批评。
现在看来,之所以遭到误解,是因为我当时只谈卡宾。原因很简单,那是我自己学习进阶的过程。
现在回头看,我依然认为卡宾是现代大头板的滑行技术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是全部,同样 搓雪(微用刃
旋转推雪)也是同样重要!相比之下,后者更难掌握,因为要求很好的控制力。

大众滑雪玩的是健康与快乐,无论哪一种滑法,我个人理解一定要请懂的人,会的人去引导。 这个懂得人会的人
不局限于专职的教练,我也曾见过雪场里穿着教练服的人教不该学习卡宾的人去学卡宾,尤其是选择不适合的雪道。

但是相比之下,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教练,或者是那些竞技队专业出身的且有多年大众教学经验的人会更靠谱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12-3 18:3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花梁 于 2012-12-3 22:46 编辑

回家翻了翻以前保存的视频资料,纠正一下自己:

双轴理论是2008年提出的,在2008-2009雪季的研修班上日本SAJ推出理论,并与当年在日本各个都道府的滑雪协会直属滑雪学校教学里推广。日本的双轴理论和HH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就是遵循人体结构的自然规律去滑雪,不让肢体逆规律动作,结果是安全性提高,降低慢性伤害。 但是这种滑法也有其局限性,就是在复杂地形上身体内倾过大,恢复时间长,不如传统的上体直立,完全靠leg rotation, 或者加拿大人讲leveling的方式反应快。 如果只是在机压平整的雪道上,大众雪友按日本的双轴理论滑更安全。 正像前面海德朋友说的那样,这个文章也回答了滑大弯卡宾时,为什么有人上体呈内倾状,有的人是直立的的疑问。 两者没有正确与否,只是何时使用而已。

我个人理解日本人用双轴理论解释滑雪动作的最大价值不是发明了一种新的滑行技巧,而是用一种更易懂的方式去解释滑行动作,更适合大众雪友理解,尤其是爱思考的成人。

我手头上有示范双轴理论的视频,回头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双轴理论简单点说,就是:

1.假象身体两侧各有一个轴,人直立时双轴长度一致,垂直于地面,

2.雪道上滑行时,根据回转弧大小,坡道度落差,滑行速度,内轴收缩,外轴释放延伸,

3.转换之后,内轴变外轴,重复上述。

4. 滑行姿态,上体呈内倾状,但不是先出肩。

美国人教滑雪时候会用long leg and short leg的形象示范,但是和日本的双轴不同。

这种练习方法需要专业指导,单纯模仿,容易误理解。速度不够,过分或过早内倾,无法有效利用离心力和雪面的阻力容易摔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12-3 18:36:10 | 只看该作者
红花梁 发表于 2012-12-3 18:31
前年的SAJ滑雪技术教程重点讲的就是双轴理论。日本的双轴理论和HH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就是遵循人体结构的自 ...

求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12-3 19:0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花梁 于 2012-12-3 19:05 编辑
赤色佣兵 发表于 2012-12-3 18:36
求指导

呵呵,谢谢!建议你请万龙滑雪场的VIP指导员孙玲玲(微博 @孙玲玲高山滑雪 )来帮助你,玲玲是我见过目前中国竞技队出身做大众滑雪指导员中,滑的最优美的一个。
她的滑行技术源于竞技基础,同时又融入了大众滑雪所追求的形式美和各种呈现姿态, 看她滑雪是一种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12-4 00:18:26 | 只看该作者
理论高度好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12-4 08:01:17 | 只看该作者
     过去对日本的双轴回转技术只闻其名,不解其意。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才对这个技术的初衷和核心有了个模糊的认识。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这个外行看半天也只是凑热闹。谢谢LZ下功夫翻译的好文章,辛苦了,衷心顶你一个!也盼望你能再找些好文章来分享。11#对双轴技术的解释非常到位传神,很值得细读琢磨。
   对日本为减少关节的扭动(降低受伤)而设计出的双轴回转技术,虽然Interski各国教练在其换刃技术的可学性及技术本身有所保留,但对日本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都一致给于了高度的评价。我的一个感叹是各国教练对其他国家技术的那种开放的和虚心的态度。一个技术体系只有是开放的,才能不断兼收并蓄吐故纳新,从而成为一个有活力有生命的体系,否则最终难逃昙花一显的命运。
澳大利亚教练在Interski大会期间虚心地在雪场上了解学习各国技术,然后才能写出这么高水准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各个国家的技术核心和特点。他们对南韩的技术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过去我一直以为日韩大体上属于一个技术体系,读了报告后才知南韩早已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技术核心,和日本技术已大相径庭了。Paul Lorenz为了了解南韩技术,专门不耻下问地虚心请教南韩总教头,终于一窥南韩的技术宗旨:把重心最大限度地射入弯内。在小回转上,这表现在出弯时把压力积攒在脚后跟上并采用类似于猫跳在雪包顶上的低站姿,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把腿最大限度地射出从而作出大倾身大立刃的动作。在大回转上(陡坡),他们的high-C是内板承重多于外板,也就是说他们的大回转不是分解为左弯+右弯,而是左山下腿+右山下腿。换刃时不作重量换腿的目的是借用跆拳道出拳时的腰胯腿的用力方法,目的仍是把上身最大限度地投入新弯内。由于跆拳道出拳时胯的扭动对应于换刃前后的反拧(counter),所以这个换刃法要求在换刃点一定要作到正身(square)。这大概是为什么韩日大回转在换刃外形上有相似的原因。虽然南韩和日本一样讲肩胯膝踝四关节的轴,但其实两者发力法已很不相同了。此处愿闻了解的同学讲解一下,指点迷津。
   Interski是世界滑雪大会,每4年开一次,上次是2011年。会上各国教练演示交流各自的技术。比较着看很有意思(记得坛子里有人上过视频)。看过后再听听教练的点评,有利于了解各国的技术特点。不过说老实话,我看得和听得是一头雾水,估计是水平和资质有限的原因。本人在坛里时间很短,读帖有限,而且对技术只是纸上空谈,无实战经验。不少雪友可能早已讨论过这个问题了,若有重复或不周之处还望大家海涵。

点评

链接为:www.apsi.net.au/media/2286/winter_2011_snowpro.pdf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HERrKCTq5g 请教主给看看,然后给我们大家讲解一下。  发表于 2012-12-6 03:34
原来你是坛里的教主!小弟上网不多,失敬,失敬。我读的是firehawk同学提到的那份澳大利亚报告,还有南韩教练的视频。可我水平不够,看不懂。  发表于 2012-12-6 03:31
有关韩国技术还是第一次听说,很好奇,可惜不会韩语啊:-)  发表于 2012-12-5 17:41
我特别赞赏澳大利亚APSI的虚心态度,这一点比北美的教练感觉要强。  发表于 2012-12-4 10: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12-4 12:59:57 | 只看该作者
红花梁 发表于 2012-12-3 18:31
回家翻了翻以前保存的视频资料,纠正一下自己:

双轴理论是2008年提出的,在2008-2009雪季的研修班上日本S ...

我看了教主最近微博上发的一系列视频,似乎在身体大幅内倾下,内脚会比外脚向前错出半个脚的距离。这种情况正常么?

点评

想明白了,双板自然拧转的后果。可如果双脚前后错得太开,对滑行会有什么影响呢?  发表于 2012-12-6 1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