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firehaw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译】澳大利亚APSI的一位教练在Interski 2011 上对于日本技术的心得及记录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12-6 12:4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12-6 13:33:25 | 只看该作者
杯子原理好神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1:54:00 | 只看该作者
图怎么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12-7 02:14:0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的理论。楼主翻译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12-7 06:1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花梁 于 2012-12-7 06:14 编辑

多谢人人滑雪朋友的分享!PDF文档详细介绍了各个国家在interski所呈现的滑行技术,说这个PDF是饕餮大餐有点不敬了,但是APSIA这种虚心学习观察,又大气的把对各个国家的技术理解分享出来,确实值得尊敬!这个PDF对关心各国的最新技术滑雪发展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一份最好的资料! 滑雪技术鼻祖国家的正统技术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后进国家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滑出自己的风格更值得欣赏!

看完有关韩国代表队的技术分析后,我的理解是他们实际是使用了内主导转换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转换方式。
传统的转换方式:
外50:内50(netural zone), 然后内外板压力减增 重心最低的时候 外70-80:内30-20,出弯之前也就是临近neutral zone的时候,压力逐渐收为 60:40 。传统的方式更适合滑舒缓大弯,强调更明显的引身与下压(pressure control)。

内主导的方式:
(如PDF所示)high C里,内板承重,进入Low C 变外板承重,进入neutral zone后,瞬间cross over, 在high C里外板变内板继续承重,直至进入low C, 以此重复。
这种滑法在日本技术选手赛里前10的选手做的都很棒,此外 如PDF里所描述,实际上很多racer也是用这种方式做转换,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追求最快的速度。

如果看前年的大冬会比赛视频,中国的选手大部分还是使用传统的转换方式,而日韩的选手都是内主导转换,所以,他们的转换节奏快,赢得了时间。

那么传统的外板主导转换和新流行的内主导转换对我们大众雪友有什么意义呢? 我个人理解总结如下:

1. 首先没有对错之分,大众雪友,尤其是高级雪友作为乐趣可以尝试练习一下内主导转换,丰富你的滑行方式
2. 对于初学者,或者说刚掌握平行式大弯的同学来说,不要直接练习内主导,风险比较大,因为要需要内倾,速度与节奏掌握不好,容易摔跤。
3. 传统的转换方式适合在缓坡休闲的滑大弯中弯时使用,当然也适用于陡坡上,内主导转换适合在高速,陡坡上做快速转换,在陡坡上使用内主导转换时,如果技术不娴熟,危险性较高,初学者和中级水平雪友慎重!

练习方法:
1. 先要练习单腿外板内刃
2. 单腿外板内刃非常熟练了,再练习单腿内板外刃
3. 前面两项都很娴熟了,再练习单腿单板内外刃滑行,即一只板子滑S弯
4. 前面三项都练习熟练了,然后双板同步练习与体会High C的时候内板承重,Low C的时候外板承重的滑法。
5. 场地:找个大雪场,人少的时候在缓坡练习,小雪场里就算了,自己会摔也会被有被撞的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12-7 06:13:04 | 只看该作者
红花梁 发表于 2012-12-7 06:11
多谢人人滑雪朋友的分享!PDF文档详细介绍了各个国家在interski所呈现的滑行技术,说这个PDF是饕餮大餐有点 ...

哈哈,在目录那页把South Korean 写成了North Korea 猴子也从树上掉下来啊,失误失误,估计韩国人会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12-7 06:26:54 | 只看该作者
firehawk 发表于 2012-12-7 01:54
图怎么挂了

可以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12-7 06:42:11 | 只看该作者
赤色佣兵 发表于 2012-12-4 12:59
我看了教主最近微博上发的一系列视频,似乎在身体大幅内倾下,内脚会比外脚向前错出半个脚的距离。这种情 ...

转换完之后板头错开是自然现象,但是双板头错开太大,容易造成不稳定,给进入下一个弯造成困难。所以,入弯之后,尽量把外板向前旋转缩小与内板头的差;另外一种方式是,入弯后同时收内板,向前旋转外板来求得双板头差最小。  这个细节是想晋级到高级水平的同学必须要注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12-7 10:13: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理论的发现不如那个实验有意思。
在实际滑行中就发现,这个理论的前提条件是相当不容易达到的,既是人可以反复调整身体构成一个刚性体。
并且,滑雪板在受压的时候,接触雪面就应该构成滑动的轨迹,双轴理论怎么解释上下雪板的轨迹长短是如何实现的,靠压力大小还是搓雪?
听起来就像打了个比方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12-8 07:17:47 | 只看该作者

我对日本的Hybrid skiing的理解

本帖最后由 红花梁 于 2012-12-9 05:33 编辑

请移步到我的日志http://sns.lvye.cn/home.php?mod=space&uid=78655&do=blog&quickforward=1&id=390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