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登过斗顶之后,济源的几大山峰基本走了一遍,当时想:这已足矣,不再奢望更强的线路。但见山猫老师在帖子里说:斗顶只是一个里程碑,如果热爱户外,还有更多的、更有意义的里程碑在后面等着我们。当时还不以为然。谁知岩石发过全装备云蒙山拉练的帖子后,竟然心中又起波澜,一种说不清的渴盼,在心底蠢蠢欲动,一种莫名的情愫挥之不去,好像有一双无形的魔幻之手在强烈的吸引着我。我突然明白: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登山运动,大山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心中是由衷的热爱大山、热爱自然的,尽管每次都是疲惫不堪,但依然乐此不彼。于是决定报名,但又暗忖:面对比斗顶更强、更虐的云蒙,近50斤的全装备,我能否胜任得了,这是个需要衡量的问题,虽然去年南太行穿越号称也是全装备,但当时毕竟才30多斤,而且是有明显路迹的,但云蒙却非同小可,远非南太行可比,但面对这少有的机会,如不去,实在是心中不甘。于是把想法告诉了老婆大人,经过和领导商量,没想到却得到了大力支持,心中除了喜不自禁外,更多的增加了一份精神动力,最终决定再度挑战自己一次。
28日晚上,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前夜,将一切行装准备停当,表定好时间,静候天明。
前奏
29日凌晨四时,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开始熬小米汤,做牛肉杂酱,用过餐,装好全部东西,下楼与前院的可乐夫人会合,驱车接上山猫、水手,直奔商业城东门与其他人汇集,6时许,10人全部到齐,两辆车绝尘而去,目标直指预定地点。一路上,车轮滚滚,气候凉爽,路两旁开满了槐花,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槐香,醉人心脾,若不是赶时间,真想停下来,捋两把槐花回家做蒸菜,但时不我待,咽了咽口水,便无视槐花的存在,继续前行。过了去斗顶的路口,道路变得坑洼崎岖,几经颠簸,到达了一座水库前——这就是今天停车点,云蒙之行的起点,车停好,取出装备,背负好,拍完集体照,开始前拔。
这时,我的迷彩背包的扣带突然崩开,怎么也扣不上,两根薄薄的肩带也勒不住肩膀,直往下滑,别扭的让人心里直冒火,看来借老岩石的包包要吃大亏了,岩石见了我的情况后,说没装好,又耽误了大家一点时间,取出一些东西装进其他驴友的包里,还是觉得别扭,岩石开始刺激我,说不行的话,换换背包,我说换换就换换,于是抓起岩石的背包就往肩上放,提起的一刹那,心中咯噔一下,好重!背上肩后,顿时觉得如小山压顶,踉跄了两下,才掌握好平衡,岩石此时咧嘴一笑说:你背吧,背不动了吭气!我说:包多重?岩石轻描淡写说:差不多50斤吧!想拉练你就试试吧!试试就试试,此时时间8:20分,进军云蒙正式开始。
征程
越过溪水,就是一路的小拔高,重装前行,为适应和热身,大家都缓缓的走着,谁也不着急,拐了两道弯,豁然满眼灿烂的黄花,只见两旁开满了绚烂的马柳花,白蕊黄朵,煞是好看,从不钟情于花的我也禁不住轻抚花朵,嗅着花香,故作痴情状的小秀了一把(哈哈,有点可笑)。继续前行,路迹较为明显,由于我紧跟山猫老师,累得我哼哧哼哧只喘大气,汗水也如溪水一般从额头上渗过头巾,滑过面颊,浸透着衣衫。而山猫却气定神闲,丝毫看不出哪怕是一丁点累的迹象,山猫山猫,真是山里的一只猫,名不虚传,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正想对山猫说休息一下时,却听山猫说到崔家庄了,抬头一看,只见右前方有两座陈旧的房子,左前方竟然还有一片水泥地,面积约30平米。山猫说:09年大度第一次到这里,将此命名为世纪广场。仔细一想,倒也别出心裁。走到房前,卸下背包,补充水分,苹果充饥。小憩片刻,开始打量起周围。只见正上方是一座两层泥土墙,外形与我们几十年前农家的土房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真正的两层结构,有通长的走廊和阳台,全是木质结构,西厢房同样如此,联想到那片水泥地,当年这里住的一定是家底殷实的大户人家,放眼当时,这可是地道的深山别墅。只是时过境迁,繁华不在,不由的感叹世事沧桑。大家相继到此,开始第一次休息。
我和山猫老师继续前头带路,又是一段连续小拔高,地势开始平缓起来,两旁高大的灌木丛将头顶遮的严严实实,无法直立,一直是半弓着腰前行,强烈的太阳光也难以穿透树丛,直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山猫说现在开始往沟里下,下到底,是一条小河流,然后正式开始向云蒙进发,这是一段热身路,真正的考验从前方开始。话说中间,我俩到了沟底,真是有条小河,河水清清,淌水哗哗,掬一捧河水在手里,那种冰凉的感受相当的惬意!再洗一把脸,寒凉之气立刻驱散燥热,五脏六腑舒服的妙不可言。三两分钟,人马全部到齐,这是第二次休息,看看时间,10:30分,岩石命令休息十分钟,并指着前方说:这儿就是环线的分界线,我们是从东线上,西线下,返程之路又到这里。
过河,脚下已看不清路迹,到处都是碧绿的青草灌丛,红叶在前面走着,突然岩石说,不对,路错了,回头走左边,乖乖,还没走就开始错了,要知这可是重装行进啊!这时,山猫越到前面带路,这是山猫第四次走云蒙了,大伙对山猫的路感还是很信服的,管它有路没有,跟着走就是了。12点多,到达一块有水的地方,开始造饭填肚,休息20分钟,继续前行,忽而拔高,忽而平切,走着走着没路了,岩石跟上掏出轨迹一看说,路不对了,然后让大伙原地待命,他和山猫开始找路,折腾了一阵,让返回走左边,顺着一条沟道想办法爬上去。站在沟道往上望去,这是人上去的路吗?猴子上还差不多!坡度极陡,少说也有70度左右,上面布满了光滑的树叶和枯枝,一脚踏上,哧溜一滑,下面是湿湿的泥土,要不是两手使劲扣到泥土里,说不定就滚下去了,吓人出了一身冷汗,幸好时不时有些新生的灌木枝可以借力,重装在背,匍匐跪地,左抓右拽,左右迂回,终于艰难的上到了上面,接着左转,走了一段,又没路了,岩石拿着轨迹上下乱窜,左右比对着,最后在高处一喊:回头,顺着头顶的方向想办法斜切上来,这又是一段艰难的行程,一手借着登山杖,一手抓住枝条,上行中,左腿膝盖内侧右上的肌肉突然毫无预兆的痉挛了一下,接着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疼痛,糟糕,心中一紧,是不是肌肉拉伤了?这种感觉和上次探路天坛山时非常相似,只是位置不同,天哪!路程还长着呢,更虐的路线还在后边呢,切不可此时拖累大家,想到此,赶紧停下,进行自我调节,一分钟后,感觉好了许多,于是放慢节奏,一步一步,消消停停的攀到上边,心里一阵虚惊,并无大碍。接着向驴跳崖方向进军。走了一会儿,又是一条乱石沟,不过目测,比斗顶的乱石沟要结实许多,石头比较大,松石比较少,跟着山猫沿着向上走,走着走着,岩石在下面喊道,方向有点不对,看轨迹有点偏左了,但又不敢十分肯定,山猫说就是这条沟,经过商量,于是让山猫再往上探探,一会山猫从上喊话说:可能错了,这里很难上去。再次感谢岩石,凭着轨迹向右平切到另一条沟道,方向终于与轨迹吻合,于是加速前进,不多时就到了著名的驴跳崖处。这里是比较危险的,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块两米多高的巨石直上直下,有两根胳膊粗的树干并排两列只顶巨石,上边正好有几个枝杈,可以用来支撑脚掌,是最原始、最简陋的梯子,岩石取出绳子,准备让卸装备,把装备吊上去,我说不用了,应该没问题,尽管很吃力,但大伙都没卸,全部背着装备上去了,上去后,贴着墙壁是一段只有30公分宽的、十多米长的峭壁路,一面是直上直下的石壁,一面深渊,危险程度可想而知,绝不夸张。正着走,绝无可能,只有跳崖的份儿,只好像螃蟹一样抓住石壁,头朝里,背包向外,横着行走,像过钢丝一样让人胆战心惊。至此,云蒙最难行走部分全部结束。休息是必须的,大家都是精疲力尽,小憩了一会儿,打起精神,10多分钟后,终于到了驴友眼中的高速路,接着又是一个小时多的时间,走高速,爬台阶,18:50分,历经近11个小时的艰辛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云佛寺。
第二天早5:00多钟,山猫叫起大伙,让登顶看日出,出门一看,天灰蒙蒙的,雾气像乌云似的不断漂浮着,这天气,哪有日出。但难得来一趟,不上顶,不算登顶,于是顺着台阶就走了上去,路不长,20分钟就到顶了,也是一片原始松林,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枯枝乱叶,走在上面,松松软软,咯吱作响,如太空行走似的,轻飘飘的,实在是舒服,这些枝叶不知积淀了多少年,生生灭灭,交替轮回,年复一年,岁岁更替,千万年的积累,终于成就了今日的原始!站在上面,只让人感叹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走到最高处,就像进入了天然空调房,冷气嗖嗖,云气翻滚,置身其中,好似云霄仙境,恍惚之间,觉得自己就是个不老仙,生生世世在此逍遥快活!“到这海拔1954米”,岩石一句话传入我耳,怔了一下,又回归现实,呵呵,我还是一个凡夫俗子。在顶上停留一会儿,便感到天然空调威力太大了,抓拍了几张照片,便下撤了。
8:00开始返回,回头路走的是环线,路依然艰难坎坷,途中又走错了几次,多亏岩石的轨迹,硬是安安全全的将我们领出了山里,下午4:30分,全部到达停车地方,圆满完成这次全装备穿越,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感受
这次历时两天的全装备穿越,感受最深的就是团队的力量,科技的神奇。这次,大家同甘共苦,不抛不弃,要饿都饿,要歇都歇,至始至终拧成一股绳作战,这是一只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小分队!下山后,我问山猫老师:你一向路感很好,怎么这次一而再,再而三的带错路?山猫说:前几次有人带路,沿途只顾拍照,没有刻意记路,另外这次真正感觉到了云蒙确实是大山的腹地,人迹罕至,到处都是动物的粪便,你站在上边,明确看到下边是路,但走到前边,都是断崖路,看来应了向导郭虎的话,云蒙山就一条路,其他哪也走不通,没有第二条路。我又问岩石:如果不用轨迹,你能否走下来?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联想到以前,岩石动不动就是轨迹,看来轨迹确实是神奇的,有轨迹,就如同拥有了一名出色的向导,所以这次真心的感谢岩石,这块石头的科技含量还是蛮高的嘛!另外一点感受就是,探路者必须带对讲机,否则,深山老林里,大伙联系不上,内心的焦虑与煎熬是一种何等的折磨!好在,我们这次平平安安的出去,又平平安安的回来了,为这次的成功拉练鼓与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