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飘啊飘 于 2012-12-28 10:39 编辑
没想到,再走王平古道已是6年以后。此行的部分路线不是自己曾走过的古道,冬雪却重现6年前的情景,曾同行的驴友如山谷中的风般飘散,记忆却早已沉淀在心灵最深处,如珍藏的一本旧书,偶尔会拿出来翻翻。 从没奢望过会和老公一起参与户外,所以直到现在每次能与他同行都会感到非常幸运。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无法小女人般的更多依偎,但有他在,也是一种幸福的能量。 琨樱谷这个名称应该是近些年才开始叫开的,特地网上查了下,原来当地村民称此地为:瓜草地。随着驴友们走的多了,这里也相对被开发。如今变成琨樱谷,则是因为附近有千亩樱桃果园。据说成熟时,价值百元一斤。 这个季节来琨樱谷,樱桃肯定是见不到,乱石突兀中,山泉小溪却在这几十年不遇的寒冬下依旧叮咚欢快的流淌不止。很是惊喜。待后来随着领队前行到第一个冰瀑布时,更是觉得壮观。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瀑灵动的冰霜却仿佛是一瞬凝固,充满动感。再仔细看,厚厚的冰瀑里面仍有泉水汩汩涌动,于是冰水相容,好一派冰莹剔透的世界。 冬季到琨樱谷来看冰瀑,绝对不虚此行,后来继续逆水而行,还会陆续见到第二个、第三个冰瀑。 每个冰瀑随着山势高低,水流走向,凝固的态势也变幻纷呈。横向,如垂落的冰帘,竖淌如银发倾泻。高耸的形如冰笋矗立,团簇的犹如白云出岫。 自上而下流动的溪水,自然的聚拢成一汪不冻的清潭。单凭这美妙景致,我似乎已穿越到琨樱谷的春天。耳旁可聆听雀鸟轻鸣,感悟百草渐绿,百花渐开。 但就算现在面对着皑皑白雪,琨樱谷也是个极幽静的所在。因为可以和我亲爱的驴友们一起愉快的踏雪而行。 更可以在其中小小的体会下攀岩的刺激。 其实,山石并不高,只是因为有雪,才增加了一点点难度。领队有备而来,第一个手脚并用的爬上去,牢固的捆上绳子垂下来,大家拽着绳子依次上去。攀爬的过程也是有惊无险。曾来过这里的老公有力的充当了保护角色。 只是我对右手拽绳左手爬很不习惯,我悄悄的跟老公说:把绳子绑在腰上,手脚并用爬会更好吧!但那样反复垂降绳子也的确耽误时间。于是,绳子成了我的摆设,只是象征性的挽了挽。以前攀爬的经验告诉我,在脚底踩实的情况下,更应该多发挥上肢力量。 不管怎样,两次攀爬都让我特兴奋,依稀找到了以前攀爬的快感,想起白道峪那无处下手下脚的光溜石头。黑沟那15米的黑洞绳降。 为什么自己总会回忆过去,就像上次登顶妙峰山时,凛冽寒风却似将我重带回昔日的东灵山顶。身体被吹的冰冷,心却充满了登顶后因兴奋而滚烫的热情。 穿过琨樱谷,走过一个废弃的小村,继而爬行而上,便来到了此行的最高处:峰口庵。贴一张6年前自己此处的照片。 6年后,再走王平古道,原来我没怎么变,如果岁月在我脸庞留下痕迹,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绝对可以让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户外,就是我的宿命。 峰口庵上虽无风,却也不暖和,大家吃饭后又往返参观了驴蹄窝。这次我带了炉头却只能被迫煮方便面,只因为他们都吃的太快了! 饭后开始下撤,上山容易下山难。雪路被曾走过的人踩成了薄冰,反倒是旁边的草丛和雪地更好走些!她们有的人带了冰爪却不用。我这厢却是忐忑的步步惊心。 下到底便是此行终点圈门,圈门是因那带券洞的过街楼而得名,从圈门下一路上延的山沟,就是门头沟的真正出处,此村,便称门头口村。6年没来,过街楼和窑神庙早已修葺一新。 京西古道除了王平古道还包括以前我曾走过的玉河古道(又名西山大道中段,因曾立有玉河县而得名,起始石景山麻峪,顺永定河、经东辛房、圈门、孙桥、天桥浮、孟家胡同、关停、峰口庵、黄石港,到王平口止,全长约27.5公里--摘自百度)庞潭古道(石景山庞村经永定河到潭柘寺)、芦潭古道(卢沟桥到潭柘寺)、新潭古道(门头沟新城到潭柘寺)等,交错纵横、四通八达,它更像可以穿越时空的长廊,一路残存的石阶,石碑,石桥,古村、古佛,古寺庙,纷纷诉说着往昔曾有的繁华与熙攘。现如今,白驹过隙,均不过浮云一场。
感谢同行驴友的互搀互助,感谢此行的领队,能让我重温6年前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