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2492|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5年世界电影鉴赏第四次活动---新德国电影运动系列之施隆多夫(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13 18:0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5年世界电影鉴赏第四次活动---“新德国电影运动”之施隆多夫

    1962年,德国26位电影导演、摄影师和制片人在国际短片电影节所在地奥伯豪森发表宣言,他要制作新的德国电影,打破常规,克服电影的商业化,要创造从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电影。一个充满德国个性的电影。从而成了西德电影的重大转折点。70年代中期,新德国电影进入创作高潮,这一时期代表人物,赫尔佐格、施隆多夫、法斯宾德、文德斯。史称新德国电影的四杰,我们将分别欣赏他们几位大师的作品。

   施隆多夫出生于1939年,在法国学习和生活15年,曾担任法国“诗人电影”导演路易·马勒、新浪潮电影大师梅维尔、阿伦·雷乃等的助理导演。

  施隆多夫于1965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国际影评人奖”。1975年,他根据伯尔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了《卡特琳娜失去的名誉》,评论界由此认为他是极左派恐怖分子的同情者。之后,他与法斯宾德等德国导演合作系列“政治”电影《德国的秋天》(1978年)、《候选者》(1980年)等,凸现了他作为社会批判者的角度。1979年他根据君特·格拉斯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了《铁皮鼓》,不仅在戛纳电影节上与《现代启示录》一同赢得金棕榈大奖,而且赢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上世纪90年代,他曾领导德国柏林Babelsberg制片厂,5年前卸任。

  他的大多数作品以关注德国当代社会现实和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见长:2000年《莉塔传奇》、2002年作品《十分钟年华老去》、2004年新作《第九天》中的创作都涉及德国纳粹时代、当代德国社会极右派、极左派恐怖分子的题材。


观片时间:2006年2月19日(周日),下午2:30—5:30

观片地点:盒子咖啡馆(海淀区双清路西王庄5号.老清华同方大厦对面,清铁轨五道口站下,电话:62791280)

费用:场地租用费10元/人(免费茶水)

观片安排: 1. 欣赏施隆多夫的成名作《铁皮鼓》
         
         2. .留十分钟大家座谈

另:此活动限制人数为15人,所以跟贴确认请准时参加如退出请提前一天通知我,如果人数不满10人此活动自动取消


   主持人: 蚕宝  手机:13501227792<欢迎短信>

一杯茶水,一部影片,在寒冷的冬天让我们在温暖的咖啡屋中共同渡过难忘的下午!


2#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18:06:32 | 只看该作者

<铁皮鼓>简介

 《铁皮鼓》是伦勃朗式的田野风景、以及典型的德国街道、人员吵闹的家庭背景下构建的个人反抗史。小奥斯卡三岁时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恶,决心拒绝长大,他反抗他的父母、纳粹、舅舅、情人等等。他的反抗是内心式的,于是在他那侏儒的身材上扛着一架铁皮鼓,整日梆梆的敲着。他不仅具有可以左右自己成长的能力,还可以用他的叫声击碎玻璃。第一次是他的父母要取下他的铁皮鼓,他尖叫着,家中的钟表破碎了。这种能力开始成为他自我保护的方法,后来还用叫声在玻璃杯上刻了个心形,送给他的情人。

  当然他还和他的同伴们组建一个侏儒表演队,四处为军队慰问演出,直到二战结束。这时,他的这种能力成为他工作生活的手段。正是这种能力能够让他的反抗变为完全内心自省式的,让他成为一个拒绝进入那个罪恶的年代的目击者,一个可以逃避历史责任和危险的孤儿,一个拒绝和成年人游戏的局外人。这种内心式的反抗加强了原著和电影的寓言文本指向。

  《铁皮鼓》的人物表演极端夸张,第一个特写镜头是小奥斯卡的外婆安娜坐在土豆地边,吃着滚烫的烤土豆,接着他的外公用卓别林式的步子跑到安娜的裙下躲起来。当着追捕的士兵,他外公在裙下和安娜做爱,并有了他的妈妈安妮。整个影片充满了类似的表演和情节。这种荒诞、夸张的表演和情节让影片显得极端丰富。

  电影《铁皮鼓》大量省略了小说的许多情节,又保留了另外一些情节,甚至补充一些细节,正是这种删减和保留,让电影较为成功。这种改编原著的电影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成功的删减和保留。《铁皮鼓》做到了。

  评论电影《铁皮鼓》的一个困难是与评论小说《铁皮鼓》的区别,这既是电影与小说的区别,也是施隆多夫与格拉斯的区别。这种困难是评论所有改编原著电影的困难。同时,这种困难还包括电影是否保留了原著的某些重要东西,电影本身是否在电影方面有所突破,电影有省略了什么,这种省略是出于何种原因。

  电影《铁皮鼓》无疑集中在了小奥斯卡身上,必须要删掉原著中大量的其他人物线索。小奥斯卡这个人物如何既不费胶片又完整的表现出来,这就又要涉及省略部分原著并保留些什么。当然,其他人物在电影中也面临同样的删减和保留。即使只有几个镜头的人物,也要把他的人物个性突出出来。

  例如侏儒表演队的小伙伴们,其中贝布拉无论声音、谈吐、举止都是温文而雅的,给人印象深刻。他的妈妈安妮周旋丈夫和布朗斯基之间,从讨厌吃鱼变为奢吃,最后吃鱼给吃死了。每个主要人物都是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也都有着他的寓意。正因为如此,《铁皮鼓》是丰富的,它保留每个人物在电影中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依据电影的需要,而不是小说塑造的人物本身。

  从影片来看,《铁皮鼓》类似一场荒诞的游戏。儿童有儿童的规则。成人有成人的规则。政治有政治的规则。战争有战争的规则。过程越是残酷,结局就越是显得荒诞。包括小奥斯卡父亲阿尔法德的死,是小奥斯卡把一个希特勒头像放到他手上,阿尔法德意图咽到肚里却被卡在喉咙里,挣扎中被苏军开枪打死。阿尔法德的死是战争结束的游戏牺牲品,充满了反讽。他的死显得可笑。但影片中所有人的死都显得可笑。一旦游戏结束了,小奥斯卡又开始长大了。于是,小奥斯卡拒绝身高的长大和重新成长,都不过是格拉斯和施隆多夫的游戏因素,象其他因素一样是荒诞的,也是直指人性、人生的,是表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18:14:0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法斯宾德的<玛丽布朗的结婚>没时间讨论,如有疑问可跟贴提出,我会尽量回答大家!

 由于上次观片人数太多,地方又小,所以影响观片效果,这次暂停周传基讲电影,与控制人数,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建议可积极提出,我们一起商量将世界电影鉴赏活动办的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2-13 20:06:06 | 只看该作者

报名参加!

上周日我也去了。期待着次的电影!

另外,上次没太看明白,惭愧亚。问题很原始:导演想说什么呢?刻画一个有个性的女人?还是对社会的一种描述?女主角是自杀还是意外身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21:48:00 | 只看该作者

上次主要是我开始没有讲明白,你请进来!

 玛丽布朗是一个聪明、漂亮而且对爱情比较专一的标准女性,她不断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下努力生存!她表面上似乎在控制着男人而实际上是被男人们在背后给当做协议的一部分给出卖了!她有才干,在事业上非常成功,但她一直都没有爱情,她是孤独与痛苦的!法主要在探讨,这是个人的悲剧还是社会所造成的悲剧呢?如果没有战争,他男人不会在结婚后就离开她,如果不是战败,德国不会如此破烂,他男人根本找不到工作来养活她,而最后出卖她,今天先讲这,明天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2-13 22:00:39 | 只看该作者

报名参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2-13 23:36:17 | 只看该作者

去,呵呵,蚕宝啊。。。人数是不是不要太多了。。。真的效果不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2-13 23:36:54 | 只看该作者

上次提前跑掉了。。还没看结果呢555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2-14 12:29:37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讲!

 关于结尾是这样的,玛丽的饰演者汉娜许古拉与法是有冲突的,法一定让玛丽死,来增加全局的悲剧效果!而汉娜许古拉认为玛丽是坚强的,不会因为他丈夫的欺骗而自杀,大不了分开过就是了,所以最后法就用了一种看似意外的事件来处理,还是让玛丽死掉了!

  如果不是战争的介入,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使亲人之间相互隔离,也许就能减少很多的悲剧!这部片子适合一个人在一个很静的夜晚,慢慢的体会与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2-14 12:31:46 | 只看该作者

下次你来做CFO吧!我老了,有点胡里胡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