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06-2-22 09:48:41
|
只看该作者
古筝小贴士
一、古筝概述
筝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之瑰宝,它是我国古老的、具有代表性和特殊艺术魁力的繁弦弹拨乐器。它横陈平列,文雅端庄,易学动听,老少皆宜,深受群众的欢迎。“乐中筝”古朴典雅,音色清越而秀美,并以其中和纯正,雍容华贵,刚柔相济,以韵补声,声韵相成的独特风格衍续流传至今,被誉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享誉海内外,已逐步发展为国际性乐器。
筝源于战国,盛于中唐,史称秦筝,东传朝、日,经历两千多个春秋,广泛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筝初为五弦筑身,后为十三弦,经沧桑更易,日臻善美,形成现代品种繁多、型号各异的古筝家族。历代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赞颂古筝的有一千多首,给筝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诗句,使之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晶莹推灿的艺术珍品,成为能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华夏之正声。
筝因历史悠久被称为古筝,这说明筝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丰富的传统曲目,能给人们留下古朴典雅的艺术情趣,为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筝的结构特色: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爱古筝,对筝的结构、特色写下了许多赞美诗句,如阮禹的《筝赋》云:“身长六尺,应律数也,弦有十二,四时度也,柱高三寸,三才具也,两手动应,日月务也。故清者感天,浊者合地。”西晋?傅玄《筝赋予》云:“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似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也。”
晋陶融妻陈氏《筝赋》云:“伊夫筝之为体,唯高亮而特殊,应六律之修和,括八音之精要,超众器之表式,周旋去留,千变万态”。
唐诗人白居易在《偶于维扬牛公处览筝》写道:“楚匠饶巧思,秦筝多好音。如能会一面,不啻值千金。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会故《魔女弄》,不动是禅心。”
古人对筝推崇备至,甚至以三才、四时、日月、天地、四象、五行等描绘古筝,说筝是符合天经地易的,给筝披上装饰褒美的衣衫,除了给人们带来美学的遐想,还笼罩上玄学的朦胧。
三、筝的流派
乐中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与各地区的语言、音乐、地方戏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风格各异的“茫茫九派”。筝艺的各种流派与古琴一样都以地方名称命名的,如河南、山东、浙江、潮州、客家、陕西、蒙古等。也可大致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筝曲的特点细腻委婉、清奇淡雅。北派筝曲的特点是,粗扩、豪放、泼辣、短小、流畅多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