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讨论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最近我不怎么看文史类的东西了,感觉没劲,离现实太遥远。每每挣不到钱,老是在想为什么?所以我现在最关心的是经济学问题。哈哈,但这几天的讨论也让我产生了用经济学上的一些观点解释国学产业链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共勉。
儒道佛三家,在中国来讲,不论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经济的寄生体,原来是农业社会,现在是什么资本不敢说,也不论是汉族皇帝或者哪个族皇帝。三家分别有自己晦涩难懂的经典,反正不是平凡鼠辈创作的,也不是立马能懂的,这是很稀缺的资源;秀才、和尚、道士通过解说这些经典,获得他们的利益,他们这些人对这些资源,跟法官一样拥有解释权,跟中国电信一样拥有垄断权;而这些人日益扩大自己的边际利润,无论是当官拿回扣也好,无论是香火钱也好,反正信徒越多越好了,这是经济规律了;所以也产生了很多度人的办法。这和这些经典的本意是相违背,但垄断嘛,上厕所要收钱,出来还要收钱,双向收费,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点和中世纪的天主教,有着共同的商业模式,那就是僧人才能解说圣经,到达天堂,和中国玩的一样,呵呵,最后赚钱都赚疯了,发赎罪券,这下德国的农民不愿意了,出来说,圣经不是你一个人玩的,资源共享嘛,结果就有基督教,人人一本圣经,人人都可以自己理解教义了,这下,战争吧,也就是资产重组了,当然,最后,有的地方继续天主教商业模式,有的地方就变成基督教了。
中国呢,这个模式没走完,估计也没机会走完了,工业革命都好长时间了,中国还康乾盛世呢,人家英国人来了,死活让人家给皇上磕头,后来英国人都急了,我们洋鬼子没有膝盖,不能下脆,哈哈,换一种角度想想,当年英国已经是日不落帝国了,边界比中国大了去了,中国皇帝还玩老子天下第一呢,还搞个了圆明圆珍宝馆,英国人当然要求资源共享了,打又打不过人家,又想着自己的既得利益和自己现在的商业模式,所以清朝搞的改革开放洋务运动也是一塌糊涂,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把差了几千年的东西能拼凑到一块,纯属扯淡。包括五四也好,中国思想界始终没破过这道题。现在有些人还在沿着鸦片战争以前的思路往下走呢,但可以明确地说那个商业模式,玩不下去。穷则思变,我现在没钱,当然要变着法的挣钱了,现实社会如此,思想界也是如此。中国现在所谓的马克思研究,大家琢磨一下,是不是也在重复佛道儒三家的老路呢,这种御民的商业模式肯定没戏,还是多找些书来看吧,看看什么方法,能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那本圣经,谢谢大家。
贴子被: 一休哥哥修改
贴子被: 一休哥哥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