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3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应被遗忘的路--茶马古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30 16:4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丝绸之路”以外,还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道路久久地沉寂于人们的视野之外。
      茶马古道 ,这条也许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最神奇的道路,由横断山脉罗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跨越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最后通向喜玛拉雅山南部的印度次大陆。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是人类为了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迪庆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那是一个令人顿生虔诚的宗教感情和泛起各种奇思妙想的地方,绿色覆盖了剧烈起伏的山峦,雪山这间夹着一大片一大片茫茫原野,随着一片无垠的原野在眼前展开,视线的灭点处还是雪峰,雪峰之上是蓝天,蓝天的腰际是卷曲成团的白云。原野上常常有溪流像一条条被风扬起的飘带从它中间流过。正值春天,原野上开满了黄色.紫色.白色.以及其它五颜六色的鲜花,大地仿佛铺上了花毯,镶上了全世界的宝石。鲜花的芳香使人心旷神怡。白云灿烂得晃眼。在那儿,轻易便可沉入一种超然的静寂,在那静寂中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呼吸和热呼呼的鲜血在体内奔涌的声音。循着山谷间和草原上泥土的浓重碱味儿,就能碰撞到一串串古老而新奇的谜语,那里面有鹰,有雄健的牦牛,有高山牧场里哔啵作响的火苗,有山腰间翻卷迷蒙的云雾,有满天去雀的啾啾鸣叫,还有酷峻的雪峰后闪闪烁烁的星星......
      高原的生存条件毕竟相当恶劣。在过去悠长的年代里,许多人由此踏上茶马古道谋生。在迪庆,只要提起茶马古道,几乎每家都能讲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为了怀念祖先的业绩,年轻的马志明先生搞了一卒茶马古道风情园,只不过,过去驰骋茶马古道的赶马人的后代,只能为有骑马兴致的游客在马帮当年放养骡马的纳帕海草原上牵牵马了。
      时至今日,我们已很骓说清茶马古道是怎么形成的。据我看,没有人开通这么一条道路,它如同历史的长河,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在1000多年前中原茶文化向西北扩散的时期,佛教随着唐文成公主以及印度佛僧正式传入西藏,经过100多年与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的反复较量.相互融合,最终形成藏传佛教,于赤松德赞(755-794年)时,获得重大的发展,并随吐蕃军事.政治上的极大扩张而兴盛起来。之后的民众常常成群结队从遥远的康藏高原来往现于迪庆.丽江,朝拜梅里雪山,文峰寺等喇嘛寺和大理著名的佛教圣地鸡足山。藏民们把这种艰苦而又必须的行程叫做“敢朗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转经”。
      他们有的靠沿乞食完成自己的宿愿,有的带一些自己家乡的特产,一路交换作为盘缠,回去时再买一些茶叶等带走。西藏不生产茶叶,而藏族人又以肉食乳饮为生存根本,所以他们必须用茶来解油腻助消化,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其他徽量元素。
      这无疑启发了迪庆.丽江的生意为什么不能把生意做到他们那儿去呢?这里的东西带到那里可以卖到好价钱,那里的东西带回来也很好卖,这样的生为什么不做呢?交流之路应运而生了。
      茶叶从云南过来,用马帮这种很古老的方式。在四川,马不多,品种也不好,不适合走西藏的山路。据我所知,四川这边是靠人背,很多老背夫还在世。于是在四川就有大时不时的茶马互市的现象。
      “茶马古道”这个名称是李旭和5个朋友共同想出来的。他们6个人在1990年一起跟随马帮重走了一启迪这条古道,在他们之前的所有记载中并没有对这条古道的命名。他们认为,这条道路上主要进行的是茶叶贸易,运输所用的又多是马帮,在四川还存在茶马互市的现象,所以,他们就为它起了个名字“茶马古道”,并把它写进了他们合作的<<滇藏川三角文化探秘>>-书中。”茶马古道“从此就叫开了。
      大致说来,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这么两条:一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芒康.左贡.邦达.昌都.洛隆宗.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帕里.来东分别到顷甸.尼泊尔.印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茶”产地,即雅安一带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 大三角区哉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
      滇藏路(214)国道从梅里雪山东面划过,一直在澜沧江河谷里蜿蜒伸展。这段路出现泥石流和滑坡就是家常便饭了。从紧邻西藏的云南德钦县佛山乡一出去,就是一大片随时可能发生滑坡的山体,只要有点风吹草动,飞石便会雨点一样地下来,刹那间只有飞石滚动的劈啪声和腾起的烟尘。在214国道1763里程碑处,就可以看到路国务院立的“云南-西藏”的碑。尽管路况不侍,但澜沧江河谷里的景致却不错。在一片片雪山融水冲积而成的台地上,人们开垦出了田地,种起大株的核桃树,建起了美丽的家园,过起了仿佛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隶属西藏芒康县的上下盐井就像世外桃源泉一样镶嵌在河谷台地上。这一带的海拔仅2450-2650米。
      下盐井是一个纳西族民族乡,那些当年随云南丽江纳西族木天王征战的部下和子民,早已融入藏族之中,穿着是藏族服饰,说的是藏话,吃的是栈汕茶和糌粑,不变的是,他们还占据着当年争夺下的盐井,继续从事着传统的苦读卤生产,上年岁的人还懂纳西话。
      据芒康县益西老书记讲,盐井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过去远近18条沟里的村寨都到这里来贸易,每天都有100多匹马在这里驻足,更有大量马帮由此远征西藏腹地和云南.四川藏区。即使在道路交通相对便利的今天,在盐井的小街上也可以见到大量马帮。
      在过去,进入藏区的道路无一例外全靠马帮.牦牛帮连接起来。
      由于这一带的地理环境很特殊,水上航运完全是恶梦,甚至无法使用车辆,所以货物只能靠骡马.牦牛和人驮运,一步一步踩踏出茶马古道。现在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仍可看到马帮拉成一条直线逶迤盘桓在山路上,挂在骡马脖颈上的铜铃随着骡马的步而有节奏地叮当作响,宁静的山间回荡着清脆.悠远的铃声。马蹄铁踏在石头上的声响则沉闷而厚重。这铃声和马路的得得和乎就是茶马古道的标识。世界上恐怕再没有别的商路像这样走的全是马帮。马帮们那种长期在里外风餐露宿的生存方式,赋予了他们浪漫而传奇的色彩。
2#
发表于 2006-4-10 20:10:52 | 只看该作者

嗯 看过每次老师说起都是陶醉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