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大觉寺至鹫峰归来随笔 初春月的北京,忽冷忽热,在经历了周三的一场春雪和周六一夜大风之后,3月24号这个周日终于迎来了一个大晴天,这周的行程是大觉寺到鹫峰的小穿越,据说景区里还有残梅可赏,于是报名前往。 说到大觉寺,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但这座千年古刹,却是一直没有去过,记忆之中,只是有一些零零落落的花絮与之相关,比如记得小时候有个电影叫做“野火春风斗古城”,那里面地下党接头好像是在大觉寺,当然,那个电影描写的不是北京,只是寺名相同罢了,而和北京大觉寺有关的,则是几年前曾经拜读过季羡林先生的一片杂文,叫做<大觉明慧茶院品茗录>,模模糊糊记得讲的是大觉寺后山有甘泉,山藏古寺,寺隐清泉,意境是极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临寺而建的明慧茶院,也是文人雅士云集之地,古刹清泉,品茗论道好不怡然。 一大早坐633公交车,到大觉寺站下车,也不知道咋走,幸好路遇同行的驴友,于是一起向西徒步而行,沿途看到了季羡林先生文章里提到的明慧茶院,只是时间尚早,没什么茶客,再上一个斜坡,大觉寺的山门便在眼前,好一座大庙,飞檐斗拱,宝相庄严,庙宇坐西向东,西南北三面皆山,将其环拥在内,大有藏风聚气,吞云吐雾之势。且天气晴朗,天蓝如碧,虬柏参天,古意盎然,确实一处好所在。 队伍集合,有五十来人,不进大觉寺山门,绕至后山,今天的整体路线就是登大觉寺后面的山,从南坡爬升,沿破迂回,到北面的鹫峰下撤,全程800多米的爬升,十几公里的路程,预计强度并不算大。山路曲折之间,几簇玉兰含苞待放,而桃树之上更是新蕾满枝,估计不出半月就都会春花烂漫了。堪堪上到半山腰,应该是海拔四五百米了,由于温度低山道之上尽是寒冰,周三的一场雪也没有化,大部分都被登山者踩实了,又湿又滑,走在上面腿都打哆嗦,不得已只能放慢速度,小心翼翼继续前行,接近中午,登到萝芭地。 这萝芭地海拔900多米,一大片开阔所在,天地相连,豁然开朗,这京西一代确实是上风上水,天空也要比市里蓝的多,天蓝地黄,松奇石秀,大有登高一呼,四方皆应的气势。再往前行,寻一处阳光和暖的平地,不知道什么时候留下的几道残墙,将及腰部,也可依靠,于是安营扎寨,就地开饭。正在大家分享各自所带的美食之时,不成想,叮当之声不绝于耳,两头毛驴一前一后蹒跚而至,虽然脖子上挂了铜铃,但竟然没人牵领,溜溜达达,径直朝我们的营地走来,也许是老驴识途吧,其主人倒也放心的任其随意走动,于是乎这对货真价实的驴友顿时成为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关注的焦点,一开始还都互相有些害怕,不过几番试探触碰之后,也就都熟识了,大家先是抚摸,合影,随即便是纷纷拿东西喂给两头驴吃,结果不管是苹果,香蕉,豆子,香肠,甚至是我喂的萨其马,两位驴友都是毫不客气,照单全收,估计我们的食物就是都拿出来也未必能喂饱这两个大肚驴。堪堪十二点多了,大家收拾停当,和两头驴友告别,准备下山。 下午的行程以下降为主,目标则是鹫峰。对这段下坡开始并不太在意,可行不多远,才发现,下山的路以阳坡为主,冰雪尽融,皆化为泥,其湿滑程度竟比冰面尤甚,而且是下坡,平衡不好掌握,前前后后时不时听到打滑的队友发出的惊呼声,而我也是一不留神,一个四脚朝天,摔在泥地里,幸好反映还算灵活,左胳膊及时撑住,手套上泥不少,但身上竟然没有沾泥,爬起身来看着裸露的左手臂擦出的一片殷红,不禁哑然失笑,没办法加上十二分的小心,继续下坡,这片山,每下一段就是一个小山峰,几座怪石,凸凹簇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每一处都有特色,加起来连绵不绝,大概三四个起伏,远远的就可以看到鹫峰了,这座鹫峰本身并不太高,和方才经过那些小山峰一样,也是大石形成,但形制嶙峋,气势巍峨,在群峰环绕之中,甚是突出,也正是应为其如鹰似鹫的山势而得名鹫峰,今天登山的人极多,鹫峰顶上熙熙攘攘,游人如织,我们上去也不停留,拍几张照片,直接下山,后面的路程没啥亮点,到下午3点多,来至鹫峰森林公园的大门口。 由于速度有异,我基本上是居于队伍的中间,后面还有一些队友没有下来,于是一边等候他们,一边看看公园门口的雄鹫塑像,以及公园的介绍,这鹫峰已经是大觉寺的北侧,整体山脉是联通不断的,我们从大觉寺南边上,从鹫峰下,正好走了一个倒着的U型,强度,难度都不算大,半日休闲的级别。 队友都等齐了,领队从新集合队伍,做个小结;今天的领队倒要重点介绍一下:他是个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男人,在群里人称“村长”,这回虽说是初次接触,但明显感觉出他应该是属于个性比较张扬的那种人,同时也知道他是个资深的驴友,对户外活动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所以他在做活动小结的时候,既强调了团队精神,又分享了很多户外经验与知识,而且语气之中颇为恳切,可以看出他对户外运动今后能够更加理性,更加规范的那种期盼。听完他的小结,受益良多,也许下次还有机会同行吧。 呵呵,每一次出行都有收获,不论是风景,还是体力,最重要的还是精神。话不多说了,此次大觉寺至鹫峰之行到此结束。几句随笔以助余兴: 禅韵茗香古刹奇,
林障颠峦走迷离,
半山残冰尤为退,
一场瑞雪化春泥;
峰回路转前程远,
谁测雄鹫高与低,
满枝新蕾嫣红色,
莫锁东风待佳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