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自然大学 于 2013-4-17 16:51 编辑
(4月13日百望山猛禽观测项目记录到一只刚刚捕食到鱼的雌鹗,摄影师:刁炜)
4月13日,天晴,气温达23度,几乎是今年入春后的最高值,自然大学鸟兽学院组织十多位公众参加自然之友野鸟会百望山猛禽监测活动,也有幸赶上了开春后单日统计的最高值,至少有230只13种不同猛禽“借过”此地。
监测点位于百望山森林公园某处坐东朝西、视野开阔的小山岗。上午9点30分左右,经过一段山路迂回、林间穿梭,大家刚刚到达,只听人群中有人轻呼“来了!来了!”所有人都停止交谈,举起大炮相机和望远镜,朝西南方向的高空远眺,锁定了一个缓缓北飞的大鸟身影。
这只大鸟体态雄健,体色暗褐,气势武威,呈扇形打开的尾羽很短,“是个乌雕!”此次活动的鸟导“坐看云起”马上过来翻开《猛禽观察图鉴(台湾版)》‘乌雕’一页,大家轮流比对实物,记住了这只在台湾名叫“花雕”的大家伙。
(灰脸鵟鹰有明显的中喉线,摄影师:刁炜)
领队“坐看云起”是今天自然之友野鸟会的值班监测员,一到岗,他先和另一位资深爱好者交接数据,大家惊闻,从早晨7点到9点半的这两个多小时里,已经记录到超过100只猛禽,有人戏言必定是“最怕热的一拨。”
原来,这里从早上6点开始就有人守候了,十几平米不到的山岗,站了好几位观鸟爱好者,加上我们13人的队伍,一下子就把山头站满了。从现在起,“坐看云起”要在这里坚持监测4个小时,记录每一只从眼前飞过的猛禽信息,包括鸟种、数量、雌雄个体。4个小时是自然之友野鸟会百望山猛禽监测项目的单日最少时长。从今年3月开始猛禽北迁开始,自然之友野鸟会安排了“统计日零遗漏”的每日连续监测,大约有10多位和“坐看云起”一样的资深爱好者相互轮班,志愿做值班监测。
2003年的春天,非典那会儿,一位鸟友偶然在百望山森林公园发现了这片山头,适合观察过境的猛禽。站在这里,西南方向有百望山的210米最高峰,山势逐渐向西北延伸走低,近处有一大片山谷,紧紧挨挨布满了人居楼房,视野前上方则是广袤无垠的天空。可能是山谷地特殊的气流缘故,每年,猛禽都会在这里集中过境,上演壮观的迁徙大戏。
就这样口口相传到2009年,几乎在北京鸟友中人人皆知此地,称这里是京城最理想的猛禽观测点之一。春秋两季,不少人一呆就是大半天,将统计数字相互汇总。2012年,自然之友猛禽监测调查项目的秋季监测已经做到了迁徙日“零遗漏”,共记录到3科11属26种隼形目猛禽,超过9000个体。
不光是猛禽,就在今年春季,已经记录到的鸟种还包括东方白鹳和大鸨,水鸟迁徙也经此而过,可见这条迁徙廊道的重要与特殊。
遗憾的是,若是十年前,在这个位置,这个季节,还能看到西南方向的山坡有大量鹭科鸟在山桃树和柏树之间集中筑巢繁殖,然而,当临近的一片稻田被民居替换了之后,现在,春天的山上就只剩下了树,再也没有白鹭来此繁育后代了。栖息地的变化对鸟类繁衍的影响可见一斑。
(雀鹰,雄鸟有青灰色的背部,摄影师:刁炜)
从9点30开始到下午1点30分,自然大学在下半场的记录一共有116只猛禽,除了开场的那只乌雕,还有19只雀鹰、18只灰脸鵟鹰、64只普通鵟、4黑耳鸢和2只鹗。
集中出现的普通鵟让大家目不暇接,明显的腕斑是最主要的辨识依据;
雀鹰则属于中等身材的猛禽,有时尾端微张呈小喇叭型,雄鸟的蓝灰色背面十分帅气,雌鸟是褐色的背面,很好区分;
灰脸鵟鹰个头比雀鹰略大,辨识重点在明显的中喉线和相对窄长的翅型;
黑耳鸢的初级飞羽基部、接近指叉的位置有明显的白斑,尾羽内凹成叉形;
11点半过,接近正午,有人开始念叨前一天的这个时候观察到了白肩雕。忽然,一只抓了鱼的雌鹗出现在视野中,飞行姿态是标准的大M。那条马上要成为腹中餐的可怜鱼,鳞片在阳光下闪耀着,作为生命最后的光辉。
刚要翻找图鉴时,“坐看云起”提醒大家,《猛禽观察图鉴(台湾版)》的封面正是一只捕食到鱼的鹗,与我们所见画面完全一致。
(黑耳鸢的初级飞羽基部有扩散状的白色【左】,普通鵟有明显的腕斑【右】。两者个体相比普通鵟略小。)
下山时,“坐看云起”聊起在这几年的百望山猛禽监测过程中,他们也曾用望远镜发现正在下鸟网的盗猎者,队伍中很快会有部分鸟友立即前往目标地点清网,可见观鸟在护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只不过,百望山那么大,鸟网又极其隐秘,观鸟者的足迹很难遍布所有地方,要做的还有很多。
即便是在北京最知名的鸟点:野鸭湖和天坛公园,“坐看云起”说那里仍然有盗猎者使用鸟网和鸟拍捕鸟,他自己前不久就在野鸭湖湿地清理过鸟网,上面还挂着风干的死鸟。
但只要鸟市还在,那些追逐“关鸟”经济链的刺激就还在,盗猎就难以全面禁止。
“坐看云起”说,每次遇到下网的人,他们都一把年纪,其实很可怜,“所以,等盗猎行为出现再制止,还不够,更重要的依然在源头遏制,仍然要做更多观鸟、护鸟的推广。”
“让候鸟飞”伙伴团队自然大学鸟兽学院也计划尽快展开针对北京地区的鸟类伤害干预,期待你的加入。
本次活动的报名者大多是“绿野户外”的户外活动爱好者。在“让候鸟飞”的全国伙伴中,护鸟团队吸纳户外爱好者的力量,在发现伤鸟、清理鸟网等常规巡护中效力卓越,可供各地伙伴参考。
推荐书:
《猛禽观察图鉴(台湾版)》
(文:刘慧莉,校对:“坐看云起”)
原文链接: http://www.nu.ngo.cn/xxtd/7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