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277|回复: 1

[约伴出行] 5月1日同登榕城最高峰——鼓山绝顶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8 09: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20005614 于 2013-4-27 10:11 编辑

  五一假日何处去?绝顶峰上风光好!本人将与多位省内登山界泰斗及众网友于5月1日同登榕城最高峰——鼓山绝顶峰,将福州、闽侯、长乐、连江四地江山尽收眼中!机会难得!有意同行者请加群号96402264,在群空间论坛中跟帖报名!


  转载: 绝顶峰又名屴崱峰、大顶峰,据《福州市地名志》海拔919米,为鼓山最高峰。峰顶状若覆釜,常年多为岚气笼罩。福州有“鼓山戴帽,三日泥道”的民谚,就是讲峰若云雾密布,则日内将下雨。绝顶峰的人文起始,据南宋《淳熙三山志》记载:”先是榛莽,不通人迹,宋咸平中,丁谓与诸公始披刈而登”。
  绝顶峰是福州主城区唯一的一个可以远眺到大海的地方,晴日立于峰巅,东望大海,一碧万顷,五虎、川石等闽江口诸岛挺立于烟波之间。黎明登峰观日出,更是一大奇景。在绝顶峰之颠俯瞰福州大地,《鼓山志》如此描述:“南望双江如带环绕, 隔江诸山如象奔虎踞; 西望郡城若图书远近, 村落若聚米若布棋; 北望万山争奇竟峭, 若拥而立其后;东望大海一气茫然, 螺髺数点隐见烟波中。”林谨夫的《登大顶峰》言:“备得仙家万丈梯,嵯峨绝顶等闲跻;东临大海三山小,北望中原五岳低”形容其高峻; 少年林则徐爬上鼓山绝顶峰后发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 历代官员和文人的不少诗赋提及,绝顶峰之名因之而来。据博友“止于至善”采至国家测绘局的数据,绝顶峰准确海拔应是870.3米.本人登上峰顶,所携带的手机GPS导航显示为929米,当然误差比较大。绝顶峰峰上曾还有望州亭、天风海涛亭和海天一览亭等景观,但均已废。
  绝顶峰的石刻是鼓山摩崖石刻的组成部分, 峰上有宋元明清民国不同年代石刻多处,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 题于北宋熙宁四年(1072年)竦绅烈三人的“鼓山铭”、南宋淳熙丁未(1187年)理学大师朱熹的“天风海涛”、绍定五年(1232年)福建安抚司干办徐鹿卿的“请雨记”、明朝福州太守汪文盛的“青天白日”、镇守福建太监陈道的“成化游记”、明湖广提学副使江以达的“大顶峰”诗;清朝福州郡守李拔的“欲从末由”、福州郡守徐元的“鼓顶”、清代诗人兼盐商魏杰的“无与山齐”、清朝船政大臣沈葆桢的“乐善不倦”、民国海军陆战队第二独立旅旅长林寿国的“作平等观”等。请参见隶属博文《鼓山绝顶峰石刻的详细内容》: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37f5d0101asb7.html
  鼓山绝顶峰也曾是福州古代官员祈雨的地方,“大旱祷雨官常请水于此”。《鼓山志》收录了宋徐鹿卿的《请雨记》,宋真德秀《祷雨疏》和清喀尔吉喜《遣官祷雨疏》等文赋。绝顶峰的壮美风景留下了历代官员和文人墨客的众多诗赋, 元帖木儿的《登屴崱峰》:“绝顶一声长啸罢,海天空阔万山低”,形象地描述了雄踞傲视福州大地的绝顶峰气势。 明嘉靖福州才子林世壁游福州鼓山五律诗中的联句:“眼中沧海小;衣上白云多”,生动地描写了游人在白云飘绕、风涛不止的绝顶峰山顶,“东望大海,五虎雄峙;南俯闽江,渔帆点点;西眺榕城,如绘似画;北看群山,翠峰如浮”情景的绝妙的写照。请参见隶属博文《鼓山绝顶峰诗赋欣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37f5d0101aznm.html
  在鼓山绝顶峰的东侧, 是发源于鼓岭全长12.5公里的磨溪,乃福州晋安区与马尾区的分界线。隔着磨溪峡谷,并立的一座山叫做刚仑山,又叫金鸡翼峰,海拔777米。博友林世保形容刚仑山是鼓山的娇小的妻子,刚仑山秀丽挺拔,山身微微靠鼓山一侧倾斜,象美丽的妻子想用头靠一靠丈夫宽厚的肩膀,但两峰之间被一条磨溪无情地隔开,两山只好对视相望。
  有人说,“不到鼓山,不算到福州,不看鼓山摩崖石刻,白来到鼓山”。博友囊邮斋认为要加上一句:“不到绝顶峰,不算到鼓山”! 清乾隆进士、福州名人孟超然在《遍照禅师年谱序》中曾说: “鼓山为吾乡最胜,而屴崱之峰、天风海涛之概为乡土最胜。”博友林世保说,小时候常常听老人讲,福州人死后都要到阎王爷那儿报到,阎王爷升堂,敲响惊叹木,问道:“你是哪里人?”“福州人。”“绝顶峰有没有去过?”“没有。”阎王爷大怒:“小的们,把这个骗子打入十八层地狱!”“福州人怎么福州的最高峰没去过?那么好的风景没看,分明是骗子!”
  目前上绝顶峰已知的有三条线路:一是从鼓宦公路上山;需要从涌泉寺步行两三小时,在去白云洞的分岔口附近,一段几百米的军用盘山路到达。另两条是驴友“爬”出来的,二是从涌泉寺后山经普雨法师墓旁上山.三是从般若庵后山沿龙脊道上山.但这两条许多地方根本就不成路,十分难行,普通人可能无法上去.
  由于路径崎岖,攀登屴崱峰一向比较困难,清朝潘耒“游鼓山记”叙述从白云洞凤池方向过来的攀登: ”峻绝无路,披荆棘行三四里,乃至其巅”.但古人一般如何登顶?察看前人游记,基本上都是“由小顶而登大顶”。元末吴海”游鼓山记”描述: “经寺右,行蔬畦间,度松林二三百步,入丛篁中,出篁竹微蹊,二里许,登小顶峰,峰直寺后,由小顶而上,又里许至大顶。”
  从《鼓山艺文志》中收录的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何敏先的“八游鼓山印象记”也较详细提到“攀登屴崱峰”的过程:“循寺后曲折向北行,约数百武,有池围以石,山岩诸水汇于此,盖即寺之蓄水池. 过此,行约五里,至白云小顶峰,有石如鼓,径二丈,据云:鼓山即因此得名.再行约里许,地有窦泉涌出,称神泉,大旱祷雨辄降,而<请雨记>与<鼓山铭>则刻岩上。旁有忘归石,缒猫石,更上,石愈峭峻,约二里,至屴崱峰。”
  可以看出,是有一条古道。可<请雨记>与<鼓山铭>明明镌刻在屴崱峰顶,怎么在其山腰还有两方<请雨记>与<鼓山铭>?是不是何敏先的游记错误?但从乾隆《鼓山志》的记载,<请雨记>是用篆书镌刻在屴崱峰的盘石上,而峰顶的<请雨记>奇怪的是隶书。乾隆《鼓山志》记载的<鼓山铭>是陈烈所写,石刻落款是“熙宁四年丁竦沈绅陈烈同游”,而屴崱峰顶的<鼓山铭> 刻石下款却署为“大顶峰沈公仪铭”。<鼓山铭>又称<望州亭鼓山铭>,据王应山《闽都记》记载:“望州亭,在鼓山屴崱峰。刻<鼓山铭>于峰头之盘石,而亭其上,今废。”显然它认为在山顶。而乾隆《鼓山志》“卷三.古迹”记载:“望州亭在半山,宋时建,今废。”难道还有另两方的 <请雨记>与<鼓山铭>石刻?
  从博友林世保的绝顶峰游记,似乎还有一条通往涌泉寺后山的路,不过他所言不详.可以判断,他所说的,应该就是这条古道.本人现在走的,就是沿着这条古道上去,求解当年<鼓山铭>和<请雨记>的迷团,寻找在福州人的记忆中迷失了半个多世纪的鼓山绝顶峰! 
  具体行程介绍如下:
  从下院勇敢者之路上山,在大约1800级台阶处,拐上十八景停车场和鼓山盘山公路,行走约几百米,进入鼓山梅里景区入口处,目前该景区还在开发,没收钱,可以免费绕进鼓山石碑林和涌泉寺。梅里的梅花含苞待放,在随后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里的数百棵梅花将陆续绽放。走过梅里,沿着长长的绿铁栏杆木梯,从后路进入鼓山石碑林和涌泉寺。在涌泉寺主殿门口,从其主殿左侧,拐进一条小路,从这里开始绝顶峰古道的上山之路。
  还没走几百米,这条古道就被部队驻地的围墙给挡断了,被围在里头的路大约有百米左右,必须从旁边绕过去。虽然这段绕路树丛不密,没有什么荆棘和危险。为了安全起见,如果没有GPS导航措施,空间方向感不强的人,本人建议网友不要象我这样一人单独行动。绕过部队驻地,找到上方的古道,这条古道就会载着你轻松地爬上白云峰,一直通到绝顶峰。
  古道是由小顶白云峰而上大顶绝顶峰,以白云峰顶为界,整条古道分为白云峰段和绝顶峰段,白云峰段古道路况较差,路两边只有鼓山那种普通的松树和杂树。而绝顶峰段路况很好,两边基本都是茂盛的竹林,两侧纤竹青翠,微风拂过沙沙细语,一直陪伴着古栈道通向顶峰,可以看出,当年的福州人攀登绝顶峰是一件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事。
  古道的终点应该是峰顶石刻处的那段石阶,现却在接近峰顶前的一段路被新修的水泥道给切断了。爬上水泥路继续往峰顶走,一直爬到峰顶石刻处。跟去年博友拍摄的石刻相比,显然已被鼓山风景管理部门进行了描红处理,原来模糊不堪的<请雨记>现在看起来多少有点模样。
  在绝顶峰上面近距离观看那几颗铁球,还是蛮壮观的。当年国共的冷战对峙,也是鼓山绝顶峰人文历史无法分割的组成部分,多年后,当人们再次登临这一福州的最高处,这些可能也都将成为宝贵的历史文物。
  站在鼓山绝顶峰之颠,俯瞰福州大地,思绪万千。斗换星移,时空更变,暗淡了当年国共冷战的刀光剑影,相信这条湮没了半个多世纪的鼓山黄尘古道一定会重新回到福州人休闲的步履之下。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09: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行还有机会免票游涌泉寺、十八景等景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