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直对六渡的洞穴充满期待。多次失败经历后,在5.11日再次踏上寻找的旅程,希望如愿……! 早上9点,准时出发,因未来和部分队员未能准时到达,只好安排他带领后队追赶我们。青山如障,绿水潺潺,
顺六渡北港沟北上行,1个小时的行程,到达水泥路的尽头——第一休息地点。短暂的休息后,开始进右边的山谷“洞穴沟”。沟内小路上的桃花与杏花早已被嫩叶取代,但景致却并不逊色于山花灿烂的时节。
经过数个弯道,沿沟底上行,就看到几块巨大却又别致的石头矗立在山坡上。再往前约半小时,就到达我们前几次找洞的营地了,这也是第二休息地点(因为我认为在大的上升前必须休息所以会选择多个休息地点)。
休息后,从左边山谷开始上山。这是一个长距离的上升,走起来比较累,为了鼓舞士气我通过小音箱的数字选择键选了些动感强劲的音乐,并把声音开到最大。先走过山谷阳面的道路,一段后拐到山谷阴面,那有一段清爽的林荫小道。满眼绿色,音乐改成了我喜欢的《天空之城》,悠远、清净……。顺小道上升到山腰再看整个地穴沟,那是壮观的悬崖、峭壁,苍劲的绿树、松柏,峭壁与松柏构成了一副副美丽的画卷。
继续上行约10米,开始沿山脊行走。山脊上有一块块石片,石片上有钻石一样的、闪闪发光的物质,顺手捡了几片给我宝贝闺女,很精细的宝贝哦!沿山脊走到尽头,往上看是光滑的峭壁,向右一条不十分明显的小路,走一段就看到光光的峭壁向下延伸了30米,那是常年雨水冲刷形成的。沿左侧上行到达清凉谷。啊……终于到达第三休息地点了!赶快各自找自己合适安全的位置休息,顺便等待后面的队员。来一段佛曲,应和着凉意袭人,清爽万分的清凉谷!真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啊。
休息过后,从左边顺清凉谷上行。这一段儿并没有路,就是常年雨水冲刷的水道,时而陡峭、时而光滑,虽说有些难走,却好在有树木可以拉拽,轻松了许多。上行二十多分钟来到了真正的清凉谷(晕,这才是清凉谷啊!)。其实真正的清凉谷30多米,三面环山,太阳很难照摄进来,所以够清凉。因为山谷较窄,山风阵阵又在盛夏时节足够凉爽,所以被我队大仙“神行”命名为清凉谷。过清凉谷是一片坡面的开阔地,同样三面环山,我们向右环山而行。在一处相对平整安全地方修整下,半小时后,终于等来了后队一行五人的到来。
由于探路活动没有腐败,草草的解决了午餐,开始往我们的目的地(根据老乡描述,地穴的所在地)前进!后面的路因长年没有人走很难辩认,不得不直接在近百米的断崖上前进。断崖最窄的路也就30公分的样子,还是45度的坡面。那时候我考虑到大家的安全问题,还真是紧张万分啊!就在大队都进入断崖的时候,刮起了一阵阵大风,就觉得身体和腿都随着风抖了下。整条近百米深的断崖走的我心惊肉跳的,每次大风刮来,我都赶紧提醒全队“蹲下降低重心、抓牢灌木、踩稳、等风过后再走”,仿佛过了几个世纪那么久,终于在越过一条宽50多米的流水道后到达安全地带。天啊,幸好队员都没事……!(其实,路的上方有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上次和神行走过一次,这次不知怎得鬼使神差的走了下面这条危险的道路,下次一定得注意了!) 图片 安全后,选了处平坦地带,让女队员和部分男队员留守营地,安排有经验的老队员开始寻找那久违的地穴。我们分组地毯式搜索,尽量不留下任何死角。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个小时后大家一一归来,尽管努力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时间关系,我决定放弃本次寻找地穴,带大家前往另一面山找地陷。地陷形状像一个天坑,可能是常年的雨水冲击形成了一个坡面。他就在我们休息营地右边的30米处的断裂带上,成坡面向下。地陷右边是陡峭斜坡,似乎能下到崖底(因时间关系就没有往下走);左边上升10米到垭口。直接进入地陷,感觉突然就冷了下来,而且越往下越冷,到距离底部洞口30米左右的地方停住了。当时感觉阴冷阴冷的,汗毛也都有些不对劲,但是我知道还能往下走,因为之前神行咄咄梭梭的下去了!这次是计划让队员一个个下,但到最后没能成功,只下去几个有经验的队员。(后来觉得来这个地方要不单独下还真体会不到这个地陷的魅力所在——吓人)。
进入底部洞穴,徒手下行到达洞穴底部。底部约有30平米的平整地面,倒也干燥,只是土壤和外面坡面有些不同。在洞底往前看,右手边有个3平米左右的下陷(经验判断下面还有空间,可惜已经淤积堵塞了,希望哪一天可以被雨水冲开吧!)。向上看,估计有15米高。在洞顶左边好像是有空间,可惜无法上去,我猜在山顶的某个地方还有洞口存在吧。再往两边看,洞壁走向并非笔直,而是向洞穴底部塌陷位置略有倾斜,说明了洞的走向,这恰恰也是洞底淤积的一个成因。
最后时间和安全考虑,没有过多的在地陷停留,也没有选择我们之前已经探明的路线下山,只选择从垭口直接下山谷去六渡一站。下撤时我和潜艇(队员)还一直担心会有断崖,因为这个山谷没有人走过的痕迹,荆棘密布,相当难走。还好,幸运再次眷顾了我们,在后半程找到山道,顺利下山。
为了赶上了房16路末班车,大家忍耐着干渴、劳累、炎热赶路!其实很感谢房16路司机师傅的,有了他的等待才让我们后面的队员都上了车,让我们没有打破“不放弃每一名队员”的这一承诺!
活动圆满结束,却也有遗憾,也有欣喜。遗憾于我们的地穴,很想在大山中高喊“你在哪里,我们何时才能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