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小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2011年川藏线上的美好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7-13 18:52:39 | 只看该作者
小内 发表于 2013-7-13 18:14
谢谢~

坐等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6:18:46 | 只看该作者
山在召唤 发表于 2013-7-2 16:32
完了?

晚上更新= =我给忘了。。多谢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23:04:03 | 只看该作者

川藏行 芒康-邦达
D3 2011.8.14
   芒康
无搭车 休息一天

  芒康是进入西藏的第一个县城,海拔3875米,是川藏线与滇藏线的汇合之处。
  早上睁眼时天刚刚亮,头依旧很痛,浑身无力。床单湿了一大片,看着枕边放倒了的水壶,我慢慢回想起昨晚下车之后的事。
  黄师傅开车把我们送到芒康的一个宾馆,下车后,峰兄去前台办入住手续。他看起来似乎感觉好一点,不知道是不是歌唱爽了的原因,而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几乎是挪到了房间。
  我们住的是个标间,100元/晚,这是整个川藏线上住的最腐败的一次。但劳累了一天,也再无力气计较这些,更别说在夜里两点多拖着烂泥一样的身体找旅舍。
  进房间我几乎是倒头就睡,只脱了鞋连最外面的风衣都没脱。其实并不是因为困,而是高反太严重,整个人昏昏沉沉毫无力气。
  就在我快睡着时,隐隐约约地飘来一股热气,峰兄叫醒了我:
  "喝点热水吧。"
  "恩。"
  我只记得自己喝了两口热水,然后就没有意识了,醒来已是天亮时分。冰冷潮湿的床单,还剩下一点水的水壶,还有一个愣在那里浑身发抖的我。
  再一次醒来已快到中午12点,我和峰兄收拾好东西背着包,出了宾馆就先找吃的,我实在太饿了。在一家很普通的饭馆,我们要了肉丝面和番茄炒蛋。峰兄说番茄可是抗高反的好东西,据说有个进藏的哥们儿一路但凡能吃菜,就只点番茄炒蛋。不过在这种地方,吃饭还是很贵的,一盘番茄炒蛋要12块。肉丝面早上8块中午变10块,还好峰兄起得早来吃过一次。还有几个要往德钦走的老外,菜也不是很多,居然要130块!为啥我这么清楚?我给翻译的啊,咱英语不是白学的。
  我们另换的住处叫云南丽江旅馆,老板是丽江人,25元/人,我们住二人间。躺了一下午,出去买水果。峰兄还要吃点东西,但我有水果就足够了。我们去农贸市场逛了逛,买了几个苹果和番茄,并顺便参观了下当地的学校。
  回来的时候陪峰兄去吃饭,遇到一队广东的骑行者。闲聊几句,发现他们都跟我差不多大,也都是大学生,其中还有个女孩子。我一直很佩服骑行的人,想想自己走过来的路,他们吃得苦、受的罪应该更多吧。所以回到旅馆,我在墙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搭车川藏行途径芒康!路上的朋友们,一起为实现梦想努力吧!一路平安!8.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23:13:01 | 只看该作者
D4 2011.8.15
  芒康--邦达
  全程265km
搭车情况:13、丰田3400,江永师傅,搭到邦达。
  在芒康休息了一整天,我们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再没半点体力活动,总算是恢复了一些。
  早上照例五点半起床,六点多就已经站在县城出口的加油站准备搭车了。骑行的家伙们起的也够早,我们才出来不久,他们就出发了。今天顺利的话,我们可以搭车到邦达,但这些家伙就只能骑到左贡,意味着后面的路我们再无交集,也许只有到拉萨才能再见了。
  举着"左贡"的路牌我们在加油站冻了一个半小时才搭到车:一辆去邦达的丰田车。司机师傅叫江永,是个非常好的人。一路上不仅停车让我们拍照,还请我们吃水果和风干的牦牛肉。半年前在拉萨时尝过这风干的牦牛肉,实在吃不了,有很大的膻味,毕竟是生的嘛。但峰兄似乎很喜欢。
  芒康到左贡这段路路况非常差,不过风景超一流。路上还遇到了早我们出发的骑行者,我们兴奋地给他们加油,峰兄说以后有机会也要来骑行川藏。
  到达如美镇时,海拔降到2630米。我们在如美下车拍照,合影留念,背景就是壮阔的澜沧江。过了澜沧江大桥,海拔一路上升。澜沧江大峡谷是我眼中的川藏线第二大美景,盘旋的山路,砖红色的澜沧江,实在太美了!


过了登巴,路越来越烂,我们又一次遇到限行。一个小时后,继续赶路。接下来要翻的是川藏线上海拔第二高的山峰——5008米的东达山。路况依旧很不好,但我似乎已经适应了高反,竟然连耳鸣都没出现。在东达山顶,几个骑行者坐在那里休息,向他们招手示意后我想:也许有一天,我真的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路上。
下山依旧是颠簸的盘山路,一直快到左贡,路况才变好。我们在左贡停留半小时吃饭,本来江永大哥还要我们和他一起吃,但我俩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就随便找了个地方自己解决了。
左贡到邦达是很好的柏油路,地势平坦开阔,起伏较小。我的状况比之前好很多,似乎已经恢复了。但峰兄还是会有些高反症状,比如流鼻血。


  江永大哥把我们送到邦达镇,就继续往昌都方向走了。邦达镇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海拔4120米,整体呈三角形的小镇有三个出口,分别通向昌都、八宿和左贡。其中通向昌都方向的G214国道接连着川藏北线的G317,所以说,邦达也是川藏南线与北线的交汇处。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骑行的人在了,基本都是刚从左贡过来。我们一直在讨论要不要继续搭车,因为时间还不晚,到八宿也就只有九十多公里。但在芒康时候我们就觉得不能再这么快下去了,一天五百多公里,照这速度五天内就能到拉萨,图什么啊。所以后面的路尽量慢下来吧,好好欣赏欣赏风景。至于怎么慢下来,商量一番决定,那就徒步吧。
  在做这个决定前,我们在青年旅馆门前遇到了两个骑行的人。简单地打了个招呼,说了几句话,就去路口准备搭车走了。但很快我就开始后悔:是不是太赶了?在路边徘徊好久,还差点就搭了车的我们权衡一番,最后决定在邦达休息一晚,明天徒步加搭车。
  来到刚刚路过的青旅,25元/人的普通床位只剩下两个,大概再晚一点就被人抢走了。和两个反走川藏的女孩儿同住四人间,我借机调侃峰兄:艳福不浅啊。不过这两个人却没给我留下啥好印象,尤其是那个年长一点的人,还跟我一样都是北京人,却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说什么都爱答不理。
放好背包,我们决定去附近的草原散散步,再买点水果。离开之前,发现那两个在门口遇到的骑行者就住在隔壁。过去聊天才知道,他们有一个车队,两人提前搭车过来在这里等队友,也是明天出发。后来的日子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天真的走了,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故事发生了,这个在旅馆门前遇到的叫无极的男人,是不是也不会与我有任何交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7-8 14:55:12 | 只看该作者
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7-10 12:2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3:1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内 于 2013-7-12 13:23 编辑

D5 2011.8.16
  邦达--八宿
  全程94km
  搭车情况:14、摩托车,藏族小伙儿,冒雨搭到业拉山顶。
       15、无牌照的私家车,波密的师傅,搭到快到八宿的寺庙。
       16、面包车,当地人,搭到青年旅馆之家。




    从邦达到八宿这一天的经历算是我整个旅途中的一个创举,而这一天所看到的风景也在我眼中的"川藏线最美风景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和怒江72拐。也许之前有过更美的风景,但只有漫步其中、细细欣赏,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吧。
  早上依旧五点半起床,可惜附近的早点摊都没有开门,我们只好在大厅等待。峰兄趴在桌子上补觉,我则异常兴奋的活蹦乱跳。那个昨天在门口遇到的人也来了大厅,和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你怎么起这么早啊?"很难看到还有比我们起得早的。

  "我每天都起这么早,然后等他们起床。"
  半小时后,天已蒙蒙亮,我和峰兄也该去吃点东西准备出发了。
  "留个电话吧,没准儿还能遇到。怎么称呼?"
  "叫我无极。"交换过电话他径自上了楼。
  峰兄一脸疲惫相的醒来,第一句话竟然是:
  "我不太舒服,头很疼,可能没法徒步了,我想搭车。"
  "啊!这……你没事吧?"不知道是不是邦达四千多的海拔让峰兄又高反了。确实,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住一宿多少会有些不适应吧。但我似乎是过于兴奋,竟一点都不难受。所以我说:
  "那这样吧,我徒步你搭车,前面会合。"
  "也好。那你注意安全,我帮你带点行李过去。"
  商量好以后我和峰兄去隔壁的早点摊吃了点东西。这边的物价和芒康差不多,一顿早点的话,每人大概五元左右。
  回来的时候,看见一些骑车的人正在收拾东西。这些人里我最佩服的莫过于那老年团,几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和一个年轻点的大哥组成了这么一只团队。他们都已是退休的人,却还有这样一份热情,能够做这么热血的事,而我这么年轻吃一点苦又算什么呢。
  带着峰兄的嘱咐我终于上路了。一开始走得很慢,毕竟起点就是海拔四千多,在高原走路相当于平地慢跑。道路是很好的柏油路,只是一直是上坡。周围都是山,云里雾里的。天时而会变阴,有种要下雨的感觉。
  偶尔可以看到一些田鼠钻出洞口,可来不及拿出相机它们就躲回去了。也可以看到一些放养的牦牛,害怕它们会不会突然冲过来。还有些藏式房屋,为了徒步轻松点,我还从那里顺走了一根木棍作为拐,这根当做登山杖的拐在后面的路上可帮了我不少忙。
  慢慢的速度开始加快,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后面终于有了骑行者的身影,让这一路开始不孤单。虽然彼此都不认识,但每个经过我的人都会给我加油,而我也会给予他们同样的鼓励。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骑行的人看到我后兴奋大叫:"嗨美女!你要不要搭我车啊!"也有的人会放慢速度和我聊天,或者干脆陪我走一段,比如老年团里那个年轻点的大哥。
  给我加油的不仅是骑行的人,路过的私家车也会减速,然后从车窗里伸出他们的大拇指。这一幕我再熟悉不过了,和峰兄搭车的时候,每次不管遇到骑车的还是徒步的,我们都会这样做,而且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仿佛一看到他们,热情就被重新点燃,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现在我也被这样对待,这种角色转换让我除了兴奋、激动,更多的还有感动。被自己感动,被所有在路上的人感动。








    徒步了大约两个半小时,从我身边经过的骑行者已有二三十人。这时开始下起雨来,山上的气温降到了7℃。单衣单裤的我越来越冷,只好加快速度以维持热量。但雨越下越大,走快了又有点喘,于是想到了搭车。虽然之前有开着摩托的藏族小伙儿要搭我,但因贪恋路上美景,沉浸在享受的世界中,我便拒绝了。可这下看来不得不搭车了。
  正琢磨着呢,后面来了辆摩托车,我伸手一拦马上就后悔了:我这是干嘛呢,既然下雨了为什么不搭私家车要搭摩托车呢?但手已经伸出去了,骑着摩托车的藏族小伙儿也停下来问我:
  "怎么了?"
  "额,那个……下雨了,能搭段车么?"我只能这样说,总不能说"啊,没事啊,打个招呼"吧。不过心里也在盼着他快点拒绝我。可藏族小伙儿很痛快的答应了,这让我无计可施。
  于是乎,我笨重地上了摩托车。在一阵阵掠过耳边的寒风中,迎着砸在身上的冰冷雨点,我们一路狂冲。沿路还不忘跟正在忙着穿雨衣的骑行者们打招呼。
  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还没到山顶就停了。于是果断在快到山顶的时候下了车,谢过藏族小伙儿后继续徒步。然后看到前面有个推着车走的骑行者。
  走过去一聊才知道,这也是个大爷级的人物。让我大为惊讶的是,正说着话呢,他从驮包里拿出了一只狗!是的我没看错,是一只狗!像是被闷了很久,这只小狗马上活泼起来,跟着大爷的车一步不离。后来听其他人讲,这大爷算是川藏线上的一个传奇人物,驮包最多还带只狗,据说是半路捡的,起名叫拉萨。
  到山顶时是上午十点,已经有一大批骑行的人到了。那个搭我上来的藏族小伙儿也在,原来他是上来卖牦牛骨之类的纪念品的。简单交谈后,找人帮我照了相,我便先他们一步往山下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3:26:26 | 只看该作者
  刚下山的时候,人还比较多,骑车的开车的,很是热闹。有很多人会停下来问我些诸如"一个人?徒步的?今晚到哪儿?"之类的问题,也有人会主动留下电话,甚至有人要求一起合影,实在是受宠若惊。
    下山的路风景奇好,云雾缭绕,真的有种漫步云端的感觉。而当我看到怒江72拐时,才知道原来有一种美可以用震撼来形容。那是只有亲眼所见才会有的一种摄人心魄的触动,而我只有半年前面对羊卓雍错时才有过这样的感觉。

  越往山下走人越少,骑车的都已经赶到前面去了,留下那句加油让人倍感亲切。不过我一直奇怪的是,那个起得那么早的无极怎么还没有出现。
  在我下山走了快要一个小时后,无极终于从我身边经过。只是他在路右边,我在左边。
  "嗨,老远就看见你跟个老头一样,还杵着根破木棍。"
  "……那叫拐。"
  "走得挺快啊。"
  "刚才下雨搭了段车到山顶,你们好慢啊。"
  "出发晚了啊。"
  简单说了几句,便各自赶路了。原本以为他们应该是最后了,却没想到没过多久又有两个人从我身边冲过去。那两个男生很有特点,一胖一瘦,却都留着长头发,在众多穿着打扮差不多的骑行者里算是比较容易记住的。
  那两人过去后,空荡荡的下山路就剩下我自己了。偶尔也会有些私家车从身边或者对面开过,他们大多会减慢速度向我招手示意,也有拍照或者摄像的,也有问搭不搭车的。还有送水的,不过我没收,因为不想再加重背包。








  走到中午一点,手机终于没电了,意味着后面的风景我就只能记在脑子里,这也是我川藏行中最大的遗憾之一。

  随便找了个地方休息吃东西,什么牛肉干、巧克力、压缩饼干和红牛,能补充能量的我都吃了。一方面减轻背包重量,另一方面也要让自己有继续徒步的体力。

  在休息时,我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搭我们到邦达的江永大哥!我真的很激动,觉得好巧,居然在这里又一次碰到!要知道,走这条线,一旦分别就很难再遇到,更何况我们根本不同路。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总是觉得和无极之间有着某种命运的羁绊,不然只要出半点差错,我们就会错过,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故事发生了。

  曲折的公路总是不能尽在眼下。俯瞰下山的路,明明都离自己很近,但却不知道前面到底要走多远才能拐过弯道。所以为了少走点路,我决定抄近道,从山坡穿过去。

  现在想想当时还真是冒险,坡度很陡,我穿的是板鞋,杵的是木棍,一旦崴到脚或者摔下去,估计也没个人会发现吧。在穿一条很长很陡的坡道时,我的这根拐起了不少作用,没有它我大概要滚着下坡了。当我踉踉跄跄的从山坡上冲到路边时,发现路旁的修路工人正齐刷刷的看着我。二十几个老爷们儿盯着你看那是什么感觉啊,我不禁背后一凉,只得冲他们微笑、点头、再微笑。随后加快了步伐,然而却听到后面的"加油"声传来,我顿时觉得很感动,转过身来向他们挥手道别。

  再次走近道时,一个好心的当地大叔站在房顶上为我指明方向。我就顺着他的手左拐右拐,跨过一条公路继续左拐右拐,直到看不见他的人影,也同时连路的影子都看不到了。好在路都是被人走过的,应该不会丢。只是太陡太滑了,几次险些滑倒,还好有我的拐支撑。等走到下一条公路上时,感觉时间已经过了很久,我也出了一身汗。那个时候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带这根拐到拉萨,一定要带它回家。

  接下来的路就没有再抄近道,宁可多走点路受点罪,也不想玩那么冒险的了,我毕竟一个人啊。走到下面的村子时,一辆私家车经过我停在了前面,车上下来一个人。

  "搭车走吧。"

  "啊!不用啦,我徒步的,谢谢啊。"

  "走吧,还远着呢,你这哪走的到啊。"

  "啊……那好吧。"其实我也没想走到,只想走累了再搭,所以路上有很多主动要我搭车的人我都拒绝了。可这大哥也太热情了,那就走吧。

  上车一问时间才知道,我下山走了四个多小时。 司机师傅说,这一带没修路的时候还会有打劫的,问我一个女孩子自己走怎么都不知道害怕。我当然怕啊,但我以为只有路险,所以就自己走不搭车,没想到还有打劫的。

  怒江72拐在2010年铺成了柏油路,之前都是烂到不行的砂石路,出事故的特别多,因而有了"死亡之路"等称号。虽然现在的怒江72拐安全系数提高了不少,但它依然是川藏线著名的险路。走最险的路,看最美的风景,才是最大的享受吧。

  下山后有一段路很烂,也碰到了几个正在挣扎的骑行者,还有一群在路边休息的。司机师傅帮我停车,我下车跟他们打了招呼,就继续赶路了。

  后面的路都是很好的柏油路,司机师傅给我带到距离八宿还有6、7公里的一个寺庙。下车后他指着山上的一个小栅栏对我说:

  "你过那个门以后顺着路一直走,翻过这个山就可以到国道上,比你走国道近很多。"

  又有近道可以走啊,我谢过师傅朝山上走去。

  山上除了刚刚的寺庙外,可以说荒无人烟,画着奇奇怪怪图形的石头随处可见。走到最高处,可以看到山脚的村庄,还有村庄外的国道,离得不是很远。但下山就比较可怕了,除了路和更高的山,什么都看不到,我越走越急,出了一身汗。正害怕着,从另一条路走出来三个男的,因为都是山路,我也不确定他们往哪个方向走。人一处在恐惧情绪里就爱往不好的方面想,我一边摸着裤兜里的水果刀,一边祈祷:不要过来啊!汗越来越多,感觉身上都要湿透了。那三个男人最终拐来拐去的不见了,我才慢慢平静下来,但走路的速度还是没变,心里也一直念叨:再也不要抄近道了!

  穿过下面的村子,我终于走到了国道上,这一路真是好漫长!继续往八宿徒步,找一个叫"青年旅馆之家"的地方,峰兄中午就发来短信说他在那里已订好床位。进了八宿我又搭了一辆车,因为实在很累,也不知道还有多远。没三分钟,我就到了。

  进大门的一刻,真是激动坏了,看见峰兄后我更是高喊着:"亲人啊!我终于到了!"

  休息了一会赶快洗澡、洗衣服、吃饭。渐渐地,骑行的人也都到了,整个大院很是热闹。傍晚在院子里聊天,我也渐渐认识了他们。那个兴奋地冲我大叫的是"鸡血哥",因为他从早到晚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那两个留下电话的是宋斌和徐魁,那个时候我一度分不清他们俩谁是谁。那个在快到八宿时超过我,却又郁闷竟然比我晚到的三多。那个辛苦挣扎在烂路上却很大声的喊"谢谢"的女孩,还有和坐在旁边的小轩一个队的,遇见好多次的美女。川藏线上骑车的女孩子少得可怜,所以对她们俩印象很深刻。无极又是到最后才出现,但也只是打个招呼说了几句话。

  后来的日子里,他们中的有些人就没再遇见过。但也有些人,延续到了故事的最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3:31:58 | 只看该作者

D6 2011.8.17
  八宿--然乌
  全程90km
  搭车情况:17、现代,两个主动搭我们的师傅,搭到下山途中,遇小虫时。





  如果说我在川藏线上还有什么"创举"的话,那一定要有从八宿到然乌这一天所经历的事。也许是冲动带来的幸运,在牛人辈出的川藏线上,我结识了小虫——一个纯徒步走川藏的超牛人,从而拥有了如此棒的经历。

  早晨出发时不到六点,骑行的人大多没起床。但有个姑娘,我印象深刻,走的比我们还早。据说这个女孩儿每天都是出发得最早,到得最晚,实在很佩服她能有这样的毅力。街上冷冷清清,有些凉,但空气很好。偶尔能看到在路边读书的小学生,我和峰兄都在感慨,这么小就如此努力用功,我们还真是惭愧呢。

  随着太阳升起,天愈发的透亮。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很是舒服,整个人都精神起来。路旁的藏式房屋很有特色,门窗往往都是精雕细琢,在阳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精致。骑行的人也多起来,三三两两地从身边而过,有些也会停下来说上几句再走,但总都是离不开相互鼓励、加油。

  两个半小时后,我们搭上一辆私家车。确切的说,是这辆车的车主主动搭我们的。刚开始车停下的时候我们拒绝了,因为我还想再走一段,一是确实还不累,二是我总想等所有骑行的人都从我身边经过,再搭车追他们。可这车开到前面又停下来,司机下车朝我们招手,峰兄的意思:走吧,这么热情。于是乎,我们跑了过去。

  那个时候才不到九点,就这样一路到然乌还真是有点平淡。骑行的人都没全部出发,至少无极他们还没从我身边经过。这么想着,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是个追求刺激的人,往往怎么折腾怎么来,时常把自己搞得很惨,却依然乐此不疲。所以当看到徒步着的小虫时,除了羡慕崇拜,脑子里还冒出一个"不如一起走啊"的想法。

  翻过安久拉山没多久,我们就遇到了小虫,当我把大拇指伸出车窗的时候就萌生了这个变态的想法,于是转而对峰兄说:

  “我想和他一起走,走不走?”

  “啊……”峰兄显然没反应过来。

  “跟他一起徒步吧,还这么早呢,走不走?不然我下车跟他走,你在前面等我?”我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堆,人一旦热血沸腾起来就真的停不下来了,我急迫地盯着峰兄,等他作出回应。

  “啊……那,好吧,我跟你走。”从他说话的样子,我想他大概真的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就被我拖下水了。

  “师傅,就在这里停下吧,我们跟刚才那个徒步的一起走。”我转向司机师傅。

  这么火速做决定,不知道峰兄受不受得了,不过既然已经下车,也没得反悔了。

  等了一会,刚刚那个徒步的人出现了。简单介绍后,得知他叫小虫,90年生人,今年大四。山东人,和峰兄还是老乡。这下开心了,一直觉得把峰兄一起拽下车很不厚道,明明可以很舒服地坐车到然乌,却被我中途拉下车一起徒步受罪。现在有个老乡作伴,对峰兄来讲算是个很好的补偿吧。

  小虫一路是纯徒步,坚决不搭车,遇到我们时已经走了一个多月,其中还和朝圣的人一起磕长头走了几天,这让我对他更加佩服了。而今天刚从安久拉山出发的小虫,要走到然乌去。既然目的地相同,小虫也不介意我们跟他一起走,于是三人并肩而行。



  临近中午,我们遇到几个朝圣的人。起初是看到两个人在磕长头前行,然后发现前方不远处停着辆小车,旁边的空地还有两个走动的身影。小虫比较有经验,也和朝圣的人接触过,于是带着我和峰兄走了过去。虽然之前我们也有看到过朝圣的人,但大多是在搭车的时候,现在有和他们接触的机会,我着实有些激动。能够这样手带护具、身挂布衣、灰尘覆面地磕长头走上几个月甚至一年到拉萨,这是怎样一种虔诚的心啊!   走进空地,坐在地上的人赶忙招呼我们,我们放下包,围着坐下。刚刚那两个磕长头的人也很快到了这里,卸下护具坐过来。本想着只是休息休息,聊聊天,但朝圣的人却邀我们一起吃午饭,他们此时正要生火做饭。推托很久,如果只是小虫一个人倒也还好,现在三个人,要吃掉很多的吧。但盛情难却,我们最终还是留下一起吃饭。小虫说,他们就是这样的,一路上接受别人的帮助,现在反过来帮助别人,你拒绝不了的。  一锅米饭,一锅土豆,饼干、香肠,甚至还有老干妈,一阵阵饭香味儿飘来,肚子咕咕直叫。年纪最大的老者给我和小虫分别盛了一大碗米饭,上面盖着满满的土豆,像小山一样,却不管我们如何说“可以了可以了”“够了够了少一点”。  “我们吃掉的是他们的晚饭。”小虫偷偷说。    “那怎么办?”我感觉脸上一热。  “没办法,他们晚上要吃糌粑了。”   峰兄最善良,听到这话连忙对马上要给他盛饭的老者说:  “给我弄块糌粑吧,我吃糌粑,不吃米饭了,还没有吃过糌粑呢。”  “对,弄糌粑吧,给他尝尝。”小虫一旁帮忙说。  于是,刚刚那个给我们拿饼干香肠的小兄弟去弄糌粑了,但那老者还是给峰兄盛了一大碗土豆,然后给我们每个人的水壶都倒上了酥油茶。这酥油茶是直接用开水冲的,比起上一次去拉萨时在茶馆里喝到的更原味,水壶底端还可以看到没有磨成粉的颗粒,很好喝。  “不用太多,一点就好。”峰兄对那小兄弟说。  我们也有幸见到了糌粑的制作过程:一碗青稞粉,加入酥油,倒上开水,然后像揉面一样把它揉成团,就可以吃了。小兄弟给峰兄揉了好大一团,我也尝了一块,没什么味道。  峰兄一边吃糌粑一边喝酥油茶,但还是觉得很干,看得出来他很是吃不惯。而我要把这一大碗米饭吃完也是个挑战。倒是小虫,战斗力很强,吃完了自己的米饭,还帮峰兄吃掉了剩下的糌粑。  把这满满一大碗饭干掉,我顿时觉得晚饭也可以省了。刚刚盛饭的老者向我示意要不要再来点,我连忙摆手:  “我吃饱了吃饱了!”这可是我这几天吃的最多的一顿。  吃过饭,我们并没急着走。交谈中得知,刚刚磕长头的这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师傅名叫多吉伍扎,伍扎师傅一家是从四川过来的藏族人,到此已经走了四个多月。在他们脸上我看不到疲惫、痛苦,也并无喜悦、忧愁,唯有平和。平和得就像西藏那湛蓝的天,一尘不染。和师傅们聊天,感觉自己的内心都逐渐归于平静。  聊到我们几个,小兄弟似乎对小虫的装备很感兴趣,于是小虫给我们一一展示。果然是专业徒步的,那些新鲜玩意儿还真都没见过。小兄弟好奇的摆弄着小虫的装备,又跑去背他的背包,一副万分吃力的表情,惹得我们大笑。  热闹了一番,伍扎师傅看看我手腕上的佛珠,问道:  “这个,戴了多久?”  “戴半年了,上次在拉萨买的。”随即摘下递给伍扎师傅。  伍扎师傅双手握住佛珠,不停揉搓,口中念念有词。  “这是在帮你祈福。”小虫说。  良久,双手接过佛珠。又一次戴上,感觉这串被伍扎师傅祈福过的佛珠不再是平凡的,而是能够带给我无限好运气的幸运之物。希望之后的路可以很顺利,也希望这串佛珠可以一直带着伍扎师傅的祝福陪在我身边。当然,相信好心的多吉伍扎师傅一家也一定可以顺利到达拉萨。  离开之前,我们和师傅们分别合影,并让小兄弟在每个人的本子上写下了他们的名字,虽然是看不懂的藏文,但也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作为回赠,我写下一张带有我们三个名字和祝福的明信片留给伍扎师傅。扎西德勒!  告别了伍扎师傅一家,我们继续赶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3:33:44 | 只看该作者








  三个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怎么觉得累。小虫每天大概会走30-40公里,最多时候走了50公里。而今天从我们遇到小虫的地方到然乌,大概有二十几公里,再加上早上徒步的两个多小时,我和峰兄今天的徒步量也得有三十公里了。

  话说小虫这个强人,在翻业拉山时,居然是直接从山顶抄小路到山下!比起他,我那小路抄的简直弱爆了!更何况他还背着个五十多斤的大包。背起他那背包感受了下,如果让我背这重物徒步一天,脚不磨烂才怪呢。这样看来,我那二十多斤的包实在太小意思了。峰兄就轻松多了,40L的背包,东西很少,让我羡慕不已。

  开始我还处于兴奋状态,毕竟这样的经历,不是谁都能有。但几个小时后,我便近乎崩溃。且不说装备不足,只有根木棍充当登山杖,就脚下这双板鞋,让我实在吃尽了苦头。在成都逛户外店时,本有机会可以买到超便宜的徒步鞋,但那时我只计划搭车,犹豫很久还是决定算了,估计也用不上。结果现在追悔莫及,怎么说鞋好一点,脚也不会太受罪。可现在的脚,不管用哪个点支撑身体,都疼的咬牙。更要命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包太重,膝盖骨也走的生疼。对于我这个没经验、没装备、没体力的小莱鸟,简直就是活受罪!

  虽然心里一直在暗骂:他妈的好疼啊!但表面上也不能显出柔弱,谁叫是我哭着喊着要徒步的。尽管嘴上说着“没事儿,能走”,但小虫也肯定看出来我体力不支了。所以最后那两公里,我们走的很慢,也因此觉得特别漫长,怎么走都走不完。我满脑子就一句话:绝对不止两公里!

  直到走上然乌桥,看到不远处的标志,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惨叫一声:“啊……终于到了!”算算时间,我们徒步了将近六个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