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69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返切尔诺贝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23 13: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alt=这是2006年4月3日,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罹难的儿童的照片悬挂在乌克兰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内。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420403191608015149929.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重返切尔诺贝利,找寻历史遗痕。直面大悲剧之后的荒凉和痛楚,不是为了悲伤,而是为了在理性的反省中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这是2006年4月3日,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罹难的儿童的照片悬挂在乌克兰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内。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310px; HEIGHT: 500px" alt=这是2006年3月30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6岁的小女孩玛丽亚从家中朝窗外挥手。玛丽亚是生活在30公里隔离区内的唯一一名儿童。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420403191608390586230.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这是2006年3月30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6岁的小女孩玛丽亚从家中朝窗外挥手。玛丽亚是生活在30公里隔离区内的唯一一名儿童。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alt=这是2006年4月1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安德里·鲁琴科和奥莉加·格里戈罗夫纳在普里皮亚季河边洗衣服。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4204031916086713190231.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这是2006年4月1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安德里·鲁琴科和奥莉加·格里戈罗夫纳在普里皮亚季河边洗衣服。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alt=这是被污染的直升飞机和军车等装备闲置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的一个村子里(2006年3月30日拍摄)。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4204031916089681545432.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这是被污染的直升飞机和军车等装备闲置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的一个村子里(2006年3月30日拍摄)。 新华社发 </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333px; HEIGHT: 500px" alt=这是2006年3月28日,一名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工作的乌克兰人等待开饭。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5204031916082651435933.jpg" border=0></P>
<P align=left>这是2006年3月28日,一名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工作的乌克兰人等待开饭。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alt="这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废弃的游乐园(2006年3月31日拍摄)。 "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5204031916085621099334.jpg" border=0></P>
<P align=left>这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废弃的游乐园(2006年3月31日拍摄)。 新华社发
</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alt=这是2006年4月1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附近的一个村庄,因核辐射影响而先天残疾的9岁小女孩阿尼亚在家中玩耍。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520403191608875704235.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这是2006年4月1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附近的一个村庄,因核辐射影响而先天残疾的9岁小女孩阿尼亚在家中玩耍。 新华社发 </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alt=在乌克兰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内悬挂着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奋勇扑灭大火的消防员的肖像(摄于2006年4月3日)。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6204031916082651558236.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在乌克兰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内悬挂着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奋勇扑灭大火的消防员的肖像(摄于2006年4月3日)。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347px; HEIGHT: 500px" alt=这是2006年4月6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一家医院,一名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受到核辐射侵害的乌克兰女子接受了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6204031916085932158737.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这是2006年4月6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一家医院,一名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受到核辐射侵害的乌克兰女子接受了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9px" alt=这是2006年4月5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一名乌克兰老人在聆听乌克兰政府部门组织的一场户外音乐会。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6204031916089062388338.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这是2006年4月5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一名乌克兰老人在聆听乌克兰政府部门组织的一场户外音乐会。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alt=这是2006年4月7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附近的佐林村,一名乌克兰小女孩在玩一个废弃的卡车轮胎。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7204031916082182010439.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这是2006年4月7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附近的佐林村,一名乌克兰小女孩在玩一个废弃的卡车轮胎。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alt="这是2006年4月7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附近的佐林村,一名乌克兰妇女在清洗鱼。这些鱼是她的儿子从被污染的河水中捕来的。 "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7204031916085311019240.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这是2006年4月7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附近的佐林村,一名乌克兰妇女在清洗鱼。这些鱼是她的儿子从被污染的河水中捕来的。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B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296px" alt=这是2006年4月6日,一名工作人员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测量核辐射强度。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7204031916088432474641.jpg" border=0></P>
<P align=left>这是2006年4月6日,一名工作人员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测量核辐射强度。
新华社发 </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42px" alt=这是2006年4月9日,一根电线杆倒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8204031916081561765342.jpg" border=0></P>
<P align=left>这是2006年4月9日,一根电线杆倒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42px" alt=这是2006年4月7日,一名乌克兰妇女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的一个村庄挤牛奶。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前,这个村庄大约生活着2000名村民,现在只留下了8个人仍然坚持居住在这里。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820403191608453530743.jpg" border=0></P>
<P align=left>
这是2006年4月7日,一名乌克兰妇女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的一个村庄挤牛奶。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前,这个村庄大约生活着2000名村民,现在只留下了8个人仍然坚持居住在这里。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352px; HEIGHT: 500px" alt=这是2006年4月13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一个洋娃娃和一个防毒面具遗留在一所荒废的幼儿园里。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8204031916087502967144.jpg" border=0></P>
<P align=left>这是2006年4月13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一个洋娃娃和一个防毒面具遗留在一所荒废的幼儿园里。 新华社发</P>

<P 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alt=这是2006年4月13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一名乌克兰男子行走在荒芜的小路上。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6-04/19/xinsrc_49204031916092501759747.jpg" border=0></P>
<P align=left>这是2006年4月13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一名乌克兰男子行走在荒芜的小路上。 新华社发</P>
2#
发表于 2006-4-23 20:36:41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文明到底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4-24 08:15:16 | 只看该作者

究竟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的进步还是自我的摧毁~!

有多少的生灵为我们的“进步”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确有时应当停下脚步反思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4-25 11:30:50 | 只看该作者

怕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4-25 11:44:47 | 只看该作者

这期三联写的就是这个!真可怜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4-25 11:51:44 | 只看该作者

又漏了,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