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0387|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苦难的历程……(垂直极限ID 告别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28 13:4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垂直极限”这个ID,最早来源于2002年在重庆电视台做一个摩托车登珠峰的宣传片时,我使用的片名《垂直极限——××摩托车登珠峰》。

B、当时花了4天来做这个3分钟的宣传片,也用了很多特技。做完后想休息一下,就上网找户外爱好者的论坛,闯进了“重庆生活——驴行天下”这个论坛,也就开始第一次使用了“垂直极限”这个ID。

C、后来才回忆起《垂直极限》这部登山题材的电影
   后来才回忆起这部《垂直极限》公映于2000年7月
   再后来才回忆起,这部《垂直极限》的电影,是我跟第一任姨太太(算是初恋吧)一起看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电影
   那是在2000年的7月 重庆大都会电影院
   ——再后来,我知道她一直还没结婚……

D、从2002~2006,我一直用“垂直极限”这个ID,在任何论坛都是这个ID,在任何户外场合都是这个ID,连在公司签报销单都是“垂直极限”……我从来没用过任何马甲,在中国户外论坛里只要有“垂直极限”这ID出现,那就一定是我的作品。

F、由于“垂直极限”这个名称被广东一家户外用品商注册,并且生产户外用品。很多户外的爱好者说,看了“垂直极限”这个牌子,还以为是我授权生产的(因为我写了太多了装备评测方面的作品),就盲目的买了“垂直极限”的产品……以至于我用“垂直极限”这个ID发表装备评测时,很多网友还把我当作了广东“垂直极限”这个品牌的“枪手”……


G、总的来说,为了避免“诱导消费”之嫌,我决心不再使用“垂直极限”这个ID,今天这是最后一次用“垂直极限”这个ID发贴了,如果今后还有谁注册“垂直极限”这个ID,那肯定就部再是我。

H、整理了一下自己过去的帖子。各个方面的都有。算是一个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2#
发表于 2006-4-28 13:42:23 | 只看该作者

有点伤感哦~!默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3:44:03 | 只看该作者

游记类——

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几乎是不写游记的。因为看着现在网上泛滥的“流水帐”式的游记,自己也确实不想凑那个热闹。以下几个游记,算是“垂直极限”ID中难得的游记类产品了。<img src="./uploads/newbb/13306_4598f8fc66717.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3:45:42 | 只看该作者

湘西的变迁 2003.12

写于2003.12 ,为《藏羚羊自助游》采线湖南湖北之时。

从吉首到凤凰车站,已经是傍晚了。

停车后我就跑到汽车尾箱拿自己的背包。

一大群住宿拉客的小贩就立马包围过来。

抢先一个冲我大叫:跟我走嘛,跟我走嘛,我这边的住宿20块一个人……

我没兴趣——凤凰的青年旅馆才15块一个人。

另一个又凑了过来:跟我走嘛,跟我走嘛,套饭5元吃饱10元吃好……

我也没兴趣——青年旅馆里面可以自己弄火锅吃。

等他们都没趣的离开了,我都背上包包准备去虹桥了。

一个妖艳的大妈紧跟上来:跟我走嘛,我那里的小姐不好耍不要钱……

#$#^%&&*&@*!!!


2000年春第一次到凤凰时,虹桥边上有个剪纸摊。几个老妈妈围着交流手工艺。

当时我还是用的28-80MM的镜头,靠近给她们照相,她们谈笑依然,临走还送我一张“喜鹊闹春”

2001年再到凤凰,那几个老妈妈仍然在,不过她们开始正式出售自己的作品了,

我用的是28-135MM的镜头,稍微远点给她们照相,但她们很快发现并认出了我。

出于尊重,我照完后,主动买了一张“喜鹊闹春”……

这回到虹桥,她们还在那里卖剪纸,

为了不打搅她们,我借了个210MM的远焦镜头,远远的透过镜头观察她们。

刚拿起EOS5,佳能眼控对焦还没完成,其中一个老妈妈就觉察到我了 。

她很利落的伸出五指,遮住她的脸……

很快,其他两个也张开手掌挡在前面 。

就象《黑客帝国1》里面的尼奥用手掌堵子弹一样威风。

我跑过去给她们解释,说是我以前认得她们,还拍过照片的……

最先发现我那个老妈妈,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回答到:

“先买剪纸后拍照,一张一块钱……”



头次来凤凰时,那个戏剧院旁边有个西饼屋,卖蛋糕面包,还有休息座。

记得那天我是急着要回怀化坐到重庆的火车,匆忙之中就在西饼屋买面包做早餐。

西饼屋门口有个很小的迎客姑娘,最多20岁吧。一身很卡通的打扮。

胖嘟嘟的粉脸,被立春后的寒风扑得通红。

她很欢喜的迎我入门,并细细的介绍今天新鲜出笼的各款热面包,

还推荐我买肉松面包,说是买一个送杯热豆浆……

2001年国庆又到凤凰,晚上在夜市上吃了太多的烧烤,嘴辣,想找些甜点。

我想起了西饼屋,想起了那个迎客的MM——西饼屋还在,只是快打烊了。

进屋之后,我一眼就认出她——她正在电脑前点钞票,胸前挂着MOTORLLA998

她已经升级到“前台收银”的位置了,而以前只是个实习的迎客生。

当然,她的记性不如剪纸摊的老妈妈好,没认出我,但还是礼貌的问我要什么面包……

这次到凤凰,老妈妈们的变迁,促使我很想知道那个西饼屋的MM怎么样了。

中午离开凤凰之前,我又去了西饼屋——但不见西饼MM。

到前台收银的去问,她说她才来,不认识这个人。她又跑到台后的蛋糕房去打听。

蛋糕师傅走出来,我形容了一下西饼MM的长相。他略微回想了一阵:

——“哦,她没在了,6月走的吧,嫁到长沙去了,那个男的以前是这个西饼屋的业务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3:48:25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你——

 同样写于写于2003.12 ,为《藏羚羊自助游》采线湖南湖北之时。
重复一下,这个是真实的传奇,不是我杜撰的。

——我喜欢你——
火车赶到湘南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已经是黄昏,

这里有几个侗寨必须得去,

由于通道的交通不方便,我还得从双江到广西的龙胜、桂林,再乘火车到湖南永洲



晚上住在牙屯堡的一个侗乡家庭旅馆,

店家的小伙子很好客,替我烤鞋、还请我喝苦酒。

正逢上明天(14号)靖州赶集,侗家来了很多的郊县的亲戚,住一宿,明天好动身。

和湘西苗人不同,侗族没有什么禁忌,人也随和,

晚饭后,老人们就围着火桶聊叙第二天的采购计划,年轻人则凑一块看VCD、唱卡拉OK。

娱乐项目上,他们都汉化了。



侗族的姑娘,一般是不轻易接近外人的,尤其是那些身处深山寨子的,

没有长辈的允许,她们不可以随便和陌生人说话。

小伙子虽然好客,但也因人而异

……曾经有外地客人不熟悉侗族人脾气,被啤酒瓶砸破头的。

如果家里有兄妹,或是新婚的夫妻

那更是要小心,不可以贸然找女方说话——侗族男人很护老婆或是MM的。



最开始我和长辈们围坐火桶,向他们打听侗寨和生活习俗。

几个小伙子不时过来拉我去唱歌,我婉拒了。

主要是那边有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我怕引起麻烦,更怕啤酒瓶子砸我的头。

后来有个姑娘跑过来,指着我向他的长辈(应该是父亲吧)耳语了几句。

然后父亲就笑着推我过去和她们年轻人一块玩,

还说她们都在广州打过工,没啥习俗上的顾忌……


其实我根本不会唱任何歌,但很想听侗歌。

姑娘小伙们就唱了几首“还歌”,并用我的三脚架代替芦笙表演侗族舞。

那个起初来拉我的姑娘,居然要带我跳“跳杆舞”,对“还歌”

我是个不大会表演的人,唱歌音调和跳舞姿势都很木衲,虽然我会说英语还会攀岩 :-)


很快她们就对失望了,就只好坐一块象大人们那样聊天。

我问他们外出打工情况,但好象触及了伤心之处,有几个还是非典期间被逃回来的

渐渐的大家都沉默不语开始冷场,再后来几个小伙子出去买烟了,

再后来,两个姑娘也走了,就剩下我与那个来我的侗族MM。

……她突然对我说,我教你说侗话吧。

这个项目我很感兴趣,侗语是藏汉语系的方言分支,有语音无文字。

我就挑个最简单易学的问她:“我吃饭”怎么说哦?

她很机灵的笑了笑:我们这里的方言,是这么说的——“来差特咯”

于是我就跟着说“来差特咯”

她又念了一遍:“来差特咯”

我跟着重复:“来差特咯”

……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们随亲戚都赶集去了。

我要了碗米粉,正要吃,小伙子过来了,招呼我干嘛呢

我马上用昨晚学的侗话回答他:“来差特咯”……

他一愣?我又重复了一遍:“来差特咯”

他立即问我谁教我这么说的,我把昨天晚上的侗语学习经历告诉了他。

他先是是摇摇头,后来又拍拍我的肩膀:那句侗话根本不是什么“我吃饭”

而是:

——我喜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3:51:3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杂说类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img src="./uploads/newbb/13306_4598f8fc6de87.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4-28 13:53:32 | 只看该作者

记住一个人!永远不会再来的人——垂直极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3:55:29 | 只看该作者

最长的一天 2003.10

这是离开重庆,即将来到北京加入《藏羚羊自助游》编辑部之前,在重庆写的一个实录。
虽然——现在几乎买不到《藏羚羊自助游》手册了。

2003年10月24日 阴转晴

09:00 准时到电视栏目组报道

09:20 全体安排做周末清洁,我负责打扫摄象机储藏柜。感觉不爽。

10:00 接到江北一民房火警,提上摄象机飞奔现场。

10:05 原来是一般煤气罐泄漏,没啥子新闻价值。 失望的回来。

10:20 开始剪接第84期《119俱乐部》

10:30 BETACOM编辑机坏了,很愤怒。

10:40 还没修好,更是愤怒。

10:58 修好了,但老是挂花磁带。差点把采访杨玉莹的拍摄部分都给洗白了。

11:05 诅咒今天为什么这么倒霉。

11:10 手机响了,拿起来接。对方说的是普通话:

“……你决定加入我们的队伍吗?最迟下个月15号报到……”

11:12 接完电话,手在发抖——难道自己真的要有一个新的开始了?

11:15 给父亲打电话。“爸,我想我真的必须要过去了……”

“……去吧,别给重庆的驴子丢脸……”

“但我舍不得干了5年的电视台工作!”

“你不是一直都想以走为生吗?”

“可,爸,这次的机会来得太突然了……”

“你没有这几年的准备,哪来的机遇?!”

“我知道了,现在就去写辞职报告……”

11:30 打印出辞职报告,还是决定不下交不交。

11:40 盯着DICREET电视非编系统发呆。同事叫我该吃饭了,我没回应。

三年前,因老师的推荐,台里派到北京去学“视觉特技”……

三年以来,因为自己太喜欢旅游,离开电视台好几次,后来又被招回来。

三年之后,自己又要走,怎么对得起屡次给予帮助的电视台的朋友们!?

12:30 给老师打电话。老师反问我“你不是一直都盼望自己能加入美国《国家地理》吗?

你能走出这一步,努力的干,离你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可是,老师,重庆比我出名的驴子多的是啊,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得成功……”

“虽然我不熟悉你们户外旅游这个圈子,但是既然对方选择了你,那总是因为你有特殊之处……”

“行业跨度太大了,而且我是学考古的呀……”

老师迅速的打断了我的话“没什么,实践中摸索吧……如果你真的不行了,我们还是欢迎你回来……”

13:55 下午上班前,我悄悄的把辞职书放到了栏目主任的办公桌上——很心虚。

14:20 主任电话通知:几个负责人开会商量了之后再决定是否批准。

15:30 紧倒没得结果,心头烦 。上网聊QQ,继续泡MM。

15:50 提前得知消息的几个驴MM,驴GG都很惊讶:你真的要走呀?

我还不知道,要等台里面批准了才行

——虽然可以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但是还是得有个交接工作。

16:20 舍不得重庆的驴子们,更舍不得重庆的美驴MM们……

给MM们说垂直叔叔会永远记得她们,因为北京的MM不漂亮。

结果又被一个MM揭穿了,说我才25岁,是个“假叔叔”……

我赶快打圆场:“垂直叔叔说自己年纪老了,那是相对的老

而垂直叔叔说驴MM漂亮,那是绝对的漂亮”……

MM听了很高兴,我却高兴不起来。

祝福那些混过帐的MM,祝福那些风雨同走的驴友们,祝福那些在网上网下骂过我的冤家……

16:50 会还没有开完,心都凉了。

把过去自己的精华帖翻出来看,想笑,感觉自己不配。

17:30 研讨会似乎完了,但居然没人来通知我结果!

发了个《腕驴的精神》的灌水帖,希望没有人再因为谁腕不腕谁老不老吵架。

有人想顶就顶吧,反正自己已经等结果等得一片茫然和麻木。

17:55 被叫到主任办公室:“你什么时候走?”

“下个月11号左右吧,先熟悉下北京的情况。”

“好吧,下周的拍摄工作还是继续做,我再安排来实习的人”

“知道了,谢谢主任的关心……”

18:00 走出大门,仿佛自己快要飞……

19:00 去教授家,说明了自己去北京的工作情况。希望能给点参考指示。

老教授开列了一大堆书:《中国建筑史》、《物种起源》、《中西交通史》

《蒙古史》、《二十四史地理志》……

感觉头痛,今后再也不能写旅游流水帐了,再也不能发“垂直叔叔”之类的歪文了。

忘了,自己从户外爱好者,走向职业化了。

20:00 给路不平打电话,提前预告。老路在旅游照片交流会现场。

罗大哥、图图等驴子也在。感谢他们,怀念一起走过的日子。

21:00 一个MM说我是第一个从重庆走出去的职业驴子。

她错了,我是混出名的而已,也根本排不上第一个,真正走出去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前辈。

她也说了那句话:出去了,就别给重庆驴子丢脸。

这倒的真言:干好了,为重庆驴子争光;搞砸了,怎么向重庆驴友交代!?


22:00 有驴友打电话来说是要搞个告别聚会。

我想,没这个必要吧。

我是很普通的驴子而已,也没过带啥子队,也玩不来杀人游戏,

自己图新鲜拖了鬼子的签名,还搞得驴圈大闹一场。

没给驴圈做过什么贡献。

00:10 看完《伊豆の踊子》的结局,发现自己阅读能力还是很差 ,

滥竽充数,当然要被砸砖。

睡觉,明天休息,去采写“湖广会馆”部分。


贴子被: 垂直极限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3:58:4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供词 (关于小导杨子事件) 2002.06

我的供词 (关于小导杨子事件)

这是一个剧本形式的游记。当时写出来时,是想鼓励网友抛弃老套的流水帐,采用各种风格的形式来写游记。不要拘泥一种形式。

公安甲: 上面很重视这件事情,你要老老实实的交代!
垂直极限:是,是,是。别严刑拷打我,我什么都说……

公安甲: 2002年6月21日晚上,你去了哪里?
垂直极限:万盛九锅箐山下的一个老厂废墟,和无锡江阴的沙子一起去的……我们在一个洞口外住的帐篷。

公安甲: 当天你们有没有通知小导杨子和你们一起去?
垂直极限:没有,听说她要去甘南,就没有叫上她。

公安甲: 那天晚上,你和沙子都干了些什么?
垂直极限:在溪流边游泳,洗澡,在洞口纳凉……很舒服的晚上!

公安乙: 也很腐败……重庆市内在下暴雨,你们怎么可能纳凉?你要如实交代,坦白从宽!
垂直极限:九锅箐一点雨都没有。下暴雨的事是第二天叶戈行人发短信息告诉我们的。

公安甲: 第二天又来了哪些人?什么时候到的,你什么时候邀约的小导杨子?说!
垂直极限:叶戈行人由于中午才得知山上没雨,太晚了,就没来。我是中午电话通知单车的,
至于小导杨子,我发了个短信息给她,但是她没有回复。
单车一行3个人,在下午2点从重庆出发。晚上6点才和我们在九锅箐山上相会!

公安乙: 不对,既然单车下午才出发,为什么你不叫小导杨子和单车一起走?你是不是故意想安排她走夜路?
垂直极限:冤枉啊……
单车下午打电话说已经出来了,我还就以为小导杨子和他们一起的,
结果后来集合了,才知道小导杨子还在重庆。

公安甲: 你当时为什么不打电话确定一下小导杨子是否和单车在一起?
垂直极限:大爷,我的手机快没钱了……
公安乙: 穷得发酸还往山上渡假?你装酷唆?

公安甲: 你和单车汇合之后,为什么不在原地等候小导杨子?结果直接造成她走夜路!!
垂直极限:我也是按大家的意见啊,当时已经晚上7点了,小导扬子才从重庆出发。我们是想赶在天黑之前找到宿营地。

公安甲: 你们在哪里宿营的?从汇合的地方到宿营地要走好久?
垂直极限:我们是在离仙女洞不远的一个护林工人的家门宿营的,
同单车汇合后大概走了两个小时,路很窄,全是密林中的山路。

公安乙: 你认为一般的人如果空手走这条路要走好久?
垂直极限:起码也要一个小时,而且是大白天,要是黑夜的话,两个小时以上……
公安甲: 你们真实狠心,这样的山路,居然要让一个柔弱的女性在漆黑中夜行!!!!禽兽不如!!

公安乙: 小导扬子上山以后,你们有没有去接她?
垂直极限:找到宿营地后,我们一直忙于做饭和聊天……
公安甲: ——人命关天,你们居然还有闲聊天??!!!
垂直极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大家都在玩嘛……

公安乙: 继续交代,必须说实话!
垂直极限:后来FB以后,吃饱喝足了。时间是晚上12点。
我们才组织了人去接小导扬子——结果没走几分钟,就看见她了……

公安甲: 当时小导扬子的状况怎样?
垂直极限:应该还可以吧,只是头灯没电了,她是摸黑走上来的,还背了很重的帐篷和背包……
奇怪的是,我们走了两个小时的路,她居然只花了1个小时不到!!

公安甲: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垂直极限: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造成这起事件的人不应该只有我一个啊!!
公安乙: 泻特!!!!!

公安甲: 好了,带他下去吧。现在传其他当事人……
垂直极限:偶细无辜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4:00:36 | 只看该作者

武当故事 2003.12

写于2003.12 ,为《藏羚羊自助游》采线湖南湖北之时。

离开北京不久,我的北京租房后院就起火了

——两个“睡衣MM”中,有一个居然私自带了个“保定小白脸”回来欢度周末

而且还把我从重庆带来的辣子鸡作料、火锅底料都偷吃光了!!

早知道就该让编辑部的两个光棍去替我看家:

虽然那两个睡衣MM长相一般,但交给自己人糟蹋总比留给别人糟蹋的要好。


就因为武当出了个太极张三丰,所以满山的武馆比道观多,耍剑的比烧香的多。

每个武馆的门口都有大幅的“总教头”玉照广告

姿势有模仿太极“推手”式的,也有“蜻蜓点水”收剑式的……

不过看来看去那些教头的姿势都象是杂技团出身的,有几个还蛮象 佛山黄飞鸿

我背着沉重大背包,不屑一顾的从一个个武馆门前经过,

守门的“伪道长”监视着我远去,可能把我当作去上山“踢馆”的了 :-)


武当山金顶已经积上厚雪,来款待今天到此一游的百把个游客

下山的路很垂直,特滑。

皮鞋叔叔们和高跟靴阿姨们不时绊倒,摔在青石阶板上,干脆利落,咚咚四起。

有骂娘的,有骂老天下雪的,也有骂张三丰的……

因为我背包,所以格外小心,下山时候就索性脸对阶梯背朝天的倒退着步行。

这招对防滑非常有效,而且四肢配合着象类人猿那样有节奏的后退,速度奇快。

轻易超过了前面几个叔叔阿姨后,这招很快被他们竞相模仿

——“秋那个背大包的,格是倒着退快达些咯(十堰方言)”

那些人吃够了摔滑的苦头,一呼百应

——顿时300多米长的曲折山道上,百把人全部翻脸背天的倒着后退下石梯。

颇有稻田插秧的农忙气势,而且立体感更强,洋洋洒洒,十分壮观。

待到基本上都下到停车场了,我收拾好包准备搭车。他们派了个代表过来感谢我

那人四十多岁,紧握着我双手,热泪盈框,劈头就问:

“你属猴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