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粉丝蒸扇贝 于 2013-7-18 16:58 编辑
2012年12月22日晚,家里很冷,哄宝贝睡觉时,在搜狐首页看到2人被困灵山的新闻,震惊、担忧。夏子的事我还记得,又是灵山,且在极寒的天气里,很担心,就立即关注此事。23日得知噩耗,叹息! 12月23日----1月5日,一直在风版看帖,看了很多,想了很多,本不想注册的,就是想潜潜水,了解真相,后来发现发帖和跟帖众多,有些是扑朔迷离,有些是混淆是非,有些是寻求真相,有些是片面定性,有些是恶意中伤,赫赫,有些趣味~~~
1月5日,当时可能是想跟跟贴,发发言,就随手注册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成了话痨了。。。
最近,新闻报道中各类事件层出不穷,主人公们或死或伤、或惊或吓,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纷纷被演练、亡羊补牢、劳民伤财。其中,有些惨况本是极有可能避免的。。。看的多了,虽日渐麻木,但也日益痛心。尤其对于其中蠢不可及、害人害己的人,也开始愤恨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生命只有一次,却有很多人不知道珍惜!
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绝大多数行为做出预判,并提前做好为后果买单的准备。(山友们多数都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的) 作为驴友、游客、或普通市民,闲来无事时少吹吹牛、少侃点大山、少打点牌,多看看新闻,多看看户外网站,多看看书,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水平。若感觉自己在某领域已成专家级别(注意:此处不是砖家哦),就多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降低他们的危险。
尤其是幼童或少年,总有家长照看不周全的时候,这时,对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教育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建议家长不要忽略对孩子的日常影响。 12月底或1月初,我给小贝尖(当时3岁多)简要的讲了一遍12月22日的灵山山难发生的大致经过和后果,希望她能基本知道30人上山、28人下山的惨剧和原因,知道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生命的不可挽回和家人的无比悲痛。 隔了几天她就对我说起“寒冬雪夜”等内容,我当时有些惊讶,年纪不大,自己造的词还不错啊~~~~~记忆力也挺好,我讲的多数内容都记住了,欣慰! 之后的这几个月里,她又2次主动和我提到了灵山事件,“妈妈,你还记得么?有两位叔叔和很多人一起去爬山,那天特别冷,很多人都下了山,但是他们没下来。。。” 尤其是最后一次,大约是10天前她提起的。不是亲身经历、仅是道听途说,且这距我的讲述已经时隔半年,她仍能记住框架,我真是惊奇并感叹孩子的记忆力! 所以说,家长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虽然,很有可能是告诉他/她但是他/她记不住,记住了但是仍做错,可是,不告诉、不叮嘱,他/她只能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要相信,耳濡目染,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书归正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小就被其根深蒂固的影响了,所以不喜欢给别人制造麻烦,尤其是大麻烦。对长期无脑且麻烦不断型选手,内心也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尤其不齿屡教不改、因低级错误葬送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人。 在身体上和财富上都属于穷的级别,所以一直以独善其身、少给别人找麻烦为己任。估计多数人也是如此。故,希望大家奉劝家人朋友:
外出时,少存侥幸心理,危险指数高于自己实际能力的地方不去,危险指数等于自己实际能力的地方不去或少去;危险指数小于自己实际能力的地方,可斟酌天气情况和队友情况后,做好充分准备再前往。努力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尽量少给警方、救援队、当地村民找麻烦,不做新闻报道的主人公。
因为,曾看过不少户外事故或山难的报道,虽没做过深入研究,但是仍得出一条浅显的结论:若户外时不幸遇到了难处,要以自救为主。需时刻记住,很多时候,当救援人员赶到时,能做的就只有收尸、答记者问和写分析报告了。
所以,目标正确且明确,心态正常且平和,“探险而不是冒险”,以安全、环保为上,不留垃圾、少采花(不采最好)、多拍照,充分欣赏登山或旅游的过程而非结果,不把希望寄托在老天有眼或救援得力上,才会使寿命更长久,身心更健康,行程更愉快,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驴行天下} {驴行天下}
此贴是对我昨天的发帖有感,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