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2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王寺:深山皇家古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3 15: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合江境内凤凰山顶深山丛林中,掩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刹——法王寺。儿时曾生活于此山中,所以,探访法王寺,与往时的行走不同,怀揣几分期待几分情怯,心绪复杂无以言表。
        对于法王寺,既熟悉又陌生。儿时记忆早已模糊,离乡时年纪尚小,所有印象只停留于小孩的视角。对法王寺的大致了解,也是后来偶尔从媒体报道或者他人口述中得来的信息。这些讯息拉拉杂杂,形不成完整的概念,就更勾起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念头。

                 
                                                   
       法王寺历经唐、宋、元、明、清,从香火鼎盛的深山古刹,到显赫一时的“皇家寺庙”,几起几落。唐末战乱,宋末兵祸,法王寺多次被毁坏;元明时再创,又毁于明末兵燹和匪乱;清乾隆年间,庙宇倾颓,仅存大殿和三石田产。乱定思治,乾隆五年,当地大姓洪、杨两家聚众商议,派人到成都延聘高僧广遂来主持寺务弘扬佛法。广遂率徒众开田造屋植树种地,重振法王寺。法王寺第七代住持果山大师,大兴土木,建成当今法王寺之巨大规模,成为享誉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第一大寺庙,香火鼎盛至极。

    清同治十年,果山大师派人上京奏请皇上,恳请钦赐唯一由朝廷颁印的乾隆汉文版“大藏经”(也称龙藏经)全套。同治帝应允,用12个皇宫“藏经柜”护送,恩赐法王寺全套龙藏经(共724函,7168卷),敕赐法王寺为“十方丛林”;慈禧太后亲赐“法王禅寺”牌匾一块及半幅銮仪护送回寺,并随赐座椅一把,谕法王寺代为修行。为报“皇恩浩荡”,法王寺按清皇宫“四合院”重建寺庙,用高2.1米、宽1.3米的圣旨纪恩碑,供奉光绪十七年“大清皇帝敕赐龙藏经,赐法王寺为十方丛林,令其开期传戒”的圣旨;以镂空雕刻手法雕刻“九龙透雕”,供奉“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从此,千年古刹法王寺从深山古寺升格为“皇家寺庙”,成为川南黔北“十方丛林”,显赫一时,名扬巴蜀。

      

       我们一行七人,从泸州出发,乘坐赤水方向的车,在石佛与九支之间一条分往龙会的岔路口下车开始步行。这条公路一直沿着一条溪谷往两岸高山相会的地方延伸。 而那个相会点就是龙会,曾经是一个乡,折区并乡后归属于二里乡管辖。我们准备在途中一个叫“倒桥”的地方分路,从石板小径上山。



        公路刚铺成水泥路,以前我上学时从龙会到九支中学,就是从这条路来回。那时还只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公路胚子,偶尔有拉竹料的货车在上面跑,路面上的大石块让汽车在上面如跳蹦床一样兴奋。回想自己小时候在这条路上的各种无奈,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五岁就开始上学,所以,上初一时,还没到十一岁。每周从家里到学校,得走接近四十里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背着自己一周的口粮,走在荒无人烟的峡谷中,夹岸高山似巨型怪兽耸立头顶,路旁茂密的西风竹林组成黑森森的幕墙,其后藏着哗哗奔流的溪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对于心怀恐惧的孩子来说,想象力会朝着什么方向奔跑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同行的美女们一路感叹风景如何如何优美,空气如何如何清新,一路欢笑着就到了倒桥。从这里开始分路上山,考验大家耐力的时候来临。刚过小桥,一大片肥硕的折耳根立即点燃了大伙儿的兴致,每次外出绝不空手而归的月牙儿很快就采了一大包吊在背包上,眩耀自己辉煌的战果。



        石梯狭窄而陡峭,很快就有人累得举手投降。第一次徒步的橘子妹妹,前段路上的兴奋早已消失,低着头一声不吭,心里不知后悔了多少遍 。蛐蛐也是新同学一枚,很快就掉队了,等她赶上大部队,早累得满头大汗。大家赞她红霞飞颊,粉面桃腮,笑笑闹闹地休息一下又来了精神,继续赶路。

       可能是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吧,从倒桥也修了一条公路通往法王寺,现在还是碎石路基,没有打上水泥路面。因为这条公路,曾经的石板小路有好多地方都被挖断了。所以,时不时地要在碎石路上走一段。晓蜗牛儿的鞋子没穿对,鞋底太薄,一走碎石路就苦不堪言。她倒还不失时机地自嘲一番:这纯天然的足底按摩,真叫人无福消受 !


                        
        记忆中的法王寺破破烂烂,可眼前的寺庙竟如此气派,有恍如隔世之感。 大家进寺参观,而我却从山门左转,去寻找那棵千年古银杏树。记得小时候,每年正月初一远乡近邻都要上法王寺朝拜,我也会跟着来凑热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棵要七八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合抱的大银杏。转了一圈没找到,只看到一棵也算得上古树的银杏,与记忆中那棵却相去甚远。回来才听说那棵古树已经枯死了,真是可惜!

         现在法王寺山门上寺名为四川军阀杨森所题。文革时期法王寺损毁严重,很奇怪这大军阀杨森的题字居然能幸存。那块镂空雕刻的九龙壁,在文革时被弃于山门外的草丛中,我们小时候还在上面玩耍,哪知自己脚下踩踏的竟然是无价之宝呢?如今这石雕已经归位于万寿亭前,用玻璃封存。

       关圣殿、万寿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与山门为法王寺之六殿,还有东西厢房、禅院和观音堂。整个建筑为木石穿斗结构,斗拱飞檐,气势雄伟。法王寺最大的建筑特色,是采用整石为柱。全寺有红石柱248根,每根重量超过10吨以上。以万寿亭前两根石柱为最,高约12米,方约60厘米,重量达14吨左右。以当时无机械工具的时代,这么重的石柱,是如何运送和支立的?前人的智慧和力量真是无法想像。



         法王寺曾在1941年开办佛学院,传教佛理哲学,培养佛学人才,当时的弟子,据说有些后来成了享誉世界的佛学大师。解放后破四旧,又经历文革,法王寺后来就成了一所村小,寺院的禅院成了一个茶厂。小时候我们每次来法王寺,都会跑到茶厂去看制茶师傅揉茶晾茶,觉得非常新奇。

        1988年,法王寺恢复为宗教场所。2003年,泸州市佛教协会将方山云峰寺佛学高僧德祥大师调往法王寺住持。大师凭其深厚的佛学修为,良好的人品人格,赢得众多居士的崇敬,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僧人来法王寺参详佛法。在寺院里转了一圈,耳边萦绕着清心静神的佛教音乐,厢房里有僧人入神地抄着经书,一派祥和安乐。

        法王寺后山的几百亩茶园,是此次探访的重要部分。因为离乡时还是小孩子,对茶山的记忆几乎为零,所以总想着要将这部分空缺补上。向寺里帮忙的居士打听好去茶山的路后,大家急匆匆地往山上赶。茂密的丛林遮天蔽日,小路杂草丛生,一路上可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战胜困难后获得的快乐,只有亲历了才能体会。

         大家站在茶山顶上, ”一览众山小“的豪气自然而生。虽然错过采茶的时节,茶树已经被修剪过,但没到过茶山的新同学们还是掩不住兴奋,争着在茶山上留下自己的倩影。

       大家折腾够了就返回寺院,在山门外等候回程的班车。一同学突然发现一座睡莲池,莲花开得正好。果然是佛教圣地,莲花也沾了灵气,开得如此纯静,美好得让人安心。


2#
发表于 2013-9-3 18:23:1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9-3 22:2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