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265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板技术] 双板滑雪术语词表汇总征集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6 22: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大众滑雪运动在国内得以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这项令人着迷的运动中来,与身边的家人、朋友们分享着快乐与收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纯粹的信息交流平台,让滑雪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普及得以实现。想想本来自己是没大资格写这篇召集贴的,绿野论坛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高人和热心雪友,奉献了不少精彩的文章,令我本人也从中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接触了一些新出现的专业术语和新鲜词汇,包括外来语。我注意到大家在琢磨钻研和进行兴趣讨论的同时,往往是出于自身的视角和经验水平来进行文字表述,准确性恐怕难以保证。如果对于一个刚入门的新手,除了带来陌生和新奇感,懵懂晦涩和难以直观理解恐怕是影响正常阅读这些文章内容的一大障碍。
       “名不正则言不顺,将滑雪常用术语进行汇总,一一列举并进行相对规范、标准化的汉语解释,并配以图片、视频来进行说明应该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说滑雪普及百年大计当需顶层设计(国家体育部门),不妨说来自民间底层支撑汇集的力量更为现实。一方面从专业技术角度,给雪友间互助教学提供了相对规范的概念层次和界限描述,有利于大众滑雪教学活动的开展普及;另一方面从语言学角度,也有利于进行科学表述下的滑雪教学体系建设以及中外词汇的融合。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术语规范化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而是统一表达。规范滑雪术语并不意味着统一滑雪技术标准。毕竟欧美日韩滑雪体系不同,技术风格不同,动作要求和练习方法也不尽相同。教无定法,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建立并不断完善立足于中国大多数雪场雪质、雪况条件下,适合大众滑雪运动普及的滑雪知识体系。
      具体到体例的形式来说,术语可以是一个词或短语。比如:重心、站姿、内刃、外刃、立刃、卡宾(刻滑)、搓雪、斜滑降、直滑降、横滑降、反弓、内倾、上半弯、下半弯、压胯、锁胯、拧转、轴转、加压、释放、引伸、吸收、板尾跳、海豚跳、压板尾、压板头、雪道板、自由式等。 如果源自国外资料进行翻译,其实质应该是翻译概念,尽可能配上图文注释、视频和练习方法,以便确保忠实于其客观本质属性,避免歧义。不同翻译提供者使用的语言表述可能不同,但概念是相通的便可归为同义词。从学习者角度,采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理解方式也必将对阅读效率产生积极的作用,利于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策略应用。
    我是奔钉,愿意与大家一同探讨交流。可行与否或认为有必要作为术语收录的词条名称,请在此跟贴一并探讨。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23:0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奔钉 于 2013-10-26 23:31 编辑
球星8号 发表于 2013-10-26 22:40
楼主的提议非常好,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是很有益处的。我电脑里恰好复制保存了一位前辈发的文章 ...

效率真高~再次验证了网络的力量是强大滴!
我的想法是先汇总词条目录,再逐一解释,配图或视频。
参考体例:站姿
    贡献者:
    英文名称:
    概念:滑行站姿分为高站姿、中站姿、低站姿。
    描述:基础站姿一般采用自然站姿,两板保持与肩同宽间距,髋、膝、踝关节自然弯曲。上体保持自然直立(背部可微屈),视线正视前方。双臂呈开放环状前伸、髋关节下沉、屈膝、小腿前顶鞋舌的感觉。强调身体所有关节均微屈,保持适度弹性。
    图片:


    练习视频:
    相关术语:引伸  斜滑降小跳  直滑降小跳  助滑

点评

沃伦史密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7 08: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0-26 22:4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球星8号 于 2013-10-26 22:41 编辑

楼主的提议非常好,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是很有益处的。我电脑里恰好复制保存了一位前辈发的文章,与楼主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忘记出处了,就当借花献佛吧,
重力:滑雪者的体重可理解为重力。
重心:指人体总重力的作用点。其方向对着地球中心。在滑雪运动中,重心有时在体内,有时在体外。在滑雪运动中的重心移动方向是多维的,即前后、左右、上下移动的合成方向。
重心投影点:一般指重心与地心连线通过雪地上的那一点。
负重(承重):一般指滑雪板(或负重腿、负重脚)承担的体重与力量之和。
重心交换:一般指滑雪过程中左右两侧雪板负重的变换。
用力:一般指重力或重力与肌肉力相结合的合力对雪板(腿、脚)施加的压力。负重与用力基本相等。
支撑面积:一般指雪板在雪面上的位置及板型(有时也考虎滑雪杖的支撑)所形成的假想稳定面积。
滚落线:一个球体从山顶向山下顺着山坡不改变运行方向滚动的完整直线。滚落线与地图等高线(落差线)相垂直。
滑降:指从山坡上向山坡下基本直滑行。
转弯:指从山坡上向山坡下左右来回转换雪板运行方向的滑行。竞技滑雪中称为回转
登坡(登山、上山):指穿雪板向山上移动。
雪杖痕迹:指滑雪杖在雪面上支撑后所留下的痕迹。
转弯弧迹:指在转弯的过程中,雪板在雪面上滑出的痕迹,一般为半月弧状。转弯弧迹是雪板痕迹之一种。
转弯弧线:指转弯弧迹的中心曲线。凸出的一侧称为外侧,凹入的一侧称为内侧。
转弯半径:指转弯弧线的一点与内侧假想圆心的连线。回转的转弯半径一般在11——16米间。
转弯弧度(回转弧):由转弯半径决定。转弯半径越大,转弯弧度越大; 转弯半径越小,转弯弧度越小。
外雪板(腿、脚):指转弯弧线外侧的滑雪板(腿、脚)。
内雪板(腿、脚):指转弯弧线内侧的滑雪板(腿、脚)。
山下板(腿、脚):处于山坡下侧的雪板(腿、脚)。一般是外雪板(腿、脚)。
山上板(腿、脚):处于山坡上侧的雪板(腿、脚)。一般是内雪板(腿、脚)。
主动板:滑雪转弯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那只滑雪板,即负重大的那只滑雪板。一般是外雪板或山下板。
从动板:滑转弯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的那只滑雪板,即负重小的或不负重的那只滑雪板。一般是内雪板或山上板。
雪板刃:指滑雪板底面两侧的金属边。
雪板内刃:滑雪基本姿态势中,左、右两只滑雪板内侧的板刃。因为有两只滑雪板,所以有两条内刃。
雪板外刃:滑雪基本姿势中,左、右两只滑雪板各外侧的板刃。外刃也有两条。
立刃:指滑行中滑雪板底面与雪面形成一定角度。立刃主要体现在主动板内刃。
变刃:指滑降或转弯过程式中,一只雪板或两只雪板内刃与外刃间的变换。多指在转弯中两雪板两条内刃间的承重转换。
切入雪面:多指雪板刃实实地进入雪面中滑行。主要体现在主动板内刃上。
刻住雪面:一般指静止时雪板刃平稳地立在雪面中。
立刃角(蹬雪角):立刃时雪板与雪面所形成的角度。
雪板迎角:转弯时滑雪板与原滑行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迎角与阻力成正比。
脱滑(侧脱):指高山滑雪转弯过程中,山下侧雪板立刃承重时向外后侧“滑坡”的现象。
雪面:专指能滑雪的雪层表面。
雪的阻力(雪阻):指滑雪中雪对雪板滑行所形成的阻止力。
倾过:在转弯滑行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身体向转弯内侧的倾斜越过两只滑雪板,借以维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倾过。
引伸:在相邻两个转弯的变换瞬间,双(单)脚踏蹬滑雪板,主要通过膝部的伸直,将身体重心向上、向前提升,使滑雪板瞬间“失重”,便于改变雪板方向和重心的交换。
前倾:滑雪基本姿势中的“膝部前顶”“上体向前微倾”、双脚掌用力的动作称为前倾。前倾动作保证了重心不落后。
后坐:指滑行时臀部下坐导致重心落后。“后坐”与前倾相悖,是错误的动作。
雪板板型:指两只滑雪板间的型态关系,两只雪板互相平行称平行板型;两只雪板间前窄后宽称为犁式板型;两只滑雪板间前宽后窄称为剪刀式板型

点评

转走!感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30 21:30
后快哦~再次验证了网络的力量是强大滴! 我的想法是先汇总词条目录,再逐一解释,配图或视频。没有的可以自己拍摄。 参考体例:站姿 概念:滑行站姿分为高站姿、中站姿、低站姿。 描述:基础站姿一般采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6 23: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0-27 00:25:23 | 只看该作者
记得雪板分Y型板和X型,Y型的适合搓雪,X型适合Carving。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用刃滑行吧?

点评

不了解X型、Y型雪板是如何划分的,老乔有资料的话可以分享一下。雪板总体分类主要是雪道板、自由式、猫跳板。只不过近年来,为迎合大众口味,针对滑行增加了地形适用性和道内道外兼容程度。传统雪道板厂商和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7 19: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27 02:1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irehawk 于 2013-10-27 10:15 编辑

补充三楼,欢迎楼主整合进去:

最后更新:2013.10.27
运动站姿(Atheletic Stance):定义:身体个关节的排列所形成的站立姿势。(待完善)

图片来源:CSIA教练手册P3,24
解释:
    静态: 髋、膝、踝关节等量微微弯曲,做好受力准备,收腹。 重心居中在支持面正上方,双板平均受力于板面,与胯同宽;手臂向前向上举杖。上身微向前倾,大致与小腿平行(可稍向前再弓)


    动态:
  • 垂直方向随着压力控制改变关节的弯曲程度,关节伸展(extension ) 1 或屈曲(flexion)。
  • 支持面宽窄调整以帮助平衡。宽站姿使立刃更自由;在冰面上增强稳定性;帮助初学者平衡;但是在复杂雪况下会破坏平衡(双板受压不均) 窄站姿在复杂雪况上帮助双板受压均匀(例如粉雪,多包地形);但是会影响上下身分离,进而无法有效立刃、拧转幅度受限,不得不利用上身。
  • 有前后方向运动(详见前后运动 fore-aft movement),以保持重心有效居中。
  
图片来源:NZSIA教练手册P50
注释:
常见的误解1:运动站姿有高、中、低之分。 其实所谓高、中、低只是视觉上的错觉,如右图中的示范者并非“下压”“低站姿”,而是进一步弯曲了所有关节2。 站姿的调整是随压力控制的变化而变化的,以保持雪板与雪面的充分接触,例如自然吸收:

图片来源:CSIA教练手册P4,16


常见的误解2:上身要直立。从示范图中不难看出,从髋关节向上是要向前微屈微倾的。 这样的一个好处是在动态过程中保持重心居中。

配套视频:

Keep a Strong Core
来源: PSIA-AASI官方频道。 示范者:Jonathan Ballou, PSIA 4级教练, PSIA,NZSIA 教练导师, PSIA-RM 示范队。
此视频主要关注静态的站姿中核心力量的运用,以及“收腹”的关键性。


Work On Your Stance
来源: CSIA-AMSC 官方频道。 示范者:John Gilles, CSIA 4级教练,Interski 2011总教练,2015副教练。
此视频主要关注动态的站姿变化。






1: extension并不是引身。 extension为垂直方向上伸展所有关节的动作,而引身(up-unweighting)更像是“向上一跃”。前者是为了增加压力,后者是为了减小压力而帮助拧转。 (见后续 "垂直动作(Vertical Movement)")

2.: 示范者并没有重心落后。 在全屈曲状态下重心大概是在裤线微向上的位置。详见后续 "支持面与质心(BoS and CoM)"  "前后运动(Fore-Aft Movement)")



此解释为雪友对各方权威资料进行的学术性总结,不代表任何教练组织的官方解释。此文在短期内将会有大的补充。参考:
CSIA教练手册--网络资源
NZSIA教练手册--网络资源



相关词条:
垂直动作  前后动作  支持面与质心  压力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19:48:42 | 只看该作者
QiaoJiannan 发表于 2013-10-27 00:25
记得雪板分Y型板和X型,Y型的适合搓雪,X型适合Carving。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用刃滑行吧? ...

     不了解X型、Y型雪板是如何划分的,老乔有资料的话可以分享一下。雪板总体分类主要是雪道板、自由式、猫跳板。只不过近年来,为迎合大众口味,针对滑行增加了地形适用性和道内道外兼容程度。传统雪道板厂商和自由式厂商也有趋同之势,主要体现在轻量化设计、Rocker结构和加宽板腰。雪道板再细分的应该就是回转板和全地域。至于Carving还是搓雪与雪板无关,应该取决于个人的滑雪水平、风格和雪况。
   
   另外,术语应该是一个词或短语,短语应该是动宾结构(软件设计中进行服务需要描述也应该是这么要求吧)所以“用刃滑行”不适合作为一个词条,“用刃”或“立刃”可以作为一个词条编辑。

点评

X、Y板来源这里:http://bbs.lvye.cn/thread-299262-1-1.html 用刃:我理解指滑行时,雪板前进的方向应该和刃的走向一致,搓雪也要用刃,尽量保持两者方向一致。 立刃:为了用刃滑行,增大雪板与地面的角度,减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7 20: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27 02:18:14 | 只看该作者
前文在审核。
占楼1。

词条: 垂直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0-27 02:18:38 | 只看该作者

占楼2。

词条: 压力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0-27 08:32:06 | 只看该作者
奔钉 发表于 2013-10-26 23:00
效率真高~再次验证了网络的力量是强大滴!
我的想法是先汇总词条目录,再逐一解释,配图或视频。
参考 ...

沃伦史密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20:4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奔钉 于 2013-10-27 21:04 编辑

名称:立刃
英文名称:Edging
概念:指雪板边刃接触并切入雪面的过程。可分为原地立刃(横向登坡)以及立刃滑行,是区别于板底技术的一种滑行方式。可以说除公园道具、跳台和深野雪以外,普遍存在于所有滑行动作当中。立刃可以增加雪板边刃抓地的稳定性,充分体现滑雪板的性能对滑行效果的影响。
        从力学特征分析来说,人体重心位置移动影响仅体现在立刃时机早或晚的程度区别上,与雪板转弯半径无关;但可以通过控制身体姿态来改变立刃角度大小以形成不同的弧形半径,从而达到改变转弯半径的目的。
图片:





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