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登山运动之青年殇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户外运动正在以它孤傲、惊险、刺激、以及秀美风光等因素逐渐地被世人所关注,并付诸以行动。青年人作为这个群体的主要对象,他们往往是以单一的目的进行登山运动,丝毫没有考虑到其自身有没有能够应付登山运动中所蕴藏着的风险。我将以一个驴友的不幸来加以说明。人物名:飞神,23岁,四川人 初识飞神是在2012年十月的一次登九峰山的活动。我们一行五人,从银厂沟出发,途经送子殿到祖师殿时与同去登山的飞神团队相遇,并结伴而行。途中,由于需要照顾我们同行的女性,所以放慢速度,这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谈。我们相互交流,谈古论今。登山结束后,我们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他们从银厂沟到莹华山的一次登山活动,在银厂沟里,已有几次登山经验的他还向我咨询莹华山的相关情况。我一一如实向他说明所需注意事项。 2013年6月,当我从银厂沟马鬃岭回来时,突然收到朋友们发来的信息,飞神在登九顶山时不幸在绵竹境内坠崖身亡。惊闻此讯,他的音容举止在我脑海一一流过,内心悲痛万分,悔当初没有对他提起过应对这样突发状况的知识。突然想动笔将他的不幸写下以警世人,但又无从下笔。最终决定,以此文的行式发布到互联网上,让同样有着户外梦想的你们认识自我,提高警惕。最后,我将付出我总结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交流。
飞神事件给我们的警示: 一、尽量不要去参加一些什么穿越、探险之内的活动。 二、结伴同游,一定要全组队员一起前行,不要三三两两单组前行。 三、不做危险行为,此路没有把握通过,应选择第二条道路通行,不要怕多走路程。 四、参加户外活动时最好称购买相应的户外保险等。 过崖经验:登高山时,特别是新开路径,一般会遇到过悬崖的情况,我将它分为锐角型、直角型以及钝角型悬崖。对于这类峭壁,首先就对其长度有个大概的了解,不能盲目通过。此类峭壁对于下脚的先后是有要求的,有些地段,先下左脚能顺利通过,但先下右脚就不一定能通过,所以通过前应充分的估算并确定自己下脚的方式。 一,即是垂直型峭壁 身体姿势:身体应与脚面成垂直关系,且应背向坡体,以脚后跟承受身体之重力。双眼应平视前方,切忌望下方,而产生畏惧心理。双手应与身体垂直且要同双脚配合。 二,即是纯角型峭壁 身体姿势:身体应正对坡体,双手展开与肩平,以便配合双脚步伐。双脚应侧对坡体,即与坡体平行 三、锐角型峭壁,按一般通告原则即可。 注:如脚下有失,请一定要保证双脚先着地,这需要综合经验积累,不作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