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48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测评体验报告] 户外运动入门基础之:在户外,如何穿(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6 16:23: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肢及躯干

    四肢和躯干的衣着,实际就是上衣和裤子,这是衣着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有讲究的部分。按照传统的户外衣着三层法,上衣和裤子都能分成内层(贴身排汗快干层)、中层(保暖层)、外层(防水防风层)这三个层面。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日渐演变成二层穿衣法的趋势,所谓两层穿衣法,就是内层的排汗层加强保暖性,中层和外层二合一,演化成防水防风保暖层。以下,就上衣和裤子的各自层面分别展开叙述:上衣(内衣、保暖、外壳)、裤子(内裤、保暖、外壳)、羽绒(上衣、裤子、连体衣裤)。

内层:
    内衣是贴身穿着的,所以,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理论上,所有贴身穿着的内衣,在中国都需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服装安全类别分为A/B/C三类,简单地说,C类是最低类别,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服装不能贴身穿着,只能当外套;B类属于直接接触皮肤产品,可以贴身穿着,就是内衣的标准。

    内衣可以大致分为二个系列,T恤和快干衣,他们主要的作用就是为身体实现排汗、保暖、快干、防晒的功能,下面先说T恤。

    T恤根据制造的材质区分,有棉质T恤和化纤材料的功能性T恤。棉质内衣穿着舒适,但是一旦汗湿,紧贴在身体上,不容易干,在户外多变的环境下,湿透的衣服会导致身体快速失温,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棉质内衣不适合户外运动。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户外活动最好不要穿纯棉质(或者以棉质为主)的保暖内衣,在高寒地区,棉质内衣甚至有“高寒杀手”的坏名头。棉质内衣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化纤材料的功能性T恤。

    在高温季节,T恤基本上都是直接外穿,所以,最主要的功能是轻便、排汗、快干、防晒,因此,制作T恤的材料都是功能性材料混合而成,诸如COOLMAX、VaporWick之类的化纤制品。而某些品牌的高端T恤,为了更好地贴合用户实际需求,还会增加防臭、防拨水等功能。

    一般来说,大多T恤都是简单的单层化纤面料,而排汗、快干性能较好的产品,大多会采用不吸水的聚酯纤维,透过双面编织法,在与皮肤的接触面使用紧密的织法,可以将湿气和汗气从体表带至面料外层并蒸发。这个过程通过斥水面料的毛细作用实现。毛细作用可以把湿气和汗气从较多部位(使用者的皮肤表面)输送到较少部位(面料表面)。通过转移和蒸发汗水和多余的湿气,让使用者的体表保持干爽舒适。
   
    为了进一步强化排汗和快干功能,有些产品还采用二种以上面料的混合结构,身体不同部位(前胸、后背、腋下)采用功能各异的不同密度面料(比如polyester、poly-pro、elastane等),以利于排汗和快干。在身体出汗量大的情况下,能快速把汗水和湿气传导到衣服外层,保持衣服贴近身体一侧的干爽,不至于湿漉漉地粘在皮肤上。不过这类双面编织法的产品有个最不好的地方,面料特别容易抽丝,随便一点点的尖刺,都会在面料上钩出丝来。还有些面料的内衣,使用的时间久了,面料上会起很多小的球状物。

    在寒冷的季节或者高海拔山区进行户外运动,请务必穿着具有排汗、快干、保暖的功能性材料内衣。这类的功能性内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基本与上述的夏季T恤差不多,只不过增加了保暖功能。为了增加保暖效果,一般会增加面料的密度,以及,在上衣的腹部、裤子的膝盖和小腿前侧等处增加织物的厚度等。为了解决在高海拔山区多日活动的特殊需求,这类内衣基本都进行了防臭处理,以应对多日不换内衣的实际情况。这类内衣,面料同样有容易拉丝和起球的问题。

T恤、排汗保暖内衣图片 下面,来说一说快干衣。

    快干衣顾名思义,就是快干的衣服。广义上来说,快干的T恤也能叫快干衣,但实际上,目前大家所说的快干衣,都是采用尼龙面料制成的衬衫。

    这类快干衣,面料采用很薄的尼龙等材料,款式都是长袖衬衫样式。部分品牌和款式的快干衣,在出汗量较大的后背和腋下,还会采用网纱面料来增加排汗力度。这类衣服贴身穿着,一旦出汗,面料会湿漉漉地紧贴在身体上,在夏季高温时节,穿着非常不舒服。不过,这类衣服的防晒强度一般要高于功能性T恤。另外,因为单层的面料很薄,所以在身体停止出汗后,衣服干的还是比较快,与快干衣这个名称倒是比较相符。

    快干衣一般采用长袖衬衫款式,上面大多有口袋,方便放置一些小物件,另外,袖子还可以很方便的卷起,所以,如果出汗量不大的情况下,穿着还是比较方便。再加上抗撕挂能力不错,比较适合穿着钻密林。

    快干衣与功能性T恤相比,在穿着舒适性上要稍逊一筹。另外,在价格上,快干衣也比大多功能性T恤便宜。普通品牌的快干衣,因为没什么技术含量,材料也低廉,所以,基本上售价都在100-200元,而功能性T恤,单层的一般价格在100-200元,好一点要200元以上,高端的价格甚至在4、500元,国际大牌的价格甚至要8、900元。

    总之,快干衣价格低廉,基本不具备排汗功能,快干性能尚可,保暖性能很差,防晒性能优良,抗撕挂能力强,没有防臭功能,具有一定的防拨水功能。适合在春、夏、秋季出汗量不大的环境下穿着,不适合低温环境和高寒地区使用。

快干衣图片 中间层:
    衣物的中间层,主要的作用是保暖。以往,保暖层大多采用羊毛材质的服装,但是羊毛材料的衣服比较厚重,随着化纤工业的发展,最近几十年来,保温层基本上都是所谓的抓绒衣,也就是采用摇粒绒材料的服装。近年来,不少采用化学棉填充的棉衣也可以归纳到中间层来,下面先说抓绒衣。

    大多数的抓绒衣采用的是价格低廉的摇粒绒材料,透气性好,保暖性强,而且,在湿透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温,但不防水,不防风。有些高端的抓绒衣,会采用例如POLARTEC等材料制成,保暖性更高。抓绒衣一般当作中间保温层,外面再套一件外套,在寒冷的环境下运动,身体排出的汗水和湿气被排汗内衣排到内衣表面,被抓绒衣吸收,再排到外层去,以保证内衣的干爽。在没有雨雪的寒冷气候下,也可以当外套穿,但是不防风。
化纤材料制成的抓绒衣,容易产生静电,为此,大部分品牌的抓绒衣在出厂时都做了消静电技术处理,在穿着时基本能有效防止静电产生。

    为了解决抓绒衣不防风的缺点,很多品牌在抓绒衣内层贴合一层功能性面料(如WINDSTOP之类),以增加防风性能。为了同时解决防风兼防水问题,有些产品更进一步,在摇粒绒面料的表面贴合一层防拨水、防风、透气面料(例如CONDUIT),这类抓绒衣,基本上具备了中间层的保暖和防水防风外层的双重特点,可以直接外穿,这个就是俗称的软壳(SOFT SHELL)。

    当然了,软壳只是一个相对于外层衣裤(硬壳HARD SHELL)的俗称,不是很规范的说法。软壳因为要兼具保暖、防风防拨水的要求,性能上只是取了一个中间值,再加上各品牌所采用的防水防风材料性能的差异,导致保暖不是特别强,防水也不是特别强,指望一件软壳打天下的朋友务必要注意这点,软壳不是万能的,绝对无法满足所有的气候条件。

    抓绒衣一般都比较厚重,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化纤的人造棉料(如Primaloft)渐渐进入了户外服装的材料行列,以取代传统的羽绒以及摇粒绒。以Primaloft人造棉为填充料,外层再采用防拨水的涤纶等面料制成的棉服,兼具轻便、抗风、防水、压缩比高、保暖性强的特点。这种人造棉衣可以直接外穿,也可以当作中间保暖层,穿着舒适性也远远高于抓绒服,关键是特别适合在阴冷潮湿和暴风雪的环境下穿着。目前,人造棉服正在渐渐占领部分软壳和羽绒服的市场空间。

    抓绒衣、防风抓绒衣、软壳、人造棉服,从性能上来说,各有特点,后面二者的综合性能要优于前面二者,从价格上来说,则呈阶梯状增加。

抓绒、软壳、皮肤风衣图片 外层:
    户外衣物的外层,主要指的是防水防风层,相对内层和中间层来说,要厚重结实的多,所以,户外界也有人把外层衣物称为硬壳(HARD SHELL)。

    传统意义上的硬壳,特指的是防水防风的风衣,再因为户外运动的特点,对外层衣物提出来额外的透气要求,所以,户外硬壳就是防水、防风、透气的风雨衣而已。因为国内的户外风雨衣最早是从香港一带流传过来的,而香港把户外风雨衣俗称为冲锋衣,衣服进来,名字也跟随之而入,久而久之,在大陆,冲锋衣的名字就流传开来了。

    冲锋衣的主要功能是防水防风,部分高端的还需要透气功能,而防水、防风跟透气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为此,厂家们就采用了功能性面料来解决这个问题。

    时下,五花八门的冲锋衣充斥市场,各产品应用的材料和技术琳琅满目,各种防水防风透气指标看起来很奇妙,冲锋衣在品牌和商家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下,成了神奇的万能衣物。其实不然,透过现象看本质,冲锋衣本身就是尼龙(涤纶)等低廉人造化纤材料制成的风衣而已,只不过,为了解决防水、防风乃至透气,在衣物的内层贴合了若干层功能性面料而已。

    防水防风的问题好解决,大多数功能性材料制成的服装都可以在衣物的内层覆上一层或多层膜,再用防水涂层在衣物表面进行防拨水处理,这样的处理方法,基本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防水防风指标要求。在防水防风的基础上,再要求透气,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材料(如GEAR-TEX、CONDUIT等),这些材料在衣物内层的覆膜,利用水分子和空气分子结构的大小不同,体积较大的水分子不能进入内层而体积较小的空气分子能够透出外层的原理,实现防水防风透气功能。

    采用了功能性材料制成的衣物,从理论上貌似解决了防水、防风、透气的问题,实际则不然。因为人在户外运动时,大量产生的汗水是不能直接排出到衣服外面的,必须是经过排汗内衣排到内衣表面,再经过蒸发为湿气后,才能慢慢排出外衣的表面。一般来说,这个转换过程中,汗水产生的速度,要远远高于蒸发后气体的排出速度。
所以,冲锋衣不是万能的,除非是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以及低温环境,特别是干冷的冰雪环境下,汗水产生的速度基本能匹配湿气蒸发的速度,冲锋衣才能发挥比较大的用处,否则,即使穿着再高级的冲锋衣,一样会感觉到很闷。冲锋衣只有在较低温度和较大温差的环境下才有用武之地,在这种环境下,某些款式的冲锋衣甚至还在内层还贴合上一层Primaloft之类的人造棉,变身为夹层冲锋衣。

    而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暖温的平原及低海拔地区,运动量大的情形下,出汗量大的人在雨中行走,基本上是外面下大雨,衣服里面毛毛雨,浑身被汗给弄的湿漉漉。即使是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因为在运动中,人体的体表温度很高,与外界的气温相差不大,汗水无法快速蒸发为湿气,水分全部聚集在外衣的内层上,搞的身体十分黏湿,昂贵的冲锋衣在此时的作用跟一件廉价的风衣或者塑料雨衣没有多大差别。

    此外,冲锋衣裤的颜色大多比较鲜艳,有些甚至有些刺眼,这个是由于户外运动中容易发生意外,特别是在冰雪环境下,一旦发生意外,不太好寻找目标,颜色鲜艳的衣服,能增加发现事故者的几率。

    有鉴于冲锋衣的厚重以及防水防风透气的不足,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升级,装备不断在演进,一种叫做“皮肤风衣”的东西脱颖而出,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Patagonia 推出革命性的超轻量风衣Houdini Full-Zip之后,因为它使用的材料,有别于普通的面料,极轻的重量,异常舒适的接触性,良好的透气性,并具备一定的防风性和抗水性,而且非常柔软,犹如人体的皮肤,玩家们遂称之为“皮肤风衣”。很快,“皮肤风衣”风靡一时,跟进者如云,超轻薄的 “类皮肤风衣”纷纷出现在市场上, 让人目不暇接。

    一般来说,时下大多人都把超轻薄风衣跟“皮肤风衣”混为一谈,统称为“皮肤风衣”。但是大多厂家的超轻薄 “类皮肤风衣”跟真正的“皮肤风衣”,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除了轻薄程度以外,在接触性、柔软度、透气性等几个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过为了叙述方便,以下全部称为“皮肤风衣”。

    绝大多数的皮肤风衣都是采用超轻锦纶类面料制成,类似的面料,高密度,超轻,超薄,手感好,防拨水,防晒,抗撕拉,耐磨,还具有一定的防风性能。部分品牌的皮肤风衣,甚至在内层贴合上一层超薄的摇粒绒类面料,变身为一件部分防水、防风、保温的UL冲锋衣。

    皮肤风衣因为很好地兼顾了轻薄、防晒、适度防水、防风、适度透气、快干、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所以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在相当多的户外场合,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基本可以替代冲锋衣和软壳。再加上皮肤风衣超轻,符合轻量化户外的趋势,其高压缩性的特性,在装包后完全可以放在随身的小包里常年备用。

冲锋衣、软壳、皮肤风衣图片 上衣说完了,下面来说裤子,户外裤子同样可以分为三层,底裤+内裤、抓绒裤或软壳、冲锋裤。

内裤:
    由于人体的特点,内层裤子一般由底裤和内裤组成。由于人类身体的自然条件,大多数情况下,在户外运动时,人们是直接穿底裤加一条外层单裤的,所以,底裤就更显得重要了。夏季出汗量大,不合适的底裤会造成大腿根部被汗水刺激的红肿,严重时还会磨破大腿内侧娇嫩的皮肤。底裤有三角裤和平角裤,一般来说,户外运动中,强烈建议穿着贴身的平角裤。底裤的材质选择跟内衣的一样,不建议用棉质的底裤,最好是化纤的排汗快干功能性材料制成的底裤。

    功能性材料的长袖内衣和内裤,一般都是成套出售的,有些甚至连底裤也配套,材质等基本完全一样,建议成套购买。冬季去户外运动,跟上衣一样,不建议穿着棉质或半棉质的保暖内衣,最好穿着功能性内衣内裤。因为如果内衣裤不能排汗快干,在行动中一旦稍微长时间停留,或者到达目的地,不及时更衣的话,人体会失温,特别是高海拔地区,一旦失温感冒,有可能导致肺水肿,则会有生命危险。“失温”是排名前几位的户外运动意外死亡原因。

内裤图片 中间层:
    一直以来,中间保温层的裤子,基本是以抓绒裤为主。按照传统的三件套穿法,穿上抓绒裤裤和冲锋裤在户外运动中,下肢会感觉到臃肿不堪,极其行动不便。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单纯的抓绒裤都演变成了软壳裤子。另外,还有一些款式的冲锋裤,内层上直接贴合了人造棉和抓绒等材料,变成了夹层的冲锋裤。再加上内层长裤在保暖性上的长足进步,在大多需要保温的时候,人们都只穿一条排汗快干保暖长内裤加一条软壳或冲锋裤,直接简化了中间层。

外层:
    冲锋裤并不适合大多数的普通户外场合,它更多的是适合较低温度和较大温差的环境。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户外运动中,更多地是穿着快干裤,跟快干衣不完全一样,快干裤是彻底的外层服装。

    快干裤基本采用加厚的尼龙材料制成,具有快干、防晒、耐磨、防撕挂等功能,部分品牌的款式可能还具备防拨水、防蚊虫的特性。大多的快干裤,裤腿都可以拆卸下来的,充当七分裤或短裤。

    鉴于户外运动的特点,快干裤一般都比较肥大,主要是方便人们活动,这就是当户外服装功能性与美观性冲突时,功能性原则优先的具体体现,这点,一些时尚人士感觉到非常不爽。

    此外,户外运动中不推荐穿着棉质裤子,牛仔裤更是大忌。因为牛仔裤一旦被水打湿,会变得很硬,在活动过程中容易磨烂皮肤,再加上棉质的裤子非常不容易干,在寒冷环境下,裤子湿水后容易造成身体失温。

    最后来说一说羽绒服。除了高寒地区和低温环境,大多数情况下,羽绒服是不需要的。但是,高海拔攀登,特别是极高海拔的山峰攀登,羽绒服乃至连体羽绒服则是必须的救命装备。

    羽绒分二种,鸭绒和鹅绒,在保温性、蓬松度等指标上,鹅绒远远超过鸭绒,当然了,鹅绒制品的价格也远远超过鸭绒制品。脱脂清洗处理不妥当的鸭绒,会存留一股很难闻异味。基本上,高端的羽绒制品,都是采用鹅绒填充,鹅绒分为灰鹅绒和白鹅绒,白鹅绒比灰鹅绒贵一些,笔者觉得除了颜色上的差异以外,二者在保暖性能上无甚差别。

    衡量羽绒的性能指标,大致有三个:蓬松度、充绒量及含绒比,这三个指标决定了羽绒制品的保温性能,总的说来,填充量大、羽绒比高、蓬松度高,羽绒的保温性就更高。

    蓬松度指的是羽绒的膨胀系数,一般来说,指标越高越好,当然了,价格也会更高。充绒量一般指的是睡袋中总体羽绒的填充量,含绒比是指的绒和羽的比例,这二个指标经常会放在一起的。比如800G/90%WGD,就是说,填充800克的羽绒,绒的含量为90%的白鹅绒。一般来说,充绒量高,保温性就相对比较高。另外,一般人可能以为绒是越纯越好,其实不然,绒的里面还是需要一定的羽,进行适量的配比,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羽绒=绒+羽。

    因为羽绒非常怕水,一旦湿了,保温性等指标立即下降,这是羽绒制品致命的问题,不像人造棉之类的,被水弄湿了,保温性基本不变。所以,羽绒服的面料很有讲究,面料分面料分为普通面料和油面轧光面料,首先要防钻绒,其次要柔软舒适,还要防水(一般指的是防泼水,真正的防水透气面料很贵,几乎只有在最高端的羽绒服上才采用)。

    羽绒制品的缝纫工艺也很讲究,如果没有采用立衬等工艺,羽绒用长了,会纠结在一起,失去保温的效果。此外,缝纫针脚的处理也很关键,如果工艺不好,会导致从针脚眼里跑绒。

羽绒服、棉服图片




【户外穿衣指南】

场景一:夏季、亚热带,一、二日的短途户外徒步
功能性短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快干裤、皮肤风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棉质或混纺袜子、低帮或中帮登山鞋。雨伞可选。

场景二:冬季、亚热带
一日的短途户外徒步: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快干裤、皮肤风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混纺袜子、低帮登山鞋。
二日的短途户外徒步: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快干裤、皮肤风衣、软壳或冲锋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混纺袜子、低帮或中帮登山鞋。

场景三:春夏秋季、暖温带
一日的短途户外徒步:功能性短袖或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快干裤、皮肤风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棉质或混纺袜子、低帮登山鞋。
二日的短途户外徒步:功能性短袖或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内裤、快干裤、皮肤风衣、软壳或冲锋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混纺袜子、低帮或中帮登山鞋。

场景四:冬季、暖温带,一、二日的短途户外徒步
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排汗快干保温长内裤、快干裤或冲锋裤、皮肤风衣、软壳或抓绒、冲锋衣、太阳帽或保暖帽(抓绒或毛线)、围巾、抓绒手套、混纺袜子、低帮或中帮登山鞋。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建议携带羽绒服等厚的外套。

场景五:高寒地区 多日徒步
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内裤、排汗快干保温长内裤、快干裤或冲锋裤、皮肤风衣、软壳或抓绒、冲锋衣、太阳帽或保暖帽(抓绒或毛线)、围巾、墨镜、混纺袜子或双层袜子(COOLMAX+羊毛袜)、抓绒手套、中帮或高帮登山鞋。如果是冬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建议携带羽绒服。

上述所有活动都建议携带备用T恤一件,任意质地,结束活动后更换,以免身体受风湿侵袭。其他着装,需根据个人情况适度调整。

场景六: 5-6000米中高海拔雪山攀登
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内裤、排汗快干保温长内裤、软壳裤子或冲锋裤、软壳或抓绒衣、冲锋衣、羽绒服、抓绒帽、头巾、围巾、墨镜、双层袜子(COOLMAX+羊毛袜)、手套(抓绒必备,羽绒并指手套或防水防风手套视情况携带)、高帮重装登山鞋或高山靴。
上述活动建议携带备用内衣和袜子各一套,其他着装,需根据实际适度调整。

参考资料:
本文中总结和参考了本人以往撰写部分户外装备文章中的相关文字,名录如下:
1、 我所使用过的户外品牌
2、 有关户外产品功能性材料的一点个人理解
3、 关于冲锋衣,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4、 一个有关咨询装备的问答题
5、 09年元旦螯太穿越的装备清单
6、 长途登山装备清单
7、 考量羽绒睡袋需要注意的几点
8、 一条好的户外裤子真的哪么难设计生产么?讨论中。。。。。
9、 VASQUE SYNERGIST 跨界户外鞋体验报告
10、 Keen BLACKCOMB 登山鞋评测报告
11、 来自巴伐利亚的“行走机器”--Hanwag GTX 登山鞋体验报告
12、 薄如蝉翼 ---NORTHLAND杜鲁男式休闲外套体验报告
13、 神器不神---PATAGONIA 多功能保暖服体验报告
14、 甲马迅猛---TheNorth Face 男款GTX徒步鞋体验报告
15、 穿了就是穿了--The North Face Better Than Nake超轻男款T恤体验报告
16、 奇迹山峰之萤舞轻灵--PHENIX Marvel peak系列Airly套装风雨衣体验报告

感谢【长沙巡航户外】提供本文部分室内样板照片

作者简介:
八十年代初开始自助旅行,足迹基本遍及国内。2000年前后开始接触正规的技术型户外运动,强化户外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以期能到达常规难以涉足的区域。参加过中国登山队的攀岩、攀冰等登山技术培训, 2001年底,通过中登协的考核,获取初级教练证书。户外装备知识丰富,熟练使用各种技术装备,具备一定的高海拔山峰及技术性攀登经验,有丰富的野外活动带队经历和组织各类户外活动的经验,网络及平面媒体上发布过若干户外文章及摄影作品,可参考链接: 在磨房十年的一点印记 【户外穿衣指南】

场景一:夏季、亚热带,一、二日的短途户外徒步
功能性短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快干裤、皮肤风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棉质或混纺袜子、低帮或中帮登山鞋。雨伞可选。

场景二:冬季、亚热带
一日的短途户外徒步: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快干裤、皮肤风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混纺袜子、低帮登山鞋。
二日的短途户外徒步: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快干裤、皮肤风衣、软壳或冲锋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混纺袜子、低帮或中帮登山鞋。

场景三:春夏秋季、暖温带
一日的短途户外徒步:功能性短袖或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快干裤、皮肤风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棉质或混纺袜子、低帮登山鞋。
二日的短途户外徒步:功能性短袖或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内裤、快干裤、皮肤风衣、软壳或冲锋衣、太阳帽或头巾、毛巾、混纺袜子、低帮或中帮登山鞋。

场景四:冬季、暖温带,一、二日的短途户外徒步
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底裤、排汗快干保温长内裤、快干裤或冲锋裤、皮肤风衣、软壳或抓绒、冲锋衣、太阳帽或保暖帽(抓绒或毛线)、围巾、抓绒手套、混纺袜子、低帮或中帮登山鞋。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建议携带羽绒服等厚的外套。

场景五:高寒地区 多日徒步
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内裤、排汗快干保温长内裤、快干裤或冲锋裤、皮肤风衣、软壳或抓绒、冲锋衣、太阳帽或保暖帽(抓绒或毛线)、围巾、墨镜、混纺袜子或双层袜子(COOLMAX+羊毛袜)、抓绒手套、中帮或高帮登山鞋。如果是冬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建议携带羽绒服。

上述所有活动都建议携带备用T恤一件,任意质地,结束活动后更换,以免身体受风湿侵袭。其他着装,需根据个人情况适度调整。

场景六: 5-6000米中高海拔雪山攀登
功能性长袖T恤、化纤材质平角内裤、排汗快干保温长内裤、软壳裤子或冲锋裤、软壳或抓绒衣、冲锋衣、羽绒服、抓绒帽、头巾、围巾、墨镜、双层袜子(COOLMAX+羊毛袜)、手套(抓绒必备,羽绒并指手套或防水防风手套视情况携带)、高帮重装登山鞋或高山靴。
上述活动建议携带备用内衣和袜子各一套,其他着装,需根据实际适度调整。
2#
发表于 2013-11-27 10:56: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1-27 11:19: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好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