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南口记忆 于 2013-11-30 21:05 编辑
军都陉(关沟)
军都陉(陉,音同行,意为山脉中断的地方、山口),又名关沟,曾经是明代北京防卫体系的重中之重,因关城林立而得名。所说的“关”是居庸关,乃《吕氏春秋》之《有始》篇、《淮南子》之《地形》篇中都提到的“天下九塞”之一。这里山高谷深,雄关险踞,景色秀丽,是北京去怀来、宣化、内蒙古草原的天然通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狭义上的军都陉不长,从南口到北口八达岭关城,从南口到北口八达岭关城,也就二十来公里,徒步4小时就能走一遍。但现在这儿交通太发达了,铁路、国道、高速路、隧洞,好是好,不过却破坏了不少原汁原味的“关沟七十二景”,也很难找到在飞狐陉大峡谷底前行的奇妙感觉。
广义的军都陉出八达岭隘口,在北边的大海坨山和南边的老虎嘴山之间的怀来谷地西行,还是有不少可看之处。 首先是岔道城,这是八达岭关城的前哨阵地。这儿目前是个小村,尚未修复,残存老城仍可见。再往前是石峡原汁原味的老长城。公路在西拨子分成南北两路绕官厅水库而行。南路过了康庄不远就是古驿站榆林驿小村。村中那些当年磨军粮的老碾子、栓马桩、古树及只剩夯土的老城墙,很有看头。再往前不远就到东花园,那儿往南的公路一直通到横岭长城、镇边城。此处未修复的老长城比石峡更够味。再往前到小南辛堡乡大古城村,从这儿到官厅水库边能看到秦汉上谷郡遗址的城墙废墟,上谷郡当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的三十六郡之一。过官厅到涿鹿县矾山镇古城,就是黄帝与蚩尤之间爆发“涿鹿之战”的遗址了。这儿十分密集地分布着黄帝城、帝泉、蚩尤寨、定车台、八封村等三十多处当年黄帝与蚩尤活动、交战的遗址。北路大家更熟悉了。过了延庆,路边经过上下坂泉村,有学者说这儿是炎帝与黄帝展开“坂泉之战”的地方,村后就是古戎墓葬陈列馆和松山森林公园。过了张三营是古崖居,前几年这儿还没设卡收费时,我曾在这些不知是春秋时山戎还是五代时奚人打凿的山洞中的一个住过。过了狼山是土木堡小村,这儿是明代“土木之变”遗址,是明英宗和宦官王振瞎指挥、50万人愣让也先两万人马打败的地方。有古敌台和纪念当年战争中死难者的小庙。土木堡往前的怀来小城是董存瑞的故乡,路口有他的雕像。怀来老城门洞还在。然后是新保安,平津战役中全歼敌主力35军的地方。过了新保安是鸡鸣驿,国内最大的古代军事驿站。城门、老墙、古民居,相当有味。旁边是鸡鸣山,海拔上千米,是辽国萧太后的花园……沿着军都陉前行,一路可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关沟是历史上自京师至塞外的要路,秦、汉、隋、唐为幽蓟屏障,辽、金、元、明为京畿锁钥,自古为中原通向塞外孔道,南北各民族交流枢纽。关沟是北京去怀来、宣化、内蒙古草原的天然通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关沟也是太行山与燕山两大山脉的地理分界线,有断层、皱褶、单斜等地貌,是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关沟七十二景
八达岭至南口,40里居庸关沟,两侧崇山壁立,中间涧溪穿流,奇峰异石遍布,沟坡植被丰茂,河山壮丽,风光优美,自然景点众多。秦、汉、隋、唐为幽蓟屏障,辽、金、元、明为京畿锁钥,自古为中原通向塞外孔道,南北各民族交流枢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名人轶事,包括政治、军事、文化、贸易活动均与这里的景物有关。
居庸叠翠是金章宗饮定的燕京八景之一。弹琴峡、仙枕石、过街塔,元代已是出名的景点。元百招长老、耶律柳溪过居庸十咏倡和诗,有永明寺过街塔、屏风山、研石、玉峰寺、观音泉、官亭、孤岭、堠台、仙人枕、桃花溪10个景点。
元、明、清三代居庸关沟是隆镇卫、隆庆卫、延庆卫卫治所在。达官贵人,商贾行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当地人以开店、放脚、小本经营、采石为业。清宣统元年(1909)京张铁路通车后,行人大减,店堂一空,地少田薄,生计维艰。随着旅游人士逐年增多,为适应招揽游人的需要,有好事者编凑出“关沟七十二景”,但有的景点名不符实,有的景点实无所指,而且人们所说的景点也不尽相同。
1984年延庆县文物管理所采访居庸关程维周老先生,他提供的72景是,八达岭附近13处,青龙桥附近11处,三堡附近12处,四桥子附近8处,居庸关附近25处,地点不清3处。
1986年2月延庆县区划办整理的关沟景点为延庆县境内39处,其中有7处已遭破坏或有名无景。存在32处名称是:岔道城、石羊山、烽火台、八达岭瓮城及长城、南四楼及北四楼、居庸外镇及北门锁钥、望京石、讲台、金牛洞、青龙倒汲水、天险、人字形道岔、詹天佑铜像及纪念碑、古槐、六郎影、棺材石、猴面壁、磨刀石、十八盘、骆驼石、青龙潭、五桂头隧洞、弹琴峡、五郎影、观音阁、弥勒听琴、别有洞天、金鱼池、仙人桥、石虎、黑龙潭、石佛寺。已遭破坏7处为西姑庵、石佛院,观音庙、五谷神祠,魁星阁、青龙桥、狼窝。
属昌平区的景点29处,为乌龟石、仙枕石、上关及上关积雪、白果树、荫凉庵、居庸关城、寿星山、云台、金梁玉柱坊、娘娘庙、六郎寨、五郎卸甲洞、六郎饮马泉、泮宫、状元桥、叠翠山及居庸叠翠、白凤冢、龙门喷雪、都阃府、四大明山、二龙戏珠、六郎拴马桩、二人下棋一人看、月牙石及白山夜月、南口城及照壁、金沙滩及天门阵、陈友谅及康茂才寨、北山雪立、石人九不知。
属延庆景点:青龙山、威镇雄关碑2处,昌平景点:东平柏山、达摩山、浅煤山、蝎子石、玉泉来历碑、双泉合璧、婆婆庵、弥勒院9处,计11处无详细说明。
还有位置内容不明的景点5处:为凤凰山、吐米洞、有锅无灶、青石碑、驴蛋石。以上合计84处。
近年,关沟出现了一些新的景点,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士实地调查,剔除已遭破坏无法恢复和实无所指的景点,增加新的景点。居庸关沟本是一个整体,排除延庆、昌平人为划界观念,编成一组新的“关沟七十二景”。
关沟七十二景名录(昌平县地名志)
二龙戏珠(二龙争路)
白塔寺
天马山
月牙石(白山夜月)
二人下棋一人看
栓马桩(六郎拴马桩)
白马坡
居庸叠翠
皇亭子
石缝山
明山(四大明山)
白凤冢
魁星阁(下)
窟窿山
二龙争路(二龙戏珠)
饮马泉
玉泉碑
泮宫石坊
状元桥
金梁玉柱坊
云台(石阁云台)
关城(居庸叠翠)
都阃府
双泉合璧
东屏柏山(东平柏山)
金柜山
福山
石人九不知(十人九不知)
羞姑姑
暗山
寿山
演武场
陈友谅大寨(陈友谅寨和康茂才寨)
帝王树(白果树)
弥勒院(弥勒庵)
六郎盔甲洞
仙人枕(仙枕石)
荫凉庵
寿星山
大龟石(乌龟石)
妖精洞
上关城(上关积雪)
金鱼池
杨六郎洗脸盆(水盆石)
仙人桥
弹琴峡(五贵头山洞 琴峡清音)
魁星阁(上)
弥勒听音(琴)
弹琴峡古迹碑
五郎像(五郎影)
五鬼神祠
威震燕关碑
关帝阁(关帝庙、观音阁)
石佛寺
骆驼石(石骆驼)
六郎像(六郎影)
磨刀石
棺材石
青龙桥
金牛洞
天险石
青龙倒吸水(青龙倒汲水)
望京石
居庸外镇
北门锁钥
八达岭长城
猪拱窝
青龙潭
桃山
岔道城(岔道秋风)
烟墩(烽火台)
古长城
关沟七十二景详解
1、二龙戏珠(二龙争路);
从南口进入关沟2里路,回头往南望,只见臭泥坑南关沟两侧,东西两凤凰山相钳,南口镇旁有一座孤立的山丘,名叫老金山,正在两山的尽头,两山夹一丘,天造地设,如二龙戏珠,故名。京张公路正处在两山之间,所以也名之二龙争路。
2、白塔寺;
白塔寺位于南口城东、南山坡下,寺中主要建筑为一座白塔,形状与北京城内北海公园的白塔一模一样,但建筑规模要小许多。寺因塔得名。白天无论从东或是从南走近南口城,都会看到山坡上熠熠生辉的白塔。寺塔不知建于何年。
3、天马山;
4、月牙石(白山夜月);
居庸关西南有一呈莲花形的山峰,怪石嵯峨,中有孔隙,夜月从孔隙中透过的光亮,形如月牙,当地人称月牙石。或说有块山石,在月夜的阴影如同月牙,故得名月牙石。又说峰顶怪石色白鲜明,入夜,与漆黑的山影相衬,黑白分明,取名白山夜月。南口村东山崖上中间,形如石刻月牙,故名。
5、二人下棋一人看;
居庸关东南山谷里有个六郎拴马桩,沿南山坡望去,那最高峰叫下棋峰,仔细观看,峰顶生出3个小峰,恰象两个屈背低头奕棋的人,旁边还有一个观棋不语的君子,三个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奕棋。在月牙石下的缓坡上,有四块山石,中间一块似一石桌,两侧各有一石,好像两人对坐下棋,石桌后有一高石,如一人站立观棋,故名。
6、栓马桩(六郎拴马桩);
居庸关东面群峰竞举,高峦截云,山谷深处有一笔直挺立的石柱,传说杨六郎曾在此拴过马,故名。现在石桩已折断,只剩下2尺来高了。或说东面山头上有山峰如柱,突出在山岭上,象一根石桩栽在山顶。二说不知孰是。所谓发生在今南口的金沙滩大战,实际乃是虚构,是由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的宋辽高梁河战役演绎而成。高梁河战役宋军最北打到得胜口,旋即败退。而且杨业刚刚从北汉投降宋朝,杨家将没有参加此次战役,既使参加了,宋太宗赵光义也不会对之信任重用。史载,杨业战败于朔州陈家谷口,被擒于狼牙村,战争发生在宋雍熙三年(986)。两次战役时间相差7年,地点北京和山西朔州相差千里。故居庸关沟中一组有关杨家将的景点都是虚构,宋兵从未到过关沟。西园村东,降蓬顶山西侧山坳处,,有一石柱酷似一根石桩栽在这里,相传北宋名将杨六郎曾在此处栓过马,故名。
7、白马坡;
8、居庸叠翠;
居庸叠翠在居庸关东南叠翠山,一层山岩,一层松柏,岩松叠衬,蔚为奇观。乃关沟72景之最,金章宗饮定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皇帝赋两首诗,并亲笔题写“居庸叠翠”四字,镌碑立于居庸关南8里大道旁,抗日战争时期修公路将石碑埋于路基下。
9、皇亭子;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皇帝乾隆御笔亲书“燕京八景”碑,于景观所在之处镌碑建亭。“居庸叠翠”碑和碑亭即建在叠翠山下,大道之侧。因碑与碑亭皆为皇家所建,故名皇亭子。据村民们讲,1940年,侵华日均在修筑京张公路时,将其拆毁,埋在了路基下。
10、石缝山;
11、明山(两座明山、四大明山);
在居庸关附近。《昌平旅游故事》说,居庸关沟山势险峻,两侧无路可通,但也造就了四座独立的孤山,分别在臭泥坑铁道旁、姚家对过的铁道以西、四桥子及饮马泉附近,都在明处,故称“四大名山”。传说八仙之一韩湘子去给玉皇大帝拜寿,花篮里带有四座美丽的假山,经过居庸关时因道路难行,跌了一跤把花篮摔坏,遗下的假山变成了真山。
12、白凤冢;
居庸关西南有一高峰,山顶圆平,形似乌龟,俗称王八盖子山。晴空万里,站在山顶上,可以望见北京城。明正德十二年(1517)正德皇帝朱厚照听信幸臣江彬的话,要微服出居庸关巡幸宣府,时贵州道监察御史张钦奉敕巡视居庸关。千户闫岳至南门传旨召钦,张钦捧敕书并御史印至门固守,收南门钥匙带在身上,发誓说:“有夺门者,御史当手斩之。”连上三疏奏谏,皇帝只好回京。这就是京师盛传的张御史闭门三疏美谈。但是没过几天皇帝乘张钦到白羊口视察,还是出了关。在阳和得民女李凤,于宣府建行宫,从京师运银百万两至宣府。皇帝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带李凤回京,至居庸关,不得入。李凤曾站在王八盖子山上遥望北京,这山便叫望京台了。不久凤殁,葬在望京台南面的西山坡上。坟头草一片白色,所以叫白凤冢。
13、魁星阁(下);
在五贵头对面东山顶,与观音阁东西相望。清同治三年(1864)邑人杜诗监修。已毁。
14、窟窿山;
15、二龙争路(二龙戏珠);
从南口进入关沟2里路,回头往南望,只见臭泥坑南关沟两侧,东西两凤凰山相钳,南口镇旁有一座孤立的山丘,名叫老金山,正在两山的尽头,两山夹一丘,天造地设,如二龙戏珠,故名。京张公路正处在两山之间,所以也名之二龙争路。
16、饮马泉;
17、玉泉碑;
程维周先生说御马泉是四桥子附近8景之一。
18、泮宫石坊;
即居庸关儒学的棂星门,其匾曰“泮宫”。泮宫,颁政教之宫。古之学府,西南为水,东北为墙。石坊现遗在居庸关南门外西坎上。隆庆卫儒学(即文庙),在居庸关南门外,明正统四年(1439)创建。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入侵,毁于兵火。天顺七年(1463)重修,规制益弘。文庙正殿5间,两庑各5间,戟门3间,棂星门1座,匾曰“泮宫”。明伦堂5间,博文斋5间,约礼斋5间,教官私宅东西二所,二门3间,大门1座,敬一箴亭1座。儒学左,嘉靖七年(1528)巡关衙门建立文学社一所,正堂3间,左右书馆各3间,大门一空。儒学右,嘉靖十年(1531)巡关御史建立武学社一所,正堂3间,左右书馆各3间,后房3间,前大门3间。嘉靖二十年(1514)巡关御史萧祥曜在泰安寺后改建叠翠书馆一所,是藏图书的地方,共有殿堂80余间。明末清初倾毁几尽,春秋祭祀不能成礼。康熙七年(1668)春,重建大成殿、戟门、名宦、乡贤两祠。后续建明伦堂3楹,其规制远非昔比。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延庆卫学为延庆乡学。同治八年(1869)延庆知州屠秉懿、训导袁兆绅重修,原有房屋45间。毁于民国初年兵燹,只残存下泮宫石坊。
19、状元桥;
20、金梁玉柱坊;
居庸关南门与云台之间,原有一座过街牌坊,现在牌坊已毁,只剩下一根石柱,石柱西侧还能看到榫卯。大约就是《西关志》所载的迎恩坊,中说,居庸关南门外旧有牌坊一座,废。嘉靖元年(1522)太监右少监姚政镇守居庸关,重建,今废。
21、云台(石阁云台);
元顺帝于至正二年(1342)在居庸关(上关)南8里建永明寺过街塔。塔基如醮楼,跨于通衢,而空其下,以通车马,券洞上面刻佛像及用汉、梵、维吾尔、藏、八思巴、西夏六种文字刻石,行人经过塔下,受到佛的普渡。至正五年(1345)建成。元末塔毁,只留下塔基。塔基上四周阑干旋之,工巧壮丽,石阁巍然,高耸霄汉,故名云台。明正统八年(1443)在台上建佛殿五楹。正统十二年(1447)赐名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五月,寺毁于火,遗下台基。石阁云台为明居庸八景之一。
22、关城(居庸叠翠);
元代今居庸关叫长坡店,是出入置在上关居庸关的住宿之地,元顺帝在这里建永明寺、过街塔。明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因上关旧关地狭人稠,选关南8里古长坡店地方建新居庸关城,城跨东西两山,周7里27丈。土木事变以后,景泰元年(1450)都御史王鋐 重修居庸关城,景泰六年(1455)完工,周13里37步有奇。
23、都阃府;
明代,居庸关地位非常重要,驻有经略大臣、镇守内官、巡关御史、分守都指挥、监督粮储分司、隆庆卫都指挥等官员,故有北察院、南察院、分守衙门、监督粮储分司、隆庆卫衙门、把总衙门等官署。都阃府当指居庸关北门内的北察院。原设镇守内臣衙门,嘉靖十年(1531)裁革内官,改为察院衙门,巡关御史驻此。清初为居庸关都司衙门,后为延庆卫署,道光年间改为千总署。官署早毁,遗址上有被推倒石碑一;草丛中有倒在地上的石狮二,当是衙门口的所在地。
24、双泉合璧;
在居庸关附近。明雷宗有双泉合壁诗三首咏其景。
25、东屏柏山(东平柏山);
在居庸关附近。
26、金柜山;
居庸关西城墙蜿蜒于金柜山上,山高于城数倍,山坡漫衍,可容万骑。明土木之变,专守大臣罗通镇守居庸关,曾把都督府设在山上,率领军民抗击瓦剌别部3万人围攻,取得胜利。传说山上埋着储存金子的柜子,故名。
27、福山;
28、石人九不知(十人九不知);
《昌平旅游故事》说,是居庸关北、四桥子村南面山坡上一尊石佛像,此像凿得与山石溶为一体,行人经过此处很难发现,故名“石人九不知”。为此处镇山之宝。民国年间为盗贼刘玉破坏,佛像坠落崖下。日本侵占中国时在此修路,把石佛垫了路基。
29、羞姑姑;
是关沟里一个像人立着的石头,说是鲁班的妹妹变的。传说,巧匠鲁班他说一夜能修一座塔,他妹妹不信。鲁班先到延庆佛峪口修好塔尖,又到易州修完塔腰,最后回到居庸关修塔座(云台),算计着拂晓以前把尖腰座合在一起,一座宝塔就可告成。正当合成之际,天还没亮,他妹妹在山上喔喔学起鸡叫来,居庸关里的鸡也叫起来,鲁班长叹一声,啥也没说,离开修好的塔座走了。他妹妹知道做错了事,躲进山沟,面壁而立,后来变成一个石人。当地人说,石人面向山立着,如果把她转过来,第二天去看,又转回面向山壁了。可惜这个石人修京张公路毁掉垫了路基。
30、暗山;
31、寿山;
32、演武场;
33、陈友谅大寨(陈友谅寨和康茂才寨);
四桥子村北,东西山势相峙,各有一谷。过去这里谷深林密,人说东山是陈友谅寨,西山是康茂才寨。陈友谅和康茂才两人是表兄弟,因政见不和,康茂才杀了陈友谅。按陈友谅元末从徐寿辉起兵,寻杀寿辉,称帝于采石矶,国号汉。后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兵败,中流矢死,立凡四年。康茂才,字寿卿,从朱元璋破陈友谅,后从徐达经略中原。说两人扎寨于关沟显系虚构。陈友谅沟产香柴,清代,每年内务府委员采取香柴,禁止关沟人扶襯(櫬是棺材,扶亲即运灵),故此山名香草山。
34、帝王树(白果树);
白果即银杏。树在四桥子村,高数十丈,干径数围,苍劲挺拔,枝桠参天,传说植于唐代。为一雌株,秋季果实累累。
35、弥勒院(弥勒庵);
也叫弥勒院,在居庸关北5里。
36、六郎盔甲洞;
在居庸关西7-8里的西山沟里有座佛岩寺,旁边有一洞。传说杨五郎在金沙滩打了败仗,落荒至此,卸甲洞中,奔山西五台山削发为僧。
37、仙人枕(仙枕石);
上关南河东边有一块巨石卧在山沟,高3米,石上平面约50-60平方米,石侧刻有隶书“仙枕”二字,傍刻吕贲。俗呼为仙人枕。石上刻有自称太行散人的诗三首。石上还刻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月十二鞑靼犯古北口,兵部尚书许论奉命率三镇兵二万余众由居庸关入援京师。二十二日虏败遁。二十五日班师,出居庸关取道怀来回归阳和(今山西阳高,为明边防要地)的纪事。石上有大小28个园眼,传说是穆桂英在台上搭帐篷的篷杆眼,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曾在此石上点将分兵,故当地人又叫它帐篷台或穆桂英点将台。
38、荫凉庵;
在四桥子村南,庵已毁,现在是一片空地。庙宇坍塌后,遗下一尊小石佛,传说石佛面背着太阳,过路行人把石佛面向太阳,第二天他会自己转回去。现在小石佛已不存。
39、寿星山;
在居庸关北3里,四桥子村南一个山头,山形如寿星,当地人称为寿星山。
40、大龟石(乌龟石);
竖卧于上关北公路西侧城墙下的一块巨石,形似乌龟,翘首俯视下面的公路,故名。传说有只乌龟兴风作怪,被王母娘娘用金簪钉在此处,乌龟变成这块石头,金簪变成一株桑树,桑树后被人砍伐了。
41、妖精洞;
42、上关城(上关积雪);
上关在八达岭南17里,今居庸关北8里。这里是汉居庸关的南关门,因在军都县界上,也叫军都关。北齐置纳款关于此。隋、唐、五代、辽、金、元的居庸关均置在此处。明永乐二年(1404)重建上关城,周长285丈,名之曰上关门。修筑京张公路此关被毁,已无人烟。上关积雪是妫川八景之一。
43、金鱼池;
在三堡新修公路下面,原来是一个水谭,外面用石砌成池子。传说潭中有一条金鱼,故名。今泉水干涸,池也不存。
44、杨六郎洗脸盆(水盆石);
《西关志》载,上关东山之巅有石似盆,石刻“燕窝”二字,相传辽萧后梳妆处。元代称之研石,百招长老和耶律柳溪居庸十詠有研石诗倡和。
45、仙人桥;
三堡火车站对面的公路旁半山腰上,有一块天然生成的石块,长1米多,宽40-50厘,浮跨于两峭壁之上,形如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上刻“仙人桥”三字。桥后边还有一个山洞。
46、弹琴峡(五贵头山洞 琴峡清音);
《西关志》说,五龟山下有弹琴峡,两山夹峙,下有深潭,遇淫雨连绵,山崖水滴石罅有声若弹琴。历代多有名人吟诵此景,元郝经《居庸行》诗称之弹筝峡。弹琴峡为五桂头山洞东侧一条花岗岩峡谷,溪水在谷底乱石中流淌,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加上峡谷的回音,远听犹如弹琴声。修建京张铁路展宽路基,弹琴峡谷已无。崖壁上镌刻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春月,江南河道总督麟庆宦游关沟,题“弹琴峡”三个大字。
五桂头山洞原是旧京张铁路一个隧洞,现路基已拆除废弃不用。洞高7米,宽4米,长30米。五桂头原名乱柴沟,为关沟七隘口之一,在五桂山下。五桂山本名五龟山,在八达岭南9里,因山势如五龟相聚,故名。也叫五贵山。传说元末,明军进攻居庸关,乱柴沟有元兵防守,有火家庄火氏五兄弟用火炮轰开乱柴沟,为明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明以火氏五兄弟为蒙古细作的罪名,杀了五兄弟,把五颗人头悬在附近道旁示众,人们遂称此地为五鬼头。不久,明为了安抚人心,封火氏五兄弟为五显财神,并立庙于石佛寺西,人们又改称此地为五贵头。修京张铁路第四次改名为五桂头。清道光十九年(1839)春月,江南河道总督麟庆(字见亭)宦游于此,摩崖“五贵头”三字。《阅微草堂笔记》下册498页则说,明成祖北征,打击元朝残余,曾任用火仁、火义、火礼、火智、火信五兄弟制作飞炮,大败元军于山西考义县乱柴(崖)沟。成祖忌五兄弟身怀绝技,恐生不测,借故将他们斩首。把山西之事移至关沟。成祖时关沟、山西哪来元兵,不过是故事辗转传说罢了。
47、魁星阁(上);
在五贵头对面东山顶,与观音阁东西相望。清同治三年(1864)邑人杜诗监修。已毁。
48、弥勒听音(琴);
五桂头隧洞对面小山的山腰处,原有一小庙,庙内刻有一尊1米多高弥勒石佛,坦胸露乳,大腹下垂,坐于峡道,象聆听弹琴峡发出的琴声。
49、弹琴峡古迹碑;
《西关志》说,五龟山下有弹琴峡,两山夹峙,下有深潭,遇淫雨连绵,山崖水滴石罅有声若弹琴。历代多有名人吟诵此景,元郝经《居庸行》诗称之弹筝峡。弹琴峡为五桂头山洞东侧一条花岗岩峡谷,溪水在谷底乱石中流淌,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加上峡谷的回音,远听犹如弹琴声。修建京张铁路展宽路基,弹琴峡谷已无。崖壁上镌刻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春月,江南河道总督麟庆宦游关沟,题“弹琴峡”三个大字。
50、五郎像(五郎影);
在石佛寺西隧道洞口上方的半山腰峭壁上。有人工刻凿的一尊盘膝而坐的佛像,高1米左右,佛像上边还雕有人字形屋顶。当是元代人为祈祷行人旅途平安吉祥而雕的佛像。叫它五郎影乃后人附会。
51、五鬼神祠(五谷神祠);
在三堡附近,已毁。
52、威震燕关碑;
此碑记载无考。程维周先生把它列为三堡附近12景之一。元世祖忽必烈时郝经曾作《居庸关铭》交与燕京道宣慰司使勒石关上。不知上碑置在什么地方,两碑有无关联。又说,弹琴峡东山魁星阁附近有清同治年间延庆知州屠秉懿刻的“雄镇燕关”四个大字,修京张铁路复线时毁掉,或许指此。
53、关帝阁(关帝庙、观音阁);
座落在五贵头山洞南口西侧,距地面5米。庙门为天然石洞,上下两座庙各一间,上为关帝庙,下为观音阁。这里原来只有关帝庙,清同治二年(1863)黄大元中武状元,第二年重修关帝庙,创建观音阁。传说延庆下水磨杜诗携徒弟大元赴京赶考曾祈祷于此。由武庠生杜诗监修。当年金碧辉煌,今已残破不堪。黄大元是怀安县人,年十五、六岁佣工于延庆州上水磨杜诗家,杜诗是他的义父、师傅,培养他成才,中了武状元。
54、石佛寺;
有二,一在三堡村北半里西山坡,寺已毁,有盘膝坐式石佛5尊移于石佛寺村独山南侧。《西关志》说,石佛寺在居庸关北15里,。因石岩以凿大悲像,明永乐年间建。一在石佛寺村附近,寺已毁。传说寺建于明初,石佛寺村因寺得名。寺内供有千眼千手佛,曾是关沟一大胜景,寺毁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1985年将散落的15尊石像集中陈列于石佛寺村口。石像都是古装文武官员,不是佛像,当地介绍说创于唐代。究竟是什么像尚待文物专家鉴定。石佛寺口是关沟七隘口之一。
55、骆驼石(石骆驼);
三堡隧洞西边的半山腰,有一块巨石横卧,其形状像一头大骆驼趴在地上。这块巨石离公路较远,游人不易找到。又说山上一堆巨石,状如群驼卧于山上,又叫骆驼石。
56、六郎像(六郎影);
在五桂头隧洞右上方山腰处,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有一人工刻凿的坐式佛像,雕工精细,传称为六郎影。《延庆卫志略》说,“弹琴峡以北东山悬崖上勒有影像二,人呼为六郎影(五郎影也呼为六郎影)。按宋兴国、咸平(太宗年号太平兴国、真宗年号咸平)间,北边以瓦桥关(在河北雄县南易河上)与契丹分界,杨延昭安得至此,无稽之谈,不可徵信。”实际这些佛像都是元代所凿,居庸关是大都、上都间孔道,皇帝巡幸,官军商旅,往来络绎,蒙古人笃信佛教,凿此祈求行路人旅途吉祥如意。元袁桷《居庸关•竹枝词》,“凿石化作金弥陀”;周伯琦《过居庸关》,“绝壁云霞龛佛像”,即指这些佛像。
57、磨刀石;
猴面壁隔公路对面的远方山头上,有几块大石垒起的一个尖状石台,在台顶又有一块略小的岩石,两头翘起,中间凹陷,很像一块磨刀石。传说是关老爷的磨刀石。
58、棺材石;
五郎影对面的西山山腰上有一块白色大石,大头小尾形状像一口停放在半山的棺材,人称棺材石。因与五郎影遥遥相对,又称五郎棺材石。
59、青龙桥;
建在青龙桥车站附近的一座石桥,已毁。
60、金牛洞;
在八达岭南停车场南侧公路旁。一个小山包的岩壁上有一圈直径2米多近园形岩缝,好像一个洞口被一块大石头堵住,当地人叫它金牛洞。
61、天险石;
八达岭东门外林场停车场北山,山势陡峭,峡谷幽深,地形险要。在公路左侧距地面15米高的山壁上有摩崖“天险”二字,隶书,两字各半米见方。左面有五行小字,是:知延庆州事四明童恩摩崖,同游元和宋骏声、四明张忠恕、元和张嗣鸿,道光十五年(1853)四月辽阳刘振宗镌。四明属浙江,元和属江苏。《水经注•湿余水》说,“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这个关垣就在“天险”对面的山谷峡口,是汉居庸关的内关垣所在地。
62、青龙倒吸水(青龙倒汲水);
八达岭东门外公路北侧山脚下原有一汪清潭,水从灰黄色岩壁上一条20厘米宽的青色岩脉石罅流下,形成的一个深潭,水出而又入,恰似从潭中汲出,看去就好像一条青龙头朝下汲水。八达岭地处分水岭,水源极缺,这个终年不断的清泉,实乃天赐,过去居于八达岭之人皆饮此水。现在水已干涸,用一个四方铁盖盖着,好象下水道。《水经注•湿余水》说,“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湿余水源头的“关山”,就指此处。湿余水即今温余河。汉居庸关置在今八达岭。
63、望京石;
在八达岭东门外公路南侧,一块裸露的大花岗岩石,长15米,宽3米,高1米,北面刻有“望京石”三字。原为金望京寺之一部分,昔人建楼于石上,说清晨日出从山隙可以远望京师,后寺楼俱毁,只留下此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阴历7月21八国联军破紫禁城,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外逃,7月22路经此处,太后曾站在石上遥望北京城。
64、居庸外镇;
为八达岭城东门,居庸外镇顶部为长方形城台,长19.3米,宽10.8米,面积208.44平方米。下面券高大的门洞。城墙高6-9米,最高10米,平均7.8米。门额为明嘉靖十八年(1539)重修东门时所嵌。浮雕,外锒砖边,长0.8米,高0.7米。右题已亥仲秋吉旦立,左款巡按监察御史陈豪书。已亥,即嘉靖十八年。陈豪,福建长乐人,嘉靖十七年差巡按西关监察御史。
65、北门锁钥;
为八达岭城西门,北门锁锁顶部为长方形城台,长20.8米,宽15.1米,面积314.8平方米。四面筑宇墙垛口,下面券高大的门洞,城台两侧30-40米远各建敌台一座,与长城相连。门额为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城台时所嵌。浮雕,外镶砖边,长0.8米,高0.7米。右题万历十年岁次壬午伍月吉日立建。左款钦差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山阴吴兑、副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新喻敖鲲、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延安岳汴、左营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桐城杨四畏、副总兵官署都指挥佥事定远胡懋功、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佥事密云李凤先。
66、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城建在关沟北口,燕之上谷塞,秦之居庸塞,汉置居庸关于此,是历代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北齐置纳款关于八达岭之南17里的上关以后,此处仍是重要的戍守之地。金、元称之北口,但当时人所写诗中已有八达岭之名。今八达岭城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周长约315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城门相距63.9米。并建边墙680丈。正德十年(1515)边墙向东西延伸,汛防兵长131里2分。隆庆三年(1569)撤掉旧边墙,重建砖石结构可以两面御敌的空心敌台长城,就是现在看到的长城。
67、猪拱窝;
又叫猪拱窝。在岔道城西南,一处花岗岩峭壁底部的岩石向里凹进一块。传说古代妫川发大洪水,有只仙猪要从这里拱一道沟把水洩下去,拱不动,遂往西直拱至今官厅,拱出一条河道,取名猪拱河。此景修京张公路时已遭破坏。
68、青龙潭;
八达岭林场对面的西山沟中的一个水潭,潭水清沏,为温余河另一水源。传说潭里有一条青龙,主管关沟一带的阴晴旱涝,过去遇到天旱,当地人就到此潭祈雨。
69、桃山;
羊头山在八达岭北5里,其山昂若羊头,故名,山又像桃形,也叫桃山。
70、岔道城(岔道秋风);
岔道在八达岭西北3里,地当出八达岭往西去宣化,往北去延庆的岔口,故名。明初为隆庆州之聚落,嘉靖三十年(1551)建城,周长2里13步,为八达岭之藩篱。岔道秋风为妫川八景之一。
71、烟墩(烽火台);
又叫烟墩,筑在易于瞭望的山头、大道或边墙线上。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修《西关志•居庸卷》所载,隆庆卫官军守把的烟墩有124座。关沟大道上有居庸关总接墩、上关墩、转轮山墩、八达岭东山墩、八达岭西山墩。嘉靖二十八年(1549)《隆庆志》所载,妫川各卫官军守把的烟墩有84座。利用烟墩昼举烟,夜举火,四海如有警,顷刻可以达居庸关;独石口有警,也可朝发夕至。天顺二年(1458)重申烟墩守瞭官军制度:“烟墩高5丈有奇,周围城1丈5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窖赚坑,门道上置水柜,暖月盛水,寒月盛冰,守军以绳梯上下,镇巡不时稽查,有违禁者重罪。”成化二年(1466)“令(发现敌人)五百人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清代延庆有烟墩29座,关沟大道上有石佛寺、四桥、道阳坡、狼窝4座,其性质已变成传迎信息的驿卒休息地。
72、古长城。
“七十二景”补充景点
佛岩寺:
北山雪立:
四桥子村正北,一峰拔地而起,岩石层叠整齐,每逢大雪,雪复山岩,层层陡立,气势独绝,谓之北山雪立。
达摩崖山(达摩山):
也叫达摩岩山,在居庸关附近。
凤凰山:
蝎子石:
在居庸关附近。
浅煤山:
在居庸关附近。
婆婆庵:
也叫菩萨像,在四桥子附近。
六郎寨:
在居庸关东北山上,山顶平坦,传说杨六郎曾在山顶安营扎寨。此处有一深不见底的洞,投进石头,很长时间还能听到滚动的声音。
御子泉:
詹天佑墓和铜像、纪念碑:
在青龙桥车站。詹天佑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广东南海人。12岁时考取清政府设立的幼童出洋预备班赴美国留学,光绪七年(1881)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归国后主持修建关内外和粤汉等铁路大干线。他亲自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是第一条用中国自己的钱、自己的工程师建造的铁路。他成功地开凿了八达岭隧洞,发明了人字形道岔,为当时深受欺侮的中国人民长了志气。1919年逝世,享年59岁。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当年在青龙桥车站铸立了他的铜像,并为立碑。像为熟铜浇铸,系高2米多的全身立像。碑为当时任大总统的徐世昌颁给之碑。1982年5月20日又将詹天佑及其夫人谭萄珍的骨灰从海淀区万泉庄迁至青龙桥车站北山根。墓室由半浮雕的9块花岗岩石块和一个洁白的汉白玉石半园冢所组成。墓室正面镌刻着“詹天佑先生之墓”7个漆金大字。
万佛寺:
西姑庵:
在金鱼池西侧山坡上,已毁。
讲台(古候台):
《水经注•湿余水》说,“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台矣”,今亡。这个候台是汉居庸关瞭望情况的台子,后来上部毁掉,留下石基当就是今之讲台。讲台是八达岭东门外东北京张公路山麓旁的一长形石台,台前有一小片空地,据说明代驻防官军军官常站在石台上对士兵训话,故名讲台。
黑龙潭:
位于岔道西3里,延庆县烈士陵园对面马路南约1里。这里是一条小山沟,名叫小南沟,沟的尽头,由5组石壁围成一筒状石潭。东、南、北三面是峭壁,水从西口入,水面约100平方米,深2米。水从峭壁上流下,形似瀑布,水击潭底,发出啌啌声,如万马嘶鸣,其景甚为壮观。潭中立有一巨石。潭北石坎上刻有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览胜诗五言二首。是年五月五日辽东参将高胜云同上谷总兵官欧阳□、□□周一先、游戎张承焕等奉钦差总督宣大兵部尚书之命修南山长城,因见石潭胜景而纪。
驴蛋山(驴蛋石):
吐米洞(流米岩):
《昌平旅游故事》说,在青龙桥火车站附近。传说很久以前有个穷孩子上山砍柴经过此处,见有一个石洞往外流小米,他赶紧脱下破旧的上衣灌了两袖筒小米捆好,顺手捡了一块石片把洞眼堵上,急忙赶回家找了个口袋再去接米时,再也打不开石片了。只听里面有人说:“米仓总漏米,这回花了二斗米,雇了个穷孩子,总算把洞堵上了。”这孩子回家把米用斗一量,恰好是二斗米。
隆镇卫城:
在青龙桥东山下。元皇庆元年(1312)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所置隆镇卫治所。明《西关志》说,元指挥使哲颜不花有善政,卫城尚存有善政碑碣,不可辨认。清《延庆卫志略》说,今青龙桥东山麓尚有城垣旧基。
古夷城:
《西关志》载,在居庸关南15里南小口之西,相传辽萧后曾屯兵于此,故名。
南口城:
关沟南口京张公路东侧南口村,是南口城旧址,为关沟四道关隘的最南门,古称居庸下口,是居庸关的组成部分。明洪武二年(1369)大将军徐达垒石为南口城,以壮幽燕门户。永乐二年(1404)重建南口堡城,周长200丈5尺,名之南口门。
表忠祠:
在居庸关西南隅,为表彰罗通在明正统十四年(1449)保卫居庸关城,弘治年间耆老潘昭明疏请立祠。嘉靖元年(1522)巡关御史杨谷疏请庙额,敕赐“表忠祠”。春秋举行祀典。
石羊山:
八达岭东站对面西侧山坡上,遍布白色大石头,夏季长满青草,块块白石点缀其间,犹如一群群白羊在山坡上吃草,故名。
驼山晓雾:明居庸八景之一。有二说,一说居庸关南12里有山,高下起伏,俨如驼峰,遇天阴常有云雾。一说金柜山对面的东山上,有一条伸延的山岭,岭上有3座小峰,形状极似一头昂首骆驼,夏日清晨岭上常有云雾缭绕,故名。
青龙山:
在八达岭南5里青龙桥。
潄玉泉:
在居庸关南4里。明永乐初成祖文皇帝朱棣北狩至此,时欲饮水,恶河水马溅浑浊,遂凿井,不三四尺,水出,故名。嘉靖年间已干涸。
龙门喷雪:在居庸关西南红龙山下,泉水汇流,波涛湍急,水白如练。峭壁上有明代镌刻“龙门喷雪”四个大字。也是关沟胜景之一。可惜大字已被采石毁掉。这里已修筑响潭水库。
龙虎台:
在南口东边,是一个长3里、宽2里的条形高土台。元帝北巡从大都北去或从上都返回,均驻跸于此,扎下大帐,宴会群臣。至顺元年(1330)五月十八,文宗皇帝如上都,驻跸龙虎台,马祖常应制赋诗。明代皇帝北征也驻跸于此。此台地势高,有龙蟠虎踞之势,故名。
三堡:
即三铺。《顺天府志》393页说,昌平州在明洪武年间有急递铺八,每铺有烟墩一座,供骑驿传军情歇息之地,也是计算里程的标志。清雍正八年(1730)平郡王福彭出征准噶尔,调拨各州县协济军马120匹,分设南口、阴凉崖、青龙桥三处。寻归延庆卫就近管理,节省工料十分之一。是昌平州八急递铺之一,延庆卫之青龙桥腰站,就置在三铺。南口为第一,阴凉崖第二,三铺为第三。
西拨子:
《西关志》卷二载,明景泰年间置有摆拨,自八达岭起,南至京城兵部门前止,东至灰岭昌平州止,共11拨,轮流传报军情。八达岭以北系怀来城摆拨马军士。西拨子在八达岭之西,是怀来城最东的一个摆拨。现在为延庆县八达岭镇所在地。
翠山寨:
《西关志》载,在居庸关南10里叠翠山上,由险道盘旋5里许方达其处。至则巨石俯仰宛若隔世之区,其中可容百人,四壁雨露滋滴,凉气袭人,左右涧谷深沉,莫敢下视,惜无字迹可考,亦奇境也。
猴面壁:过八达岭林场1里,旧公路右侧半山腰的峭壁上,有一块比较平整的岩壁,如斧剁刀劈一样整齐,在岩壁上沿崖缝生长的青苔、小草,自然形成一个猴面的轮廓,有眉、眼、鼻、咀,非常形象,当地人称之猴面壁。
石虎:
在八达岭西南牛角岭下拐角楼前,有一块巨石,形似猛虎,故名。
范阳荒石:
《西关志》载,上关下永安河(即涧河)边有巨石,上刻一犬吠二凤之状,傍又刻“范阳荒石”四字。《延庆卫志略》说,或好事者为之,无可考据。
居庸石:
《西关志》载,在上关,石长10余丈,濶4丈,厚3丈。按居庸皆石也,独此石为最。明兵部尚书刘大夏有“题居庸巨石”诗。
驱胡万里坊:
在八达岭门外,今废。
察院题名记:
青石碑,立在居庸关北门里察院内。明嘉靖十八年(1539)巡关御史钱嶫所立。碑上记载着从天顺七年(1463)巡按西关御史柳华至嘉靖十七年(1538)巡按西关御史陈豪一共78位御史的名字。这是一块重要的碑刻,不知居庸关方面发现没有。
聚奎坊:
在居庸关城中,为明成化举人朱嗣宗、弘治举人陈澍、雷纲、雷宗、张翱立,今废。
古槐:
在八达岭林场前公路旁,树龄有600-700年。枝叶茂密,高约15米,胸径近1米。
十八盘:
从八达岭到三堡,公路盘旋而下,两侧山势陡峭,据说要转过十八个弯,故名十八盘。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元郝经《居庸行》说的“居庸关头是羊肠”,郦道元《水经注•湿余水》描述的“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都指这段山路,是居庸关最扼要的所在。
别有洞天:
出弹琴峡和五桂头山洞南望,谷底是一片宽阔平坦的田野,与弹琴峡北的狭谷相比,另是一种景色。这里临水环山,树木成荫,溪旁三五人家,鸡鸣犬吠,柳暗花明,是关沟中不可多得的美景,故名别有洞天。
有锅无灶:
人字形道岔:
是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附近的一个铁路道岔。为使火车在这里拐过一个较小的弯,和爬上陡坡,詹天佑发明了人字形道岔,使火车在这里掉头倒行,巧妙地拐过一个角度很小的弯,然后反过来向西北方向八达岭隧洞驶去。
金沙滩:
现在的南口农场,过去是一片荒漠,传说是宋辽大战的金沙滩战场。《续资治通鉴》说,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四年(979)七月初六,宋兵被辽兵战败在幽州高梁河,其具体地点在今北京西便门外。八月,杨业才从北汉投降宋朝,可见杨家将没有参加高梁河战役。既使《续资治通鉴》所记杨业降宋月份有误,宋太宗也不会委杨家将保驾亲征的重任。《辽史•耶律斜轸和耶律奚低传》载,统和四年(即宋雍熙三年,986)七月,“杨业与耶律斜轸战于朔州陈家谷口,杨业遇伏败走,至狼牙村,众军皆溃,业匿深林中,耶律奚低望袍影而射,杨业堕马被擒,既擒,三日不食死。”故金沙滩大战、杨业碰死李陵碑均为后人虚构。
神威大将军炮:
陈列在八达岭东城“居庸外镇”平台上,是所陈5尊炮中最大的一尊。长2.88米,底外围0.69米,口外围1.23米,口径0.1米,外径0.18米,底上0.5米处有捻孔。5道箍。明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制造。该炮是1958年从二道河乡张五堡东山脚下运来的,当是架在陵后边墙上守红门口的重火器。炮身有花纹5行,间铸有横排文字。
石佛洞:
在岔道东沟村东南,长城敌台北侧,为一天然板石洞,洞高2米,濶4.7米,深5米,内有坐式石佛1尊,高2.85米,造型浑厚,独具风格,为少见之石雕佛像。《西关志》说,这里名佛岩寺,兴废无考。惟石佛一尊,刻辽开泰四年(圣宗年号,1015)字迹。上有石洞刻金明昌元年(章宗年号,1190)字迹。壁间又书元大德十一年(成宗年号,1307)造字迹。约之创自辽金时,其为古刹信矣。
娘娘庙:
在居庸关西侧山根下,解放前已坍毁。
观音泉:
在居庸关北8里上关玉峰山下,其水清冽沏凉,石刻“观音泉”三字。
狼窝:
又叫猪拱窝。在岔道城西南,一处花岗岩峭壁底部的岩石向里凹进一块。传说古代妫川发大洪水,有只仙猪要从这里拱一道沟把水洩下去,拱不动,遂往西直拱至今官厅,拱出一条河道,取名猪拱河。此景修京张公路时已遭破坏。
居庸霁雪:
燕平八景之一,是指居庸关冬日雪后,城楼墙堞、峰峦林海,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朔风吹起,雪雾弥空,在太阳的照射下,映成瑞彩千条,十分绮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