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50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游闾山小观音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4 10:1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巴车载着38位兵山户外驴友,沿着G102国道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北镇庙西北二里的河洼村的路旁下了车,锦州、盘锦、阜新等几队驴友先后到达,今天的行走路线是从小阁到大阁景区的穿越,看来各地的老驴们早已熟知这条经典的路线了。
沿着村子东边的羊肠小道,穿过了早已无果的果园,偶尔在小沟里的山枣树上摘几个酸枣尝一尝,酸得很。远远看见一个池塘旁有一个像庙一样的建筑物,也不知道是不是小观音阁(小阁)。领队无极在一个空旷地方让大家围成一圈,自报家门,互相熟悉,五福娃老哥拿出他的录像机不断的录着,无极安排铁牛为领队,兵山阿龙为收队,骆驼为安检员,讲了几句注意安全的事情,大家排成一行,浩浩荡荡开始登山了。
远远望见第一个山峰,好像一头北方的狼,仰天嚎叫,又像扬起来的一个大拇指,不知道夸奖谁,大家抓紧时间拍照,腿快的早已登上梯登,张牙舞爪地大呼小嚎了。
这个有一百米的陡崖,形如拇指,称拇指峰,台顶上,有佛殿一间,游人可借助开凿的22级石阶登陟殿前。佛殿为半坡式,座西朝东,背靠天然石壁。石壁浮雕观音菩萨,左右为善财童子和龙女,故这里称为小观音阁,简称小阁,是慈航寺下院。崖东原有财神庙一座,殿堂两重,青砖灰瓦建筑,早已夷为垄亩。西面海拔110米的山岩高耸半空,该庙为砖石土木建筑,早毁。唯石壁上雕像,在饱享多年香火熏陶之后的“铁面”依然洞察人间世态,呵护山间植被。到了山的背面仔细观看则像一只傲然挺立的山鹰。
山北岩壁上刻着一首打油诗:题目叫做:敬石佛
一座石栈在西山
上有仙房仅两间
五佛朝朝观人海
真非善恶问苍天
可见此小阁规模太小了,仅两间仙房,五个神仙。
往西方向行走,独自穿过了一片怪石林立的几座山头,远远看见一座海拔180米的山梁上有天然巨石平稳卧于山巅之上,远看如一艘巨大的航船,众驴们的精神头又来了,攀爬、照相、搔首、弄姿一阵忙乎,玩的不可开交。
此山当地人称其为船山,城内人称为西船山。船山长20米,宽12米,高2.8米。从西面可踏人工修砌的石阶登至台顶,顶上原建有古庙一座,内供菩萨神像,因称观音阁。为与西山的大观音阁相区别,故称小观音阁,俗称小阁。又取山形如船与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双关之意,故又名慈航寺。
   庙宇建于何年,因历史资料缺乏,碑碣破坏,故无法确指。只能见到船山东岩下有凿出的立碑石窝痕迹。清壬午举人刘春烺有登慈航寺远眺诗一首。诗中可知当年古碑尚存。诗曰:
“瑶草琪花古洞天,
藤萝百丈石如船。
耳根寂后犹闻磬,
目力穷时只辨烟。
振袖恐随山影落,
登高方识地形圆,
摩挲断碣寻残篆,
为访前朝创建年。”
  走下船山石阶,在东北方向140米处的二级台地上,有一由天然巨石围成又人工稍加改造的长、宽、高各2米的石棚。石壁内侧尚留有头部损毁的观音雕像。石棚盖上,是经人工磨平又雕琢边框的祭坛,坛侧的巨石上凿有祭天杆的座孔。坛角上有一镂孔雕刻,应是祭祀时羁拴牺牲祭品的如意形石钮。祭坛北面四米的石壁上亦刻一人物站像。不知为谁。
  船山西侧下临一条旱沟,沟西山边台地上,残留三面断墙。传为乾隆皇帝来医巫闾山游赏,人群忽然惊起一双彩凤,飞向船山一带。侍从随即跟踪,追到船山西侧,有一山家院落,见院内一貌美机灵的山姑,正在秋千架上漫荡秋千。可巧的是两只凤凰恰好落在姑娘身旁。侍从见状,叩问山家,乃知姓郎名希譜,夫妻二人膝下只此一女,世居此山中,素以磨豆腐度日。侍从随即回禀皇上,皇上颇觉蹊跷,顺步来到山家探看,果见山家为勤劳富庶之家,再看山姑心灵手巧,面带娇羞,壮年天子一见钟情,联想凤凰落此,必有前因。再经人说合,欲将此女娶回宫中,成为贵人,山家二老当然高兴,随女进京,永享荣华富贵。自不必说。而慈航寺的山前山后,是皇上封过的“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好地方,此后真的成为一片乐土。庄稼瓜果,岁无水旱之忧;物阜民丰,时有管弦之乐。至今,山南沟边的平坦处,尚留有早年山民的碾盘和水井。船山崖下尚存凿于岩石上的石碑座。至今当地仍留有这一类似的传说,附近还有村名郎家碑和朗娘娘墓。
  船山一带由于多年的风吹雨蚀,山体裸露较多,奇峰峭石随处可见。船山西侧山崖边奇石,神工鬼斧令人咋舌,巧状奇形为人赞羡。有一悬崖横插,凌空出世,如凤凰之彩羽,迎风振翮;如龙首之伸张,乘雾扬鳞。船山岭南坡地有石林巧布其间,有如石狮,有如玉犬;如睹虎帐刀枪之架,如入龙宫虾蟹之营,呈奇献异不可名状。其中有一奇岩笔直挺立,如一比例匀称的美妇人形象。她身披绣氅,神韵可掬,默然而立,若有所思。人们称此为萧太后医巫闾山下诏。关于萧太后,辽史记载:保宁元年,萧燕燕被选入宫为贵妃。后被景宗封为睿智皇后,朝廷军政大事,多出奇略,上达圣意,下的民心。乾亨四年,景宗死,子乾隆继位,是为圣宗,年号统和。因乾隆年幼,军国大事皆由母萧燕燕处理,崇为“承天皇太后”。太后出于政治需要,辅佐圣宗二十多年,“明达治道,善闻必从,心系农耕,身劳军政”,多次携幼皇来闾山拜谒显陵和乾陵。从中考查官吏,暗访民情。
  统和元年11月,圣宗继位一年后,太后与幼皇来医巫闾山谒陵。途中访察,发现许多官场中之弊端,深感此弊不除,对新皇政权社稷大为不利。车驾行至医巫闾山决定以圣宗名义拟定诏书,并将诏书祭告于乾显二陵。诏书归纳四款:“三京属官,当执公方,毋得阿顺;诸县令佐,如朝廷、州官妓朝使,非礼征求,不得畏徇;恒加采听,以为殿最;民间孝义者,旌其门闾。”此诏因在医巫闾山拟定,故史称医巫闾山下诏,并在各地广泛张贴。至今小观音阁石壁尚留当时颁诏祭祀的雕刻和祭祀的旗杆座。由于诏书的威力所及,层层贯彻执行,达到家喻户晓,举国称快。官员的上贪下贿、独断专行、鱼肉百姓,民间伤风败俗、孝悌沦丧、损人逐利之恶习为之一扫。从而出现了政治安定、人民乐业、国防强大、经济繁荣的好局面。尤其是统和二十二年与宋朝订立澶渊之盟以后,百余年中,两国人民未受战争之苦。可见医巫闾山下诏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萧太后死后,葬在医巫闾山的乾陵。对于她辅佐幼皇励精图治、提倡汉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医巫闾山人民永志不忘。或在茶余饭后,或在街头巷尾,到处都流传着她的故事。古老的慈航寺也留下了她的身影。
  慈航寺坡北,有一条溪水潺潺东流。当流至坡缓处,又现一人工凿制的一把巨型石锁,东西一米,南北连同“锁梁”1.8米。溪水由锁下岩洞流过,曲折汇入玉泉湖。其锁刻于何时,无人道其所以。有传说很久以前,一南方术士来此,为防止观音阁山、北镇庙山、万紫山等这三道山跑掉,故雕制此锁将其锁住。另外还有一唐王锁五龙之说。又据专家推断,使辽代为锁住乾、显二陵的风水所。游人来此,俱个称奇。沿溪水上溯其源,在船山西面有古人类生活遗址,由石雕痕迹及生活残件有石斧、鬲足之类遗物。由此观之,当属新石器时代所留。但尚须进一步考查。总体看来,慈航寺一带是一处开发较早的名胜之区。
有归乡游者写诗夸道:
梓里风光最可夸,
山青草丽满村花。
深川流水千冬响,
地野茵香住百家。
日月经空星启落,
乡亲万代喜中发。
阊宫具彧添熹意,
吾请天仙赏股华。

2#
发表于 2013-12-24 12:02:4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行走是用腿,而您的行走是用心!向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