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n1102 于 2016-9-11 02:27 编辑
首先申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我不是高手,也不追求卡宾大回转立刃+摸地的准竞技滑法,我就是一搓雪小回转的野路子选手,歪七扭八的甭管啥雪道都能整下来就是我的追求了,猫跳波浪跳台什么的也能蹦达两下,所以,您要是打算练科班套路的,下面的内容看完笑笑就算了,别和我挑刺哈~
OK扯远了,言归正传,
血肉经验之买鞋篇,一:雪鞋真的有必要买小一号么?
买鞋怎么能买到一双合适的,或者说,什么样的鞋才算合适?这是我倒现在也还在思考问题
那些嚷嚷鞋子穿半小时穿进去才叫合适,新鞋前十次靠忍,用脚把鞋子撑合适的童鞋,我一直很难理解,滑雪不就图个开心么?有必要非得每次都整的跟童话里的人鱼变公主一样么?还是你们被黑心雪具店洗脑了?
还有些人,嚷嚷着新手用初级装备练技术,技术到了换高硬度的鞋……我晕,当人鱼公主有瘾么?
各位,难道看不见竞技型的鞋常年在欧美购物网站上打折打的最狠么?原因?卖不掉呗~
为什么会有买鞋买小一号的说法呢,根据俺的经验,这个说法绝对属于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下面解释下这个章是怎么被断的支离破碎的,
大家买鞋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雪鞋的尺码都是按照内胆的长度的毫米数来标注的,每5毫米递增一个尺码,比如男款一般250、255、260、265……这样子;
但是如果如果你对比外壳的长度就会发现,外壳的递增一般是每10毫米递增一个尺码,比如250、255的内胆对应的外壳都是310(外壳的数据记不太清楚了,随便说个数字哈),也就是说,250、255的鞋,对应的外壳大小是一样的!用的固定器尺码也是一样的!而接着往下,260、265的内胆对应320的鞋壳
那么,是厂家在愚弄咱的智商么?咱要不要打315报警?其实如果大家海淘多了就能发现,有些数据比较细致的网站,往往会明确标注,告诉你某个特定系列的鞋子,哪两个相邻的尺码对应同样大小的外壳!然后,这个比较细致的网站,会给你解释,这两个相邻尺码的鞋子的差别,仅仅在内胆的厚度上!!
OK,那么现在咱们知道真相了,外壳一样,只是内胆厚度的问题,请问这时候,是该买大一号还是小一号?当然是小一号!懂了的直接看下一段,还没懂的,接着解释下买小一号的厚内胆有什么好处哈,首先,暖和,其次,穿久了谢了以后更贴合你的脚型,尤其是给一些不规整的凸起的骨头尖留出足够的空间(生理学上,很少有俩人手骨完全一摸一样,同样的,脚也是一样)
所以,现在大家明白买小一号是怎么回事了,但是问题是,还有一半的可能是,小一号的话,鞋壳直接短10毫米……这样岂不是就悲剧了?对的,没错,这样就成大悲剧了,您就一直当人鱼公主吧,直到把脚彻底压变形了为止!想象下过去的女人裹小脚的情形,恭喜你,你可以完美的体验下传统文化了,哈哈
看到这儿,相信一部分人开始骂娘了,而另一部分人开始思考,只要搞清楚鞋壳和内胆之间的固定关系:哪两个内胆尺码对应同一个外壳不就完了么?yeah~恭喜您,和我一样迅速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但是很不幸,这是个useless的answer!why??原因很简单,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固定关系!!比如A厂的鞋子尺码从内胆255开始起算,于是,255、260一个外壳,265、270一个外壳……而R厂的从250开始,于是他家的鞋子250、255一个外壳,260、265一个外壳……anyway,这还不算,同一个厂家不同系列的鞋子,这个对应关系也有可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系列的鞋子,去年款和今年款也会不一样!一句话,全凭厂家乐意了……现在,还有人不骂娘的么?大家一起开骂吧~哈哈
OK,说到这里,扯两句题外话,大家在实体店买鞋子的时候,装作不经意随口问一句:“这个系列的鞋子,哪两个尺码的外壳是一样的?”就立马显得高深莫测了,而sales如果能明确的回答你这个问题,然后还能进一步告诉这个系列的鞋子今年款和去年款的模具不一样了,对应关系有变化了,或者这个对应关系在别的系列上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sales绝对是可以信任的,他给你推荐的鞋子一定会比较合适
那么,如果咱的脚碰巧赶上买小一号就缩鞋壳了咋办呢?老老实实的买原来的号码吧!别当小号人鱼公主了……其实几个大厂卖鞋那么多年,每个产品都有严格的设计流程和品控,真没那么多差异的
所以,得出的结论是:
1.雪鞋这玩意,绝对不都是小一号能撑到合适的~
2.有条件的,尽量找个够专业的店试穿吧,或者,先试完了再海淘~哈哈
3.咱就是在米国某网站看上了一双磁器口找不到的鞋,想海淘,OK,您穿运动鞋什么尺码,就买什么尺码吧
就我自己而言,买鞋的血泪史如下:
第一双鞋是硬度100的nodica GTS6,穿了一个雪季,试的时候就觉得夹脚,狠狠心买小不买大,买了个260的,一直到最后2折卖掉,反正都没穿合适,每次夹的我那个眼泪汪汪啊……
第二双鞋是绿野上收的准全新的Atomic B90,硬度90,当时试穿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比之前那双舒服多了,但是确实有点矫枉过正,穿了两季以后,是有点撑大了,我265的脚,这鞋子270的,前后有点晃荡(现在研究下,这货绝对是和275一个外壳的,因为换我后来买的265的鞋,要把固定器调小),但是绝对不至于不能穿,我穿着这双稍微有点晃荡的鞋开心的下军都山7号道,北大湖5号道、杠梁道,每次滑雪,甭管多冷,穿鞋1分钟,拖鞋30秒,滑完脚舒坦……一直到我开始琢磨南山的高猫,才发现有这么一点点的不跟脚的鞋,确实在需要精确控制的高速转弯中有点不灵活,影响练习,于是,开始了第二轮折腾鞋的道路,不过这鞋子至今没舍得卖掉,一是卖不了俩钱,二是不滑猫跳还是很舒服的,虽然有那么一点点晃荡……
于是,上个雪季一口气买了两双自由式的鞋,一双金鸡SAS FS1 ,一双所罗门SPK100,
于是发现法国人设计东西确实很奇怪,金鸡那双鞋,绝对设计缺陷,小腿瘦也就算了,咱是亚洲象,不能和欧洲大山羊比腿细,忍了,但是鞋壳里面莫名其妙凸出来好几个塑料块,这是要闹哪样?老外的脚上都有坑么?于是动刀子切了老半天,费劲巴拉的从里面切掉,勉强能穿……穿了一次,决定扔那儿拉倒,反正打折打的狠,到手才900块,可惜了那么漂亮的外壳,得出一结论,打折的东西不能买……差评!
所罗门SPK100,这货也是个奇葩,也是涂装很吸引人,没办法,外观控,买之前看到绿野有人吐槽SPK80脚面低,于是研究了半天,发现SPK100搭扣可调,而且几个网站仅有的review都还不错,于是买回来……花了2K+,到家一试,又傻了,压脚背,实在不想人肉定型,怀疑是自己脚背畸形,于是挂绿野上原价卖,于是,来试的俩哥们无一例外的一扣上扣子就嚷嚷压脚背……好吧,看来是鞋的问题,于是拔出内胆开始研究,发现这雪鞋内胆的品控就是一团糟,缝歪了的高低不平的绒布,莫名其妙又厚又硬的塑料壳子(内胆的塑料壳子!不是外壳的,我就个晕),于是找来烙铁和剪子,又是一通手工热定型,切下来剪下来一大坨,看在2K+买来的份上……折腾完了终于不压脚背了,能穿一天问题不大了,晚上回来脚上没印子反正,大小合适不晃荡……但总之,坐缆车上不动唤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脚丫上,还是能觉得有些地方有点咯脚的。勉强给个中评吧~
所以哈,雪鞋,别以为它很高端,买个皮鞋大家有时候还贴个硅胶垫儿呢不是,哪里不合适的,切吧烫吧,都是塑料的,想点办法开动脑筋~就是费点劲,小心点儿别弄到手就行~
其实周二就写了第二篇,但是莫名其妙审核完不见了……哭~提醒大家发长帖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留个文档备份
无奈只好今天重写下了~
血肉经验之买鞋篇,二:雪鞋的结构,2片式,3片式,3扣鞋,4扣鞋结构讲解
大家经常逛论坛,或者逛交易帖的话,常常能看见很多长得不一样的鞋,除了涂装以外,有的鞋有4个扣,有的有3个扣,还有些即使2手也标价比较高的标榜自己是自由式的所谓3片式雪鞋,也看到有不少童鞋总在宣扬3片式的鞋比普通鞋舒服,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么?3片式的鞋一定比传统的2片式大众鞋在结构上有优势导致它必然能够在舒适性上有所改善么?这一篇里,LZ将力所能及的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从雪鞋的结构开始说吧,我们都知道,双板鞋必然都有内胆和外壳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单板鞋不需要这个硬质外壳,所以,但凡像LZ一样双板单板都玩过的童鞋,一定会感叹单板鞋的舒适性的……好吧,又扯远了,虽然随着各种技术流派的不断演化,有些比较激进的厂家在内胆上也开始做文章了,但LZ还是认为,内胆只要做的够软够暖和就行,鞋舒适性的关键,还是在于外壳的结构,所以,下面的解析,主要针对外壳的结构。
各个雪场都有的那种只有脚后跟有一个固定搭扣的一日游式雪鞋的结构就略过了,估计大家也没兴趣听哈~
传统的2片式4扣雪鞋也是大家见的最多的雪鞋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相信大家基本上都有概念的,鞋外面的硬壳在脚背上方和小腿前面是一分为二的,大家想象下老北京炸酱面馆里的跑堂伙计穿的那种2片式开衫的马甲,脚面上的两个搭扣和小腿上的两个扣分别在马甲的左片和右片,和马甲上的扣子基本上一样
那么3片式的鞋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捏?大家接着想象一下有一个胖伙计,肚子巨大,偏偏又只有一件很小的马甲,肚子是盖不住了,但是又不能露着肚皮跑堂,肿么办捏?在马甲外面再套一个肚兜呗,没错,就是红高粱里巩俐穿得那个肚兜,这样就把马甲遮不住的肚皮盖上了不是?3片式的鞋子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这样子的,两片马甲缩短,小腿迎面骨和脚背露着,然后再在上面增加一个契合脚背和小腿的L型的“肚兜”把露出来的部分遮住,就把2片式的鞋改成了3片式的了,肚兜的转轴在脚面的前部,这样就可以直接把肚兜掀开,穿鞋脱鞋变的很容易,但是也正是因为肚兜的结构,转轴的位置占据了脚面的一部分位置,所以3片式的鞋脚面上大都只有正中间有一个搭扣,(勘误~大菠萝家的3片式的鞋也有4扣鞋),而且由于多了一片壳子,3片式鞋的搭扣包括小腿上的搭扣的结构都和两片式的不一样,要复杂不少
那么,我们现在知道了,所有3片式的鞋,都是3扣鞋,但是,是不是只要是3扣鞋就一定是3片式的鞋捏?当然不是,2片式的鞋也可以是3扣的,可能是看到3片式的鞋子在freestyle领域里大行其道,各大传统鞋厂也开始山寨FT,于是出现了一大批3扣式2片鞋,国内还相对少见,但是大家海淘多的话,会发现连最传统的A家都有了3扣式的系列,当然,结构还是2片式。
OK,现在大家明白常见的鞋子的结构了(LZ自己的那双金鸡FS1的奇葩结构,这里不讨论了),那么,究竟哪种鞋子的结构会更舒适呢?相信大家和LZ一样,光凭鞋子的结构解析是的不出任何明确的结论的,不过,有几个一般标准还是可以供大家在买鞋的时候参考的:
1. LZ首先要建议的是,不要迷信3片式一定比传统的2片鞋舒服,FT家一样有超硬超窄的竞技款,传统的2片式的鞋子,一样有新鞋穿上去就很舒服的;
2. 在搞清楚自己到底穿多大鞋号(指长度)的基础上,第一个考虑的数据应当是鞋楦宽度,甭管是几片的鞋,鞋楦够宽(102mm或者更多)就绝对不会左右夹脚了,当然,您要是脚够窄,也可以私人定制哈;
3. 3扣式(注意是3扣式而不是3片式)的鞋子,不太适合足弓比较高的人,根据LZ的血肉体验,4扣式的鞋子,脚面上的两个扣子一前一后,正好把足弓最脆弱软组织最少位置(也就是第一跖骨的末端)的位置给隔空了,所以足弓稍微好受些。而LZ穿过的3扣鞋,不论是2片式还是3片式,脚面的那个搭扣都是正对着跖骨的这个位置,压力全部集中在这个神经末梢比较敏感的部位,虽然3片式的鞋子的肚兜结构相对整体受力,但是压力也只是稍微分散,依然还是在的,所以足弓比较痛苦。当然,这一点也是因人而异的,大家自行体会吧。也许很快鞋厂们就会意识到这个问题,进而量化足弓高度这个数据,但是至少目前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除了现场试以外;
4. 根据LZ的个人体会,销量比较大的鞋厂的鞋子,舒适度会相对好点,原因很简单,卖100万的鞋子的设计费用,肯定要比卖1万的多点不是~所以,该买什么牌子,大家应该懂了哈……什么?你不懂?那就自己找几个童鞋们推荐的最多的海淘网站,上去看看谁家的鞋子款式最多就好了嘛~最多的一定是卖的最好的不是……LZ不能再提示了,再提示又变广告了。当然,如果您钟情3片式,那就FT一家可选,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很多童鞋宣扬3片式的鞋子舒适呢?据LZ的观察吧,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3片式的鞋子比较少,基本上只有FT一家,而磁器口又仅有一家FT的代理(为免广告嫌疑,就不指名了),而这家代理商相比于水准参差不齐的各个2片式鞋子的代理商而言,服务态度实在是好的太多了,LZ切身体会,前些日子在他家把FT家今年的所有款鞋试了一个遍,最后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退了定金(平心而论,如果是第一双或者唯一一双,FT家的有几款鞋子的舒适度可以给80分以上了,但是LZ需要的是一双像运动鞋一样舒适且跟脚的……so,十分抱歉的十动然拒了,哈哈),不论是店长还是店员,没有一句恶言,5星好评,就冲这专业的态度,他家卖出去的鞋子,舒适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且,还有比较关键的一点,季前和季末的折扣比较给力,和海淘比起来,让人可以接受基本上。当然,FT的鞋子号称也可以对内胆进行反复热定型,所以即使卖出去了以后不合适也可以回去调调,anyway,LZ个人始终觉得雪鞋舒适度的关键还是在于外壳的设计,也没体验过FT的热定型技术,就不发表更多言论了,欢迎玩过FT热定型的童鞋现身说法哈~最后吐个槽,FT的鞋子,涂装太古怪了……反正LZ是很不喜欢~
OK,第二篇就到这儿(第二次写出来总觉得没第一次有感觉,不过今天LZ存档了,嘿嘿),预告下最后一篇,讨论下硬度,内胆结构以及一些其他的细节
血肉经验之买鞋篇,三:雪鞋的硬度、内胆结构以及其他
1.Flex:“硬度”
其实LZ个人一直有个疑问,最早的时候到底是谁把雪鞋的Flex值翻译成硬度的,而且一直这么错了下来,
LZ范个懒,照抄一段EVO的guide
Flex in ski boots refers to how difficult it is to flex the boot forward. Boot flex ranges from very soft to race stiffness, indicated by a numeric “flex index” that’s usually a number from 50 (soft) to 130 (very stiff). Often this number is written on the outside of the boot cuff.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flex index is not standardized between boot manufacturers, and one company’s 100 flex boot may not equal another company’s 100 flex boot, so use the numbers as a starting point but don’t get too hung up on them. Also, some companies use a 1-10 scale to for their flex rating, which is why we characterize flex as soft, medium, stiff, or very stiff in addition to giving a number rating. Racers and some expert level skiers prefer boots with flex ratings over 130, and these boots are normally available by special order in very low volume shell fits and forefoot widths from 92 mm to 95 mm.
这段话一共说了三件事
1.flex的意思是鞋子向前弯曲的难度,数值越大,越难向前弯曲,即高手们常说的压弯鞋桶,flex越大,向前压弯鞋桶所需的力量越大。
然后LZ补充下,我们知道,新手学习的时候最容易因为重心后坐或是跟不上重心而后倒走型,迎面骨压鞋桶同时重心前倾是很重要的学习步骤,所以flex太高,鞋子压不弯的话重心会容易往后不利于技术的提高
2.flex这个数值,各个鞋厂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没有统一标准,有的50~130,有的60~120,两个不同厂甚至同厂商不同系列的鞋子,即使标注Flex都是100,实际的压弯所需的力量也是不同的,还有的用1~10标注flex(这家特立独行的厂叫FT)。
这个~LZ没啥好补充的了,大家都明白这句话啥意思,一起开骂吧,guide里说了,一开始挑鞋的话,参考下这个数值,但是别太迷信
3.一般超过130的都是竞技鞋,这些鞋子很多在脚趾的地方宽度非常窄,通常是为特殊要求订制的
所以,咱一起向穿着130以上硬度的汉子们鞠躬致意吧……
OK,以上是关于Flex或者说硬度的事儿~
2.内胆结构,
关于这个,其实很多人买鞋的时候,不太关注,或者说压根看不懂,也有的是厂商根本懒得跟咱说,这个其实也挺重要的,保暖舒适而且足够柔软的内胆,绝对是鞋子的加分项,写到这儿不得不再次吐槽下双板雪鞋的复杂坑爹
对于这一点,实体店试的时候体会直接,但是海淘的时候一般就抓瞎了,几乎没有什么网站会系统的将各个鞋子的内胆结构进行分类,不过大多数厂家,多少会在产品介绍里嘚嘚两句,而网站一般会原文转发,所以,看上一款喜欢的鞋子,把介绍的每个字都google明白了也是很重要的,在这里LZ个人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
1.厂家啥也没有说的,就是最常规的内胆,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么多年实践检验,基本都是软质材料,没啥缺点
2.螺旋式内胆(好吧,又是FT领衔的技术革命),舒适度不错但是不适合小腿粗的童鞋,不过没准以后会有改变
3.内胆结构如果过于复杂,往往会悲剧,因为复杂的结构往往会有比较硬和凸出的连接件
4.鞋壳大小一样的时候,小号的鞋内胆更厚(废话~囧)
3.其他
这一栏里最重要的width(鞋楦宽度),这个是几乎任何网站都会标注的,而且和flex不同,这个数据是标准计量单位mm,所以,大家自己斟酌吧,一般102左右的width就能比较贴合了,太宽了晃荡太紧了夹脚
还有些其他的如flex可调,鞋桶侧倾可调等等,这个没啥可说的,都是很浅显的,有的鞋子可以小幅度调节flex,有的鞋桶可以稍微调节侧倾适应罗圈腿,注意看清楚就行了,腿型比较漂亮的就别调侧倾了
嗯,差不多啦就想到这些,收工
PS,感谢龙版加精,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注明绿野首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