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1519|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 二胡的持琴姿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9 08: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胡的持琴姿势是拉好二胡的基础,好的持琴姿势就像做房子一样打好地基那么重要。拉琴姿势是建立在持琴姿势上,才能有高质量的音出来。持琴姿势的重要性就呼之欲出了。    二胡的持琴姿势最重要的是要求放松,放松的心态能带来放松的姿势,但是不能过分放松,过分的放松会带来强加的力量,所以心态是要放松但是态度不能轻浮。
    在技术上的要求也很重要,持琴姿势主要是左右手的姿势,以及坐姿。
    坐姿要求:
    1、坐三分之一的凳子,原理是坐下来可以让上半身放轻松,同时坐三分之一的凳子是为了让身体向前倾达到不过分放松的要求,坐的过后就会潜意识的挺不起腰来,同时用多余的劲去向后倒。而二胡的拉琴姿势右手是左右运动的,到拉琴姿势的时候手肘会可以往后拉扯,出现不该有得杂音。
    2、腰挺直,原理同上,为了不让身体向后倾倒,过分放松。
    3、肩膀向前倾, 原理是为了得到放松,环抱二胡与身体前面的空气,拉琴的时候有空间性。
    持琴姿势建立在科学的坐姿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持琴姿势要求:
    1、琴筒放在大腿根部,沿着坐下来后形成的曲折放置。
    2、琴杆离眼睛有两个拳头的距离。这样使琴杆与人的身体有一个科学的角度,即45°。
    3、左手的持琴姿势:首先找到大拇指第一关节,让它放在琴杆凸出来的部分,再者找到左手手掌的左侧即左侧掌轻轻向下放置在琴杆上,然后找到食指,找到食指的指尖部分,向下与大拇指呈一条直线,注意不要用食指的第三个关节夹琴,手掌一定要放松。可以用虎口的左边位置稍微夹住一下琴(初学者),辅助拿琴。然后把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跟随食指放置琴弦上,最后把大臂抬起,让大臂与身体的腰部呈现45°角。并且手肘已让是向下,手腕亦是向下。整个左手的持琴感觉类似于拿住一只杯子,是不需要用力的,特别是手掌。
    4、右手的持琴姿势:首先让手指撑开与手掌成为一个平面,然后让这个平面与地面垂直。类似于用手很切地面。然后找到食指第二关节,从琴弓的下面向上支撑住,让琴弓不上下运动。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力点,弯曲食指,手掌继续向下放松,然后找到大拇指的第一关节,放在琴弓以及第一个力点上面,这也是一个支撑力点,是我们的第二力点。使用第一力点和第二力点然后用右臂轻轻的左右运动就可以带出声音了。同样手掌是放松的,没有使用力气的。最后找到我们的第三个力点,也就是我们的中指的指尖,放置在马尾上的皮上,带着无名指一起放进去,为了达到手掌的放松,小指不要向外翘出以及不向内扣紧,哪样舒服就放在哪就行了。
    以上就是我们的持琴姿势,在做持琴姿势的时候头要向前看,不要低头,可以在做持琴姿势的时候,每隔五分钟低头看一下姿势的对错。这样练习的效果会好很多。

点评

有朋友喜欢拉二胡,我们只是听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4 08:58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1:53 | 只看该作者
巧学二胡如何“巧”

一、选择曲目。大部分业余爱好者平时练琴时间有限,指法、弓法的每种技术都必须练,练习曲要有所选择,尽量简单、明快、易记;再把自己喜欢的歌曲精选一批来辅助练习,因为这样无论对音准、把拉感更容易把握,尤其是对初学者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确保针对性。平时练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有明确的目标,找到自己琴技上的“软肋”,规范动作要领,分段练习,解决难点,逐步突破,这与平时背书一样,先熟悉全文,再分段背诵。其实对于一个用心的人来说,只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任何一种指法和弓法,了不起一周左右就能找到感觉,再按正确的路子走下去,掌握每种技法都是很能快的。

    三、弓子选择。我个人认为弓子问题是提高二胡技术的一大关键,很多朋友在这点上可能无暇考虑到。无论是长弓、分弓、快弓、还是其他弓法的掌握,都与弓子的选择干系重大。我建议初级水平的朋友练琴时弓子要选择重一点或粗一点的,这样无论是从运弓的饱满程度也好、力度也好,都能得到保障,再者,初级水平的朋友受心理因素的左右,手都很重,弓子太轻不好掌控。不过拉跳弓,弓子太重是不易找到感觉的,这需要琴技充分提高后自己来感知。随着自己琴技的提高,增加了对各种轻重不同的弓子的掌控水平,即使借用别人的二胡,自己也不会感到手生,就象水浒英雄小李广花荣那样,“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

    四、触类旁通。二胡的很多技法都能从一些相关的事物中找到感觉,这在文学修辞学上叫“通感”。比如,我拉快弓的感觉最初是从拉板胡中找到的,因为二胡快弓中的技术要领之一是增加贴弦度,而板胡的弓子又相对粗和重一些,必须要比拉二胡稍用一点力度,再者板胡比二胡更不易上手。开始我是挑选一个简单点的二胡快弓练习曲,先用板胡来练,等练得基本可以时,再用二胡来练,才发觉拉快弓是那么轻松和惬意,这种方法比单纯用二胡练习快弓好多了。再如,会吹笛箫的朋友,可把吹笛箫的运指方法嫁接到二胡上来。长弓的运弓方法与太极拳手法中“用意不用力”的心法很近似,等等。

    五、刻意模仿。“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 ”,每个二胡学习者,都应不断从别人身上学习吸收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尤其应向高级琴师身上学习和模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做到“思路清、方法对、路子正”,如果一味自己蛮练,没有一个准确的坐标,是有失琴的正理的。

点评

这事儿吧,二糊不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3 00: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2:29 | 只看该作者
练习技巧练习曲的意义
练习曲包括了乐曲的一切因素,旋律、节奏、力度、音乐表现等,每首练习曲都有她独特的侧重性。技巧练习曲主要是练习演奏技巧,侧重于技巧,这类练习曲中,有活指练习、连音练习、吐音练习,滑音练习、颤音练习,装饰音练习,各类特殊节奏划分练习等等,这类练习曲主要联系运指、气息、速度、力度、视谱、节奏等方面的技术,是演奏乐曲重要的技术基础。因此练好此类练习曲,对于解决乐曲中的技术难题,为准确、自然的表现音乐,打下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所以一定要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3:04 | 只看该作者
确定二胡弦长的简易办法

二胡弦长的确定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音准与把位。拉二胡的人因为手指长度不同,故把位与指距也不尽相同,要定出一个标准的弦长似乎不合情理,因此弦长必须因人而异。传统上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将手臂弯曲,把自己的肘部放在二胡琴筒上方,伸直手掌与肘,将千斤定在无名指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的交接处,这样的弦长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它适应了每个不同个体的不同手型。希望初学者试验一下

点评

你曾对我说 相逢是首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2 2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3:54 | 只看该作者
如何看待二胡学习中乐感与音色的训练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通过声音的大小、强弱、轻重、缓急、和声等等,使人的精神受到熏染、陶冶、感化,内心经受情感的体验,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久远的效果。所以在二胡教学中对于乐感和音色的追求和训练,是最基础的训练,也是在二胡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最简单的音阶练习到复杂的乐曲处理,都离不开对乐感和音色这两个最基础要素的把握。

    首先,要培养学生准确的音准概念,首先是空弦音的校定。在最初学习二胡时,是由老师给校定的,当他们在学习中具有了一定的音高概念时,再让他们学习定音,在学习中培养他们对音高的听觉习惯,所以音阶练习对于训练二胡音准,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训练中不断培养对音准的敏锐听觉习惯。音准与否,除按弦音位是否准确外,与按弦手指的力度有相当重要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敏锐的听觉,校正在练习中出现的音不准的现象,这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在他们有了大体的音准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培养敏锐的听觉,并在短时间内校正其在练习中出现的音不准的现象。

    敏锐听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属于“注意”范畴。“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我们经常说:“要注意音准。”就是说要注意力集中,注意在演奏中的音准,学生要通过训练逐渐培养"有意注意"和"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做到时刻注意自己演奏中的音准情况。



    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向学生灌输对比的观念。对于基础练习中的强弱快慢和指法上的柔滑等等,都要让学生认识他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比的关系。只有认识了这种基本的对比关系,才能在乐曲的宏观处理上掌握和运用对比的手法。如《江河水》这首乐曲,引子的迟到柔弦给人产生凄凉的感觉,而压柔的运用给人以内心痛苦揪心的感觉等等,通过这种强弱对比和一些手法的运用来表现乐曲的思想内容。

    渐感是乐感的重要方面。渐强、渐弱、渐快的处理,对于表现人们心理节奏的变化常常有着非常微妙的作用。绝对平静的曲子几乎没有,音乐总是在程度不同的渐感中呈现的。所以,对学生的渐感训练非常重要。在二胡乐曲中,引子和散板的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的处理运用很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音色是区分器乐表现个性的主要特征,要根据乐曲的需要寻求各种变化音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变化,描绘乐曲中不同的情绪、色彩,已成为二胡艺术表现中常用的手法。而力度的运用是影响音色的重要部分。运弓的角度、左手触弦的力度,都是决定音色好坏的根本。然而,仅有此还不够,还要教会学生从乐曲的内容需要出发找寻和追求不同的音色表现,这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它涉及到演奏者对乐曲内涵的领悟和认识程度。内心产生表现和欲望,气息的运用也是人们内涵表现的一个方面。一切技术手段的运用都是为艺术表现服务的,而基础训练必须配合审美教育同时进行,所有这些都需要从最初的学习中逐步养成。

    总之,在二胡教学中,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学生在乐感,音色等各个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5:11 | 只看该作者
在二胡演奏中如何运用目标先现法

能否在二胡演奏中运用目标先现法,是衡量演奏者是否进入到二胡演奏之道层次的一个重要标志。目标先现法就是演奏者在尚未发音前,在意念中已经清晰地“听”到了即将奏出的音响效果,而要将实际的演奏动作尽可能地纳入到潜意识中。就这样,意念中不断地先现目标音响,人体各部位在大脑的指令下,以最松弛的状态,下意识地完成演奏所需要的动作;同时用听觉实时监控演奏效果,极为迅速地纠正偏差,直至乐曲结束,这就是舞台演奏的全过程。其实,这种目标先现法在许多行业中都被普遍地运用着。比如:在一些高档的茶馆中,会有一个身穿中式服装、手中拎着一把硕大的、带有长壶嘴铜茶壶的茶倌,当客人要求加开水时,他隔着老远一倾茶壶,一条水线划着优美的弧形注入你的杯中,整个过程无一滴水外溢,令人赞不绝口。这一绝技实际上运用的就是目标先现法,即:在他倾壶前的瞬间,意念中就已经先现出水线的弧形与时间,然后以下意识的动作完成整个加水的过程。又比如:特警都要进行快速掏枪、准确命中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运用目标先现法。即:在掏枪前的瞬间,意念中一定要先现弹着点,然后以下意识的动作完成射击过程。在上述两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施者都是在意念中先现动作的结果,而对动作本身却要求在下意识中完成。不论任何行业,要达到这种高度,除了方法正确、技术娴熟以外,有三个字是必须要做到的:

    一、静。就是要“入静”,亦即大脑没有紧张点,使人进入到一种“若即若离、似醒非醒”的气功态中,这样动作的结果才能清晰地、迅速地在意念中浮现出来。如果大脑有紧张点,就会抑制目标形象的先现。可想而知,要是意念中的目标形象不清晰,呈现不迅速,那么意念发到身体各部位的指令就会模糊不清,自然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了。

    二、松。就是身体没有紧张点,这样才能使各个部位反应迅速、动作协调,以便最大限度地准确完成意念所发出的指令。如果身体有紧张点,那么就会形成力量不通畅,动作迟缓或偏差,最终的效果也就不理想了。

    三、空。佛学中对“空”的理解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来者自来,去者自去,心无挂碍,顺其自然”的意思。通常在一个任务中,意念中的目标先现是一个流动着的过程,并不是只有一个目标形象始终占据着意念的空间。因此,当意念中的目标形象已经实现后,它就要及时地消隐,将空间让位于下一个目标形象。这样,整个任务才能得以最终完成。如果前一个目标形象在实现后仍不肯退出意念,那么下一个目标形象就无法先现,指令就会中断,这是“去者应自去”的道理;反过来说,如果前一个目标形象已经消隐,后一个目标形象却没有及时先现,就会在意念中形成空白,指令也会中断,这是“来者应自来”的道理。尤其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这个分寸是丝毫含糊不得的。所以,演奏者在舞台表演时如果有什么偶然的失误,心中绝对不要有所挂碍,应让它“去者自去”,以免影响后面的演奏。而且在演出结束后,也不要去总结或回忆失误的乐句,应该让它迅速地淡忘,这样才不至于在演奏者的心中留下阴影。

    二胡的学习过程总是沿着“技、艺、道”的层次向前进展的。学习者一定要在自己所处的层次中,完成这个层次必须要的训练。过早地跨越层次,对学习者最终的成功是不利的。如:在“技”的层次中没有充分地掌握“艺”层次所需要的技术能力,那么就不可能达到“艺”的高点;没有达到“艺”的高点,就往“道”的层次迈进,很可能会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我在本文中所讲的目标先现法至少是处在“艺”与“道”层次的交界点上,并非是人人拿来就能用的灵丹妙药。但广大二胡演奏者如能通晓其原理,有意识地加以修炼,一定能在演奏艺术上取得事半功倍的进步。一旦心得其法,那么你的演奏水平将取决于意念中先现目标的高低。演奏时只需心有闪念,音即随之而来,正所谓“得心应手”,其乐无穷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5:42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提高二胡练习效率

一、首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练琴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有趣味的活动,练琴可以获得奋进的快乐”,要从内心深处愿意进行这项活动。

    二、在练琴前先整理一下思想,如果发现确有什么急事需要办理,应该放下琴立即去办,这样虽然会占用一部分“琴点”,但可以使练琴更加聚精会神,效果会更好。

    三、练琴要有明确的目的,尽量避免一遍又一遍盲目地“过”曲子。对于乐曲中的难点要单独抽出来加以重点训练,而容易演奏的段落则不必多费时间。此外,练琴一定要由浅入深,宁慢勿错,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次数;并注意动作自始至终要用意识来控制,不可放任自流。

    四、练习的目的要简单明了,一次达到一个目标,有过多次练习目的反而会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五、提倡看谱练习,并在谱上作各种要求的标注。这样可充分开发视觉器官的作用,达到练习的多感觉刺激。

    六、当练琴终有了新的体会时,要立即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样才有利于记忆,使飘忽不定的感觉从第一信号系统(感知觉)进入到第二信号系统(语言),使记忆有牢固的物质基础。如能大声地复述几次,增加强化的次数和强度,会记得更加牢固。

    七、当遇到久攻不下的难点时,切记不可急噪。此时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仔细地分析,找出关键的所在。或请教一下专家,或换一种练习方法,再不就干脆暂时放一放,过一阶段再说。随着水平的提高或受到某件事情的启迪总会使问题迎韧而解。

    八、合理分配练习时间。每次练琴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注意练习中的小间歇,在休息中最好做些和音乐无关的活动。每个人的练琴饱和量各不相同,一般以练琴后不感疲劳、厌烦或肌肉酸疼为宜。

    九、在无法保证充足的练习时间时,可根据情况,选定一套《每日练习》,每天抽空练习二十分钟至半小时左右,就可保证演奏技术不倒退。

    十、要培养开朗的性格、艺术家的气质,加强文化修养和素质,这样才能在琴技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十一、善于“蜕变”在学习道路上,过一阶段就会因自己的观念,习惯等因素而形成一种艺术上的“外壳”,它使你的演奏缺乏新意,防碍你专业上的进步。此时,就要开动脑筋,寻找突破口,更新观念,改变习惯,像蝉一样 不断蜕掉“外壳”,实现一次次飞跃和更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6:41 | 只看该作者
二胡学习者容易出现的问题

初学者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将会严重地影响学习者演奏水平的提高,甚至会使二胡学习功亏一篑,下面我将它们写出来提请二胡学习者们注意。

    一、二胡演奏者在坐姿上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两肩高低悬殊,通常是左肩高、右肩低。

  3、过份地踮左脚,甚至左脚掌完全悬离地面。

  4、过于低头,使观众只能看到演奏者的头顶心。

  二、二胡演奏者在持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三、二胡演奏者在持琴与按指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挂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正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音。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时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

  四、二胡演奏者在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弓子运行不平直。

  2、运弓时手腕动作不正确。

  3、换弓时腕部有上下动作。

  4、运弓的始动点不正确。

  5、在换弓中手腕转换的瞬间,左手手指突然松开,造成换弓痕迹过大。

  6、运弓中压速比例不恰当,致使音质不理想。

  7、有的演奏者习惯于多用弓子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对右(弓根)三分之一的弓子却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

    8、演奏时弓毛不能呈扁状贴弦,而是呈圆状,以致碰到两根弦而发出不必要的杂音。

    9、运弓过程中拇指位置游移。

  五、演奏者在换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慢(中)速换弦时,手臂不必要的前后摆动过多。

  2、换弦时翻手腕。

  3、换弦时弓子上下跳动,这是手臂的上下运动造成的。

  4、换弦时内外弦的音质、音量不均衡。

  六、演奏者在分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拉推弓声音不平衡。

  2、拉推弓动作上下掂动。

  3、演奏分弓时手腕或肘部动作过大。

  4、两手配合不佳。

  七、演奏者在连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弓段分配不佳。

  2、在连弓中用弓子打拍子。

  3、运弓力度不均衡,常常表现为“枣核”弓。

  4、拉推弓的音质和音量不均衡。

  5、一弓内音符的时值不准确。

  八、演奏者在快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右臂动作“轴”没有放在小臂中间部位。

  2、弓子打圈,不能保持“平──直”运行。

  3、贴弦度偏低,使快弓的发音含浑不清,缺乏颗粒性。

  4、拉推弓发音不均衡,将快弓奏成类似“瘸腿”式的效果。

  5、两手配合不密切,常常表现为左手动作滞后。

  九、演奏者在颤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这么几点:

  1、手臂的紧张度控制或分布不恰当。

  2、频率过慢,或震颤不均匀,使颤弓的效果变成了“一盘散沙”。

  3、弓子运行不够平直,呈斜线运动或呈圆圈状运动。

  十、演奏者在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点:

  1、演奏顿弓时弓子向上跳起,给顿弓增加了“嚓喀、嚓喀”的杂音。

  十一、演奏者在抛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臂上下运动过大。

  2、手指动作与弓子的下落配合得不默契。

  3、演奏抛弓时右手抬得太高。

  4、弓子起跳时蹭弦出杂音。

    5、演奏抛弓时弓杆打琴筒出杂音。

    十二、演奏者在换把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向下换把后大臂没有随之下移,而是仍然保留在上把的位置上。

    2、换把后一指定位不准确。

   3、换把时把位概念没有放在大臂部位,而是放在虎口部位,这容易使换把定位不准确,尤其在大幅度跳把时,更不易做到一步准确到位。

  4、在换把时手指先移动,然后虎口再移动,这就使换把动作的从属关系颠倒了。

  5、由高把位换至上把位时,虎口不碰千斤(上把不到位)。

  6、换把不能上下垂直运动,以致琴杆在演奏过程中前后晃动过大,从而影响了换把的通畅性。

  7、虎口松紧状态不恰当,或换把时没有松开,以致动作艰涩,造成换把困难。

  十三、演奏者在揉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滚揉时动作紧张、僵硬,各部位的配合不协调。

  2、揉弦时虎口移动,影响了揉弦的稳定性。

  3、揉弦与音准的关系把握得不好,或是因揉弦影响音准。

  4、揉弦手法贫乏,缺乏变化。

  十四、演奏者在滑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左手滑动速度不均匀,中间有停顿现象,以致滑音断断续续。

  2、滑音与应占的时值不吻合。

  3、上下滑音的头或尾演奏得过满,该隐去的部份没有隐去;或渐出渐入的过程奏得不自然,致使滑音显得蠢笨、呆板。

  4、盲目地使用滑音,没有选择和扬弃,使音乐变得象面团一样粘乎乎的一片。

  5、垫指滑音的音准不佳。

  6、垫指滑音不圆润,手指在过渡的过程中有“坎”,使垫指滑音变成了三截式的滑音。

  7、演奏回滑音时音头不饱满,甚至“吃”掉了音头,使回滑音变成了上滑音,没有起到回滑音强化音头的作用。

    十五、演奏者在装饰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分寸掌握得不恰当,常常是将装饰小音符演奏得过于强调,以至突出于旋律线之外,显得笨拙、累赘。

  2、在演奏擞音时,将擞音的第一个音奏得过长,以至造成节拍重音的移位。

  十六、演奏者在颤指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指因过于紧张而抬不起来,因而击弦无力,造成发音含混不清。

  2、手指击弦忽快忽慢,不均匀。

  3、颤音与本音之间的音程不准确。

  4、颤音达不到理想的速率。

  十七、演奏者在泛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左手轻触的泛音点音位不准确。

  2、弓毛的压速比例调配不恰当。

  3、弓子运行速度不均衡。

  十八、演奏者在拨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勾弦时指肉“吃弦”过深,以至发音迟钝,常晚于节拍点发声,而且音响偏硬,没有充分的余音。

  2、左手在轮指时,三个手指弹弦的音量不均衡,或因手指相互牵制,缺乏独立性而不能均匀地依次弹出。

  3、左手拨弦的同时配合以右手的拉奏,容易出现双弦音量不均衡的现象,往往是右手拉奏音量过大,而左手拨弦不出声。

  4、右手拨弦的位置不恰当,会使弦的振动不充分,以至声音发空、发散。

  5、右手拨弦与左手按指的动作配合不默契,以至两手动作的点不能对在一起,这样不但发音含混不清,还会影响节奏的准确。

    6、在拨奏中,因弓毛碰弦,而使琴弦不能自由振动,以至发音沙哑,或出杂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7:10 | 只看该作者
儿童初学二胡运弓“六字”小秘诀
一、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坐姿

    坐凳的高度与两腿持平,两脚着地为标准。坐凳子的时候,可坐等面的一大半,两腿应与肩同宽;两脚应平放于地面,左右脚前后相距半脚的距离,一般都以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身躯要想天平称一样放松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驰,不可养成驼背、斜肩、歪身、低头等不良习惯。

    二、要学会正确持弓方法

    持弓右手要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将弓根(弓鱼)部位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处,食指自然弯曲轻扶于弓杆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关节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演奏外弦时,由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这三个力点控制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磨擦发声。演奏内弦时,以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为支撑点来控制弓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面向内勾弓毛作为力点,使弓毛贴住内弦磨擦发声。

    三、拉、推弓训练“六字秘诀”

    拉弓,即“拉弓开、手腕领”。拉弓时,手掌顺势展开,右手腕向右稍偏斜前方领弓。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倾向。另外,在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使弓子拉成一个园弧状。

    推弓,即“推弓合,大臂领”。推弓时,右手掌合拢,大臂引领,右手腕内曲向左推弓。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此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公分,使手腕再次转换成“中间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拉弓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7:54 | 只看该作者
二胡的定弦和音域
二胡一般以五度关系定弦,如定成(d1、a1、c1、g1、g、d1、a、e1)或(e1、b1)。

    在演奏某些地方色彩的乐曲或戏曲时,除了五度关系定弦外,也有定为纯四度关系的。在个别场会甚至有八度定弦的。

    二胡的音域达三个八度,但在一般的乐曲中,则很少超过两个半八度。

    二胡音色刚柔多变,有精巧灵活的性能,有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各种复杂的音调,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在民族乐队和民间丝竹乐队中,常常担任主奏的角色,

    通常在中、小型民族乐队中使用2~6把二胡,而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则有10~12个席位。它除用于独奏、合奏外,也是评剧、越剧、沪剧和粤剧等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被称为“主胡”或“正场胡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