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23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A活动] “天平菩萨” 石乳随天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3 01:00: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10-1 11: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0| 评论: 1 |原作者: admin



摘要: 在林州,说起天平山,无人不知。但是如果说到“天平菩萨”,知道的人甚少。“天平菩萨”是林州八景中一景,在郝敬之编写的万历志中,被称之为林州






在[color=rgb(68, 68, 68) !important]林州,说起天平山,无人不知。但是如果说到“天平菩萨”,知道的人甚少。“天平菩萨”是林州八景中一景,在郝敬之编写的万历志中,被称之为林州八景之首。
  在万历志之前的旧志中,林州八景中并没有“天平菩萨”这一景,后来因为在明代发现“天平菩萨”这一景之后,郝敬之认为八景中的“横水断桥”已修缮,再叫断桥不雅,遂更名为“洹水天桥”。同时他认为,原八景中的“荫亩莎萝”与“北郭晚烟”已不复存在,遂以 “天平菩萨”与“宝泉晴雨”代替。之所以将“天平菩萨”这一景作为林州八景之首,相传是因为在明代,一偶然机会一游人在天平山苍龙洞东北四里余处,在一绝崖的凹崖中,发现一座由洞中石乳滴成的菩萨像。菩萨像惟妙惟肖,高近4米。许多百姓及游人听说之后,不辞艰辛纷纷前去瞻仰,众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同时更认为这是天意,菩萨在此处现身定有一定寓意。一时间,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去上香、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将此处改为菩萨岩,又称菩萨洞,崖后的小山村称为菩萨岩村。
  在明代学者崔铣写的彰德府志《天平山吕谷》中曾有这样的记载:“菩萨洞,天平山最险处也,在苍龙洞东北四里余,游人攀萝引索缘石仅能登之,洞中石乳自滴成菩萨形,后有泉名菩萨泉,极甘冷。”在民国《重修林县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并标明“天平菩萨”为《旧志》八景之一。但又因此处被游人称之为“九州之绝险”,攀萝引索缘石仅能登之,所以很注意风雅的文人骚客,能攀到菩萨岩的很少,因此描写菩萨岩的诗歌词赋很少,仅能查到一两篇。如明隆庆年间,进士安文奎有诗:“桃源沙栈道,苍翠霭崆峒。石乳随天巧,葡巅飞雪空。拨云欹径斜,引水凿岩通。我欲逃名世,攀萝驾海虹。”其中,“石乳随天巧”这句诗说的就是“天平菩萨”。
  但遗憾的是,1927年冬,在林州发生的天门会农民起义,受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围攻,义军就退守到三面绝壁、地势险要的菩萨岩村抵抗,并在村中设立大本营(总坛)。随后,义军将菩萨洞作为关押犯人的监狱。又因天门会信奉的是道门,对佛教并不那么尊重,所以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关押犯人,遂将石乳菩萨像用锤与山体砸开,推到山崖下。至此,这一自然奇观被毁。
  近日,我们在当地居民王新太的带领下,来到“天平菩萨”所在崖处,看到这里已被村民改为羊圈。王新太介绍,因菩萨像已毁坏,村民在崖边建了一座石屋,将菩萨像供奉在里边。据桃源村一位83岁的郑老太介绍说,她婆家就是菩萨岩村的,17岁嫁过去之后,记得那个地方常被人形容是“阎王殿前鬼门关,底下就是晾尸滩”。郑老太回忆说,菩萨岩前的那片空地,当地居民常在那里晾些红薯片之类的农作物,当地居民在菩萨岩边的空地上,盖了一座小石房,将菩萨的画像供在里面,逢年过节香火不断。
  记者一行在天平山菩萨岩采访时,看到一条宽阔的大路已修到了菩萨岩村,以后游人再登菩萨岩,开着车就能直达。虽菩萨岩村现在已少人居住,但随着天平山旅游开发的深入,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将会以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宾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01:0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3-3 13:07:36 | 只看该作者
{我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3-3 13:0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3 20: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