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愿 这个心愿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在明代,一偶然机会有人在天平山苍龙洞东北四里处,一绝崖的凹崖中,发现一座由洞中水滴形成的石钟乳菩萨像。菩萨像惟妙惟肖,高近4米。许多百姓及游人听说后,不辞艰辛纷纷前去瞻仰,众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同时更认为这是天意,菩萨在此处现身定有一定寓意。一时间,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去上香、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将此处改为菩萨岩,又称菩萨洞,崖后建立的小山村称为菩萨岩村。 明朝万历年间,林县籍的朝官郝敬之主编的《林县志》中,把“天平菩萨”列为当时的“林虑八景”之首,足见此菩萨像的珍贵。 天平山全国摄影大赛即将截稿,翻了翻手头的风光片,思衬着表现天平山历史人文的片子很少,突然想起了天平菩萨。六七年前,当从资料上知道天平菩萨是早年间“林县八景”之后,就有了寻觅天平菩萨的心愿。 二、初觅 从林州地图中可以查询到,有标注有“菩萨岩”的自然村,但去过几次天平山,都未能到达菩萨岩。旧志标称“菩萨洞,天平山最险处也,在苍龙洞东北四里余,游人攀萝引索缘石仅能登之”。可见明代上菩萨岩还没有现在的石梯路,游人需要绳索协助,攀登山崖后才能抵达。 现在,从方家沟村后的山沟里,通过后来人修建的绝壁石梯路,上到二崭后,可以平行向东来到菩萨岩。明确菩萨岩的准确位置后,我曾先后两次到菩萨岩寻找“天平菩萨”石钟乳像。一次在冬季,一次在秋季,但寻遍菩萨岩的村里村外,悬崖尽处,都未能如愿。寻访当地人,他们说,现在悬崖边的羊圈处,便是当年的天平菩萨的所在,那为什么现在天平菩萨不翼而飞呢? 原来,民国初年在林州发生了天门会农民起义,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接冯玉祥的命令围剿天门会,义军从县城退守到地势险要的天平山里抵抗,并在菩萨岩村中设立总坛。随后,义军将菩萨洞作为关押犯人的监狱。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关押犯人,遂将石乳菩萨像用锤与山体砸开,推到山崖下。至此,这一自然奇观被毁。 三、再觅 原来的天平菩萨没有了,天平山会不会再有新的天平菩萨?三月初的周末,摄协理事会在秦总办公室召开,和刘老师挨着坐在一起,便问他是否有线索。刘老师说,当年他从四方垴经过“一脚眉”下到天平山,在半山腰的黄龙洞里发现过类似的石钟乳。一听就兴奋,心中边计划着再去寻觅天平菩萨。 和天平山景区的郭总取得电话联系,原想问问他黄龙洞的具体位置所在,小路的走向,踅摸着自己一个人去。郭总不依,一定要派个向导和我一起去,怕我迷路。这是最好的电话效果。 四、向导 郭总给我派出的向导是当地人老金,他们称呼他“金二”,我电话里误认为“靳二”。见面的时候,老金自我介绍,说金属的金,我笑侃,该说成黄金的金。 金姓在林州不多见,人很少,也第一次听说林州金姓,以前只知道父亲的老同事老金,不过他家是上蔡的。这个向导老金,祖籍林州郭家园,后来迁居到桃园村的方家沟自然村。 老金从小在这片山岭上长大,年岁和我相当,在天平山景区负责卫生环保的事务,对天平山景区的里里外外,犄角旮旯都十分熟悉,并时常为来这里寻幽访古的人担当向导。 五、寻觅 当我们从第二停车场出发,来到天平寺下,老金用手给我指指半山腰的一个凸起的山峰,说,黄龙洞就在这个山峰的后面。 从天平寺后的七里谷洞上山的小路,是平时我们经常走的登山小道,行走并不陌生。在即将到达七里谷洞桥的下方,有块突出的山岩,从山岩的旁边有条不起眼的小路,沿着绝壁上山崖根的这条小路,转过两个山头就到了黄龙洞的所在。 老金说,黄龙洞的洞口并不明显,不是当地人或者来过的人,一般到了洞口都看不出来。黄龙洞在一个山凹里,附近以前是个很大的羊圈,不过现在早没了牧羊人。 六、遗憾 带了头灯,在老金的指点下,进入黄龙洞内。初,洞口有一丝光线射入,还能从容向下。后,山洞完全无光,灯光的光亮在这个漆黑的山洞里显得很弱很弱,手脚并用攀爬下一个陡崖,下到洞内。 山洞是亿万年见滴水溶解出来的山洞,约有三间房子那么大,洞内四壁都是石钟乳,用灯光照射,看不出菩萨的容貌,一块一块的看,一块一块的想象,始终不得灵感。是灯光暗弱?还是我缺乏观察? 洞中有一滴水形成的小山,同行的七十四岁的老郭说,是不是这就是?从远处看,的确有些像,但仔细观察又不像,在像与不像之间,我们挪动脚步,四下搜寻,还是未能如愿,只能抱憾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