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98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A活动] 安阳林虑山----太行大峡谷导游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6 11:4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虑山和太行大峡谷

林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北雄风光最胜处。林虑山原名隆虑山,是太行山在林州境内的这段山脉,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公里,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自东汉延平元年为避殇帝刘隆名讳而改名至今,全称为南太行林虑山。林虑山于1990年11月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林虑山奇峰林立,山势巍峨,峡谷密布,瀑布高悬,共有大小山峰7658座,大型幽谷7845条,造就了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现存古长城遗址1处,古塔9座,洞窟5处,石刻造像300多尊,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水溪潭池、飞瀑银花,重岩叠嶂、姿态万千,构成了一幅变幻无穷的林虑山风景名胜图。

鲁班豁。传说鲁班爷由此路过,被高山所挡,于是挥动板斧,砍开一道豁口,为太行大峡谷开辟出第一条出路,让人们踏进山中,去领略大峡谷的灵光、神奇与美丽。清人万化有诗赞鲁班豁:“拔地芙蓉嶂碧空,山腰忽断石门崇,牧樵每说仙人迹,风雨犹闻鬼斧攻。”从科学的角度研究鲁班豁的形成,现在没有定论。从地貌特征上来看,可能是冰川作用所致。

林虑牌坊。牌坊四柱三门仿汉白玉建筑,高10.8米,宽15.8米,于1990年5月建成。横额正中“林虑山”三个大字为北京书法协会的葛志林先生题写。牌坊左侧碑上的“风景独秀林虑山”为台湾书法家李岳中先生所题。唐代诗人高适在这里观赏林虑山,写下了“遥见林虑山,苍苍忧天倪”的诗句。

太行隧道。太行隧道动工于1969年11月。当时的石板岩公社组织了由380名青壮年组成的凿洞专业队,像当年修红旗渠一样,靠着一把铁锤一根钎一双手,挖山不止,苦战五年,于1974年5月1日在海拔700米的林虑山腰,凿通了长1000米、高6米、宽7米的太行隧道。在隧道开通之前,居住在大峡谷中的石板岩乡九千多口人,对外的唯一通道就是攀越鲁班豁。由于交通不便,山里的土特产品运不出去,任其烂掉。山外的生活用品运不进来,只好靠人挑驴驮,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隧道凿通后,高山峻岭再也不是“关塞极天唯鸟道”,而成为“万古天险变通途”,为山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林虑山植被。林州旅游观光大道就修筑在以片麻岩为主体的山底缓麓上。车窗外生长茂盛的树种叫栎树。栎树分为麻栋、槲栎、辽东栎、栓皮栎、檀子栎、鹅耳栎等。这六种栎树,在植物分类中又属不同的科类,麻栎、槲栎、辽东栎、栓皮栎、檀子栎五种属壳斗科,与板栗属于同一个科。鹅耳栎属桦木科,也就是说与桦树一个科。我们穿过的这片树林是麻栎和槲栎种群。叶子大的是槲栎。麻栎、槲栎林是低山森林破坏后的次生演替类型,群落内部比较干燥,平均高度20米。辽东栎主要分布在高处断崖与断崖之间的堆积物上,高低错落,郁闭度为60—80%,(这是一个关于衡量森林生长的专用语,森林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一。现有专用仪器来测定。)伴生其他植物种类,以绿色绕于山间石壁,青翠葱茏,形成一层断崖一层绿带的景观效果。

黄华神苑。黄华神苑风景区是一座以“幽谷、密林、飞瀑、古寺、黄花”五大特色而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区。

黄华神苑牌坊此牌坊是黄华神苑风景区的门户,于1994年建成,高15米,宽19米,仿古建筑,4墩3门。“黄华神苑”四字为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区专家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参与者朱畅中所书。边门上方题“峻极”、“神往”4个字,牌坊的背面上方题“太行胜迹”4个字。说明了苑内风光秀丽,瑰丽夺目,令人神往。

二郎担山石传说这块石头是二郎担山赶太阳路过此处,放下担子休息时留下的巨石。如今我们还能看到上边有扁担穿过的石孔。此石不知何年被山石坍塌埋入地下,直到开山凿石修建黄华道路时破土而出。上书“天开图画”四个大字,为何年何月何人所题也已无从可考。

石阙寺院南侧的黄华河上,有两块巨石,对峙而立,中阙如门,故名石阙。石上有许多游人留下的题刻,如“呜玉峡”、“弈棋台”、“飞雪亭”等。清澈溪水从石阙中间倾泻,潺潺作响。石阙东部的明月池、蒲泉、澄潭泉,水涌似带,琼浆漫溢,泉边的草丛绿茵葱郁。下游河水流到较平缓处,遇到巨石阻挡,出现了向回返滚的水浪,形成了“黄华流水颠倒颠”的奇景。

老槐爷这里原有一棵隋唐时期的大槐树,由于年代久远,树中已成空洞,不知何时从树洞中长出一棵椿树,人称“槐抱椿”。1976年,因香客烧香焚纸失火被毁,令人可惜。后人在原地又新栽了一棵国槐,根深叶茂,浓荫遮地,今人仍称该树为“老槐爷”。“

开天图画碑这块巨形石碑,高3.9米,宽1.43米,上刻“天开图画”四字,笔力遒劲,引人注目,为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仲春林县知县胡栋主刻。细心看,碑底还有隐形三字:“黄华山”。为什么会形成双重文字?据说此碑原刻“黄华山”三字,后胡栋认为黄华山确如天开图画般展现在游人面前,用“天开图画”四字更能概括黄华山的秀美风光。

进得山门,寺庙神舍飞翠,布局严谨,建筑独特。佛乐阵阵,经声浪浪,铜鼎青烟袅袅,佛香扑面,令人顿生超凡脱俗之感。

钟鼓楼排列在山门旁,东边的是钟楼,西边是鼓楼。全为两层挑檐庑廊式结构,游人可登楼凭栏眺望。晨钟暮鼓是我国佛教寺院用来报时的定律。近年来,林州将“黄华撞钟”作为一种民俗旅游项目。

在寺院中央,有一尊汉白玉弥勒佛雕像,他肥头大耳,袒胸露腹,咧嘴大笑,故有人送他一幅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据《弥勒上下生经》讲,弥勒是释迦牟尼的法定继承人,故也称之为“未来佛”。

踏上台阶,就是觉仁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高大雄伟,绿楣金顶,雕饰壮丽。大殿门外檐正中,挂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匾额,“大雄”,是佛教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即“一切无畏的大勇士”之意。大雄宝殿有石刻柱联,上联为“佛生西域天运开泰”,下联为“圣教东流地气效灵”。大雄宝殿是佛教徒举行佛事活动的地方。

走进大雄宝殿,三尊大佛,安坐莲台。正中是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西边是西天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又被称之为无量寿佛与接引佛,东边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祖能够满足信徒的一切愿望,阿弥陀佛会接引修成正果之人到西方极乐净土,药师佛可清除众生的一切痛苦。释迦牟尼像西侧有一老一少,老者为迦叶,少者为阿难,是释迦牟尼随身侍从弟子。两侧是十八罗汉。下塔林黄华塔林有两处,即下塔林和上塔林,两处共有和尚墓塔16座,系元、明、清建造。型制分别为石构喇嘛式和幢式塔,数量居豫北之冠。

从下塔林北上,就是近几年新建成的森林浴廊小道。黄华山满山遍野栎林茫茫,古木参天,荫慝蔽日,空气清新湿润,行走于林荫之间,情不自禁地让人咏诵起描绘黄华山的古诗来:“木阴浓似盖,山势青于屏,暗水空山响,长林暮雨开。”沿着林间石台阶漫步,鸟语花香,令人清心涤虑,分外舒畅。您常来此处旅游,享受大自然赐给人间的“森林浴”,定会使您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慈明院慈明院又名黄华上院和王庭筠读书处,俗称北寺、上寺。在抱螺峰下,群峰回环之中,创建于宋,经元、明、清重修。北寺为两进院落,一院有大佛殿,供奉天王大佛,大佛身后背坐观音。二进院大殿为卧佛殿,据说,这是表现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金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画院督监、书画家王庭筠在此隐居十年,设立读书处,绘画作诗,自号“黄华老人”、“黄华山主”、“雪溪翁”,并在县城创办了黄华书院,执教讲学,成为“中州书院唯此为先,大梁(开封)、百泉皆在其后”的著名学府。王庭筠写有黄华山诗多首,现有黄华5通碑刻古诗是其亲笔所书,他的笔下,黄华山风景是那么样的美丽,如“青竹仗”一诗:“手拄一条青竹杖,真诚日挂百钱游。夕阳欲下山更好,深林无人不可留”。

黄华中寺创建于民国12年即1923年,后毁。佛堂和院落围墙、山门均于1988年至1990年修复,并修建了110级步云梯式台阶,犹如登天阶梯。翠柏笼罩,白杨参天,环境幽雅,诗云:“万仞峰尖插紫霄,来游步步觉山高。飞仙云外舒长啸,远指天香袭锦袍”。

该寺院有大佛殿和东西配殿,大佛殿为硬山顶,殿前石柱有联,上联为:“滂水浅泗青霭白云笼碧玉,”下联为:“临风顾盼丹崖翠壁舞黄华”。妙语生辉,歌颂了黄华倚山滂水、蓝天白云、丹壁翠岭的神秘灵秀之气。内塑千手千眼观音佛。左为普贤菩萨乘象,右为文殊菩萨乘狮。

黄华池亦名王母瑶池,建于1956年,坝长200米,高44米,设计总库容为40.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2万立方米。主要拦蓄黄华谷河水,供灌溉用,谷中泉水,久旱不竭,谷内奇花异草,景色迷人。

王母祠绕山间公路朝西南而上,雄伟瑰丽的王母祠展现在眼前。这是一座道观庙宇,此祠背靠凤尾峰,南临黄华池,绿荫环抱,风景优美。创建于宋代,经明、清、民国以及近几年的修葺和扩建,使整个建筑规模更加宏大。

玉皇阁攀王母祠西的台阶小道,登临凤尾峰,可见没梁殿,又称玉皇阁,民国时期建造,青石结构,雕饰门窗,风格独特。玉皇大帝,道教中地位最高的神,简称为玉帝。据《高上玉皇本行经》载: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和饿鬼)的一切祸福。在玉皇阁前的凉台上稍憩,清风徐来,绿海碧波,黄华佳景,赏心悦目。

女娲洞在没梁殿西南山半腰,有一石洞叫“女娲洞”,俗称“婆婆洞”,相传当年女娲补天时在此居住。1990年在洞前修建了石包台,供游人休息。

道教是发源于我国的宗教,为我国三大宗教之一。东汉顺帝时(公元141年)由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首创,最初凡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所以又称“五斗米道”。张道陵被奉为天师,又称张天师。为与佛教抗衡,尊春秋战国时的老子(李耳)为始祖,被称为“太上老君”,奉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成了唐朝的国教,盛极一时。

黄华山不仅有倚山就势、宏伟壮观的寺庙古刹,而且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色,使之浑然一体,争秀夺艳,相映成趣。这里共有奇山异峰12个,名称由来,有取其色,有取其形,有的与历史典故有关,如插天峰、熊耳峰、凤尾峰、狮子峰、玉女峰、摩云峰、聚仙峰、浮屠峰等,更有黄华瀑布、屏珠帘等水景。

黄华花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七月十八是黄华一年两次的古庙会,也是黄华的盛大节日。附近村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闹花会,十分热闹。

太行平湖。一湾碧水迎面而来,这就是太行平湖了。太行平湖拦蓄的是露水河的水。露水河,古称仓溪,也叫仓谷溪。

太行平湖原为南谷洞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0年竣工。坝顶长205米,宽10.3米,坝高78.5米,为粘土斜墙沥青护面结构,设计库容量为7750万立方米,年均供水3159万立方米,库水注入红旗渠,为全市人民造福。

天上的水,地下的水,溪流与瀑流,相会在太行平湖。回顾山光接水光,水风多处,浮出青山,碧波荡漾,朵朵水晶般的涟漪泛开,在用心灵的语言倾诉自己的激情,集赏心悦目与精神净化为一体。高峡平湖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时候,你才真正懂了这句话:“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洪谷山。位于林州市区南合涧镇西部太行山东麓,沿京珠高速到安阳,转安林高速至林州,再转新河公路向南可达。距安阳市65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最早记载于《隋书·地理志》,唐朝至清代均有开发记载。1998年起,景区所在地的合涧镇人民政府开始实施旅游开发。

洪谷山是林虑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这里重峦叠嶂,奇峰峥嵘,水清林茂,风光旖旎。洪谷山沟口为洪积混合物,呈“冰川泥砾”外貌,其成因有不同说法。洪谷山开发历史悠久,古迹璀璨,有省市级文物9处,分别为荆浩隐居处、洪谷寺、灵鹫寺遗址、唐塔、大缘禅师摩崖石塔、千佛洞窟、五松亭遗址、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碑、谢公祠等,号称“文物宝谷”。景区内设有荆浩画院写生基地及户外拓展训练场等。主要自然景点有:三级瀑布、甘露泉、黄龙潭、鹦鹉峰、擎天柱、龙须寨、蘑菇石、双龟望日等。

荆浩隐居处:五代著名画家荆浩隐居作画处。荆浩在此绘出了《匡庐图》、《太行山洪谷图》等传世之作,创立了“北方全景山水画派”,为唐宋山水画之冠。

洪谷唐塔:为砖砌7层密檐式结构,平面呈方形,高15.4米,塔门外有石狮一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公渠: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谢思聪在此开渠引水,造福于民,创建林州最早水利工程——谢公渠。后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修建了谢公祠。现存

天平山。位于林州市西8公里,太行山系林州段林虑山主峰东侧。沿京珠高速(京广铁路、107国道)到安阳,转安林高速至林州,再转林州至桃园公路即达。距安阳市约60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历史名胜古迹为一体的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天平山自三国时即有游历及开发记载,1999年起,城郊乡人民政府开始对其进行了为时两年的初步开发,并正式对外开放。

天平山景区是林虑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天平山处于林虑山中段,海拔1600多米,有大峰6个、小峰5个,环天平寺分布,为奥陶系灰岩陡峰,因其“峰势峻极,上平于天”而得名。峰下是一个由寒武系砂页岩与泥灰岩构成的平台,更下为震旦系石英岩构成的峡谷,地貌的阶梯性很强。这里是历代仙释之徒、圣人雅士游赏栖息之地。历代名士如柳开、韩琦、张商英、潘耒等慕名而游,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由他们命名的惠泉、环翠亭、昆阆溪、柳公溪、长老岩、羽衣轩、玩台、公庵等诸景点赋予天平山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里山势雄伟壮丽,雄涧危崖,泉石倾欹,林木茂盛,草茵葱郁,素有“北雄风光最胜处”之美誉,是返回大自然旅游和登山体育旅游的景区,又可作为海内外华人体会北雄风光的好去处。主要景观有天平寺、古驿道、磊瀑沟、小西天、天平山牌坊等。天平寺为东魏僧稠禅师所建,六峰环抱,被称为莲花佛国。天平山古驿道是历史上通往山西的主要通道——晋豫雄关十八盘(又名雹珠路),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战略要冲。二千五百年前,晋将赵胜击溃齐兵于此,其后石勒、高欢、高洋、赵匡胤、李自成都曾在这里屯兵。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林州市五龙镇境内,地处安阳、鹤壁、新乡交界处,沿浚(县)南(辉县南村镇)公路可达。距离林州市50公里。属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林州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飞播造林使得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有了很大改观,并于1995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太行山淇山支脉东端,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25平方公里,分五龙洞、四道沟、鸡冠山和驴驮沟四大景观区。公园所在地受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运动和第四纪燕山期断裂运动的影响,造成山势险峻,危岩耸立,峡谷幽洞遍布,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为奥陶纪石灰岩,岩石形状极为独特。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山势浑厚苍劲,怪石嶙峋,树木葱郁,溶洞幽穴星罗棋布,集“山秀、洞古、石奇、林幽”于一体。公园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植物种类有400余种,如油松、侧柏、山桃、柿树、栎类等,林地面积11.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47.1%;野生动物有狼、野猪、松鼠、画眉、百灵、金雕、红尾鸲等。公园以森林景观、岩石景观、溶洞景观而著名。森林景观有:十里松涛、五龙红叶等;石景有:天生桥、鳄鱼石等;溶洞有:五龙洞、八卦洞等。五龙洞为天然石灰岩区型溶洞,最宽处60米,最高处44米,目前能开进深度为200余米,其大厅面积11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人。经地质学家考察,确认为早在两亿年前就已形成,其悠久的历史,巨大的规模,独特的自然景观在北方太行山区极为罕见,被誉为太行山第一大溶洞。天生桥:跨度27.3米,高11.8米,其跨度之大、桥身之高在长江以北位居第一。

柏尖山。位于林州市区南原康镇境内。清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柏尖山山寺碑记》曰:“林邑山也,四面皆山,其载名邑志者,如太行山之金灯,黄华、洪谷山指不胜屈,而柏尖山不与焉。柏尖山,太行之山也,在惠厅泉西南,层峦耸萃,上出重霄叠嶂,浮云下压,诸岭四周空阔,峭若呈瓶,遥指数于苍烟白云之外……”历代县志都称柏尖山为林虑山胜景之一。

山峰峭壁中镶嵌着一座古刹,名曰柏尖山寺。据清嘉庆三年碑文记载,柏尖山三奶奶庙“自包羲氏王天下即建此庙,曰柏山奶奶与泰山二仙奶奶相为姊妹”。包羲即伏羲。《中华全史》记载:“伏羲所都之地曰宛丘,即今河南淮阳县也。”这一庙宇多次修葺,才保存下来,特别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4年)重修后,从山跟寺址用青石垒砌一道100米高的护崖墙壁,砌筑2.5米宽步云台阶,工程宏伟,扣人心弦。北京大学教授陈传康1992年在此挥毫题词:“神州初庙,太行奇境。”

柏尖山殿阁建筑位置险峻,布局严谨,古朴典雅,金碧辉煌。三仙奶奶殿、玉帝殿、南海观音殿、二仙奶奶殿、十帝阎君殿、春秋楼、临宫殿等七大殿阁和大、中、下三院屹立山巅;南天门、中天门、朝天门豁达大方;王母祠矗立在柏尖山西侧一主峰上,背临七层岩、八层崭千仞绝壁;南顶祖师庙坐落在柏尖山北侧山峰上,天然生成的龟蛇二将雄踞门前。该寺作为地方神三仙圣母的祖庙,设有三仙圣母和寝殿。香火缭绕,游人不绝。

倒挂在崖间峡谷的白皮古柏,叶翠枝茂,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特别是秋天来临,红叶片片,果实累累,一派奇景色彩。游人至此,宛如仙境,或题书或赋诗,赞叹不已。

万宝山。万宝山位于林州市北30公里处。这里山峦连绵,峰回路转,树木参天,摩崖石刻,寺庙古迹,古朴典雅,景貌宜人。
    山南部南木井村有一凤凰山,山中有几处洞穴,其中白云洞最为壮观。顶部钟乳石,千姿百态,四壁石花,洁白如玉,底部石笋,似如葡萄,又如群山,灯光从不同角度照射,形成各种奇观异景,是林州市发现的一处天然溶洞。
    佛扇峰下,有一座创自宋代的双龙寺,原有大佛殿、山门及僧侣墓葬塔林等,今仅存伽篮殿l间,护国山神庙3间,碑碣8通,喇嘛式墓塔2座。其中金兴定三年(1219)《创修黑水山神庙记》,记载了有关红袄军途经林县的重要史实。
    从双龙寺向南赴沟攀崖而上,即到高达百米的红佛壁,俗称红脸崖。下部有摩崖造像石窟,面积约27平方米,造像分为10层,层距不一,皆在0.3-0.4米之间。第一、二层为空龛。第三层刻一戴三梁冠的文官侍者,一执刀武官侍者,一尊坐佛,结跏趺坐,穿对领下垂的宝衣博带,袖手胸前,栩栩如生。各龛下嵌刻有造像者题铭,另有3个空龛。第四层有5尊佛像。第五层两龛内有坐佛3尊,余为6个空龛。第六至第九层共20龛,内座佛姿与第三层相同,另有5个空龛。此窟造像大部分为宋代凿刻,个别属明代。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摩崖窟下面的河谷中有一双女潭,约40平方米,传说当年开凿石窟造像的老工匠,从崖间摔下而死,他俩个姑娘见状痛哭,泪水成潭,至今潭水依然碧绿不竭。游人到此,都要询问个究竟。

太行大峡谷。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沿京珠高速(京广铁路、107国道)到安阳,转安林高速至林州,再转林石公路可达。距安阳市70公里。属于嶂石岩构成的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诸峰巍峨,沟谷秀丽,早在古代便有开发记载,是历代仙释之徒、圣人雅士游赏栖息之地。太行大峡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峡谷,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1.5公里,海拔800-1736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总面积约112平方公里。东侧为林虑山,西侧为南太行山主峰,谷底为浊漳河的支流——露水河上游河床。此嶂谷景观,系亿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岭谷并延的中山地貌,后经由南北走向的露水河长期下切形成。

峡谷陡崖峭壁,河谷多级台阶切割,支河支沟多瀑布急流。新构造运动的间断上升,还形成多级河谷叠置的地貌。下部的深切嶂谷和中部的围谷状嶂石岩“套谷”地貌,以及山顶的奥陶系灰岩残丘是太行大峡谷内三种最有旅游吸引力的地貌风光。太行大峡谷景区向社会开放后,设立了电瓶车、中巴车、游艇等交通游览设施。每年的观冰瀑、赏桃花以及国际滑翔节,成为景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大亮点。景区内群峰巍峨,峭壁如削;飞瀑高悬,潭幽池清;亭阁灵秀,台榭幽静;千花竞艳,万木争荣。专家学者们誉之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主要景观有太行之魂王相岩、幽谷水韵桃花谷、冬夏倒置冰冰背、寒冬绽蕊桃花洞、华夏之最桃花瀑等,还有“亚洲最好,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林虑山太行大峡谷风光无限,有一首民谣高度概况了她的天赋美景,它说:

太行山高顶着天,拦腰三道金箍栓;

朝生云,晚吐雾,桥上垒桥树上树;

南看石峡四十里,北看满山红艳艳;

栗子面,金米饭,核桃香、柿子甜;

天桥流水喷细浪,黄华流水颠倒颠;

山中古迹数不尽,还有珍珠倒卷帘。

王相岩。各位嘉宾: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王相岩景区。王相岩牌坊高8米,宽18米,由当地的石英岩构筑,石板封顶,具有当地民居风格。中门上方“王相岩”三字,为明代万历十年(1583年)时任林县知县的张崇雅所写。两侧门上的“仁山”、“智水”,取自孔子《论语·雍也》,意思是纯一,的安于义理的人喜好在山,明白事理的人情系于水。

这里之所以称为王相岩,有这样一个典故。王,指的是商朝第22代国王武丁;相,指的是奴隶宰相傅说。武丁是汤的第十代孙,盘庚的侄子。他的父亲是盘庚的弟弟小乙,排行老三,所以小乙压根儿就没想到要做国王,更没有想到要把王位传给儿子武丁。因此,武丁也没有受到王族的重视。小乙把儿子送到民间,有意让他了解社会。据《尚书》记载,小乙当上国王后,尽管武丁成为太子,但仍在民间巡游,并不透露自己的身份。有一天他来到王相岩,见到了当奴隶的傅说。傅说人挺聪明,不仅说话风趣,而且常议论国家大事,每每与事实相吻合,老百姓都喜欢听他的,说他神机妙算。武丁想,国家多么需要这样的人才啊。

武丁即位后,时常感到一种压力。盘庚迁都安阳,开始的时候,国家出现了兴旺的局面,然五六十年过去了,王公贵族骄奢淫逸起来,边境战事不断,国家陷入重重困难之中。而那些掌握实权的王公大臣们都试图左右他,一上朝就七口八舌地为他出馊主意。武丁想启用奴隶傅说辅佐自己,可是又由于等级森严,不好办。武丁只好只听不说,如此三年,三年不语。他的妻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将军妇好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励他启用傅说,就像开国的成汤启用伊尹那样。

这天,武丁上朝,群臣一个个念奏章,武丁听着听着就睡过去了。群臣既不敢吵,又不敢走。两个时辰过去了,武丁大叫一声醒来,哈哈大笑,对群臣说道:“吾帝成汤给我托了一个梦,要派一位贤臣来辅佐我,做我朝宰相。”接着让画师在羊皮上画他梦中人的画像。画像一完成,武丁命兵丁分四路前去寻找画上人。兵丁们在王相岩找到了傅说。傅说来到朝中,认出了武丁。武丁就拜他为相,留下了“奴隶拜相”的千古佳话。傅说辅佐武丁,励精图治,使商王朝繁荣强盛,史称“武丁中兴”。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贤人,就把他们躬耕过的地方叫做王相岩,把他们俩种的树叫王相树,旁边的这条河谷叫王相沟,把住过的地方叫王相村。乾旋坤转,沧海桑田,变化了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历史。

王相岩是典型的是神砂结构围谷地貌,山峰三面围合,开口向东,迎来紫气,形成护砂严谨的风水宝地。大家向东看,对面崖上伸出的那块红色的岩石犹如孔雀头部,而其后的山崖犹如绿色的彩屏;大家向北看,由西向东逶迤而来的山岭犹如一条青龙;向南看,山顶上的造型地貌像一只白虎,虎视眈眈,俯瞰山下;在套谷里面还有一个金龟望日峰,龟蛇也叫玄武,我们到上面就会看到。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灵兽地貌造型维妙维肖。这四种灵兽在古代既表示方位,又是传统的风水模式。难怪商朝22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宰相傅说要选在这里躬耕。现在我们就从这里登山,去看一看三千年前国王和宰相生活过的地方吧。

这是荡魂桥,长50米,高8米,宽2米,由铁索牵系,666根松木椽子铺设桥面。人行其上,大幅度地摇摆,半云半雾,魂魄随桥体晃荡,所以叫荡魂桥。不过大家不要担心,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保证你的安全。朋友你桥上走,心灵别颤抖,脚步放稳向前看,桥随人动荡悠悠。

从停车场开始绕景区走一遭,一共2668个台阶。我们攀越第一条栈道,登上了云台。云台即云中平台之意。这种平台,在地质学上叫产状。产状的形成与岩层的水平产出有关。在地质学上,岩层的横向纹理叫层理,竖向纹理叫节理。这里的岩石层理发育广泛,由于水平侵蚀,形成一个个产状,大家向四周看一看,产状结构异常丰富。层理的广泛发育,使这里生产不同厚度石材。各位请看山下的农舍,都是由这种红色石英砂岩构筑,厚的作料石垒墙,薄的作石板当瓦用,就地取材,红墙绿树,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居,被收入《中国民居大全》一书中。

来到仰天池这是“仰止”石。巨石之上书“仰止”两个大字,笔势遒劲,书者不祥。“仰”是敬慕、倾慕的意思;“止”是助动词,同“之”一个意思。“仰止”二字一般刻在风景绝胜之处。“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这句成语里的“仰之”也是这个意思。

请看我们脚下河谷对面的岩石,就像错开的一册册的大书,号称“千册岩”。世界上任何图书馆都容纳不了这些巨石铸就的千卷书册,每一册书里都记载着大自然的奥秘。将来的某一天,谁能打开由层层页岩装订的书卷,谁就能从中找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千百年来令无数哲人困惑的哲学命题的答案。

大家请往上看,那是明代河北肥乡道士赵德秀所建的九拱桥。为了扩大道观基地,赵老道架悬桥补山缺,所以又叫悬石桥,它凌空构筑,长50米,宽28米,架于断壑之间,登者若升九霄,飘然动尘外之想。明末清初发山洪,冲走三拱,现存六拱。大家看,我们周围都是石英岩,而架桥用的是石灰石,可见这些石头是由远处运来,由此可知老道修桥的艰苦程度。

王相岩套谷是流水侵蚀而成。山的顶部为石灰岩,石灰岩溶隙中基本为碎屑充填,下渗不畅,以表流为主,大量的流水顺坡而下,下切入谷。在硬岩岩层顶面向两侧侵蚀展宽,而在跌水瀑布处强烈下蚀,发育成深切的谷中之谷。我们知道弧形,也就是常说的拱形最有支撑力,所以在流水下切侧向侵蚀的过程中,沟谷一般都崩落成弧形,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这种三面深切套谷的谷头均有谷头瀑布,所以我们叫它相向峡谷。这种套谷有很高的构景价值。

现在我们就由前边这条小道上去,去看一下老君殿和书斋楼。

老君殿建于明嘉靖年间,为道士赵德秀所建。原建筑以石筑墙,灰瓦盖顶,因多年失修而倒塌,只剩殿基。1990年重修,为爬山廊式砖木结构。大家都知道道教的根是老子。老君殿建在玉皇阁的上方,为尊上之意。

前边就是书斋楼。书斋楼倚壁凌空,建于高123米的悬崖上。书斋楼是藏经书的地方,也是赵德秀读经参道的地方。原建筑为三层小楼,民间传说为梳妆楼。1990年修复时,在崖壁上发现“书斋楼”三个字,才确认不是梳妆楼。修复后的书斋楼为二层硬山重檐爬山廊式。一层楼东西两口相对,二层楼东山墙留有眺望口,可望而不可通,是观赏王相岩全景的绝好之处。

现在我们来到了岩之坪。这是王相岩唯一的一块面积较大的“小平原”。这里建有玉皇阁一座、五气朝元洞一处,此外还有丹药碾、碑廊、筒梯等遗址,皆为赵德秀所建和所用之物。

赵德秀自少离家,云游至此,遂卜居于此。他采石于山,取谷于田,不募捐,不雇工匠,自力更生,从嘉靖已丑年始开工,于嘉靖甲子年完工,经三十余年劳作,王相岩之景才齐备,王相岩之名才远播。山之灵气留住了赵德秀,而赵德秀立志坚定,才有此成就。

我们先来看玉皇阁。玉皇阁是赵德秀开发王相岩的主要工程。清顺治年间曾重修,民国十五年又复修,屡毁屡建。现在的玉皇阁于1990年重建。为砖石结构,明代建筑风格。阁座为大理石须弥座,阁门嵌设门楼,门楼座雕刻八宝图案。神龛后置外伸与五元朝气洞连接,内顶呈穹窿状。

在岩之坪的出口处里侧的这一排石碑,共十三通,是王相岩历史的见证。这一块块石碑是石写的历史,由此使我们与古人一起探讨自然、历史和人生,因为这一篇篇的酌“石头记”正是古人心灵轨迹和生命历程的结晶。这块蛟龙碑,碑文为《创修王相岩碑记》,立于嘉靖43年(1564年),高3.06米,宽0.81米,碑文由在山西数个地方任过提刑按察司副使的张学颜所撰,由在山东数个地方任过提刑按察司佥事的申佐书丹,林县知县张崇雅立石。

从王相岩往北走,经过卧云回壁,俯首悬崖栈道,可到老道墓塔洞,又名仙人洞。仙人洞东西长32米,南北进深25米,洞后呈弧形。洞内建有三个道士墓,皆坐北朝南。东侧两墓为青石构筑,其中位于东南的一座高1.5米,南北长2.5米,东西宽2.15米,顶呈穹窿状,长方形,嵌一墓碑,碑文左书“明万历二十五年”,中书“明故德秀长徒李守林一位之灵”。西边这个大墓用青砖砌筑,呈塔形,基座为金刚宝座式,南北长3.4米,东西宽3.2米,上承圆鼓形塔身,南面置一小龛,塔身高5米。塔前立的碑,高1.44米,宽0.5米,上刻“五世明故师父赵德秀一位霞灵,明万历十七年正月十九日立,不孝徒李守林立石。”

仙人洞内有一钟乳石,形状如龟。相传,古时这里住一灵龟,傅说曾卜卦问灵龟,知晓天下事。傅说归天后,灵龟化作巨石。

桃花谷。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要到太行大峡谷中一个神秘、谷曼妙的景区——桃花谷景区去游览。是大峡谷西侧的一个套谷,是大峡谷的主要景区之一,从谷口的的益伏口到谷底的桃花瀑潭为止,全长7公里,最窄处只有20米,是以山、谷、潭、洞为主要景观的自然景区。

说桃花洞神秘、曼妙,是因为那里有“三九”严寒开桃花的桃花洞,有“三伏”盛夏水结冰的冰冰背,有346米的亚洲第一高瀑,还有潭瀑相连的飞龙峡……。有诗为证:“洞口桃花开雪里,岩头瀑布挂云中。”概括来讲,桃花谷景区的特点是:“三九”山桃花开雪里,盛夏冰窟透寒风;云开云合山色变,林里花间鸟争鸣;崖顶悬流垂千丈,潭水澄澈明如镜,谷底犬吠,崖畔鸡啼,真可谓洞天福地,人间圣境。

过桃花谷牌坊,我们来到黄龙潭。

黄龙潭由两个潭组成,也称“子母潭”那个小豁口处的流水就是从上潭溢出来的。上潭称“子潭”,瀑布从崖头像孩子们坐滑梯一样滑下来,跌进深谷。此潭十分奇特别致,周围高山雄峙,像一个宏伟浩大的圆缸,在圆缸边沿有一豁口,潭水溢出,从狭窄的狭窄的小山沟飞腾而下,形成第二瀑。瀑布下成为第二潭,又称“母潭”,水面较开阔、平缓。如果说“子潭”充满顽皮嬉戏之灵气,那么“母潭”呈现出的却是稳重平静的风韵。

黄龙潭下50米处,有一块巨石,名为“琴台石”。传说姜子牙来此游览,被山色水流所陶醉,在此席地而坐,支起琴案,弹奏乐曲在身边回响。

悬潭顶部,就是飞龙峡了。在这里两崖相夹,天开一线,谷底激流飞穿,谷壁瀑布高悬,给人以“看天一条缝,看沟一条龙”的感觉。这种峡谷模式,在地质学上叫“箱形峡谷”。峡谷中最窄处仅有2米宽。流水富有灵性地在山的呼吸中变得欢畅自由,无拘无束。一匹深谷水缎,飞动千古乐曲。

请看这座不起眼的小潭,却很有名堂,因为这是个潭中潭。在潭底,由于水流的侵蚀,形成一个鲤鱼状的小潭,因此,也叫鱼潭。大自然的神奇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请各位沿栈道而行。

二龙戏珠溪水被巨石一分为二,在微风中两股水流飘飘然,尤如两条小白龙在争抱一颗宝珠。两侧崖壁上的水印告诉我们,当山洪暴发时,此地的激流是多么的壮观。所以这里有“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的说法。

九连瀑各种形态的瀑布是太行大峡谷中最能牵动人们心弦的风景。在数字当中,“九”往往用来形容“最大”。九连瀑这种潭连瀑、瀑连潭、潭瀑相连、横排直泻的瀑布群,因落差的不同而姿态各异,相映成辉,是大峡谷中最大的瀑布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九连瀑中这个形似黄果树的瀑布面前了。这是整个太行大峡谷中最宽的瀑布了。回顾我们来时路,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水成了主题,山成了衬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春天生机勃勃,夏天活泼灵动,秋天素雅飘逸,冬天深沉凝重。四季皆佳景,无时不诱人。不论何时,你来到这里,就会置身于“无欲”之地。欢迎大家常来大峡谷看风景。

前面的那个绿树掩映中的村子就是桃花洞村了。说起桃花洞,还有这么一段话,我说给大家听:“桃花谷里有个桃花洞,桃花洞里有位桃花嫂,桃花嫂擀了一手桃花面,吃了桃花面就交了桃花运”。那么,就请各位到桃花洞村休息一下,饮一杯桃花茶,吃一碗桃花面,长长精神,再继续游览。

今天,我们置身青山怀抱,潭鸣石峡,惊流骇雷,溯水而上,走到水穷处,去感受桃花潭,观一观346米高的云瀑。

请各位看谷底尽头,水如烟雨,不见山顶,从高高的崖头上跌落,如半天飞雪,忽然作斜飞,腾空皎若练。它是我们太行大峡谷中落差最大的瀑布,我们叫它“云瀑”,取材于明代井陉知州万化诗中“崖头瀑布挂云中”的意境。

请大家走左侧山腰间的小道,直达桃花洞。

“三九”严寒开桃花的奇观就发生在这里。桃花洞说起“三九”严寒桃花开的缘由,就必须去看桃花洞。那么,就请各位由台阶上去,看看桃花洞吧。

关于桃花洞,还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公元540年,东魏高欢篡权,兵败林虑山主峰蚁尖寨,率兵退到桃花洞。时置隆冬腊月,粮草不继,高欢心急如焚。一天夜间,他梦见一白发老翁对他讲:“要得拔营出洞,必待桃花开放。”可是数九寒天,冰天雪地,哪里会有桃花开放?高欢等不得了,每日派一兵士出外看桃花是否开放。第一天派出的兵士回来报告说桃花未开放,高欢大怒,把他杀了。第二天派出的士兵回来仍禀报桃花未开,又被斩首,日日如此,连续杀了十几个土兵。最后,他派出一位心腹随从出外查看。这位随从很有心计,他想,如实禀报是死,不如实禀报也是一死,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于是回来报告说山下桃花开了。高欢将信将疑,出洞一看,桃花果然含苞待放。高欢仰天大笑,不住高叫:“天助我也!”立即下令拔营。但桃花洞四周都是悬崖峭壁,从何处走出深谷?帐内军师出了个点子,手执燃香,看香烟飘到什么方向就往什么方向走。最后从我们对面山顶上的那条山道上走了出去。当年高欢突围的通道,现在已修成了通往山西省平顺县的公路,那个地方被称作“行香崭”。高欢从这里突围出去,反败为胜,一路凯歌,攻克北魏都城洛阳,建立了北齐,被称作神武皇帝。从那时起,这一带的桃花“三九”天开花,腊月里吐蕊。欢迎大家在今年腊月来此赏桃花。

太极山。桃花洞村到太极山的路上我们又回到了桃花洞村。从这里出发,去领略太行大峡谷的另一个奇观——“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冰冰背,也就是太极山,距离此地3.5公里。

我们眼前的台阶共一千级。旅游不惧攀登难,请跟我来。刚才爬山出了一身热汗,各位多么想享受一下空调的凉爽?现在就请大家去享受一下天然空调。

在这绿草丛里的巨石中,掩藏着世界上罕见的冰窟,请大家走进去,尽情享受一下。冰窟里的凉气泛人肌骨,石缝里掩蔽着冰块。那冰块的冰凉浸入肌肤。请大家不要拿走冰块,留给后人观赏。这种凉爽在炎热的盛夏无疑会给你一个惊喜。

各位朋友,千万不要坐在冰窟内的石头上,那样会得关节炎的。请注意观察一下,冰窟内仿佛寒冷的冬季,而冰窟周围却是草木茂盛,野花盛开,冬夏两季同处一地,大自然的造化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在这里不能停留太久,时间长了会感冒的。这里的冰窟夏天结冰,冬天冒热气。它随着天气的渐暖而渐冷,到盛夏则冷到极致。接着又随着天气的渐冷而渐热,到“三九”天热到极点。冬日里,四周白雪茫茫,而这一带却是热气蒸腾。太极山上到处是冰窟,只要大家留意,沿路随处可感觉到。

讲到这里,该给大家讲讲太极山的来历了。根据道家学说,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万物。有一句古语讲道:“混沌初开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太极,就是总天地万物之理。地球初始称原始,那个时候叫太极。所谓“两仪”,即阴阳。“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里严冬蒸腾之热气为清,酷暑结冰凝霜为浊,冬夏倒置,阴阳交错,所以叫太极山。

仙台山。仙台山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太行隧洞西口,东距林州市区35公里,西距太行大峡谷景区15公里。仙台山景观分上、中、下层,最下一层的仙台山牌坊,用太行山南麓独有的大红袍石料建筑,风格别致,步石台阶经通天门,攀栏直上通天峡,一步一景点,一石一奇观。有卧鹰岩,如来讲经,蘑菇石,蝴蝶展翅石,青蛙望日等。东西北三面悬空。亭内小憩,可观远处的仙桃山,佛招手,华山,太行大佛,三马拉轿,宇宙飞船等远景。亭后金龟驮石,鸳鸯鸽和神龟探海等景,形象逼真,过弥勒佛,八仙阁,到女娲补天石,可攀到望眼欲空的望情岩一观。攀上小崭,悬空还有一观音洞,洞上的崖缝里长出一桔柑五角枫。观音洞旁有高30.96米的观音菩萨塑像,又称观日出峰。仙台山同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枝头鸟啼。夏天,高瀑流水,青山如洗。秋天,满坡红叶,层林尽染。冬天,林海冰柱,蔚为大观。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位于林州市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东垴鲁班村内,东距林州市区35公里,西距太行大峡谷景区15公里,王相岩景区18公里,猪叫石25公里,桃花谷景区19公里,北距红旗渠青年洞景区45公里,滑翔基地山道砂石路为11公里,陡坡山道4公里为水泥公路,可方便的通往周围各景点。

林虑山鲁班村国际滑翔基地,制高点海拔1240米,起飞点海拔1190米。林虑山是太古界赞皇群杂岩,以各种片麻岩为基底,由震旦系石英砂岩构成水平地层,形成了阶梯式深切谷坡和陡崖为活化地台盖层。寒武纪砂页岩和泥灰岩形成山腰剥蚀状,呈丘陵外貌,为地台盖中层,山顶为奥陶纪石灰岩,呈陡峻山峰,并有一定外貌造型地台盖上层,这种地貌构成了上好的滑翔起飞点。由于林虑山与林州盆地截然分开,垂直高度达700米,气流迎崖而上,交于陡峰,陡峰坡度60度,面积16000平方米,可容10---30名运动员同时起飞,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分为石板岩鲁班村南教场(1号),城郊乡轿顶山(2号),河顺镇天台山(3号)三个起飞场,被国际航协秘书长海勒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从1992年开始举办悬挂滑翔和伞翼滑翔比赛至今。

高家台。石板岩乡高家台村又叫画家村,位于太行大峡谷石板岩乡镇南9公里处,南距猪叫石1公里,她背靠青山,面向苍溪,恬淡幽然的山村风情吸引了北京、石家庄、郑州、太原等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中国文联已在此成功举办了三次中国山水画培训班。诸多学生在此留下了墨迹真宝,一批批师生来此临摩名人作品,依托山水绘画写生,留恋忘返、陶醉于此。

仙霞谷位于高家台村,属于未开发的景点,有县乡林石线二级水泥公路直通景区,距鲁班壑5公里,距林州市31公里。仙霞谷长5公里,宽0.5公里,最窄处仅2米。谷坡陡峭,谷深180米,峡谷出露地层,从下往上依次是震旦纪片麻岩石英砂岩,寒武纪石英岩和泥灰岩,奥陶纪石灰岩。谷中奇峰林立,潭瀑众多,有猪叫石、白龙潭、卧虎峰、虎跳峡、仙霞潭、古石塔、水段泉、阱底平湖等景点,为太行大峡谷主要景区之一。入行谷底,两侧雄岩巍立,峡谷内潺潺流水,潭水清幽。这里是天然氧吧,没有烦乱的市井,纯朴的人们悠然自得的生活和幽静空远的景色,如世外桃源。

农家乐君居。农家乐君居位于太行大峡谷内的益伏口村,她背靠雄伟太行,南距桃花谷口0.5公里,北距太行平湖5公里,东距仙台山2公里。是石板岩乡政府、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管委会定点的农家宾馆。农家乐君居以石为主构筑的房屋冬暖夏凉,以棉为主的被褥干净卫生;以自产绿色蔬菜粮食为主的食品纯天然无害。河湖梯畔杨柳绿荫,草木葱郁,花园式庭院幽静整洁,古色古香。农家乐君居交通便捷,环境优雅,可接待团体、学生、旅游度假,休疗养身等各阶层人士就餐住宿。农家乐君居热情欢迎四海宾朋来此旅游度假,绘画写生。体验民风民俗。

桃花山庄。桃花山庄位于太行大峡谷风景区桃花谷景区内,她背依青山,面临桃花谷水,山庄周围山桃密布,山庄隐隐绰绰,村南梯田层层,三邻五舍散居坡岭之间,浓郁的田园风光,村庄民宅,淳朴的乡土民情引来了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洛阳和安阳大专院校师生来此写生绘画,桃花山庄具有接待200余人餐饮、住宿能力,房间整洁干净,饭菜多样,适口鲜美。

老四写生基地 老四写生基地,位于太行大峡谷风景腹地,背依巍巍太行、面朝山谷碧湖。山清水秀,杨柳夹岸,花开鸟鸣,湖光映影,环境幽雅,交通便捷。老四写生基地是大峡谷景区第一家写生基地,从1997年开始已接待多处大专院校师生来此就餐住宿绘画写生,幽雅的环境,舒适的生活条件,鲜美的饭菜,热情地接待,更使无数大专院校为依托,开展写生绘画。老四写生基地内设客房60套,其中双标间、6人间、普通间床位200张,大餐厅1个,雅间6个,餐位200个,餐饮以山野风味为主,适口鲜美。老四写生基地是会议培训、避暑度假、旅游观光、休疗养生、餐饮住宿的好地方。老四写生基地总经理王松山向四海宾朋致意欢迎大家光顾!

高家台画家村高家台画家村位于太行大峡谷集镇南9公里处,南距猪叫石1公里,背靠青山,面向苍溪,恬谈幽然的山村风情吸引了北京、石家庄、邯郸、郑州、广东、江苏、太原等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中国文联已在此成功举办了三次中国山水画培训班。众多大师在此留下了墨迹真宝,一批批师生来此临摩名人作品,依托山水绘画写生,留恋忘返、陶醉于此。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11:4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3-6 22:21:22 | 只看该作者
好多景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3-7 15:5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