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户外运动的几点看法 我是一个户外爱好者,就是图个热闹,看到我市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又忍不住要与各位探讨有关的户外话题,虽然我不是权威人士,但也可以代表部分户外人的看法。 经常有朋友问我,我们户外新人要如何如何,其实我们这些所谓的“老驴”,都是与你们一样,都是一个称谓:户外爱好者,只不过我们进入这个圈子时间略长一点而已。目前在我们萍乡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户外运动员,依照中国登山协会的标准:只有在中国登山协会注册的专业运动员,或是入选了中国国家登山队,或是在西藏登山学校参加了全日制培训的学员,才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的户外运动员。除此之外,我们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户外爱好者”。 早几年我们走户外都是几个旧面孔,外出驴行1-2台面的就完事,现在的户外热可不得了,一个普通的短线召集帖,起码可以招收20个以上的队员,这就说明,大家对户外的支持力度有多大,户外运动在民众之中的普及之广,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笔者与许多新近进入户外圈的朋友多有接触,被大家这种对户外的热情所感动,被大家这种积极向上追求健康,向往绿色生活的精神所感动。正因为此,我又就想,如果有一个热情宣传户外文化,倡导绿色理念,正确引导户外方向,做一个户外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以及引领者。在目前萍乡的户外环境中,我先做一个尝试者,看看能不能起到带头和促进作用? 我个人认为新进加入户外队伍的朋友,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我个人认为新进加入户外队伍的朋友,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 理念 户外爱好者与游客,最基本的区别就是自立,外出旅游,游客有个依靠导游的想法,户外爱好者外出,多数问题要自己解决。户外圈中有三不问:不问年龄,不问收入,不问结婚与否?三不借:装备不借,给养不借,人不借,有些群友在山上多带了物品,或是少带了物品,一般是自已想办法,领队或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帮你承担负重,但没有权利和义务,帮你全程背东西。 户外爱好者对吃住行的要求不是太多,遇到住宿和吃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会自已想办法创造条件,来满足个人的需要。成熟的户外人会带帐篷,睡袋,炉头,炉具,气罐,烧水壶,食材,干粮,水袋,茶杯,饭盒,等等户外装备,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自己解决给养和住宿。 我们新加入户外圈的朋友,在这个方面要有所加强,逐渐养成独立自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第二:需求 户外爱好者追求的是绿色健康,积极向上,游客追求的是吃住舒服,安于平静,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就以武功山来说,户外爱好者全程走3个小时以上,有现成的水泥台阶都不想走,就爱走那种充满泥土气息的土路。游客上去,有索道就座索道,多一步都不想走。 户外爱好者喜欢亲近大自然,在人际罕至的乡村土路上,经常可以见到我们的身影。只要组织工作得力,线路规划科学,人员配置合理,后勤保障充分,走短线或长线,我们都可以到达所倡导的要求。 就以我个人为例,组织的短线活动,先要熟悉路况,书写计划书,把控后勤保障情况,对所带的队员要有所了解,落实队员的户外保险,配置队伍的副领队,保持对讲机或手机的通话顺畅,等等方面。 第三:装备 户外爱好者要有一定的装备,我个人认为这四个方面最为重要:登山杖,登山鞋,户外服装,背包。登山杖最好是买二根,T型和直柄的各一根,上坡用直柄杖,下坡用T型杖。登山鞋要防水的,普通的鞋子不适合爬山,秋冬季节穿高帮的,春夏季节穿中帮谢,在山地户外中,不建议穿低帮鞋,板鞋。户外服装在春夏季节以速干透气的为主,穿速干长袖,穿皮肤风衣,速干裤,防水冲锋裤,不宜穿的户外服装:全棉服装,牛仔裤,休闲类服装,裙子。 建议新手在淘宝网或户外实体店买户外装备:速干衣裤,皮肤风衣,帽子,头巾,眼镜,手套,折叠水袋,快挂,登山雨衣,登山杖(二根),35—55升的登山包,单层冲锋衣裤,登山鞋二双(高帮和中帮),逐渐进入户外状态之后,再去买帐篷,睡袋,防潮垫,炉具,炉头,烧水壶,气罐,55-75升的登山包,等泛专业装备。 第四:体力 作为一个户外爱好者,体力是最基本的保障,任何户外活动都离不开有力的体力,平时不锻炼,临时爬山来锻炼,是不科学的。成熟的户外人懂得爱惜自已的身体,早睡早起,不吸烟,少喝酒,不去空气不好的公用场所,到了饭点准时吃饭,适当时候还去健身房锻炼。 我个人早上喜欢跑步,晚上喜欢散步,特别是周三晚上就爬虎形山,每次半小时,运动量适中,以出汗就为止,在水泥路上不要长时间的剧烈奔跑或急行。我们提出的口号“每个礼拜三,夜爬虎形山”,希望有志同行的群友,与我们一起去夜爬吧! 作为一个热心的户外运动组织者,一个月要组织2次以上的户外活动,针对不同的群友,设计各种路线,亲力亲为做群友的表率,这就是我要追求的目标。比如:在5月1号就组织里善烧烤,10号至11号组织发云界徒步活动,25号组织东江徒步活动。 以上短文仅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任何协会或组织,其中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户外运动在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下,才可以走得更长远,更顺利,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