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红炉一点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今天起,做一个灌水的人。故事经三百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06-12-29 14:28:09 | 只看该作者

考题如果变成“悬崖边有个小孩,你们开着车去救他,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1:54:27 | 只看该作者

73、唐太宗的故事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1:56:32 | 只看该作者

74、龙永图的故事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龙永图在中国入世谈判时曾选过一位秘书。当龙永图选该人当秘书时,全场哗然,因为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当秘书。在众人眼中,秘书都是勤勤恳恳、少言少语的,讲话很少,做事谨慎,对领导体贴入微。但是龙永图选的秘书,处事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从来不会照顾人。每次龙永图和他出国,都是龙永图走到他房间里说,请你起来,到点了。对于日程安排,他有时甚至不如龙永图清楚,原本9点的活动,他却说9:30,经过核查,十有九次他是错的。但为什么龙永图会选他当秘书呢?因为龙永图是在其谈判最困难的时候选他当秘书的。当时由于谈判的压力大,龙永图的脾气也很大,有时候和外国人拍桌子,回来以后一句话也不说。每次龙永图回到房间后,其他人都不愿自讨没趣到他房间里来。惟有那位秘书,每次不敲门就大大咧咧走进来,坐到龙永图的房间就翘起腿,说他今天听到什么了,还说龙永图某句话讲得不一定对等等,而且他从来不叫龙永图为龙部长,都是“老龙”,或者是“永图”。他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被龙永图骂得一塌糊涂,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禁骂。无论怎么骂,他5分钟以后又回来了,哎呀,永图,你刚才那个说法不太对。
   这位秘书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他对很多事情不敏感,人家对他的批评他也不敏感,但是他是世贸专家,他对世贸问题简直像着迷一样,所以在龙永图脾气非常暴躁的情况下,在龙永图当时难以听到不同声音的情况下,有那位禁骂的秘书对龙永图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世贸谈判成功以后,龙永图的脾气好多了,稀里糊涂的秘书已不再适合龙永图的“胃口”,于是龙永图很快把他送走了。
   这里,读者可不要误解龙永图是个过河拆桥之人。因为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做某件事情适合,但是换一个时间,他可能就不适合了。
   诚然,龙永图是位卓越的领导,因为他非常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人最适合什么工作,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什么时候不该用什么人,这一点,是常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管理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摆在合适的地方做一件事,然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完成手上的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3:15:56 | 只看该作者

75、柿农的故事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160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
  这位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在一边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
  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于是他很生气地说:“我的柿子很棒呢,质量好得很,你们没理由瞧不起它们。”美国人耸耸肩,摊开双手笑了。他们就让翻译耐心地跟他解释,说他们丝毫没有瞧不起他这些柿子的意思。
  翻译解释了半天,柿农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同意让他们走。但他却在背后摇摇头感叹说:“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地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
  那位柿农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
  那位柿农不知道,一个柿子在市场上只能卖一次,但如果将柿子制成“信息产品”,一个柿子就可以卖一千次一万次甚至千千万万次。
  那位柿农很地道,很质朴,很可爱,但他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断定别人是傻瓜,他的可爱也就大打折扣了。
  柿农的蝇头小利比起那几个美国人的利益来说实在不算什么,故事看来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对我们的企业决策者同样有教育意义。在企业的投资构成中,我们的决策者是像文中的柿农一样只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呢?这可是个很大的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07-1-16 16:03:21 | 只看该作者

不好玩,重新来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0:02:53 | 只看该作者

76、智猪博弈

 
<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TEXT-INDENT: 28p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在经济学中,<span lang="EN-US">&ldquo;</span>智猪博弈<span lang="EN-US">&rdquo;</span>(<span lang="EN-US">Pigs&rsquo;payoffs</span>)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span lang="EN-US"> <br />
</span>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span lang="EN-US"> <br />
</span>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span lang="EN-US">&ldquo;</span>搭便车<span lang="EN-US">&rdquo;</span>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span lang="EN-US"> <br />
</span>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span lang="EN-US"> <br />
</span>  <span lang="EN-US">&ldquo;</span>小猪躺着大猪跑<span lang="EN-US">&rdquo;</span>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span lang="EN-US"> <br />
</span>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span lang="EN-US">&ldquo;</span>小猪躺着大猪跑<span lang="EN-US">&rdquo;</span>的景象吗?试试看。<span lang="EN-US"> <br />
</span>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span lang="EN-US"> <br />
</span>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span lang="EN-US"> <br />
</span>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span lang="EN-US">&ldquo;</span>共产主义<span lang="EN-US">&rdquo;</span>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span lang="EN-US"> <br />
</span>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span lang="EN-US"> <br />
</span>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span lang="EN-US"> <br />
</span>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span lang="EN-US"> <br />
</span>  原版的<span lang="EN-US">&ldquo;</span>智猪博弈<span lang="EN-US">&rdquo;</span>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span lang="EN-US">&ldquo;</span>搭便车<span lang="EN-US">&rdquo;</span>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span lang="EN-US"> <br />
</span>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span lang="EN-US">&ldquo;</span>智猪博弈<span lang="EN-US">&rdquo; <br />
</span>  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span lang="EN-US">&ldquo;</span>小猪<span lang="EN-US">&rdquo;</span>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span lang="EN-US">----</span>就象<span lang="EN-US">&ldquo;</span>智猪博弈<span lang="EN-US">&rdquo;</span>减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象改变方案三<span lang="EN-US">----</span>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span lang="EN-US">&ldquo;</span>搭便车<span lang="EN-US">&rdquo;</span>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span lang="EN-US"> <br />
</span>  许多人并未读过<span lang="EN-US">&ldquo;</span>智猪博弈<span lang="EN-US">&rdquo;</span>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股市上等待庄家抬轿的散户;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的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span lang="EN-US">&ldquo;</span>智猪博弈<span lang="EN-US">&rdquo;</span>指标改变的个中道理。<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0:20:22 | 只看该作者

77、沟通的力量

&nbsp;
<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TEXT-INDENT: 28p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1f2f48;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9.0pt">《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span lang="EN-US"><br />
</span>  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span lang="EN-US"><br />
</span>  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人类的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span lang="EN-US"><br />
</span>  团队没有默契,不能发挥团队绩效,而团队没有交流沟通,也不可能达成共识。身为领导者,要能善用任何沟通的机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惟有领导者从自身做起,秉持对话的精神,有方法、有层次地激发员工发表意见与讨论,汇集经验与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团队有共识,才能激发成员的力量,让成员心甘情愿地倾力打造企业的通天塔。<span lang="EN-US"><br />
</span>  一个人在生命的路途上前进时,若不随时与同伴交流沟通,便会很快落伍。<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6:38:25 | 只看该作者

78、寒山的故事

&nbsp;
<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TEXT-INDENT: 28p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1f2f48;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9.0pt">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他的诗大多富有禅理,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ldquo;有人辱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rdquo;<span lang="EN-US"><br />
</span>  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机智。平白无故地被人辱骂,当然很不乐意。但应该知道,这种张口就骂的人,一般都没有修养,没有风度,有什么必要与他们一般见识,争论不休呢?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span lang="EN-US"><br />
</span>  一个优秀的领导,是受人尊敬的。但这个世界上的人就是这么复杂,有人尊重你,就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看你不顺眼。无中生有地给你捏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团队,因为你的优秀掩盖另外一些人的才华,难免有人会想出各种毒招来陷害你,怎么办?<span lang="EN-US"><br />
</span>  一一应对?那正中对手下怀,你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的正事吗?那不是正好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果为了一点小事而怀恨在心,矛盾就会逐渐扩大,以至于怨怨相报,不可收拾。<span lang="EN-US"><br />
</span>  &ldquo;亲贤臣,远小人&rdquo;,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不与小人周旋,是明智之举。<span lang="EN-US"><br />
</span>  <span lang="EN-US">IF&nbsp;a&nbsp;d<em>onkey</em>&nbsp;brays&nbsp;at&nbsp;you,don't&nbsp;bray&nbsp;at&nbsp;him.(</span>驴子向你嘶叫,你可别也向它嘶叫。<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发表于 2007-1-23 19:22:14 | 只看该作者

狂顶啊!!!~~~~~~~~~~~~~~~~每个都收藏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07-1-26 19:21:40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尊重你,就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看你不顺眼。

以前都不这么认为,这个学期长了见识,还真有这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