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1766|回复: 8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筑民俗] 盘点家乡济宁那些逃过拆除命运的老建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20 16:09: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猪不爱睡懒觉 于 2014-12-3 15:47 编辑

每次回老家都会去看看残存的那些老建筑现在什么样子了。年复一年,哪里翻新了哪里做旧了都很熟悉。记忆中的老建筑本来的模样已经渐渐模糊,眼前清晰又尖刻的现实仿佛针一样刺痛着我。千城一面,千房一律。老建筑被无情拆除,盖上丑陋的仿古建筑。这就是现状。
关于家乡的各种古迹和历史,我很惭愧,从小到大知之甚少,一是家长疏于人文关怀与教导,二是自己被教育体制困束着思想和认知,对感兴趣的东西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求知寻解。一动用脑筋考虑这些,老师和家长就会训斥:干点儿正事!学习!考大学!

我是从何时产生文化自觉的?只能是逃脱了应试教育的魔爪之后。那时候正是互联网兴起后的狂热阶段,每日泡在网上查很多以前上学的时候想知道但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知道的东西。边浏览网页边感叹:过去的二十年真他妈的白活了。少年时代所心水的所有学问,都可以得到系统的解释。用现在流行的话说:那真是我人生中的黄金时代啊!我的求知欲在那段时间内无限制地饱满着,我的意识持续遨游在自己幻想修筑与锻造的宫殿之中。

这些老文化老故事,不仅历史书里鲜有记载,即使当地文化馆出版的读物资料里的都不甚详细,不敢全信。长此以往,我们都要变成无根的国民了:一是物质文化诸如建筑、文玩被毁光了,二是口头与非物质的文化比如建筑上承载的历史和传说流失了。

(一)东大寺





点评

发个活动可以去游玩讲解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7 10:55
收藏下,慢慢欣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1 15:43
存留下来,幸运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1 15:42
逃脱魔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1 15:39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1 14:5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1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民工张富贵 于 2014-10-22 11:01 编辑

东大寺的正门,在我记忆里历久弥新,每次想到,心底都感动地要涌出诗了。皆因我童年最闪光的印象之一,便是在姥姥家住的那几年,我大概三岁吧,每天下午姥爷骑着二八自行车,把我搁在前座,后座坐着姥姥,从遥远的郊区骑过来,东大寺附近有个【南菜市】,城北有个北菜市,南菜市几十年来都是城里菜价最便宜、种类最多的菜市场。八十年代的时光在我记忆中永远泛着昏黄,我和我的姥姥姥爷,似乎在这江北的小桥流水、闲船归棹中永恒地摇摆着,又柔软地凝固了。
宏伟的汉地伊斯兰教建筑 济宁东大寺下图为清真寺东门【即正门】

寺院坐西朝东,建筑面积达4134平方米。寺门朝大运河,共有4道门,第一道门是木栅栏式。栅栏后立有石质碑坊,浮雕有狮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额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饰两旁,故称“日月坊”。石坊后有大门3间5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大门左右有抱鼓石、盘龙柱和盘花柱等雕饰,门两边为八字墙。
二门为重檐圆顶,下檐带垂柱,形似楼房,为“邦克楼”。南北讲堂各6间。礼拜大殿7间15檩,由24根粗两围的木柱支擎,上为卷棚式,由黄绿色琉璃瓦覆顶,顶脊和8条垂脊饰以龙纹鸱尾,殿顶嵌着铜质镏金宝瓶。大殿四周窗棂,全用金丝楠木作阿拉伯文组成的花方图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设在殿外两侧。大殿后有望月楼,是一座3层阁楼,上覆六角形盖式楼顶。后门楼和后牌楼重重叠落,为木构建筑,高大雄伟。20世纪80年代又经多次维修。已恢复原貌。
东大寺抱鼓石、盘龙柱、石柱础上面的雕饰,全是少见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门四柱,全是采用汉白玉精选石料,宽厚安稳,气势威严。因云板上有日、月图案,所以称之为日月坊。与一般牌坊的不同在于:四柱出头部分不用云气纹,两侧立柱雕有精美宝座,中间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栏杆宝阁,牌坊横梁上雕成宝瓶。底座、抱鼓、夹杆部分雕功如神,遍体生花。正中顶端有一石刻宝瓶,两旁各飞一团石云,云上分别拖着一轮红日和一弯新月。令人感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宇宙苍穹尽在眼底。石坊通体洁白,与后面大门八字墙的绿色琉璃交相辉映,在绿水、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别具风采,甚为赏心悦目,更显悠悠古寺的清静与肃穆。


点评

问题来了:狮子背上画的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4 1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1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民工张富贵 于 2014-10-22 10:33 编辑

东大寺 伊斯兰教清真寺,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小闸口上河西街。因寺门临古大运河西岸,故俗称“顺河东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以后经明、清各朝及当代数次修缮,使建筑面积达到4134平方米.因前门正临老运河,俗称“顺河东大寺”,并因处全市9座清真寺之东,故简称东大寺。图为清真寺西门【即后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1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民工张富贵 于 2014-10-21 16:34 编辑

据寺内清同治六年(1867)碑记载,在明天顺时即有一古寺,在济宁台东棉花街。后在明成化时由当地穆斯林社首马化龙父子出资将寺迁至今地。又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公建顺河东大寺碑记载,寺创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清康熙年间穆斯林集资重建,建筑规模宏伟,“洵属南北回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记载,清乾隆年间钦赐重修,始具今日规模。“其气魄位列全国清真寺木构建筑之冠”,是一座“龙首”式样的中国宫殿式伊斯兰教建筑群。主要建筑由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序寺、大殿、望月楼三大部分 。
在济宁市清真东大寺的西侧,原来有一座著名的寺院,人们叫它“西大寺”。两寺就象一对孪生兄弟,一东一西,耸立在古运河畔,目睹着齐鲁大地的辉煌与沧桑。如今西大寺已不复存在,留给人的只是深深地回忆和思索。
据建筑学家考证,该寺大门为明代遗构,其他建筑造型为清乾隆时所建。该寺全部建筑高大巍峨,布局严密,结构合理,工艺精湛,是中国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济宁东大寺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1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民工张富贵 于 2014-10-22 11:00 编辑


图为 屋宇山花


点评

独特的建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1 15:07
这个屋宇山花很特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1 15: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2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民工张富贵 于 2014-10-22 10:29 编辑



大殿斗拱



点评

东大寺的宗教内涵:1l、大殿必须是座西朝东。这是遵照伊斯兰教规定的礼拜“朝向”,亦称“正向”,即礼拜方向的简称,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麦加城克尔白,克尔白位于我国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国穆斯林建筑都以正西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1 16:12
这里的鸟儿不少,要是没有防护网,都成鸟窝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1 15: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21:12 | 只看该作者


礼拜大殿阿语称“麦思直代”,是寺院的主体建筑,由卷棚、正殿、后殿(亦称后窑殿)组成。卷棚居前,面阔5间,进深2间,前有平列檐柱,三面敞开,勾连搭于正殿前檐。正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前置木隔门12扇,棂花木隔,由金丝雕嵌成阿文图案,门上正中悬有乾隆御笔红涂金字匾额。内置24根朱红通天木柱,承托着42间广厦的上部结构,后檐连接着阔3间、深2间的三层后殿,殿正中设有象征性的“圣笼”,上部为六角攒尖式窑顶。窑顶峰折陡峭,起伏错落,檐下斗拱罗列,翼角飞翘,顶覆黄绿色琉璃瓦,脊饰16条滚龙,中御两颗巨大圆珠,垂脊饰云龙、走兽、鸱尾等。六角楼顶上高竖铜质鎏金宝瓶,流光溢彩,俊逸辉煌,外观似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势。殿内装饰精致,油漆彩绘,朴素典雅。整洁宽敞的空间可容纳两千余众进行“礼拜”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22:36 | 只看该作者


二门为重檐圆顶,下檐带垂柱,形似楼房,为“邦克楼”。邦克楼是斋月期间专为宣读《古兰经》及召唤穆斯林礼拜之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2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民工张富贵 于 2014-10-22 10:31 编辑




大殿后约6米的空间便是“望月楼”,是穆斯林“斋月”期间登高望月的地方。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斗拱挑檐,顶覆绿色琉璃瓦,正脊垂脊装饰讲究,以龙凤、花卉尤精,整楼以精巧玲珑独具一格的风采久负盛名。楼北设有沐浴室,南侧原为教长居室,楼下紧接后门。后门亦为牌坊式建筑,上悬“古礼拜寺”匾额,两根石雕坊柱雕凿精湛,对舞的凤鸟有展翅欲飞之感,高浮雕的花卉图案可见匠心之良苦。与前大门的雕龙抱柱相映成趣,寓“龙翔凤翥”的祥瑞意境。

图为盥洗室





图为中轴线上的后门(即西门)门楼、后门牌楼以及望月楼重重叠落



清真寺的后面,却紧靠人烟稠密的闹市区。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障清真寺的美观,建筑学家们采用牌楼作后门的格局。后门楼深、阔各三间,中间设门。后门两旁八字墙外展,门前有栅栏花墙遮挡,将中央单间单楼式牌楼加以烘托。有如此富丽堂皇后门建筑的清真寺,也是仅有的。这样,在与南北运河几乎垂直的东西上百米的中轴线上,从石坊、大门、南北讲堂直到大殿,建筑高度步步升高,过渡到30米高的后窑殿才是最高处。然后逐步舒缓回落到后门牌楼,高低疏密恰到好处。布局合理,排列有序,主体突出,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其寺的全部建筑可说是高大巍峨,姿态动人,无论是从寺的正面即运河之东向西眺望,还是从寺的背面向东望去,都给人一种令人叹服、心旷神怡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2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民工张富贵 于 2014-10-20 19:29 编辑

(二)声远楼

边哭边闹边打滚好几天我爹终于答应陪我去声远楼和铁塔寺我第一次去铁塔寺是小学四年级现在啥都不记得了这真是美好哒一天连蓝天白云都美得如此出类拔萃但是不将古迹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文物部门都是人民的历史罪人。

声远楼是什么?小时候家乡市中心有个声远舞台大剧院,经常上演一些戏曲演出啊,名人走穴啊,放歌电影神马的。经济大潮冲击下声远舞台这个文化事业单位盈利再不如昨,渐渐衰败,期间也被承包或收购,至今仍是苟延残喘。。。
扯远了。一直到有了互联网,我才知道声远二字是源于一个宋代的名字——声远楼。这个地方小学的时候去过,但是貌似全然忘记了呢。从此以后声远二字在我心中是最诗意最厚重最霸气的存在了呢——我甚至想过以后生了娃户口本儿就上【声远】zhei名儿。。。【窃笑】



声远楼位于济宁市区铁塔寺街中段,楼内悬挂一口巨型铁钟,撞击铁钟,响彻全城,声远10余里,故名“声远楼”。声远楼明万历年间济宁道台龚勉题“声远楼”匾额一方,悬在二层檐下正前方,字体雄浑,特别醒目壮观。

远楼始建于北宋中叶。建在4.5米高的台基上,通高16米,为11脊十字顶正方形两层楼,下以12根方形石柱作外围主要支架,内以4根通天柱自下而上支撑两层顶端的梁檩,上下两层四檐和周围补间均以斗拱承托。顶覆灰瓦,挑脊上饰有按序排列的鸱吻、飞禽、走兽等。正中顶端设一头东尾西昂首怒目、背驮宝葫芦的麒麟异兽,寓意颇深。全楼雕梁画栋,朱甍映目,飞檐陡峭,风铎铮铮,属砖木结构亭阁式建筑。楼内设木制楼梯可拾级而上。




点评

声远楼上四个大字:中国人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0 16: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